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合集下载

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

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

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第一篇: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音乐活动中情感教育初探在人类的活动中,离不开美妙的音乐,音乐能引起人的瑕思,能使人产生共鸣,更能激起人的情感。

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使之受到美的熏陶,从此产生共鸣。

当代情感教育理论指出:情感并不是附属于其他心理活动的“副现象”,它是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适应机制、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生命的享用机制。

”因此,情感除了生动性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有着其他心理素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心理学研究证明:情绪、情感是早期儿童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只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由于它的先天预成的性质决定了它比语言出现得更早,并更早地起作用。

”在实践中发现,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情感方面起着特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寓教于自由活泼、愉快纯朴之中,用声音去打动人心的美,对幼儿情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促使其良好品德的形成。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

”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其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更多的技能,而是要“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萌发和初步”是需要把握教育的“度”,“情趣”则是最终的落脚点。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现代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除了以往的“歌唱、韵律”活动外,还包括了欣赏活动、打击乐活动等。

同样在各项活动中,都包含了情感因素的存在。

(一)、创设育情的环境,激发学习的欲望:“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

拨动孩子的心弦

拨动孩子的心弦

拨动孩子的心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拨动孩子的心弦没有爱就没有正确的教育。

只有爱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理解他们、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孩子,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爱的获得是幼儿健康发展的要素,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

幼儿如果没有食物、阳光、空气等物质需要的满足,就无法生存;而如果没有爱的满足,就难以健康地成长。

因为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一、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没有天然的血缘联系。

老师只有付出自己真诚的爱,才能与孩子心灵相通。

所以我每天都高高兴兴、面带笑容地接待每一个孩子,热情主动地与家长和孩子们打招呼。

有的家长说:“周老师,从来没见你有发愁的事。

”有的家长说:“做你这工作可真不容易,谁能没有个发愁生气的事?我们在单位里不高兴时可以少说话、不说话,可你天天都得乐呵呵的。

”真的,我一上起班来,就把其他事都忘了。

平时我都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更不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因为那样只能使孩子害怕或产生对抗情绪,不能使孩子明理,我总是给他们讲清道理,所以有的孩子给家长提意见:“你干吗那么凶,我们老师有事都是好好讲的。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得到成人的爱抚。

爱抚会使他们感到温暖,产生幸福感,所以我带小班时,平时采用各种巧妙的办法亲近他们、抚摸他们。

如玩“开火车”的游戏时,我通过数数有几节车厢(摸摸每个孩子的头),检查车厢有没有毛病(轻拍每个孩子的肩膀),拧紧螺丝(用手指在每个孩子的耳朵眼转转)等方法接近他们、抚摸他们,孩子们边玩边甜甜地笑着。

我还通过“骑大马”的游戏,请他们轮流骑在我的腿上,一边颠,一边与他们进行简短的对话,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跟老师建立了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需要,碰到孩子有难处就及时给予帮助,尽量像慈母一样地关心他们。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 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

? 不要让儿童的思想和心灵接触到不正义的事情时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

这是迈向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的一个台阶。

?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

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让语文课堂拨动儿童心灵琴弦论文

让语文课堂拨动儿童心灵琴弦论文

让语文课堂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

通过语文教学,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

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够吸引学生的语文课并非一件易事。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一、二年级小朋友,往往方法单调、缺乏一定教学手段的语文课是很难吸引学生一节课的。

因此,只有教学手段多样化,轻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才能深入学生心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巧妙地引——给学生一份恬静的心情教学伊始,老师不急于出示课题,而是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中的词,通过游戏方式,为孩子创设了良好学习情境,孩子们心中印满了甜甜的笑,谁不企盼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

片段赏析:师:孩子们,请看看你们的左右前后。

今天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和他们打招呼。

(生有挥手的,有笑的)轻轻一笑,算是认识了,咱们开始上课。

师:今天的天气怎样?生(看着他们班主任汪老师):很好师(笑,指着一个男孩):假话。

你满头满脸都是汗,这样的天气还叫很好?生(摸着头笑):很热师(神秘地):送一颗“透明的雨滴”、一条“清凌凌的小河”给你降温(课件出示两组词,并指名读)师:词原本是不会降温的,但,如果你心里装着它们的样子,说不定你就会感到一丝清凉,并能把这清凉送给别人。

想一想再读。

师:请大家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把这种清凉送给在座的每位听课老师(生读)。

师:好听的词藏在一首好听的诗中,它的名字叫——《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尽情地读——给孩子一张精彩的嘴巴关于阅读,语文课标里有这样一段阐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同样,我们在唐老师的课堂上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其一,给足阅读时间。

一堂课几乎是孩子的读书声。

其二,注重情感熏陶。

在孩子们的读书实践中,唐老师积极鼓励他们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读出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绵绵情谊。

拨动孩子的心弦师德演讲稿(3篇)

拨动孩子的心弦师德演讲稿(3篇)

拨动孩子的心弦师德演讲稿(3篇)拨动孩子的心弦师德演讲稿(通用3篇)拨动孩子的心弦师德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中午好!能站在站在这里演讲感到非常的荣幸,看到大家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我的心里就像装了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蹦蹦直跳。

因为我知道让我演讲是对我的一种信任。

首先表明,我会积极配合领导安排做好各项工作。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说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是范。

只有自己懂了,才能讲得明白,讲得透彻,学生才能听得明白,只有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道德的规范,才能学生学习的榜样。

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决不能只写在纸上、喊在口上,必须要把它落实到行动上。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良好的教师。

教书是一个良心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们自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师德是教师之魂,只有师德高尚的人,才不会在喧嚣的尘世里迷失方向,只有师德高尚的人,才会全身心的为党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在各领导的带领下,为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奉献、耕耘;让我们伸出双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拨动孩子的心弦师德演讲稿篇2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您们好!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

然而,我是教师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我选择,我热爱。

让游戏成为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让游戏成为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把游戏恰如其分 、 活地运用于教学过 程中。在音乐教育 中 , 灵 游 戏 的具 体 作 用 如 下 。 1 导 人 过 程 的游 戏 , 作 用 是 揭 示 课 题 , 引 儿 童 注 意 . 为 其 吸 力 , 发学 习兴 趣 和 调 动积 极 性 。 激 2调 节 活 动 的 游 戏 的 作 用 是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发 学 生 情 . 激 绪 , 整课 堂秩 序 , 高 学 习 热 情 。 调 提 3视 课 堂 教 学 实 际 情 况 , 排 即兴 游 戏 . 补 教 学 上 的 某 . 编 弥
部 分 游 戏 的 内容 都 是 生 活 中学 生感 兴 趣 的事 物 ,游 戏 与 学 生 生 活 有 着 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 生 的 生 活离 不 开游 戏 。 音 乐 教 学 在 学 中 如 能 恰 当地 运 用 游 戏 , 将 获 得 令 人 意 想 不 到 的效 果 。 就 在 音乐 游 戏 中 , 生 随 着音 乐 的变 化 , 动作 和 想象 表 现 自 学 用 己 的情感 和对 音 乐的 理解 , 在游戏 中获得 了快 乐 。 音乐 教育 中 , 在
些不足 。
我们 以“ 戏 ” 中心 , 合 故事 、 演 、 游 为 结 表 唱歌 、 器 演 奏等 各 种 各 乐 样 的有趣 的 活动 , 让学 生 从 “ 自己的角 度 ” 去思 考 、 去体 验 . 在游 戏 中 自然而 然地 进行 音 乐 、 语 、 技术 等 知识 和技 能 的学 习 . 而 成 从 为音 乐活 动 的积极 参 与者 与创造 者 , 音 乐学 习不 再成 为负 担 。 使 如何很好地 运用 游戏进行 音乐教 学是一个 重要 的问题 .
让 游 戏 成 为 拨 动 学 生 心 灵 的 琴 弦

走进学生心灵 拨动那根琴弦

走进学生心灵  拨动那根琴弦

走进学生心灵拨动那根琴弦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季永军一位德育专家说过:“凡是有成效、有魅力的教育方法,都是建立在教育者对当代青少年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和深刻理解基础上的。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私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对这些话有着切身的体会。

如果班主任能够以发自内心的爱和开诚布公的态度对待学生,就容易架起师生之间的心桥,走进学生的心灵,也就很容易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独特的琴弦。

一、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心与心的对白,在生活中只有走进对方的心灵,才能感受对方的灵魂。

作为班主任,只有与孩子的心灵对话,才能准确地把握教育的先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这些孩子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

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导致教育的失败。

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有影响的教育呢?案例1: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叫小宇。

这个学生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父母的责怪,学习成绩的好坏,别人的看法,似乎都与他无关。

他说话特别少,与同学们玩不到一块儿。

在接触中我了解到,虽然他不善于交流,但学习成绩不算太差,同时我也发现他有许多优点。

只是几个原因导致他有自闭倾向:一是父母对他的要求很高,以成年人的想法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便厉声呵斥;二是他胆子比较小,怕说错话别人笑话。

针对他的情况,我决定从四个方面入手:1、有意识地与他交流。

我在作业本上给他留言,比如“你今天的字写得很漂亮”,“明天争取一道题也不错”,同时要他也写一写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

刚开始他没有什么反应,慢慢地他写到“我真高兴”、“谢谢老师”。

话虽然不多,可是我感觉到了他的变化。

每当我微笑着看他的时候,他也开心地笑了。

2、有意识地让他在人多的地方说话。

课堂上让他多回答问题,在故事会上讲故事,让他负责主持升旗仪式。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近年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已经成为了教育界一种普遍的说法,意思是指成功的教学需要触动学生内心深处,如同弹奏一架琴般让学生的灵魂在教学中得到了升华。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灵层面的提升。

众所周知,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感到乏味和无聊,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加愉悦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品德修养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首先,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习惯、兴趣、情感都有所不同。

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去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把课堂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情感因素。

我们的情感体验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与学是情感交互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充满了感情,才会真正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所以,教师应该寻求与学生产生共情,感受到学生的愉快和痛苦,快乐和沮丧,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三,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个人价值和学校的整体价值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强化对共同体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在课堂上加入一些集体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不仅促进学生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最后,教师需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将学生的问题抓在萌芽状态时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并启发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自学能力。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需要教师的发掘、呵护和培养,也需要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和自我申诉。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月光启蒙》教学案例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月光启蒙》教学案例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月光启蒙》教学案例发表时间:2012-05-04T10:53:19.9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6月总第100期供稿作者:龚国利[导读] 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方式的教育”,这是我们走进课堂之前应该想清楚的。

龚国利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213300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我想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是好课,“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也是好课,关键是学生有没有真正进入课堂的佳境。

如果你的课堂让学生心灵震撼、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就是一堂好课,就会给人以无穷的享受。

《月光启蒙》教学选段一、复习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9 课《月光启蒙》。

当你们轻轻地合上课本的时候,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师:是这样的一幅画面吗?在宁静、温馨、月光如水的夏夜里,母亲搂着我,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二、新授1.(导入)找中心句质疑,读歌谣童谣部分。

师:当张老师写完最后一个字时,不由得深深地感到在母亲的陪伴下,童年的孙友田是多么幸福啊,你们说是吗?不知道大家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长大后的孙友田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生:诗人。

(板书)师:你从书上哪儿看出来的?(生读最后一句)师:你为什么读这句话呢?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你读书真会思考。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这些简单的民歌民谣,怎么就能让我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最终成为一名诗人呢?现在就请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文中的歌谣、童谣。

2.指导学习歌谣部分(找读法——学吟唱——明道理)。

师(出示歌谣):谁先来读读看?师:像他这样读,可以吗?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师:到底该怎么读呢?书上已经告诉我们了,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师: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读这首歌谣的方法了吗?……师:对呀,你说得很有道理。

拨动孩子心里的那根琴弦--家访案例

拨动孩子心里的那根琴弦--家访案例

拨动孩子心里的那根琴弦--家访案例拨动孩子心里的那根琴弦--家访案例"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是的,现代高速进展的社会,为孩子供应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象外面的世界一样纷繁简单,不行揣摩。

这样的时代需要的老师,就是能进入同学内心,与同学共同感受,共同欢快,共同倾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相互沟通的人,不仅在学校,而且能走进同学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

家访就是为我们老师供应的一个这样的平台。

我班有个小男孩,矮矮的个子,活泼好动,总是用自己那双光明的眼睛,静静的凝视着四周的一切。

开头一接触这个小男孩,就发觉了他不仅在学习上是"学困生',上课不听讲,也不做作业,即使是一再给他讲解,他也是你说你的,他想他的,交来的作业字迹很潦草,正确率几乎为零;在班级里不遵守纪律,上课不是讲话就是偷着玩玩具。

教了一个月了,上课没举过手,回答过问题。

下课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不到再次上课铃声落,老师进教室了,是不会看到他的人影的。

到他家家访的那一天,天下着雨,我、杨老师和张老师让他带我们到他家,开头路还比较好行,是一车宽的水泥路,慢慢的,路旁的一栋栋的小楼房不见了,消失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座的山,路越来越窄,一边是山,一边是坎,天也黑了。

张老师问:"付成明,还有多远呀?'"还很远。

'走一段,问一声,得到的回答是"还没走一半。

'"还没有了。

'问了几次,我们都不问。

悄悄的沿着小路前进着,心里都有一个念头:"孩子上学真不简单。

'水泥路走完了,迎接我们的是一条山间小路。

最终他愉快而兴奋的说:"老师,快到了。

' 到了他家,在一座山下,一间小楼房,他的父母在门外等着,见到我们,愉快而兴奋的说:"真的辛苦您们了,老师。

触动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四年级作文

触动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四年级作文

触动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四年级作文引言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根琴弦,只要触动它,就能奏响美妙的旋律。

近来,我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学会了弹奏钢琴,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奇妙之处。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段我与琴弦的故事。

让我与琴弦成为朋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音乐比赛。

比赛中,我第一次接触了钢琴,并立刻被它的优美音色所迷倒。

从那一刻起,我决定要学会弹奏这件充满魅力的乐器。

我向音乐老师请教,老师详细地告诉我如何读谱、如何摆放手指、如何配合自己的节奏等等。

我一边听着老师的指导,一边默默记住了每一个细节。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每天都坚持练习琴,与琴弦逐渐成为了朋友。

琴弦给我带来的快乐通过不断地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弹奏钢琴的技巧,并能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

每当我弹奏钢琴时,琴弦就像是一位倾听者,用它那独特的音色陪伴我,让我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有一次,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上,我有机会与其他同学们一起表演钢琴独奏。

当我坐在钢琴前,双手轻轻触碰琴键,琴声渐渐响起。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自豪。

观众们的掌声如同夹杂着赞赏与鼓励,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琴弦教会了我耐心弹奏钢琴需要耐心和坚持。

当我在练习时遇到困难,琴弦教会了我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咬紧牙关,继续努力。

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锻炼我的意志力和耐心的过程。

通过不断地磨炼和坚持,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断提高自己的弹奏水平。

琴弦也教会了我欣赏美,并将这种美通过我的指尖传递给世界。

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演奏技巧,还学会了理解和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

琴弦的共鸣,让我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让世界听到我的声音。

结语琴弦四年级作文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分享,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我的感受。

弹奏钢琴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

通过琴弦的陪伴,我学会了欣赏美,学会了耐心,更学会了与琴弦共舞,奏出属于自己的旋律。

音乐的世界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正如琴弦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根琴弦一样。

家访案例 用爱心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家访案例 用爱心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倾注爱心,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8.11班学生家访记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 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 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极为重要, 对家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 这是一门科学, 而家访是主要途径之一。

家访这一传统而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良好纽带。

成功的家访,能拉近班主任与家长、学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更亲近班主任,从而产生有效的意义。

我班学生时鑫淼,是上学期转入我班的一名女生,刚入学时每天沉默寡言,不大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上课时从不举手回答问题。

学习上基础还行,但不够努力刻苦,比较浮躁不能吃苦。

通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她与妹妹两个孩子上学,爸爸由于企业不景气,现在失业,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加上房贷,所有的家庭负担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一个人的家庭收入支撑着全家人的生活,入不敷出,家庭生活日渐困难。

了解到学生的这些情况后,我决心利用家访这一重要渠道,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努力转化这位学生。

于是,寒假里我和家长约定了时间,进行了一次家访。

家访时我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优点也不放过。

我真实地了解了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困难,一家六口人住在120感受到了他们的疾苦, 也了解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假期生活的安排及作业情况。

他父母还是比较关心孩子的,在我的耐心与诚意下,最终听取了我的建议,以后对孩子多一些耐心与鼓励,少一些唠叨与责备:鼓励孩子改正以前的毛病,不要再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沉迷于网络。

引导孩子积极融入集体,学会善待他人,学会正确表达情绪。

我还鼓励他学习挺有潜力,只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一定会有进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等等。

接着,我又从孩子的未来学习和长远发展上谈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和帮助,希望家长尽量抽出时间来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多关心和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想法,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更多的关爱。

拨向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

拨向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

我们认为,背景音乐在品德课的教学中,起了暗示作用、渲染作用、衔接作用和升华作用。

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音乐,对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是有很大的辅助作用的。

【关键词】背景音乐;情感;暗示;衔接音乐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是要引导人们进行联想和想象,唤起听者头脑中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联系,进入乐章的感情境界,产生情感共鸣;品德教育,其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

在品德课堂上,背景音乐所创设的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收效果。

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给教师极大的激情,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也能觉得非常轻松,常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的品德素养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

一、背景音乐在品德教学中起的暗示作用本文所指的教学中的暗示,就是教师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音乐、音响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

精彩的导入语往往有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拉近教师与学生、文本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的作用。

背景音乐就能比较好地辅助这一重要环节。

案例一:在教学《56个民族是一家》时,先在课前让学生欣赏音乐《爱我中华》,让学生在整段既跳荡又平稳的音乐中,充分感受到56个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团结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体会到欢快和热烈的气氛和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

无形中接受教师的暗示,从而愉悦地开始课文的学习。

学习的主题明确了,就能自然而然地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体味到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奋进的意境。

二、背景音乐在品德教学中起的渲染作用根据教学需要,利用音乐,巧妙的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融洽、以情夺心、以乐夺心、为之惊喜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达到为求知而欢乐,为探索而兴奋,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心弦,引发学生体验。

兴趣是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兴趣是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兴趣是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摘要】在少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初学儿童的积极性与热情至关重要。

培养学童爱好音乐,迷恋钢琴,使学童在学琴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兴趣,是开发和挖掘琴童音乐潜能的前提。

文章着重探讨了钢琴启蒙教育中应该重视的一些问题,认为对学童音乐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并体验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性意识。

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兴趣培训是为了使琴童对学琴活动感到绕有趣味,带着喜好的情绪积极热心地投入操琴学习之中。

喜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与生俱来。

而对钢琴的好奇则是因为庞大的物体能够发出优美透亮而又奇妙的声响,它比一般儿童玩具更富有吸引力。

由于有些家长送孩童学琴是希望孩子以后能成为钢琴家或以此谋生。

他们不顾孩子的意愿,并不了解孩子有无音乐天赋,也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感受,望子成龙心切,成天强逼着孩子练琴。

每天反复无味的机械练习,如果再加上琴师严肃的面孔和训斥,孩子学琴的兴趣必然会大减,甚至会产生对钢琴学习、训练的厌倦情绪。

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效率不高。

因此,诱发、培养并稳定儿童的学琴兴趣十分重要。

钢琴启蒙教学对少儿的兴趣培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教学环境科学的教学环境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沉浸在音乐艺术的享受和创造之中。

美国音乐教师卡拉搏·科恩·玛科琳娜的“科恩音乐教室”颇有创意,教室里充满着音乐气氛,到处都画着大谱表,地上有“地谱”,墙上有“墙谱”,桌上有“桌谱”,甚至教师穿的衣服上都画着大谱表。

我们可以借鉴和效仿,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墙面上布置和音乐教学内容有关的谱表,如乐器图、乐理知识图表、音乐家画像等等。

二、潜移默化教师教学时如果以极大的热情和娴熟的技能指导幼儿,那么这种榜样的力量,就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真挚的爱心是指教师要把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之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每个学琴的儿童。

用爱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用爱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用爱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思想家卢梭说过,爱是老师的阳光,要让它在孩子的心灵中每一个角落播撒。

教师是充满爱的职业,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

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唤醒学生。

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小硕的学生,在班里,他的朋友不多,经常是独来独往的。

课堂上,他也不会听课,作业经常不做。

可以说,在学校的生活他是觉得很无聊的。

班里经常有同学说他说脏话、骂人、打人。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曾经试图说服他,批评他,可一通操作下来,一切如故,他依然故我,只有我磨破了嘴皮。

要想教育引导他,改掉这个不良的行为,就一定要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天,又有学生告诉我,他又打同学了。

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为什么总是动手打同学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告诉我,同学惹我,就狠狠打他。

我不能受气的。

”听完这句话,我的心一沉,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面对这样的家长,一定要说服家长,才能够从思想上引导好学生。

这样,我就马上找孩子的家长谈话,跟他讲了孩子经常在班级打同学的现象。

一次次耐心的谈话后,可能是被我的耐心和为他孩子好的心动容,孩子的家长开始改变了。

是的,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抑或是老师。

有时,我们确实很难突破自我束缚的一个牢笼。

正因如此,所以,任何人的改变都是值得高兴的。

通过跟学生的一次次的接触,我知道,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学生,无论是什么家庭的学生,从本质上说,他们的心灵都是纯洁的,都是有上进心的。

教师如果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

切忌在批评中反复强调他的缺点,应该多教给他与同学交往、沟通的正确方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老师的爱心。

陶行知说过,不要金,不要银,只要你的心。

是的,教育需要细心、耐心、爱心。

老师要时刻给予他们关爱,用爱去感化他们的行为。

只要这样,孩子心灵的琴弦才会被拨动。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松隐小学五年级组沈林华题记但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便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获得对美的向往。

反之,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案例:本校学生杨小饮,女,10岁半,智力水平尚属中等,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还算不差,但进入三年级后,经常不写作业,特别是语文作业,连一些简单的抄写也懒得动手。

她的父母工作不稳定,晚上很晚才回家,照管她生活的太祖母对她很宠爱,几乎不过问她的学习。

久而久之,她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降低。

虽然每天背着书包来上学,但人坐在教室里,心思却一点也不花在学习上,课堂上大家一起读书时,她不出声,老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她目光呆滞似半梦半醒;老师批评,她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若无其事;老师拿她没办法,就无休止地要求她补做作业……这样恶性循环,她的厌学情绪愈益增长。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情感看成是人类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情感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这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的情感需要,自觉接受教育,主动愉快地学习。

一、巧设情景,触境生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

列宁也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拨响儿童心灵诗的琴弦

拨响儿童心灵诗的琴弦

No. 1l—l 2

No e be — c m b r v m r De e e
T ME D C I E U n0 N
拨 响儿 童 心 灵 诗 的琴 弦
施 小梅
摘要 : 为作 文教 学的指导者 , 们有责任 成为儿童的知 音 , -L 用艺术 的形 式把 自己看到 的, 作 我 iJ童 Y 听到的 以及想到的有趣 的情景和 激 动 的 情 感 表 达 出 来。 关键 词 : 文教 学 情 感 表 达 作
水文 , 歌颂同学之间互相关心 、 互相 帮助 、 互相爱护的崇高友谊 。 结尾 是这样 的: 我非常庆幸生 活在这个充 满温馨的集体 中。因 “
的形式把 自己看到的 , 听到 的以及想 到的有趣 的情景和激动 的情
感表达出来。 1 关 注 。 起 生 活 的 热 情 激
对初学作文的儿童来说 , 以引导 “ 尤 内心的感兴” 主。因为 为 “ 内心 的感兴 ” 正是儿童从生活中 , 从周 同世界 中获得 的真切 的感
的积累还是缺少表达的信பைடு நூலகம்呢? 星期一晨 读前 , 笔者惊奇地 发现 , 室里几个孩 子围在亚东 教
地 吸收运用课 文中种种 知识 , 更认真地练习表达 , 提高 自己。 ” 六 年级 的葛洋洋 , 本有个幸福 的家庭 。一家 三 口, 原 爸爸在
外 打工 , 妈妈在家管理小卖部 , 一年收入很 可观 , 日子过得红红 小 火火 , 是前年 , 可 妈妈突然 患了尿毒症 , 爸爸为 了给妈妈 看病 , 四 处 寻医问药 , 两年 中, 花光 了家中所 有的积蓄 , 同时背上数万元 的
有 心 人 , 时 就 会 有 新 发 现 。 时 ”
受, 以这 种真切 的感受 , 产生一种兴奋 的情 绪。所谓 “ 感兴 ”便是 ,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金宝贝早教专栏——王涛博士系列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发现孩子这根弦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陌生,那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找到过孩子的这根弦。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找,只是我们无法停住自己的那根弦。

当我们被自己的声音充满,哪里还能听到孩子内心深处那夏虫呢哝般的天籁之音呢?这声音虽然美妙,但却微弱,甚至稍纵即逝。

因为它不能和世俗的呕哑嘲咋共存。

所以我们要学会屏气聆听。

下面故事里的妈妈真的做到了,我们看看她发现了什么。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

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像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是的,这位妈妈看见了天使。

当这位诅咒着的母亲听到孩子不同的声音时,她首先停住了自己的声音,在不断的询问中终于听到了孩子那根弦所发出的声音。

在这段对话中,无论妈妈的那根弦何时响起,那天籁之音都会嘎然而止。

我们有时候一听到孩子说喜欢台风,就开始责备。

如果心情好一点会多问一个为什么,当孩子说喜欢停电时,便会忍不住指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摘要】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写作素材。

自己命题,精心布局,静心写作。

同时,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鼓励,更会让学生的作文
锦上添花。

【关键词】引导;兴趣;自由;评价
【中图分类号】G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36-3619(2009)11-16-0257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不待教师改,学生自能作文”,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
1.走出传统作文教学的禁锢
长期以来,作文这一块,老师尽管耐心引导,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一看到
作文题目就觉得无从下手,即使写了也是缺乏真情实感,致使同学们都害怕作文。

为此,我做了探究,逐渐地解放学生思想,把教学内容开放化,一步一步地消除学生见“文”
生畏的心理。

1.1引导学生说。

能说出口,才能写出文章,在说的基础上去写,如: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第七单元的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有个学生拿笔这样写道:“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是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他们那不怕辛苦,一心为城市环境着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这样写出的文章虽然能体现清洁工的伟大,但让读者不容易入情入境的体会。

从而产生对清洁工的敬佩之情,于是我对
这位学生进行了引导,在这些清洁工的身上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的呢?这位学生就
回忆起了某一天上学的早上,一位清洁工人在倒垃圾箱,打开箱盖,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扑来,苍蝇蚊子满天飞(这时是夏季),那位清洁工费了好大的劲,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垃圾箱
清理干净,当他看到空空的垃圾箱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我让这位学生把看到的情景写
到作文中去,这样就让读者从事例中体会到清洁工那种不怕脏和累,一心为城市着想的高贵
品质。

在教学六年级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从扫路老人的神态、
语言、外貌、动作方面说说老人的品质。

在教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30年后作者
与老人再次见面时的情景。

有的学生这样说道:“30年后,作者再次见到了老人。

按照约定
老人热情地请作者喝茶,面容虽然苍老了许多,却依然是那样的健康、自信、豁达开朗……”
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老人形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写人文章做下了铺垫。

1.2激发写作兴趣。

把作文教学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勤动笔,写随感,写日记的兴趣。

刚开始学生写的日记似
记“流水账”,写的只是一天中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如:早上起床、刷牙、洗脸、上几节课等。

当我发现这一现象时,便改变了方案,让学生写“循环日记”,每次一名同学写一篇小日记,
后面轮到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在前面同学的文章后加上点评和感想,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就别人
家孩子的作品写上几句。

慢慢地学生对“日记”有了一定地认识,知道了日记不仅可以写事,
还可以在写事的同时加上自己的感受。

通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写日记已成了一种习惯,慢慢
对写日记产生了兴趣。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是体育课,同学们好
久没有上体育课了,当听老师说到操场上体育课时,同学们“嗖”得一声窜出了教室,在这节
课上大家玩得都很高兴。

尽管太阳把一张张小脸晒得红扑扑的,但大家没有丝毫的怨言,脸
上都挂着笑容,随着体育老师的一声哨响,这节课结束了,大家都感到意犹未尽。

当然,写作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可以是发表某种意见,
就一件事情阐明自己的观点,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只要教师细心观察,认真思索,绝佳的写作范
围尽在方寸之间。

2.给孩子一片自由习作的天空
“自由”就是没有过多地限制或附加的条件,让学生充分、舒展地得其所乐。

如何让学生自由
地作文呢?以下两点可供参考:
2.1自主命题,自主立意。

一个好文题,会使文章大增光彩。

因此,命题是一门艺术。

如何才能命好一篇文章的题目呢?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要和阅读教学中的审题结合起来。

通过审题,掌握文章题目的基本形式,练习自已命题,但要注意命题要具体,新颖,简洁。

自已立意,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概括能力。

立意要做到正确、集中、深刻,命题与立意应该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2.2自主选材,自主列提纲。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作文要求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给了学生比较广阔的选材空间,如:“说说心里话”这篇习作,要求学生把自己成长过程中想对谁说的话说出来,这样的文题
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选材空间。

有的同学写了想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

”对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子看……每位同学都写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特别对于一些胆小的学生,更是借助了这次习作的机会,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另外,还应根据中
心的需要,有用的则取,无用的则舍;重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在阅读教学中更要经常训
练学生给文章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的能力。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地掌握了什么样的文章
该如何去布局。

3.激励评价,让孩子体验习作的快乐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有着评价、激励、导向的重要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论述:“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
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习作教学的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只要学生习作能达到文理通顺,即可评为优秀,
不必苛求什么“高深”的习作意图,须知我们教的是十岁左右的娃娃!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也
很脆弱,特别需要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评价如果得当,就会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的
意愿,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打死。

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
适当的评价。

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要高,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要
表扬。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的习作:写一篇珍爱生命的习作。

一位同学
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并在作文中写到
了这样三个事例:1、石缝中生长的小苗,2、绝境中求生的飞蛾,3、汶川地震中9岁的小林
浩带领班里同学唱歌,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他毫不畏惧,热爱生命的事迹震撼人心。

”(这是位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我在批语中这样写到:你能够将课外积累的名人名言用到作文中去(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阅读积累),能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列举事例,阐
述生命的意义,很好!只不过语意表达能再明确些就更完美了。

老师相信只要你能长期坚持,多看点书,多积累些好词佳句,相信你的作文水平会更上一层楼!从那以后,这位学生的作
文突飞猛进,不仅用到了课外积累的许多优美词语,而且语句也比以前通顺多了,所以,适
当的评价能让学生看到希望,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我相信,以上几点作为引导者的我们。

若能处理得恰到好处,看到学生妙笔生花的文章便会
指日可待,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作文教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