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三个流派
传播学流派
【传播学流派】一、经验学派(传统学派)主要指以经验性、定量的研究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侧重于传播效果的研究。
经验性研究方法指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1、两个重要特征:(1)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2)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2、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2)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3、缺陷:(1)可量化、可观察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而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是无限的,况且人的精神和理性活动不能单纯靠经验材料加以说明;(2)目前经验性研究所依赖的问卷调查、控制实验等程序和技术缺乏精确性和严谨性;(3)从个人或小群体处获得的经验材料在考察社会的微观方面具有一定效用,但不适合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和整体历史进程;(4)由于受到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的学术立场不可能做到纯客观。
4、代表人物和代表性研究: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
1926年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开创了内容分析方法,通过描述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够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是宣传研究的经典著作。
(1)5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明确提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过程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2)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拉扎斯菲尔德(1)主张将传播媒介置于完整的社会环境中考察,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播媒介进行了研究,对当代大众传播的研究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领域。
传播学三大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施拉姆(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2.麦克卢汉3.梅罗维茨4.莱文森5.詹姆斯·凯瑞(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
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着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
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着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
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
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
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
代表作:《软边缘》(1997)。
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
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
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
传播学的流派
传播学学术流派的构成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借鉴三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发展至今,传播学研究可以划分为三大基础学派:控制论学派、经验功能学派和结构主义符号学派。
控制论学派看重人机交流的理性功能设计,经验功能学派出于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察对大众的劝说和暗示,结构主义符号学则探索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
一、经验功能学派:把媒介看成现代民主的新工具和社会调整的决定性机制,从而成为一种鼓吹西方社会制度价值和现存事物状态的再生产的理论,被称为“管理研究”。
注重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实验室观察等方式进行研究。
以美国的研究为代表,强调传播媒介及结构只是众多单元之一。
它们与社会上其它单元如政治及经济系统,各为自身的利益而联盟或抗争。
传媒因应不同的社会条件及状况而发挥不同的功能。
认为现代社会是多元社会,没有一个社会单元可独占所有资源或权力。
有些时候政治系统可能占优,但有时经济作用却是最重要的。
多元社会的特征是出现众多不同的利益团体,其中包括传媒。
这些团体在争取自己利益之时,形成一个包容、协商及自由的社会。
在多元社会里,传媒并非单单是统治者的工具,它们也有其它的功能。
“媒介效果”的研究是这个学派的中心课题。
功能分析学派根据拉斯韦尔的5W模式,将传播学研究分为控制研究(who)、内容研究(what)、媒介分析(in which channel)、受众研究(to whom)和效果研究(with what effect)五个领域,其中,又以效果研究为重中之重。
1、控制研究:(1)把关人研究(2)施拉姆等人《报刊的四种理论》,大力宣扬“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2、内容研究:易读性测量3、媒介分析:(1)媒介类型分析(2)4、受众研究5、效果研究:(1)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强调传播(宣传)的绝对效果,受众就像应声而倒的靶子。
传播学重点理论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欧洲批判学派的理论渊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1932年成立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w.阿多诺等。
这一学派从马克主义理论出发,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和现代西方文明。
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社会研究所迁至美国。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最终对美国的社会研究形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战后又迁回法兰克福,成为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左翼运动的研究据点。
1)法兰克福学派基本学说的形成:1.批判实证主义,声称社会科学是一种虚伪意识2.批判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没有完全摆脱实证主义3.批判社会,因为社会具有引导个体对其状况采取虚假接受的态度的非理性因素在最近几十年中,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的思想影响逐渐暗淡。
随着早先一批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的退休和去世,批判理论的精神力量延伸开来,吸引不同国家的众多学者。
二.芝加哥学派20世纪起一二十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开始研究城市,移民,犯罪等一系列偏离常规的亚文化。
1)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建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体系2.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各种城市问题而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手段3.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一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的研究模型2)代表人物:1.杜威:实证主义倡导者,后出于愤怒离开芝加哥大学前往哥伦比亚任教2.帕克:最能代表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大众传播的第一个大学研究者3)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哥伦比亚学派为何兴起?1.它的博士生离开,到其他大学教书,造就了它的竞争者2.芝加哥社会学系的教师不和,偏离了学术工作3.社会领域本身发生了变化4.诸如M.韦伯等欧洲学者来到美国5.1935,职业社会学家的反叛结束了芝加哥学派对于主导性的社会杂志和专业协会总部的垄断控制三.哥伦比亚学派产生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所谓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功能的思想 契合了美国的民族精神,也符合当权者对社会整合有序的管 理诉求。 经验—功能学派的研究通常得到私人企业或政府的赞助, 把学术研究和政治利益、商业利益相结合。因而,它的要旨 是通过实证研究找到社会管理传播的技术,或经营传播业的 技巧。它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客观的话语,但是同时无形中塑 造着通过传播的社会认同、制度性秩序。 它实际上寻找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不同传媒的受众的 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 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因而它的 功能主义价值取向预设现存社会的合理性。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二、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 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 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 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 术主义范式‛。该学派以以下几位学者及其理论为 代表: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三论‛本身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它们的出 发点是承认非人的生物体、计算机、人类社会和思维之间 存在相似性。从这样的认识前提出发研究传播,看重的是 人机交流的物理功能设计和传播过程的技术特性。此后几 十年,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循着这样的理论,进一步发展 了传播的工程技术理论。 广义上,他们的研究属于传播学的一个很大的领域,但 与人文社会科学距离较远,而传播学关于媒介形态对社会 影响的研究,是‚三论‛关于传播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 的延伸。在新传播技术急遽发展的当今,这种研究显现出 有力的生机,比如近些年关于Web2.0、手机新功能的研 究。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二、 个案研究 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 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 方法。 三、 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 分析和描述的研究方法。 四、 控制实验 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 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 系。
二、 三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
第二节 传播学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图片
第二节 传播学的四种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 本,用这部分样本为具体对象以推论对象总 体的进行研究的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和多级抽样四种。使用这种方法,可 以很好地对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调查, 可以在一次调查中对很多变量予以考察和了 解,而且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距离的 调查。 抽样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问卷设计、问题回 答方式以及抽样设计。
B. 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电视观众进行统计 学意义上分类素描——通过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经济决 策能力等角度勾勒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目前所实 际拥有的观众群的基本“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对象 明确的基点上办好节目,把握节目的题材、品味和风 格。 C. 考察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特别使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接触情况,了解他们的收视 特点、收拾感受及相应的对节目形式、内容和栏目的 具体评价,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自 我认识提供客观全面的参照和依据。 D.有针对性地征询电视观众对调查改进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的意见和 看法。
14 传播学研究的两大流派(终稿)
2.1芝加哥大学的建立
强盗资本家与大学 芝加哥大学:哈珀与洛克菲勒
2.2芝加哥学派(社会学)
斯莫尔与社会学系:齐美尔的观点在美国 齐美尔重视通过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来进行社会 分析,而涂尔干通过经验研究获得统计资料来 进行,马克斯.韦伯则通过特殊概念来进行。 后来的美国社会学抛弃了齐美尔,追随后两者。 这是造成后来经验学派主流地位的源头。
第三章 传播学研究的两大流派
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V.S 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
本章结构
1、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2、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 3、经验学派 4、批判学派
1、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一个直观的比较,1840年:英国和中国
希腊的酒神和日神 科学主义:科学---进步---发展 物欲幸福 人本主义:精神---价值---人性 自由尊严 中国的人本主义传统:儒、道、佛
1、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续)
人本主义作为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内驱力;科学 主义是一种手段。 自然的奴仆----神的奴仆---- (存在主义、精 神分析)科学技术的奴仆(马克思主义) 科学主义重视“如何”实现幸福 人本主义关注“为何”如此结果
2、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
2.1 芝加哥大学的建立 2.2 芝加哥学派(社会学) 2.3 R.E帕克和李普曼 2.4 芝加哥学派的没落
三种研究取向:
政治经济学: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分析和揭示传媒 的所有制结构及其与权势集团的利益关系,意在拆穿西方传媒 诸多流行的神话,如客观、公正、多元化、新闻自由等等。 文化研究:包罗广泛,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卢卡奇的“物 化”思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 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从法国结构主义的传媒符号分析 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传媒文化解剖,从 D· 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到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逻 辑”,从吉登斯(A. Giddens)的“现代性”分析到耶鲁的“四 人帮” (保罗· 德曼、希利斯· 米勒、杰弗里· 哈特曼和哈罗德· 布 罗姆)……这方面的学术资源异常丰富,浩如汪洋。 文化帝国主义(或曰媒介帝国主义):从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 视野上,探究西方(特别是美国)传媒运作及其产品对世界格局 和人类命运的影响。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 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 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 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 术主义范式”。该学派以以下几位学者及其理论为 代表: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 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
•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 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 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 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 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 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实际上寻找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不同传媒的受众的 某种共同认同的东西,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种资源,达到最 大限度的政治控制或最大限度的市场开发的目的,因而它的 功能主义价值取向预设现存社会的合理性。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一、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
信息论与传播学研究密切相关。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 信的数学理论》,用以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 该论文被视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从通信的角度定义传播, 他写道:“通讯的基本问题是通信的一端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 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他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或减 少不确定性的东西。为此,他提出一个机器对机器或人-机-人通 信的传播模式:
其次,主要依赖的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技术本身也存在局限, 前者概论意义上的有效性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的复杂性,后者特 定环境下的结论和社会实际环境存在差距;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一、本文概述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如何通过各种媒介在社会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其方法论的发展对于学科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主要学派,包括实证主义学派、诠释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分析它们各自的理论特点、研究方法以及在传播学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通过对这三个学派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为传播学研究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视角,以推动传播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也期望通过对比不同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为传播学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传播环境。
二、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是传播学方法论中的一大流派,它主张以客观、量化和科学的方式来研究传播现象。
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其中,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证主义学派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对传播现象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数据分析,能够揭示传播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普遍性原则。
在实证主义学派看来,传播学是一门可以通过实证方法加以研究的科学。
因此,他们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者通常会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实验法等,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学等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证主义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通过对媒介内容的分析,他们揭示了媒介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受众行为的调查,他们了解了受众如何接收、理解和反应于传播信息;通过对传播效果的实验研究,他们评估了不同传播策略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传播现象的认识,也为传播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实证主义学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过于强调量化研究和客观性可能导致对传播现象的片面理解。
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涉及到文化、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仅仅依靠量化数据可能无法全面揭示其本质。
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研究⽅法1、⼴告:⽂本测试(copy testing)测试主要包括三个⽅⾯:认知⽅⾯,如注意⼒、理解⼒、记忆⼒等;效果⽅⾯,如态度变化、喜欢还是不喜欢、卷⼊度;⾏动意念,如有购买意向、实际购买等2、经验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传播学的两⼤流派:经验学派(美国):⼤胆假设、⼩⼼求证。
改善和提⾼传播效果5W ⽂献研究、内容分析、调查研究、观察法、焦点⼩组访谈、⼈种志批判学派(欧洲):揭⽰传播中符号背后的权⼒符号学、叙事学、⼥性主义3、经验学派的传播学研究的历史成因1.它是20世纪初美国5⼤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理学、政治学、⼈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的学科。
2.政府机构、资本家或其他⼯商部门,是推动传播研究的主⼒,因此传播学研究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意图。
4、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1926年在芝加哥⼤学获得博⼠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学任教,曾在美国政府的许多机构中担任顾问。
⼆战期间他任国会图书馆战时报道调查局局长,1955年出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5、拉斯韦尔对传播基本问题的研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论⽂)-⼤众传播媒介的三项基本功能:第⼀,环境监测;第⼆,协调社会各部分关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三,⽂化传承。
“五W”模式构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5个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6、内容分析法:李普曼为内容分析法做了开拓性⼯作;拉斯韦尔创⽴了精确⽽系统的内容分析法;他是最早对政治性传播进⾏系统的内容分析的学者。
例如:《世界⼤战中的宣传技术》(1927)-对战时宣传作品进⾏了内容分析。
《政治语⾔学》-其中全⾯阐述了内容分析法。
7、库尔特?卢因的传播学理论⼀个群体就是⼀个场,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中发挥决定作⽤的是群体⽽不是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常密切,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的⾏为。
“把关⼈”概念-《群体⽣活的渠道》(1947)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些把关⼈,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的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传播的渠道。
传播学学派
传播学流派1、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形成和发展于20 世纪初~20 世纪30 年代,吸收了欧洲的社会学思想,被视为传播学形成的美国源流。
芝加哥学派将传播视为人类人类关系的本质,认为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1·代表人物及观点(1)约翰·杜威:认为社会是有机体,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强调传播对民主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和民主不仅是由于传播而存在,而且它们就存在于传播中(这一思想对技术学派的伊尼斯有所启迪)。
(2)查尔斯·库利:提出两个著名观点,一是“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即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二是“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即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是人们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
(3)罗伯特·帕克:芝加哥学派的领袖。
帕克对传播进行定义,认为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他反对压抑和控制移民报刊,认为移民报刊有利于维护多元社会的稳定。
(4)乔治·赫伯特·米德:创立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与人之间通过象征符合意义而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出“主我客我”理论,认为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的社会过程而得到发展的。
2·影响(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繁荣,对一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起到登陆点的作用;(2)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赋予其一种应用和改良的影响;(3)对传播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实证化,奠定了实证主义取向的基本研究方法。
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始于20 世纪初,成长于20 世纪40-50 年代。
广义上,“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
传播学中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方法论)的主流传播学,他们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传播学三大范式
传播学三大范式指的是传递范式、效果范式和符号交互范式。
这三大范式是传播学的基石,其中传递范式和效果范式是“单向传播”的范式,符号交互范式则是“双向交互”的范式。
传递范式是传播学的第一范式。
它主要关注的是信息的传递,认为传播是一种信息在社会中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单向流动。
这种范式认为,传递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媒介的责任就是传递准确的信息。
在传递范式中,媒介被看作是一种传输信息的通道,而观众则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
传递范式被视为现代传播学的起源,它建立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效果范式是传播学的第二范式。
它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而且是一种影响和改变观念、信念和行为的过程。
根据效果范式的观点,传播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对人的影响和效果,因此媒介的责任不仅是传递准确的信息,还包括了塑造观众的思想、行为和文化。
效果范式认为媒介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它能够引导人们产生和改变观点,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
符号交互范式则是传播学的第三范式。
它认为传播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传媒的职责不仅是向观众传递信息,还要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符号交互范式认为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符号交互,媒介和观众都具有平等的交流地位。
这种范式强调了参与和互动的重要性,它认为媒介应该为观众提供一个开放而富有互动性的平台,以便观众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同时也能够从观众的反馈中获得新的信息和想法。
总之,传播学的三大范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传递范式和效果范式主要关注信息的传递和影响效果,符号交互范式则强调参与和互动的重要性。
这三大范式构成了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它们能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传播过程提供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传播学]传播学两大研究学派
传播学两大研究学派1、比较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之一,既代表一个方法论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观和传播观。
主张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更好的社会管理,因此又称管理学派。
特点:a.方法论:从科学实证的立场出发,采用量化研究来统计、分析传播现象,描述其面貌,解释其规律;b.传播观:持实用主义态度,着眼于解释传播活动的事实,进而把握其规律,改进传播机制,提高效率,使传播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焦点集中考察围观、个人层面的传播过程,尤以传播的说服效果为研究核心,建构以传播效果为重点的研究模型;c.社会观:坚持多元主义观点,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支配关系,强调社会是多元利益相互竞争、制衡的共同体。
批判学派:现代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之一,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发展起来的学派。
其中较有影响的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特点:a.方法论:主张从整体出发,以辩证分析法为主,透视传播活动的本质和外在联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并不是一味排斥实验调查和量化研究方法。
b.传播观:更多将传播与社会理论结合起来,着重考察传播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如传播与社会结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关系等等;着眼于价值判断,目的在探究传播活动的意义。
c.社会观:与经验学派最大分歧所在。
对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对社会传播机构进行批判,不断反思,并将其作为变革的对象。
EG面对当下红火发展的网络传播现象:经验学派研究重点:网络信息传播如何更加迅速、便捷、有效;功效作用;信息如何“拉”出来;批判学派研究重点: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究竟有多少信息是有意义的,值得人们留意;网络信息对人的存在的价值,影响;新媒介的出现给民族、国家发展带来的影响。
2、文化研究/批判学派:包罗广泛,从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从葛兰西的“霸权”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从法国结构主义的传媒符号分析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传媒文化解剖;从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到詹明信的“资本文化逻辑”。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早期人物篇一、源流:①欧洲源流: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斯宾塞;△孔德、△涂尔干、西梅尔、塔尔德;②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库利、米德、帕克;二、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李普曼;威尔伯·施拉姆三、三大流派:①经验学派:美国现代当代的效果研究几乎都是经验学派范畴,除此之外还有:1)芝加哥学派:严格说来是社会学,因使用经验研究方法并对传播学贡献巨大而纳入2)解释学派②批判学派1)两大开端:(1)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2)帕洛阿尔托学派:贝特森、△巴弗拉斯、△沃茨拉维克2)宏观视角:(1)传播政治经济学北美: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文森·莫斯可、△乔姆斯基欧洲:尼古拉斯·加汉姆、阿芒·马特拉、△格雷厄姆·默多克、△戈尔丁(2)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阿尔都塞3)微观视角:(1)文化研究学派: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霍尔、大卫·莫利、约翰·费斯克伊恩·昂、珍妮丝·拉德韦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分歧与沟通(2)结构主义符号学:索绪尔、皮尔士、卡西尔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3)女性主义(4)文化帝国主义:阿芒·马特拉、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萨米尔·阿明4)其他:(1)后现代主义:福柯、鲍德里亚(2)△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雅克·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③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区别比较注:“△”为不必背记,仅为了知识体系完整而作补充。
如果同学都学完了并且觉得该深化一下,那不妨查阅他们的理论。
在这里就不提供了。
一、源流欧洲源流1、达尔文①达尔文受到斯宾塞的影响,运用了“适者生存”的概念,完成了巨作《物种起源》,直接促成了“进化论”的诞生;②达尔文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其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一、经验学派1.什么是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2.经验学派的特点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他们把社会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生物体。
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3.经验学派的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经验学派的奠基人主要有两位,分别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除了这两位之外,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和卢因也对该学派有重要影响。
拉斯韦尔(1)5w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种:1 )环境监视功能。
2 )社会协调功能。
3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1)两级传播个人不是与社会隔离的,而是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互影响的;对媒介讯息的响应和反应不是直接和及时的,而是通过“中间站”传递的,并受到其影响;对大众媒介的讯息接收并不等于反应,不接收亦不等于无反应,因为受传者原来的立场和人际传播中的次要接收都在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媒介运动,有一类人积极地接收和传播来自媒介的观点,而另一类人则主要依靠个人接触接受指导。
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人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用,对大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大影响。
(2)意见领袖(3)睡眠者效应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 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思想中,包含着对媒介技术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深刻认识。 他认为,人们对传播的认识通常定位于信息在空间的传递和发布过程,达到对距离和接受者的控制。他强调,传播的媒介技术和表现方式本身,表现为一种仪式。“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媒介或媒介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神圣典礼”。现在看电视、上网,除了获取信息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仪式”,这类传播行为已经在不经意中改变着社会结构。这正是技术—控制论学派的基本研究视角之一。不过,凯瑞的观点是从人文批判的角度考察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克服了这个学派有时表现出来的技术至上的倾向。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
一、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 信息论与传播学研究密切相关。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用以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该论文被视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从通信的角度定义传播,他写道:“通讯的基本问题是通信的一端精确地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他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为此,他提出一个机器对机器或人-机-人通信的究范畴,它们的出发点是承认非人的生物体、计算机、人类社会和思维之间存在相似性。从这样的认识前提出发研究传播,看重的是人机交流的物理功能设计和传播过程的技术特性。此后几十年,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循着这样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传播的工程技术理论。 广义上,他们的研究属于传播学的一个很大的领域,但与人文社会科学距离较远,而传播学关于媒介形态对社会影响的研究,是“三论”关于传播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延伸。在新传播技术急遽发展的当今,这种研究显现出有力的生机,比如近些年关于Web2.0、手机新功能的研究。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本文将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主要学派:实证主义学派、诠释主义学派和批判主义学派。
通过深入探讨各学派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争议,以期为未来传播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实证主义学派是传播学研究中最早出现的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拉扎斯菲尔德、卡兹等。
该学派主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传播效果进行定量和可证实的研究。
他们传播活动中的受众行为、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过程的结构与功能,强调以客观、中立和经验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内容分析等。
其中,问卷调查和实验是该学派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在数据来源方面,实证主义学派注重利用大型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表明,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显著的。
例如,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媒介依存理论”,阐述了大众媒介对公众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
然而,实证主义学派也受到了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该学派过于强调客观性和量化研究,忽视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因素。
实证主义学派的研究往往集中在短期效果上,而忽视了长期效果和深层次的影响。
诠释主义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是传播文本的意义和理解,以及传播过程中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舒尔茨、霍顿等。
诠释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深入理解传播文本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心理意义,来揭示传播效果的本质。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话语分析、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注重从受众的角度理解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内容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方面,诠释主义学派更倾向于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观察等。
诠释主义学派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例如,舒尔茨和霍顿在《大众传播:意义的纠结》一书中提出“意义的纠结”理论,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受众认知的干扰和误导。
怎样理解传播学三大学派
怎样理解传播学三大学派我们历来把传播学划分为两大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
然而,在陈卫星的《传播的观念》一书中,传播学被分成了三大学派,分别是: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批判学派。
一、“经验-功能学派”顾名思义,该学派所采用的是经验的,以定量和统计为主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换言之,它是根据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感受来探索传播现象,并且根据多数人的经验以及某些先验的认识,来确定传播的社会功能。
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等。
在经验-功能学派看来,大众传播媒介以一致的方式影响个人和社会机构,会为社会带来不可预期的利益,因此假定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同时是自主的和自动校正的。
经验-功能学派的方法特点:1.由推论演绎而来,不是由归纳而来。
通过社会调查、控制实验和内容分析得出相关的经验性数据,从中得出结论。
2.假定有一个客观的真实存在,可供研究。
这种真实的存在可以被观察、记录,例如选民的动态、受众的反应、消费者的爱好等等。
3.假定人类有能力找出看得见的方法,通过一种量化的研究方式找寻真实。
4.假定解释这个真实而提出的假设可以被证实或驳斥。
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涉及一种真实、客观、非人称化的知识,谁都可以应用这些基础原理,例如民意调查等等,但是发表调查报告本身,不是为了表现民意而是支配民意。
一方面是真实、具体和经验性,另一方面是社会利益、社会想象和权力的需要。
经验-功能学派具有杜威实用主义的明显特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他们认为,人类传播学知识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于多数人经验的自明。
二、“技术控制论学派”控制论所要回答的是找到比经验-功能主义学派更有效的社会控制技术的原理,以便对人的行为能够进行预测、模式化和指导。
从字面上看,当然首先是论与传播学研究肯定相关。
1949年,申农在他的《通的数学理论》中,论证当时美国正在试验的计算机原理。
这篇被视为论的奠基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传播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为说明学派的划分,需要讨论传播学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
自从人类文明以来,信息的传播并没有被当作一种专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任何学科的发轫都源于社会关注,而任何社会关注来源于重大的社会变迁。
传播得以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只能追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
从照相术、电报、电话、电影的发明和普及,到20世纪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世界的感知。
人的关系相当程度上变成了如何使用新传媒的问题。
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情景几乎同时浮出水面,即工业国家城市人口的急遽增长。
这类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读和写的传播成为必需,因为生活在城市的人比生活在乡村的人有更多和更复杂的信息需求,他们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信息,以满足工作、生活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业化激起的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以及迅速的城市化,促使人们必须关注传播。
因为一系列新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形态、内容、方式等等,均已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经济形态和创新模式的发展与变化。
如果从古代学者那里找寻关于传播现象的论述,总会有一些。
但是作为现代传播学的较为直接的学科思想先驱者,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即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库利(Charles Cooley,1864-1929)、帕克(Robert Park,1864-1944),以及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er,1857-1913)。
还有一位优秀的记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也在20世纪初为后来的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
杜威是库利、帕克的老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只有通过有机系统内循环的信息分享,社会生活才有可能。
科学最终要汇集到能够产生相互理解、允许产生合作行为的传播当中。
他把大众传媒看作是社会变迁的工具。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把人通过别人认识自己视为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传播是这个过程的惟一关键要素。
新的传媒修改了传统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反应,改变了个人的日常生活概念。
他于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是第一本关于社会传播的专著。
他和另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米德(George Mead)共同创立了关于社会信息交换的“象征互动论”。
帕克是最早研究报纸的理论家,他在20多年中通过报纸持续考察不同种族背景的社会群体在美国社会的同化、移民整合问题。
他认为传播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本质所在,它创造着和维持着社会。
他提出了传媒与舆论如何相互影响、人际网络如何与传媒连接、媒体如何促进社会变迁等后来传播学的前沿问题。
他们三人将对传播的研究,建立在社会统计和现象观察(行为科学)的基础上,把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相融合,不仅把传播视为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且看作是一种文化建构的符号象征过程。
他们深信传媒技术革命对社会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为后来形成的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学科方法论,也为后来形成的“技术控制论学派”提供了认识前提。
语言是任何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
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打破了以前语言学从历史根据上探索意义的研究传统,把具体的语言看作是某一民族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传统的表意规范,人的思维和信息的传播,受制于抽象的语言系统,而这个系统通过教育而内化在社会成员的集体心智当中。
这种认识框架成为后来“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的认识前提。
李普曼作为经验丰富的记者,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在他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中,天才地谈到许多深刻的传播问题。
他谈到人头脑中的图景与真实的世界存在差异,“每个人的行为依据都不是直接而确凿的知识,而是他自己制作的或者别人给他制作的图像。
”因而,人们已有的头脑中的世界,影响对新接受的信息的理解。
他还谈到现代传媒笼罩全球的情况下,人们除自己的五官接触之外,其实生活在传媒提供的信息世界中,这个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是有差别的。
他意识到宣传充分利用了这种传播现象,“在一个人创造出他认为明智而可取的虚拟环境之前,必须限制他接近真实环境。
”“为了进行宣传,就必须在公众和事件之间设置某些障碍”。
[1]现在传播学的许多理论、模式,似乎都能看到李普曼当年论证的影子。
说到这里,我们实际上已经谈到了传播学的三个学派: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
追溯这三个学派的理论起源,往往有些模糊,因为传播现象贯穿人类的整个历史与现实,不是可以清晰地分门别类的研究对象,各种学科的学者,都对传播现象有兴趣,都有一些研究成果。
往往有这种情形:什么都是,便等于什么都不是。
所以,传播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学术合法性,经常受到质疑。
但是,人们又不得不承认传播现象确实越来越需要给予科学的解释和把握,因为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社会。
传播学提出的概念、问题引发了大量的争论。
和其它人文和社会社学一样,传播学的每个学派或理论之间经常明显对立,每个学派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流派,就是学派的划分、称谓也很难统一;而且,传播学的某些话语,经常未经适当的评估就被追捧为一种理论。
例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机智的比喻、尤尔根·哈贝马斯“传播(交往)行动理论”的建构,在传播学的叙述中常被等而视之,使人们难以判断哪一个更深刻地影响了传播学的研究方向。
正如法国传播学者马特拉所说:“没有任何一个学术领域像传播学这样被很多人认为:这里只有广泛的想象,一切有待建设。
”[2]关于经验-功能学派所以用这样的称谓,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是根据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感受来探索传播现象,并且根据多数人的经验以及某些先验的认识,来确定传播的社会功能。
现在的教科书上,通常谈到施拉姆(Wilber Schramm,1907-1987)说的“四大先驱”,即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1900-1976)、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8)、莱文(Kurt Lewin,1890-1947。
德文的姓“lewin”怎么发音也不该译为“卢因”)这四个人。
若从学派方法论的开创性看,前三位可以视为传统的开创者。
莱文最早提出了传播的“把关人”理论(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没有说?”),他的主要工作是社会学方面的群体动力研究。
拉扎斯菲尔德1940-1948年在美国三个县进行关于传播的调查。
其中在俄亥俄州伊利县(Erie)关于大选的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发现:人们接受信息时存在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传媒的信息通常经过人群中的信息活跃分子(舆论领袖)再传递(二级传播);传媒影响选民有三种模式,即活化(激发潜在的倾向)、强化(固定已有的意见)、转化(影响缺乏主见的人)。
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诸多因素渗透到传播现象的研究中,从此形成传统。
霍夫兰在二次大战后期和战后,为美国军方的战时宣传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控制实验,被研究对象达4000人。
他提出了信息源条件、说服者条件、信息本身的条件、说服过程等诸多观点,把说服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经验的重复来进行说服程序的设计。
他谈到,人们真正恐惧的不是已经确定的事实,而是不确定和无法知晓的事实。
他的研究为后来各种社会想象的心理游戏设计提供了思想基础。
拉斯韦尔1927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一次大战中宣传所使用的符号,并且一生关注着传播问题。
二战中他提出,其后在1948年的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完善的传播的“五W模式”,尽管有许多缺陷,但它的意义如英国学者博伊德-巴雷特(O.Boyd-Barrett)所说:“长久以来,这一公式帮助我们限定了传播研究的基本问题。
它的价值在于,它包含了对生产、内容、传递和受众的有力强调。
”[3]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引导人们研究传播活动的一种便捷的思路。
在同一篇论文里,拉斯韦尔还论证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
第二年,社会学家默顿(Robert Merton)和拉扎斯菲尔德在他们的论文《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中,提出传媒具有的三大社会功能:赋予社会地位、强化社会规范、麻醉精神。
关于传播功能的研究,由以上几位学者奠定了基础,后来出现多种理论。
1949年,施拉姆将这些关于传播的观点加以整理。
至此,经验-功能学派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大体形成。
“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头衔对于施拉姆来说,仅在整理的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他主要是一位传播学教育家,在传播和推广传播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验-功能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早期对“火星人进攻地球”事件的研究为例。
事后,人们希望找出导致听众把广播剧作为真实的新闻加以接受的心理条件和社会情境。
于是,坎垂尔(Hadley Cantril)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方法包括抽样调查(前后共两次,一次是CBS一周内的调查,920人;一次是一家舆论研究所6周后的调查,数千人)、个人访谈、报纸报道的分析(全国报纸3周内的1.25万篇报道)。
调查通过各种方法的相互验证,确认有大约600多万人收听了该剧,其中100多万人受到惊吓和发生连带行动。
排除其他因素,受到惊吓的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非常信任广播;他们中的多数属于低收入和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他们都相信专家;他们中的多数笃信宗教,因相信世界末日的到来而认为广播剧是真的。
没有受到惊吓的具有批判能力人,根据经验,或与其他信息对照从而确认广播的内容不是新闻。
通过抽样调查,从少数被调查者推论整体,其中设定一系列社会学的分类,诸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等。
加之个人访问和对报纸报道的分析,从广播听众所处的社会阶层、信息接受差异,分析如何造成了他们对信息理解的差异,进而确定社会关系与受众对广播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等等,这些就是经验-功能学派基本的、经久不变的研究方法。
通过探讨一个变量与另几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人们认识可以重复发生的传播的某些规律性现象。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这个学派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传媒的传播效果展开。
70年代以后,一系列更精致的关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方面的新的理论假设和传播模式出现,除了仍然注重短期传播效应,同时也重视长期传播效应,更多地顾及道社会环境、价值取向的动机对传播的影响。
形成了实验(主要是控制心理实验)、调查(主要是抽样调查)、文献分析、实地了解四大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比过去完善了,但依然是实证的。
经验-功能学派的认识前提是:确信整个世界是有序的;存在个人规律和社会规律;行为规律可以观察和测量;任何行为都有可以理解的原因;行为可以汇总统计;经过科学论证的抽样样本可以推断总体和依此预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