理念·制度·范式——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刍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念·制度·范式——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刍议

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源头,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与范式创新,是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最为主要的方面。在管理创新中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理想追求。

[标签]理念制度范式创新

(1)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管理的权力分配,管理职能的配置、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的总和,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意识。正确的管理理念是推动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先导。(2)大学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是指“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和哲学观点”,是关涉大学的特质、职能、机制的理性认识及其系统化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念。①即人们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使命与作用等一些有关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3)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高等学校管理权力的分配和限制、权力资源的配置、不同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总的看法。

目前普遍认为,大学有四种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②协调这四种任务并使之快速发展的就是高等教育管理。一般而言,其理念并无好坏之分,需要创新与否,牵涉到大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科现状、科研能力、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如美国一些著名高校,其理念各有个性,其内心各有标准:哈佛是人文博雅传统,斯坦福是美国实用主义,普林斯顿以形而上的理论研究称雄,麻省理工则以偏重形而下的科技领先傲人,又如柏拉图以培养其“理想国”的“哲学王”作为他的精英教育理念,而中国古代的大学则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作为大学理念。③大学的理念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即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必然有什么样的办学结果。但是在现实的大学发展领域中,大学出现了办学庸俗化的倾向,致使大学理念的初衷多少显得有些尴尬和无奈。当前大学庸俗化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理念不明、管理理论不清,即大学生(也包含部分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和削弱学术性,对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如尽快出名、快速赚钱等)则表现出过度的热衷。

这种理念与实际的偏差,加之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变迁,使我们有必要对高等教育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就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而言,有学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有“经济人”假设的高等教育科学管理理论,又有“社会人”的高等教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既有“复杂人”的高等教育系统权变管理,又有“文化人”的高等教育文化管理。④尽管理念无好坏之分,但纷繁复杂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仍然导致世界著名大学无不注重理念创新。一些大学强调大学真理探索和知识追求的责任。如耶鲁大学第9任校长小贝诺·施密特德(1986~1993)强调: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普林斯顿大学的理念强调:“大学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保存和发展人类的知识,没有什么工作比这更重要的了。”另一些大学则强调大学教育和学术双重使命的完美结合。如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时指出,

大学负有双重的使命:一是探求真理、发展科学,二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品德。

在多元视角中寻绎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之要旨,可谓纷然杂陈。比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由于传统高等教育长时间存在的“行政权力主导化”的管理理念,导致其最直接的实践后果是:(1)主体错位,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区分不清,(2)价值扭曲,道德不端,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蔓延,(3)机构膨胀,一些非学术机构大行其道;(4)学术不端,剽窃和抄袭比比皆是。对此垢污,很多大学均有清醒认识。

由此,在创办高等学校之前或在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之中,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梳理、明晰、匡正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之要旨及内蕴,钩沉历史,反思现实,观照中外,考察实效,多元创新,全面发展,针对每所大学的不同发展实际,进行既富有个性又注重实效、既有前瞻眼光又有科学内涵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创新,赋予大学新的、充满生机的发展机会。

二、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动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结构逐步优化,成绩日趋显著:(1)正在形成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2)投资体制正在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体制,(3)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4)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及录取工作更科学、更公正、更公平,(5)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主动适应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有所增强。

⑤成绩的背后,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一流高校无校上榜的尴尬现实,是由于历史条件、办学规模、师资结构、管理思路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高校在办学方式、办学途径上仍然处于十分封闭的现状。在这种局面下,进行制度创新,无疑是推动高等教育管理打破尴尬局面的清新剂,是高等教育管理艰难前行的助推力。

张俊宗教授在其新作中认为:“大学是制度文明的产物,其形成于大学制度的建立,发展于大学制度的创新。”⑥“大学制度是关于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是以大学的学术性为根据的、确定大学生存与发展的规则体系。”⑦大学制度的“规则体系”地位,决定了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核心动力作用。由制度创新而致机制创新而致体系保障,是高等教育管理建构的必由之路。

1.创新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制度不外乎学术制度、交流制度、评价制度、分配制度、机构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等。制度创新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类制度,充分调动本校各类学者,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拓宽学术交流途径和拓展学术活动形式,营造学术氛围,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发展、繁荣与创新。

制度创新本着有利于一流学科建设、有利于一流人才培养、有利于一流成果产出的目的和“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思路,强化学术自律,促成学术产出。其方式

方法主要有:

充分认识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不同职能、不同地位和不同作用,制定不同的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规定教师、科研、管理人员的最低工作量,并强调其不同职责,在年度考核、评职、评先时应严格执行,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

科学利用校内津贴分配的杠杆作用。一方面要根据贡献拉开分配比例,并向教学科研第一线倾斜,另一方面要区分劳动质量,促使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在高水平的层次上进步,迅速提高高等教育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切实完善二级管理体制建设。一流的教学科研队伍,没有一流的管理,是难以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的。要完善校院二级管理,并给予二级管理单位一定的自主权,要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机构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二级管理单位的积极性.学校应加强对二级管理单位的检查、监督、指导和协调,应严格考核二级管理单位的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强化他们的岗位职责,使其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和管理本单位各项工作的职责。

2.创新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留住人、引进人,用好人的关键。但是,目前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当前学术评价体系有重眼前、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个体,轻团队的价值取向。这种近视的近似杀鸡取卵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科学的科研考核与评价体系应该是遵循科研规律,有利于教研人员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对教研人员的考核要以激励为主,对成果的奖励应以重奖重大科研成果为主。这样既有利于研究型的教师克服浮躁心理和短期行为,进行潜心研究,又有利于教学型的教师专心从事教学,有效地避免科研的低水平重复和产生大量的学术垃圾。同时,也必将改善学校的学术风气与学术环境。

创新评价体系要基于以下考虑:评价要鼓励学术创新,不允许低水平重复,不允许学术不端,要将专家评议与同行评议相结合,与学术界公论相结合:评议方法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科学与合理。只有尊重学术、尊重科研人员,尊重科研评价与考核才能对评估单位和个人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对发挥科研导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就目前而言,优化科研环境、延长评价周期、区分不同学科,是严谨治学的外部条件。研究评价理论,明确评价标准、性质与功能,设计与实际相符又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建立基本的评价数据库,是创新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评价体系既准确、实用、系统、公正、科学,又保持必要的张力和弹性,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与发展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等教育管理的制度创新,体现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定先导的和普适的,具备自我调节的、科学的、高效的发展管理机制,体现在建立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