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00美国在一体化世界当中的货币政策
美国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对汇率的影响
美元汇率
美国货币政策通常会对美元汇率产生影响。当美联储 降低短期利率时,美元汇率可能会下跌,因为这使得 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吸引力降低。反之,当美联储 提高短期利率时,美元汇率可能会上涨,因为这使得 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吸引力增加。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美元汇率的变化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当美元汇 率下跌时,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而出口商 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可能有利于美国的出口行业, 但可能对进口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当美元汇率 上涨时,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而出口商品 的价格相对上升。这可能有利于美国的进口行业,但 可能对出口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03
货币政策目标
在固定汇率制下,美国货币政策的重点是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
衡,而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胀控制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的货币政策改革
浮动汇率制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 济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美国逐渐放弃了固定汇率制,
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
货币政策独立性
实行浮动汇率制后,美国货币政 策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可以更 加灵活地应对国内经济波动。
VS
详细描述
格林斯潘时代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形势灵 活调整。在经济过热时,他通过加息等方 式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他降低利率 刺激经济增长。这种政策调整使得美国经 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增长。
案例三:次贷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政策
总结词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 ,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等措施向市场注入流 动性,稳定了金融市场并促进了经济复苏 。
汇率波动
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导致美元升值,从而影响其他国家的出口 和经济增长。
贸易影响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及背后的逻辑
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及背后的逻辑一、2007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货币政策演变(一)二战后至1970年代后期: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二战结束后至1952年,美国一直实行钉住利率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最终使钉住利率政策被放弃。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采取控制贴现率及政府公债等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约翰逊时期,采用提高贴现率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采用降低贴现率和买进国库券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来治理衰退。
1969年尼克松执政后,采取提高贴现率来治理通胀,反而使经济陷入“滞胀”的泥潭。
为治理“滞胀”,又实施降低贴现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同时采取工资和物价管制。
卡特执政时期,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钉住联邦基金利率改为控制M1的增长速度,来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秦嗣毅,2003)。
在这一时期,美国货币政策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以稳定物价与降低失业率作为目标,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利率处于中心地位,美联储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影响利率,而利率变动影响到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主要有两个变量指标:自由储备与短期利率,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量,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等;在货币政策效果方面,1960年代美联储进行的几次反周期的货币政策调整还颇有成效,但到1970年代中后期,美国进入“滞胀”状态,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效力则大打折扣,凯恩斯主义逐渐式微。
(二)80年代:货币主义“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并不直接影响利率水平,而是直接影响名义收入与支出水平,并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就业、产出与物价水平。
1981年里根政府接受了货币主义思想,改变了以利率作为中心地位的思想,转而以货币供应量(初期是M1,后期是M2)作为最核心的中介指标,后期又把储备金总量作为最重要的中介指标。
美联储成立以来美国货币政策演变历程
观 察BSERVATION发展态势。
战后,日本和欧洲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经济格局从美元霸权转变为美国、日本和欧洲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1979年,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后,将贴现率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克服了美国的高通胀。
1979年8月沃克尔接任米勒成为美联储主席后,当月便促使美联储理事会将贴现率从10%,提高0.5个百分点至10.5%,9月又将贴现率提高至11%。
10月再将体现率提高至12%,并宣布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工具。
1979年时,美国CPI(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率为11.3%,1982年时,美国CPI通胀率已降至6.2%。
至1983年,美国通胀率进一步下降至3%。
互联网泡沫时期的美国货币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计算机等方面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科技股大幅上升,公众的乐观预期,又进一步推高了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产生了大量的金融泡沫,2000年初纳斯达克指数高达5048。
随后,包括科技股在内的金融资产价格急剧下跌,互联网公司的资产价值大幅缩水。
2001年开始,美联储持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美联储持续低利率货币政策,使得互联网泡沫破灭引起的经济衰退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美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新一轮房地产泡沫。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6年初,美国房价上涨了近130%。
与此同时,欧洲多国均出现房价上涨现象,比如英国、德国和西班牙。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美国货币政策21世纪初,美国低利率政策引起的房产泡沫,于2007年破灭,并引发了次贷危机。
同时,美国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滥和金融体系监管缺陷,使得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席卷全球。
2007年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
伯南克面临的首要且艰巨的任务便是控制金融危机,刺激投资与消费、恢复就业和经济增长。
2008年底,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下降至零域,美联储无法进一步下调联邦基金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
美国新经济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借鉴
美国新经济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借鉴(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90年代以来,美国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并存,其出色表现被誉为新经济时代。
其中,政府卓有成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克林顿在经济政策方面选择了介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累积矛盾突出,研究美国新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实践,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
财政货币政策的具体实践一、财政政策方面将削减财政赤字,实现预算平衡作为重要目标。
1992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了创记录的2904亿美元。
克林顿政府针对里根政府轻财政、重货币政策的后遗症,提出重建财政,即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开支,降低财政赤字以提高国内储蓄率。
1.进行税制改革,增加税收收入。
《1993年赤字削减法案》在国会通过,该法案力图在五年内增加税收2000亿美元。
所增税收主要来自高收入阶层,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从31%提高到39.6%,甚至也提高了年收入30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阶层的个人所得税;其次,将公司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由34%提高到36%;第三,将汽油消费税从每加仑14.1美分提高到18.4美分。
2.加大力度削减可选择性财政支出。
美国的预算支出可分为强制性支出和可选择性支出两部分。
强制性支出主要是社会保险、医疗救助、退伍军人福利和食品券。
这是依照已有立法,人们如果达到某年龄或某收入标准,就能自动享有某些权利,此外,还包括国债利息支出。
可选择性支出包括对外援助、国防、住房建筑、教育、空间开发等,占总支出的33%左右。
克林顿政府根据《1993年赤字削减法案》将一切不由法律规定而由政府决定的支出项目保持在1993年的水平上,并以当年价格计算,不准增加。
这是克林顿政府最大的支出削减计划了。
从70亿到13万亿,三分钟带你了解美国百年通胀史
从70亿到13万亿,三分钟带你了解美国百年通胀史通货膨胀,相信对于各国政府,还是民众,都是一个警惕的现象。
但是,历史上,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似乎货币供应都是一个不断增加,有啥还暴增的过程。
比如美国,你知道美国过去110年的通胀历史吗?你知道1美元购买力的百年变迁吗?只需3分钟,让第一海外金融小编带你看看美国通胀史。
1900年代,那时全美货币供应不过7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下一双漆皮的靴子。
1910年代,美联储法案宣布,全美供应美元130亿美元,增长还算温和,那时候,1美元还是可以买一件女式连衣裙的。
1920年代,美元纸币大小削减了25%,货币供应增加到35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5磅的糖。
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货币供应并未特别放大,只是增加到46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到16罐的罐头汤。
1940年代,二战之后,黄金与美元脱钩,美元供应增加到55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20瓶可口可乐。
1950年代,美国正在打朝鲜战争,国内通胀一度达到年涨21%,美元供应已达151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下著名的土豆先生玩具1960年代,美元供应达到211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两张电影票。
1970年代,尼克松时期,美元供应翻番达到了401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下3份快捷套餐。
1980年代,美元供应暴涨,已经达到了15600亿美元,突破万亿大关,1美元可以买1瓶亨氏的厨房调料。
1990年代,钱更加不值钱,美元供应已经有32770亿美元,1美元只能买一加仑牛奶了。
2000年代,进入新世纪,美元供应接近5万亿美元,达到了49170亿美元,1美元可以买一个汉堡。
如今呢?在美国次贷危机后,银根继续放松,美元供应竟然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了惊人的132910亿美元。
不过好在数字技术让一些消费倒是便宜了,比如如今1美元你还是可以在iTunes上听一首歌的。
在这里进一步了解有趣的第一海外金融近期热文:一图流:有趣的全球人口“气泡”图,印度人口即将超中国?。
10第十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1. 在改革面临新的形势方面 首先,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60年 代的美国在工业、农业、交通、贸易等领域的经济指 标均居世界之首,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好势头。 其次, 30年代时, 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处于酝酿阶段; 而 50-60年代, 美国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已成燎原之势,科 学技术的发展给美国战后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也为美国政府的经济干预提供了现代化的决策手段。 此外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一、“新边疆”政策的内容 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从广义角度说包括对内和 对外政策两个方面,对外方面涉及粮食用于和 平计划、争取进步联盟政策、和平队计划。这 里主要论述国内新边疆政策。 第一,扩大社会福利,推行开发人力资源和培 训计划。 其次,通过后进地区重新开发法案,扶植贫困 地区,消除贫困地区,缓和贫富悬殊。
其次,增加并扩大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措施, 以解决工业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 如通过立法 并逐步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和生态和资源破坏等。而在30年代, 这些 都基本上未被提上日程。 第三, 大力开展尖端科技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 位,例如, 1961-1969年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开 辟了高科技研究的新领域。
3. 在改革的主要措施方面 战后最初25年和罗斯福新政相比, 他们的共同 点是: 都把强化国家干预作为联邦政府的重要 经济职能,并使之经常化; 都通过社会保障、公 共工程、财政金融管理、和价格管制等立法和 行政措施,来调整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缓和矛 盾,维护统治。
它们的明显不同点在于: 首先, 大大扩大了社会 福利保障的范围和对象。1946年2月的《就业 法》,1958年9月的《国防教育法》, 1964年8 月《1964年机会法》, 1965年7月的《医疗保 障法》,以及60年代通过的一系列教育立法和 就业, 劳力, 医疗, 住房等保障措施, 已使美国 的社会保障形成特色, 并成为名符其实的“福 利国家”。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下所述。
1. 自由放任时期(1900-1929)20世纪初,美国政府重视保护私人财产和维持市场经济自由化。
在这个时期,政府几乎不干预市场,企业得以自由发展。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爆发导致政府开始重新考虑自由放任的理念。
2. 新政时期(1930-1945)在20世纪30年代,寻求解决大萧条的政策导致政府向市场经济转变,采取了新政政策。
政府大力投资于公共建设,如公路、桥梁、学校和医疗机构等。
政府还推动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如社会保险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会合法化等。
新政政策为美国复苏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3. 凯恩斯主义时期(1945-197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政府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即政府在经济放缓时增加支出和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并促进了消费和生产的增加,直到20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和通货膨胀引发了石油危机。
4. 新自由主义时期(1980-2000)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经济问题上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市场和企业竞争。
该政策推动了经济创新和成长,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经济不平等的增加。
5. 新千年时期(2000至今)21世纪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加强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定量宽松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债务证券来降低利率,刺激贷款和投资的增加。
政府还提高了对医疗保健的支出,推动了能源和环境政策以及推动国际贸易。
不幸的是,这些政策导致了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使经济受到冲击。
总之,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于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演变历程充分证明,经济政策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以平衡增长和财政稳定之间的关系。
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历史上美国加息时间一览表
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历史上美国加息时间一览表搜集于网络美联储调控货币政策的目的很简单,主要就是为了控制通胀,加快经济发展,维持货币和信贷总量的长期增长与经济长期潜在增长一致,以有效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长期利率适度的目标。
那么,在历史上,美联储历次加息都是什么时候呢,达到了什么效果?历史上美国加息时间一览:第一轮:加息周期为1983.3—1984.8,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
当时,美国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里根政府主张减税帮助了经济的复苏、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
1981年美国的通胀率已达13.5%,接近超级通胀。
1980-81年间经济处于极端的货币紧缩状态,试图积压通胀,而通胀率从1981年的超过13%降至1983年的4%以下。
第二轮:加息周期为1988.3—1989.5,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
当时,当时通胀抬头。
1987年“股灾”导致美联储紧急降息救市。
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利率在1989最终升至9.75%。
此轮紧缩使经济增长放缓,随后的油价上涨和1990年8月份开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相关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第三轮:加息周期为1994.2—1995.2,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当时,市场出现通胀恐慌。
1990-91年经济衰退之后,尽管经济增速回升,失业率依然高企。
通胀下降令美联储继续削减利率直到3%。
到1994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债券市场担心通胀卷土重来。
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从略高于5%升至8%,美联储将利率从3%提高至6%,使通胀得到控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
此次加息也被认为是导致此后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第四轮:加息周期为1999.6—2000.5,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
当时,互联网泡沫不断膨胀。
1999年GDP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4%。
美联储将利率下调75个基点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互联网热潮令IT投资增长,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再次收紧货币,将利率从4.75%经过6次上调至6.5%。
美国的货币政策资料.
原因: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滞涨时期
背景:
在经历了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低通货膨胀率之后,从60年代后半
期开始,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进入70年代后出现了新的情况。
时间:
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
政策:
美联储选择银行信用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为了刺激企业投资和个
人消费,在这个时期进一步推进低利率的廉价货币政策,使得信用急剧膨胀。
政策效果:
1974年到1975年和80年代初的两次经济危机期间,在 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 普遍大幅度上涨。
战后初期的政策 滞涨时期的政策 新经济时期的政策
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战后初期
背景: 在30年代后半期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了凯恩
斯主义,它主张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使 经济摆脱衰退状态。这一政策措施在当时存在大量失业资 源的情况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 为维护其霸主地位,军事开支有增无减,导致财政赤字上 升,这样,只能用增发货币的方式来缓和;加之战时的物 价管制放开,致使通货膨胀率上升很快。 时间:
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
所采取的政策:
1、支持财政部筹集军费,通过维持较低的贴现率,鼓励 商业银行向它借款购买公债。
2、采用凯恩斯主义的非中性货币政策,即在通货膨胀 率上升时采取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限制信贷扩张; 其后当经济出现危机时,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放松信贷, 刺激经济。
政策效果:
市场影响:美国股市展开新一轮上涨,标普500指数最大涨 幅达到28.3%。整体资产价格上涨。美国2010年三季度末期 以及四季度美国经济表现强劲,四季度GDP年率增速突破 3%。
美国货币政策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分析美国货币政策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执行的。
其目的是维护国内市场经济的稳定,并保持通胀率与就业水平的合理平衡。
1. 美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演变美国货币政策源于美国金本位制。
在这一体系下,美国政府兑现金币,在另一个国家或者美国国内都能获得等量的黄金。
但是二战后,美国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导致贸易逆差和国际黄金储备的流失,最终导致了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黄金兑换,并将国际货币体系从金本位制改为国际货币体系。
此后,美国货币政策运用杠杆效应以太平洋-东南亚国家货币风波、墨西哥披索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等一系列事件,使美国经济在这些风波中保持相对稳定,奠定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基础。
2. 美国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美国货币政策可以使用的工具很多,最常用的是利率和货币政策回购。
同时,还可以进行外汇干预和控制储蓄利率等手段。
该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增长、低通胀率、高就业率和稳定汇率等。
其中,就业率和通胀率是美国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3. 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美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是由联邦公开市场业务(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和12个联邦储备行组成的。
其中,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负责制定货币政策。
而12个联邦储备行则负责实现货币政策并监督银行体系。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执行货币政策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向银行委托购买或出售美国政府债券;二是调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三是透过调整直接向银行借贷的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
4. 美国货币政策的优缺点美国货币政策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快速响应经济周期的变化,并且可以改变政策,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但是,美国货币政策也存在缺点。
一是对于其他国家可能会产生相对负面的影响;二是在实现稳定汇率和高就业率目标时,通常会牺牲掉其他目标,例如稳定价格;三是美国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其他国家经济波动变化,特别是那些美元依赖国家的经济。
美国经济政策分析
美国经济政策分析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走向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20世纪初,美国实行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
这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经济大萧条。
1930年代,罗斯福总统领导下的新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了社会保障系统和公共工程项目,以帮助经济复苏。
这些措施成功地提振了经济,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20世纪50年代,肯尼迪总统推出了“新经济学”政策,主张减税以刺激消费,同时提高政府支出以扩大就业。
这一政策被认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标志,为今后的经济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
60年代初期,林登·约翰逊总统继续肯尼迪政策,并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上升的情况。
为应对这种情况,尼克松总统推出了新经济政策,主张控制通货膨胀并加强社会福利。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到来,里根政府推出了供给侧经济学政策,主张减税以刺激企业投资和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克林顿政府在90年代推行财政紧缩和金融自由化政策,改革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并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协议。
21世纪初,布什政府推出了“增长和机会创新计划”,主张通过减税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增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投资基础设施和推行医疗改革,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失业和贫困问题。
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其经济政策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通过《禁酒法》、限制移民和加征关税等措施,严重妨碍了全球贸易,促进了大萧条的发生。
新政策的出现使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得以逐渐复苏,但这种复苏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产生了影响。
Federal Reserve policy
1982年下半年美国实际GDP增长表现不尽如人意,其中第三季度为-2.2%,失 业率达到战后历史最高值。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推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将月度基金利率降到8.5%的水平
。
联邦基金利率的持续下调有力地推动力美国经济的强力复苏,1983年第一季度,美国 经济增长率达到2.6%,第二季度就飙升到超过7%。在接下来的四个季度里,美国经济 增长率分别为6.1%,7.0%,7.9%,5.4%的高水平。
)
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
美国国 债
机构 证券
12500亿: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房地美 (Freddie Mac)房利美(Fannie mae,吉利美Ginnie Mae
3000亿
1750亿
2010年11月-2012年九月:QE2 (6000亿)
政策背 景 政策手 段
政策影响
高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率, 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
实行紧缩型货币政策,
成功地控制了通胀, 但是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连续调高联邦基金利率
上调联邦基金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
美联储于1979年10月6日宣布不再以 联邦基金利率为操作目标,1980年2 月,由于70年代出现的严重“滞胀”使 经济恢复乏力、世界范围的危机使得 转嫁危机变得困难以及石油再次涨价 等因素促使美国爆发了战后第七次经 济危机。尽管如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 会还是一如既往地采取了紧缩政策,坚 持反通货膨胀的目标,将再贴现率指标 大幅提高。市场利率也随之大幅上升。
federal rate
real GDP
第三部分:次贷危机至今的 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史(20世纪30年代至今)
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史(20世纪30年代至今)摘要:在美国,从罗斯福“新政”这一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标志到20世纪末。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践经历了由盛行到衰落,再到盛行的过程。
而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不同的经济理论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视程度又存在很大的差别。
所以,美国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态度及运用也经历了由开始非常重视财政政策忽视货币政策,到逐渐认识货币政策的辅助作用,再到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看成是同等重要,到现在则更加强调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样一个过程。
①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制改革一、背景:美国在克服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展了国家职能,公共财政进入发展完善阶段在工业革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配置资源的主导性作用,而且社会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运行不稳等问题,尚未对市场经济制度构成否定性威胁。
这就决定了此时的政府公共财政只需注意归自身支配的那部份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而无需介入公平和稳定等重大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由放任的市场原已存在的隐患日益凸现出来,集中地表现在公平与稳定两大问题上。
进到19世纪以后,社会分配不公状态的加剧及其相应引起的社会动荡,充分地证明了市场机制是无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大,西方经济周期愈益显示出其严重性,并最终导致了本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宏观经济不稳定已成为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致命威胁,这说明市场本身是无力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
在这一背景下,西方政府通过自身收支活动大规模进行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再分配,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以克服经济危机等,使得西方国家的公共财政政策从以自由放任为基本特征转向了以政府干预为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需要公共财政的介入、需要其自身职能进一步完善。
公共财政制度的完善就主要表现在为解决上这两大经济和社会问题而建立的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案例20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案例20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1942-1951年:利率钉住美国于1941年后期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政府支出随即急剧增加。
财政部为筹措军费,发行了巨额债券。
美联储同意帮助财政部廉价地筹措战争费用,方法是把利率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通行的低水平上:国库券利率为7.5%,长期财政部债券利率为2.4%。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利率上升到高于上述水平,而且债券价格开始下跌时,美联储就进行公开市场购买,从而抬高债券价格,迫使利率下降。
这样,美联储实际上放弃了它对货币政策的控制,以迎合政府的筹资需要。
其结果是国家债务的大量货币化和基础货币及货币供应的迅速增加。
战争结束时,美联储继续钉住利率。
因为当时不存在对利率上升的压力,所以这种政策并没有引起货币供应爆炸性的增长。
可是,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利率开始逐步上升,美联储发现它再次被迫以很快的速度扩大基础货币。
通货膨胀开始升温(1950-1951年,消费价格指数上升8%)。
因此,美联储决定,现在是放弃钉住利率重新对货币政策加以控制的时候了。
联邦储备体系和财政部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财政部想要压低利息费用,所以要求继续把利率保持在低水平。
1951年3月,美联储承诺它将不让利率急剧上升。
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以后,美联储被赋予完全的自由来实现它的货币政策目标。
2.1951-1960年:关注货币市场状况20世纪50-60年代,在重新获得行动自由的同时,以威廉·麦克切期尼·马丁为主席的联邦储备体系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建立在对货币市场的“触觉”这样的直观判断的基础上。
即美联储把市场状况作为政策目标,而所谓市场状况是那些被认为能描述货币市场供求情况的几个变量的模糊集合。
这些变量包括短期利率和自由储备(FR),其中自由储备是指银行体系的超额储备(ER)减去贴现贷款量(DL),即:FR=ER-DL美联储把自由储备看成是货币市场状况的一个特佳指标,认为自由储备代表了银行体系滞留资金的数额。
美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期货日报/2011年/8月/18日/第004版国际美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组美联储在1913年成立的时候功能只限于为经济活动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和信用,以及实施银行监管,即保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健康是美联储的最终目标。
直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美联储开始管理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并设立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这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成了美联储的职责。
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一个框架和体系,它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等等。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保证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三大法宝。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政策已逐渐被各国放弃了,美联储也基本上不把它当作一项政策工具来使用。
1913年美联储创立后,贴现窗口放款曾是帮助成员银行应急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主要是对商业票据进行贴现。
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它就能够影响商业银行向美联储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经济中的信贷总量。
目前美联储已经不再通过再贴现向银行发放贷款了,而是直接向银行提供贷款。
公开市场操作虽然是一个意外的发明,但自它产生之后,便迅速地成为了美联储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而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要复杂得多,每次中介目标的变化背后都有一个货币金融理论的兴起。
即便是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受制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的。
货币理论的更迭与货币政策实践的兴衰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美联储成立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也一直在随着货币金融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地演变。
但是美联储成立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直到马丁上台之后,美联储才开始关注货币市场情况。
第二任联储主席伯恩斯将货币供应量和联邦基金利率并举,执行新的货币政策。
沃尔克在1979—1981年中进行严厉的收紧以降低通胀;其后使用稳定的低通胀政策。
金融学阅读材料2:滞胀时期美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DOC)
滞胀时期美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的货币政策按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从战争结束到1950年发动侵朝战争可为第一时期,是从战争经济转为建设经济的时期;从侵朝战争开始到1960年底共和党政府下台为第二个时期,是美国经济处在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交替出现的时期;从1961--1969年为第三个时期,是美国经济发展比较顺利的时期;从1970—1980年底是第四个时期,是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窘境、美元危机多次出现的时期:从1980年底迄今是美国第五个时期。
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情况发生变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政府采取了不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由于第四阶段经历时间较长,并且情况比较复杂,具有典型意义。
本案例着重对这一时期的政策搭配进行分析。
经济背景:“滞胀”现象的产生早在1968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最高水平64.6%(1975= 100),美联储从1968年12月中旬开始,不得不实行紧缩信用政策。
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 为了实现其在竞选中提出遏止严重通货膨胀的诺言,他撤换了原来那些凯恩斯学派的经济顾问,起用了一批货币主义的经济学家,并按照他们的主张,采取控制政府开支,紧缩信用的措施,1969年货币信用政策越来越紧,直到1970年2月才告结束。
当时美联储为信用紧缩目的而采取了全部货币政策工具。
贴现率从1968年12月的5.5%提高到1969年4月的6%;同期的银行对大企业放款的优惠利率幅度从 6.75%提高到7.5%,6月再提高到8.5%;1969年4月又把会员银行中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提高了0.5%,从而使银行系统准备金大约增加了3.5亿美元。
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公开市场政策还要求防止会员银行的非借人准备金增加过大与此相配合的财政政策,也是控制政府支出、削减军事订货的紧缩政策,、这些措施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和借贷市场的资金供应,使一再被推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五次经济危机(1969—1970年)终于爆发了。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增长性”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试图用“补偿性”政策来最大限度地缓和经济周期波动,其结果尽管使战后几次经济衰退比较缓和,但在艾森豪威尔执政的8年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却非常缓慢,萨缪尔森将这个时期称之为“艾森豪威尔停滞”。
到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执政以后,为了克服“艾森豪威尔停滞”,加速经济增长,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在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赫勒、托宾、奥肯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实行“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
“增长性”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不但要在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即使在经济回升时期,只要实际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也要通过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加速增长。
伯恩斯曾把“增长性”政策总结如下:“这个学派的中心教义是:商业周期的阶段与健全的经济政策没有什么关系;政策应该是增长取向的而不是周期取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是否存在。
当缺口存在时,应该使用财政赤字和货币工具来促进(经济)扩张;倘若在刺激过程中没有形成向上的较大通货膨胀压力,那么必须保证刺激足以填补缺口。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认为,有两种赤字必须加以区别:为了挽救经济衰退所造成的赤字是软弱的赤字;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积累的赤字是强有力的赤字。
【注释】刘涤源、王平洲:《后凯恩斯主义》,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0页。
【注尾】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收支平衡,也不应要求周期性预算平衡,而要以充分就业下的预算平衡为目标。
因此,必须抛弃以缓和经济波动为目标的间断的“补偿性”政策,而采用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连续的“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
赫勒认为,美国的力量在于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美国的软弱就在于不能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因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
因此,要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并缩小产出缺口,关键仍然是刺激总需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美国货币政策
作者: 宋小梅[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北京100801
出版物刊名: 南方金融
页码: 62-65页
主题词: 货币政策;利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摘要:本文将以美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转变为主线,将美国货币政策分为四个时期,即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时期、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时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灵活微调的货币政策(过渡)时期及1994年到现在的中性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变是与其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相关.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转变过程,反映了各时期货币当局所采用的货币政策理论、货币工具和操作目标以及货币传导渠道的相应改变.本文对美国货币政策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理论、中介目标、操作工具及政策效果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有一定的启示或借鉴.。
【2017年整理】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1.美国的货币制度(一)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职责是保障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灵活和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成员银行需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相当于其资本和盈余总和的6%数量的资本。
联邦储备银行则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员银行支付其缴入资本的6%的红利,通常每年分两次支付。
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35.36亿美元,占其总资本的51.2%。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美国在12个主要城市设立储备银行,成为联储体系的组成部分。
这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职责包括为其成员银行进行支票交换、回收损毁货币并发放新币、对合并申请进行评估、向该区的成员银行投放贴现贷款、审查属于联邦储备成员的州立银行、就地方银行和经济状况提出分析和报告,以及进行一般的银行与经济研究并出版部分刊物。
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事会由七位理事组成。
他们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
联邦储备理事会办公地点设在华盛顿,通常每周会晤若干次商讨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有关的问题。
(二)美元美元硬币由美国财政部发行,币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种;美元纸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面额为1美元、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种。
二、美国的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目标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
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照及对我国的启发
英美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的对照及对我国的启发【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其自身的经济进展形势别离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功。
这对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运行态势下的货币政策具有必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对照启发一、美国20世纪90年代高增加、低通胀下的货币政策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而同一时期的经济增加率稳固在美联储所估量的潜在增加率上,明显地显现了一高两低并存的良性循环。
许多经济学家都以为,90 年代以来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是促使美国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这些进展要紧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以货币稳固增加为目标的“单一规那么”和“泰勒规那么”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中性货币政策”;二是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国际化。
这些新的进展反映了美国货币当局面对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世界化的挑战在货币政策上做出了新的探讨。
这一时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归纳为五个特点:——盯住真实利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专门大的转变,其货币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调整,即以泰勒规那么为理论基础,实行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中性化货币政策。
所谓中性货币政策,确实是指利率维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让经济自身潜在的增加率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持续地增加。
美联储以为,美国劳动力的年平均增加率为%,生产率的年平均增加率为1%,因此美国经济潜在的年平均增加率为%,因此,美联储的要紧任务确实是通过调整利率,使年平均经济增加率稳固在%左右。
具体来讲,若是预期的年增加率低于这一标准,就调低利率;若是高于这一标准,就调高利率。
2.以利率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要紧实施工具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美联储发觉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间目标再也不可行,于是,从1993年起,美联储开始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要紧中间目标。
当1993年第4季度和1994年上半期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别离达%和%时,美联储从1994年5月-1995年2月持续两次将贴现率由3%调至%,目的在于避免1994年上半期以来因经济速度转快和失业率下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 3,国际金融危机 ,
• ②、美国在此时期所受的影响 • 墨西哥在1982年8月暂停了偿债;1983年,欠债2390亿的27个 国家重新制定了偿债时间。这些形势说明紧张的财政条件和更 高的利率将会在1983-1984年继续影响发展中国家债务人和他 们的美国债权人。 • 这些年美国石油、农业、房地产部门也经历了严重的财政问题, 但很明显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加重了这个时期的“金融脆弱” 现象。 • 全部房地产资产大大地超过了向发展中国家借款者的贷款,这 是房地产危机相对扩散的一个影响。发展中国家资产高度集中 于八大银行,根据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发展中国 家债务总计达到了其资金基础的250%。因此,当时广泛公认的, 这些银行中的几家从学术角度讲,就已经破产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 4,国际标准,信息披露和市场纪律 ,国际标准,
• ③市场规律
• 资本协定为国际上活跃的银行列出了有利风险资 产资本要求,银行必须达到一定的资本要求。市 场规则和国际监管压力都鼓励各国银行广泛的服 从条约。至1993年9月,G-10的成员国通过重要 的国际运作,迎合了各自需要。可见,市场纪律 与秩序是一种很好的保障。
• •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 2,干预政策 ,
• 相比财政部,国会主导外汇干预政策,但进行实际干预行动的是纽约 联邦储备银行。事实上,财政部和美联储几乎总是共同干预,但结果 显然是适得其反。 • ①,美国外汇干预:美国外汇干预是通过国内证券市场的抵销操作来 实现“定期消毒的”。美国财政部定期增加欧洲社会基金ESF的干预 能力,要求美联储从事掉期交易。根据这些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授 权的安排,美联储购买财政部的外币,抵消远期合约。其目的是扩大 该基金的能力来购买外币。 • 美国自1973年以来,每月进行一次干涉活动,且保持在适度的比较小 的规模上,这些干涉活动对外汇汇率的影响比较小。外汇干涉靠两种 方式影响汇率:1、发出信号表示宏观政策将要改变。2、靠官方判断 市场预期并非如经济学原理所阐述那样。这些干涉活动保持了宏观政 策的稳定性、持续性。FOMC曾签署一份计划——重复提高对外币持 有量的最高限度设定,还重复扩大了互惠流通、交换的安排。这些合 作性的调整和安排为外汇干涉提供了资源。
•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 1,汇率压力 ,
• • • ③,当1971年12月在史密森学会讨论的货币升值策略被证明是不足以纠正美 国持续的收支赤字,以及大规模流动资本再次进入美国,美联储又重新面临 国际压力。 这种新的通货膨胀冲击,导致欧洲人在1973年初率先创建对美元的联合浮动 汇率制——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步,它结束了先布雷顿森林时代,开始了欧洲 人建立货币联盟的道路。 措施) (措施)作为巩固美元计划的一部分,联合财政部在1978年11月1日宣布折 扣率增长1个百分点——是45年中最大幅度的增长。该计划还包括更高的准备 金要求,协调外汇干预的有力措施,加上调高联邦基金利率以适应新的折扣 率。 ④,接下来一个美元疲软时期发生在1994-95年,美元再次创造了后布雷顿森 林历史新低点,在贸易加权基础上,美元对德国马克和日元。 措施) (措施)导致了外汇市场进行适度干预,相对于之前更为焦虑的美元贬值期 间,美联储决策者这次只是适当关注美元行为。是什么改变了美联储对外汇 干预的态度。(留下思考)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 3,国际金融危机 ,
• ③、美国做出的反应及其影响
• 美国当局没有立即要求银行取消大量的重新建构的储备和未显现的发展中国 家的贷款。这种延误,连结公共长期债券的发放以换取短期债券给发展中国 家债务人,允许了银行提高附加资本,以1987年花旗集团为开端,意识到他 们在发展中国家债务的损失。1989年底,中央银行储备货币几乎是其在发展 中国家贷款的50%。最终,1989年,布雷迪计划 布雷迪计划将焦点从重新制定债务计划 布雷迪计划 转移至债务免除。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资金支持下,债务国通 过多种方式减少债务至可管理的合理比例。私营部门债务免除总计达到未偿 贷款票面价值1910亿的1/3,潜在损失都转移至出借银行的股东身上。 随着第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美国银行对形成中的市场的贷款保持相 对谨慎,因而,大多数美国银行没有受到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或早 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的影响。但是,直到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溢出,从东南 亚到俄罗斯,再到威胁拉美,最终威胁到长期资本管理和其他有杠杆作用的 机构以及他们的债权人,美国金融市场才开始失控。1998年FOMC分三步降 低了美联储的基金率的75个基点,并将贴现率两度降低。依照1999年年度报 告,这些举措被认为是“为破坏后的美国经济加了缓冲的衬垫”,也“改进 了因此而发生的紧张局面”。
•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 4,国际标准,信息披露和市场纪律 ,国际标准,
• ①、国际标准 • 尽管第一份多边合同,巴塞尔协议,1975年就 已达成,但此后进程一直很慢。这个协议极为 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 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1、任何银行 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2、母国和东道 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其实,一次国际金融危 机一定会推动谈判的进程,国际资金适当标准 的真正的进步开始于1982年危机之后。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ຫໍສະໝຸດ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 2,干预政策 ,
• • ②,外国政府对美元的干预〉美国政府对美元的干预 美国的干预活动规模小不仅是相较于国内公开市场操作,它也是相对于外国 政府对美元的干预。例如,从1977年10月至1978年底,美国当局购买了100 亿美元支持美元,而外国当局购买了约370亿美元。同样,在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5个星期后,G - 5出售90亿美元,其中美国仅出售33亿美元。 ③,紧缩信用政策:美元在国际的领导力的削弱造成了对干涉活动的质疑和 对美元下跌的意见(此前,FOMC大多数人一直认可美元升值上限的提高)。 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关于美元 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影响,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紧缩信用政策。成员们注 意到政策不该把精力都集中在已给出的美元标准上,而是要其考虑所有相关 因素,执行有效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联邦基金利率在15个月内翻了一倍,增加至6%,贴现率从3%升至5%。这两 个变化都发生在1995年初——美元跌至最低点的时候。 美元购买与紧缩信用政策相联系,官方的美元购买数量越多,FOMC的政策 越有可能紧缩。
Contents
1 2 3 4 2
简要回顾不断开放的美国经济
探讨外部事件 讨论国际力量 过去与 来
总结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美国经济发展现状
• 1,从进出口看美国经济 ,
• 1)增长量:实际进出口由60年代初的不到国内生 产总值的10%增长到今天的30%,净出口显著影响 GDP的增长也更加频繁。 • 2)>1%增长量的发生频率:在1960年至1974年这个 时间段,净出口增加或减少1个以上百分点并不常 见,如图2所示。但是,1975至1984年,以及在90 年代后期,这段时期超过40%的时间,净出口都使 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这个显时期又恰逢石 油危机、巨大的美元升值、1980年代最不发达国家 的债务危机,以及最近的墨西哥和亚洲金融危机及 其经济恶化。)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国际事件如何影响美联储政策?
• 1,汇率压力 ,
• • • ①,美国陷入了1970年的致使经常帐户临时和误导性的改善的经济衰退。国 际上所使用的辅助工具是资本控制,长短期利率操作,并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1961年开始,长短期利率操作集中在可行的长期证券公开市场上购买。 1965年开始,美联储有责任确保银行遵守政府对外国投资的限制规定。) (措施)当这种自愿的信贷限制程序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美联储开始 措施) 措施 使用使用D项(下准备金)和M项(外国银行业务,资本控制)来控制资本; ②,这些多方面但有限的挽救固定汇率的努力失败了。尽管美国走出了1970 年的衰退,但是其经常账户继续恶化,巨大的不受欢迎的私人资本在美国流动, 德国和荷兰当局允许其汇率自由浮动,瑞士和奥地利货币升值。到1971年8月, 美国向外国政府负债达到415亿美元,是1970年底负债的两倍,而美国的储备 资产(主要是黄金)下降到121亿美元。 措施) (措施)尼克松总统结束了美元对黄金的联系。最后,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 为结束一个无论是逆差和顺差国已经认为有缺陷的长期濒危系统,都愿意牺牲 他们的国内经济目标。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美国经济发展现状
• 2,从资本流动角度看美国经济 ,
• 1)美国证券VS.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美国证券国际贸易的增 长速度比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更快,而且现在在GDP中所占的 比例更大(图3)。在1999年名义进出口总值相当于GDP的 23%,而美国证券国际交易总值相当于GDP的200%。这说明 致使近年来汇率大幅波动的不是贸易流动而是私人资本流动 • 2)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在1990年代后期和现在激增的资本流 入,占了美国信贷市场筹集资金的很大比重。(自1995年以来, 外国人给美国非金融部门提供的信贷总额从60年代初的约2%上 升到今天大约35%(图4)。 • 除此之外,在过去3年里,外国人获得的美国优秀企业股票增长 了10%左右。)这些资本的流入和美国资产价格上升的财富效 应对美国经济的刺激足以盖没净出口对美国经济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