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文学源头
第一编先秦文学总论【教学设想】本部分的教学以介绍为主,使学生从总体上对先秦文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形成轮廓。
重点:文学的起源,先秦文学的形态;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计划课时:2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我们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这些神话传说和歌谣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一般认为是古人祭神时唱的歌辞。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勿作。
草木归其宅。
蜡,是年终祭神以求来年农业丰收的祭祀,这是原始人向神灵求告,祈祷,希望神灵保佑他们,让土地肥沃,消除水灾、虫灾。
象这样的诗在古代是很多的,他们都是为了求神而创造的,所以说诗歌的发展与原始宗教有很大的关系。
载于《吴越春秋》的《弹dàn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据《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末年越国的国君勾践向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弓弹的道理,陈音在回答时引用了这首民歌。
《弹歌》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一般认为反映了当时的狩猎活动。
“断竹,续竹”,是歌咏“弹”的生产制作过程。
即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
有了“弹”,一场狩猎活动开始了:“飞土,逐宍”。
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飞土”,是指将泥制的弹丸射出。
“逐宍”是说猎手们追赶被击伤的鸟兽之类的猎物。
“宍”,古“肉”字。
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比较古老的歌谣。
一说:反映先民为死去的亲人守护尸体时的情景。
《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
“禹行功。
见涂山氏之女。
禹未之遇。
而巡省南土。
涂山氏之女。
乃令其妾候禹于涂。
女乃作歌。
歌曰:候人猗兮。
”现安徽怀远东涂山有望夫石,相传即为涂山氏所化。
第一章 秦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秦代文学概说一,“秦世不文”及其原因1,地理位置僻远2,尚武与重法的传统3,轻文的现实政策——焚书与坑儒4,扶苏与胡亥的王位之争二,秦代文学的代表1,李斯A,“秦世文章,李斯一人而已”B,《谏逐客书》——“骈俪初祖”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C,七篇刻石文:四言为主,三句换韵2,《吕氏春秋》第二章汉代文学概说一,文学盛世及其出现的条件1,文治政策的确立2,解读文学典籍的风尚3,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4,文人游历的兴起二,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宫廷文人群2,诸侯王宾客群3,外戚宾客群4,家族集生群5,友朋结集群三,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汉代文学的总体艺术风貌:宏大叙事与崇高之美2,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激昂壮烈与平静恬淡——>两种不同的文学序列3,依经立义:颂扬与批判的时代4,关于文学功能的争论(审美性——实用性)5,从浪漫到现实6,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互动四,汉代文学与其他学术形态的互动1,作家身份的多元性(经师儒生、子学家、史学家)2,繁琐的解经习气与铺张堆垛的文风3,经学的固守师法家法与文学的重模拟4,道家、阴阳家与汉代文学中的另类主题(道家与避世远害主题、阴阳家与祥瑞灾异主题)五,文学样式的嬗革与文学分期1,众体皆备1)刘熙载《艺概·文概》:“西汉文无体不备,言大道则董仲舒,该百家则《淮南子》,叙事则司马迁,论事则贾谊,辞章则司马相如。
”2)诗:杂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散文:政论文、史传文学、诸子文、其他各类杂文其他:颂、赞、箴、碑文、铭文2,一代文学之胜的赋(多源性:《诗经》、《楚辞》、策士之辞。
先秦文学概说
2
其他上古歌谣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卷九)· 勾践阴谋外传》(东汉赵晔著)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晋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
三国王肃《孔子家语》
2
二、书面文学的起源
1
世界公认的古文字
南美索不达米亚的复杂刻画 BC3350年 苏美尼亚的楔形文字 BC3200年 埃及象形文字 BC3050年 古迦南文字 BC1500年 中国殷墟甲骨文 BC1200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 时代遗址出土的甲骨刻画符号,有些与殷墟甲 骨文形状近似,距今约7600--8500年前 陕西西安斗门镇花园新村出土的甲骨文,距今 约4500--5000年,已经清理出来的十几个字, 有汉字特点横竖撇捺点,与殷墟甲骨文很接近。
有文字记载的文学,最早的应从甲骨文算起。甲骨文已
经是成熟的文字,据古文字学家们统计,殷墟甲骨文已 有约4500多个单字。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占卜的过 程。殷商之人迷信鬼神,凡事必卜,如狩猎、农业、祭 祀和战争等等。虽然内容简单,形式朴拙,文字省略, 不成篇章,但有一些较为整齐,语含感情,带有一定的 文学因素,意味着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易经》为同 类作品。因为巫师同时身兼史职,因而,由甲骨文而铜 器铭文,而《尚书》、《国语》、《春秋》、《左传》、 《战国策》形成了一条历史散文的传统。又由于春秋战 国时期文化打破了由贵族垄断的局面,私人著述的兴起, 产生了诸子散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了先秦文学在散文方面的的高潮;诗歌方面,出现了我 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代表了先秦诗 歌的最高成就。为后代创立了优秀的文学传统。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一、先秦文学概述1:先秦文学的起源形式特点:民歌,民谣,神话传说是最早的古典文学起源和主要文学表现形式.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典文学代表,共305篇〕风〔即十五国风,是民间创作的十五诸侯国的民风民俗〕影响最大,最具文学价值.原因是贵族阶层所占比例小,民间创作更融入生活且受众X围广雅〔即大小雅,主要反映贵阶层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颂〔大型庆典,祭祀用的歌和辞〕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贡献: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有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以他物比此物也兴:起行,失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词>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形式是:四言诗3:楚辞战国后期,楚国一带出现了一种新的是个形式,楚辞.为什么楚辞既是楚人特有的诗歌形式名称,也是诗歌专著的名称答:1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语言色彩〔特点>,大量引用楚地丰富物产和地方方言.2句式自由,形式上参差不齐,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3后人〔西汉〕把当时的这些作品合编为《楚辞》.奠基者屈原《离骚》4:散文最早代表作《尚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私人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论语》《孔子》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溱洧》此诗采用了重章体,两章相重,略有变化,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具有纯朴亲切的风格.这首诗描写三月初三的游春景象,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纯真爱情的赞美.⑵涣涣:冰河解冻,春水泛流的样子.⑶秉:拿,持.⑸且〔ju>:再,乎,语气词.⑹既且:已经去过了.⑺洵訏[xū]:洵,的确.訏,大. 且,又.⑼伊其相谑:伊,其,语气词. 相谑:互相说笑.⑾浏:水深而清.⑿殷其盈兮:人多,地方都满了.殷,众多.盈,满.⒀将:互相.谏逐客书:论证方法: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文章紧扣中心,采用铺陈事实,正反对比利害对比,正面论说等方法加以论证.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为何一次四君为例说明用客重要性:1目的:排外不对;任用客卿重要性.2四王都有显著政绩3注重任用客卿是成就霸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原因4史实使人感觉有大量事实来充实文章,有雄辩力量;是文章气势磅礴整体充沛;语意流畅增加文采1窃:私下过:错误2举:攻克占领3拔:攻取 4 "产〞,生,出生."并〞,吞并.<8>"殷〞,多,众多."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 9施:yi 延续<15>"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23>"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 24随俗雅化:随着时尚打扮得高雅漂亮25藉:借26损民以益仇:减少本国百姓,增强别国力量.第二章两汉魏晋南北朝一、文学概述1:诗歌〔比汉赋价值大〕传承了先秦诗歌,由四言诗向五言诗过渡.五言诗有了长短句.《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蔡琰〔东汉末年女诗人>的《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次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南北朝时诗歌流派出现,开创山水派诗人谢灵运.2:赋从形式上,多了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汉赋.汉赋:汉赋,分大、小赋.以描写贵族上层生活的道德统治者需要,歌功颂德之作,抒发人怀才不遇.文学价值不如诗歌,因为反映的生活是一小部分贵族阶层,而汉乐府诗记录了广大平民百姓的生活.司马迁《吊屈原赋》3:散文散文最高峰司马迁《史记》本纪历代帝王将相12篇世家列传表,书天文地理各地事件《史记》的出现开创了纪传体的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锋.汉代文学进步:1文学形式的变化如五言诗的出现2散文,史记3汉代文学理论的开拓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开端.4小说出现了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讨论文学专著给后代的文学作品引以重要影响.X勰《文心雕龙》针对文章的评论和文学的鉴述.钟嵘《诗品》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分上·中·下三品.志怪小说代表:晋代干宝《搜神传》专门记载奇谈怪论笔记小说X义庆《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比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喻夫妇久别,自知孤苦不可思:相思也无用宿昔:夙夕言多次展转:辗转,翻来覆去遗:wei送谁肯句:谁能告诉我一点消息长跪:伸直腰跪着,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2> 逝:奔驰时不利兮骓不逝7> 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 8> 四面皆楚歌:四面八方都响起用楚方言所唱的歌曲.喻指楚人多已降汉.15> 骑〔jì〕:名词,一人一马为一骑23> 绐〔dài〕:古同"诒〞,欺骗、诈骗.25> 度〔duó〕:揣测,估计. 29> 尝:曾.32> 固:必,一定.34> 刈〔yì〕:割,砍.49> 纵:即使. 50> 王我:拥护我为王. 61> 盖:表推测,"或许是〞、"可能是〞之意. 79> 引:援引,以........为理由.1. 通假字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佩服2. 马童面之面通"湎〞,面向3.逝:通"驰〞<chi> ,奔驰的意思4.骓:通"追〞意思速度极快,骓:愿意为毛色相间的青马,但本文中所包含的意思有两种,故通"追〞,良马的速度快到极点.第三章唐代文学一、唐代文学概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由于国家的统一,国势的日益强大.2.实施均田制,限制豪门土族势力,促进经济繁荣,生活富裕.3.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4.对外通商,文化交流<接触西方文化,开阔视野〕5.以李杜为代表的作家群唐诗〔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出现了七言诗,格律诗〔律师和绝句〕七律有八句每句七字,七绝有四句每句七字律诗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陈子昂提出诗歌要复古开元天宝:李白〔浪漫主义《江上吟》〕杜甫〔现实主义《阁夜》〕双子星座,诗歌成熟的标志,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李白作品艺术特征:1.积极向上的进去精神,具体表现为既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蜀道难》《将进酒》2.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蜀道难》《塞下曲》3.赞美自然山川〔壮美优美〕李白的诗风总体豪放飘逸杜甫的诗风总体沉郁顿挫,深沉郁积的感情通过委婉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1善于通过典型事故,人物,以与警策凝练的语言,对现实世界生活做高度评价2语言苍劲,语不惊人死不休,用最少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涵3以古体诗和近体诗见长散文骈文〔对仗,工整,对偶,华丽〕韩愈,柳宗元《山水游记》小说唐传奇:"有意为小说〞文言短篇小说,称为唐传奇.魏晋南北朝"无意为小说〞唐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唐时带有南北朝痕迹中唐涌现优秀作品,志怪色彩逐渐退出晚唐思想上不如中唐,但贴近现实唐传奇特点: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形象生动,标志古典小说从萌芽时期转入成熟时期涉与文章:《江上吟》李白、《阁夜》杜甫、《长恨歌》白居易、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X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无题》李商隐七八句自警策:人生不能长此碌碌无为,一下"思乡〞,一下"怀古〞,这不是令己白头速老吗?七句"岂得〞,反躬自问,末句申足前意,说明"无谓〞的具体含义在"思乡〞,在"怀古〞:长期为这种感情所困忧,又怎么能振作精神于一番事业呢?由于七八句诗意的拗折,故感慨的最大X力在七句,百八句才显其沉著深厚.一进一退第四章宋代文学一、宋代文学概述1.诗承晚唐余风,用典对仗,形成了浮艳,辞藻华丽的西崑体.宋中期欧阳修复古革新领袖王安石增加哲理诗文黄庭坚,当时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诗歌出了格律诗歌可以散文化宋代诗歌总体特点:诗歌散文化,以论入诗,注入哲理性陆游,讴歌抗金将领2.词晏殊,欧阳修.柳永〔慢词,分小令和长调〕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苏轼〔改变婉约词风,开创了豪放派,善用比兴手法〕辛弃疾〔豪放沉郁〕爱国主义词作李清照<易安体〕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形成了易安体. 《醉花阴》词〔按字数多少划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划分〕单词〔只有一段〕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3.散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唐〕,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4.小说〔明清小说的雏形>章回体〔明清〕唐传奇〔文言文〕宋话本〔宋早期白话小说〕宋话本:说话的艺人用来记录故事梗概的脚本,随着市场的需求,艺人逐渐对脚本进行加工,后于文人介入,对脚本进行合理加工,使其逐渐脱离口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涉与文章:《醉花阴》李清照、《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卜算子·咏梅》陆游。
中国古代文学课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课后答案【篇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习题】>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主要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理解。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点。
9.简论韩非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0.名词解释:《论语》、《墨子》、《庄子》。
第六章屈原和楚辞l.掌握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2.了解和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状况。
3.了解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
4.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
5.论述《离骚》的主要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第一编 先秦文学概说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讲中国文学史及其发展分期一、什么是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
借助于语言的形式(或工具)唤起接受者的美感意识,实现个人自由意志,偏重文学创作。
古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学习中国文学,我们可以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1、通过文学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
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
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其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
《红楼梦》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败落这样一个缩影,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的趋势;《西游记》虽为神魔小说,但对明代嘉靖王朝多有揭露;《金瓶梅》更是穿着宋朝的衣服演明代的把戏。
2、文学还能培养人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
也许有人说,哲理太枯燥,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修身养性。
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
古人尚可“买田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文学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
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
3、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先秦文学概述电子书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先秦文学概述电子书先秦文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混沌未分的存在形态文学观念上的混沌未分先秦时期,虽然“文学”一词已经出现,但多指文章博学或儒家学说。
列为孔门四科,即德行、政事、言语、文学。
而文章博学则内容更加广泛,多于周代“礼乐之文”的制度文章相关联。
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士阶层在作“纵横之文”之时,逐渐注意到语言除了其工具效用之外,音韵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开始利用遣词造句的形式来展现语言的音韵与形式之美,但文学本身并未拥有与儒学、玄学、史学相区别的独立地位。
文学作品上的混沌未分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以“文、史、哲、歌、舞、乐”混沌合一的方式生产和发展起来的,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不祧之祖《诗经》为例,《诗经》记录时代最早的作品是以歌颂为主题,是为了配合典礼仪式用乐的需要而创制的。
其表现形式是“歌、舞、乐”为一体的方式,诗歌本身更多展现了典礼仪式所特有的庄严与肃穆。
其次,产生于周晚期的“讽刺诗”,也是出于政治讽谏的需要被纳入仪式之后,才获得进入《诗》的文本资格,其仪式属性应得到充分肯定。
在后续过程中,《诗经》作品通过歌乐配合展现“礼乐之文”的功能与性质时,国子通过乐语之教的研习,又使得《诗》逐渐有了“德义之府”的性质。
赋诗言志之风盛行,《诗》的文辞之义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第二节:宗教政治的强关联甲骨文甲骨文,中国最早的可考文字,因其创作载体而得名。
又被成为甲骨卜辞。
主要记录了殷商时期的占卜过程和结果。
虽然受载体限制,甲骨卜辞的篇幅短小;但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一定的叙事技巧。
是中国书写文学的组成部分。
简策之文主要是记录王室诰命、战争誓词、及各种政令,是早期散文的主要内容。
鲜明地表现了以政治实用性为基本目的的写作特点。
礼乐之文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也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发挥祭祀祖先神灵的宗教仪式外,礼乐之文在维护社会平稳运行的政治制度层面亦发挥着巨大作用士阶层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迅速兴起并壮大,打破了知识阶层的阶级壁垒,形成了“士无定主”的时代特点。
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
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01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本段之上下限:1、无法确定上限,一般以有文字之初开始(甲骨文、金文)2、下限一般定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一、文学的发生口头——文字从传说到写定(短歌和故事;荷马神话)韵文——散文出于天然,便于传播实用——审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娱宾遣兴纪实——虚构二、特征1、学科属性不独立无所谓“纯文学”,后代除楚辞外,多归入经、史、子三部,今言“文史哲合一”。
/今日之“文学”,旧语谓为“辞章之学”;古所谓“文学”,乃文献之意,如《论语〃先进》所谓“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一。
2、综合的艺术形态诗、乐、舞合一。
乐经即诗经,风乃乐调。
3、文体由浑融走向分别体制:初期只分韵、散;战国后乃有赋体;又初步分别不同文体的功能与手法:史以叙事,诗以抒情言志,著述以论说。
4、伪作特多(参张心澂《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撰年无考(参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作者多难以考实。
以后者为例:1)佚名《周易》、《诗经》2)集体述作《墨子》、《庄子》、《吕氏春秋》3)托名《管子》、《商君书》、《国语》4)后人编辑《尚书》、《战国策》5)存疑《老子》、《左传》6)较明确者《荀子》、《韩非子》、屈赋然其中亦夹杂伪作。
总结:此期为中国文学之萌芽期,后代文学的许多变化发展孕育于兹。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
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三、先秦知识阶层的演变与文学的关系巫史合一(宗教、祭祀/卜辞、金文、音乐)——学在王官(礼乐文化)——士人(礼乐下行,百家争鸣)四、学习难点——三道屏障(可谓中古以前文学之通则)1、文字生僻,作品难读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当时口语去今亦遥远2、观念隔膜,趣味难得思想:诸子百家之说纷纭,难以读解(此为不知己亦不知彼)古云“文以载道”,道不明则不能知其所以然;审美:朴素自然,错落参差/精工秀丽,明朗严整(此为知己不知彼)今人趣味去古悬远,读之如富家子茹野菜,难咽必也。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
作品解读
一、《卫风· 氓》 (一)内容分析 1.通过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揭露、控诉 了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 2.通过主人公自身的感受,对整个男权社 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作品解读
一、《卫风· 氓》 (二)艺术特色 1 . 善于剪裁 2 . 工于叙事 3 . 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更容易做到抒情 与叙事的水乳交融。 4 . 表现人物用两相对比之法,突出特征, 很是传神
七、诗经的传授与流传 东周时代,贵族重视学诗。 先秦时代,儒家很重视学习《诗经》。 汉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诗:鲁人申培所传 齐诗:齐人辕固所传 韩诗:燕人韩婴所传 毛诗:鲁人毛亨所传,因汉代毛苌而显。 前三家汉初为显学,先后立为学官。今三家诗亡, 独存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华夏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 民重实际而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 原地区受儒家影响极深,而儒家“不语怪、力、乱、 神”。中国文明一开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被简 单地曲解为信史。 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多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 《淮南子》、《列子》等。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三、人物刻画:用多种手法表现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 1.以第一人称表现的诗,有的直接表现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愿望,有的则体现出一定的 个性。 2. 以第三人称表现的诗,有的在简短的篇幅 中表现人物一定的特征;有的着重于外形和 行动描写。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中国文学史》课程考核大纲
《中国文学史》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霈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1、识记:(1)文学起源与先秦文学界限;(2)先秦文学特点;(3)礼乐文化;(4)诸子百家。
2、理解:(1)先秦文学特点;(2)礼乐文化、诸子百家与先秦文学。
3、运用:阅读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相关内容,了解先秦社会与文化。
第二章中国古代神话1、识记:(1)神话;(2)文化人类学研究;(3)中国神话特点;(4)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2、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3、运用: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差异及成因。
第三章诗经1、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理解:(1)诗经成书过程与流传;(2)《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3)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四章叙事散文(历史散文)1、识记:(1)易经;(2)尚书;(3)春秋;(4)春秋三传;(5)春秋笔法;(6)编年体、国别体。
2、理解:(1)先秦叙事散文渊源及发展进程;(2)《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运用:(1)浏览《左传》《国语》《战国策》选本;(2)掌握鉴赏叙事散文主要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诸子散文(说理散文)1、识记:(1)诸子百家;(2)孔子、孟子;(3)庄子;(4)荀子、韩非子;(5)宫体诗。
2、理解:(1)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进程;(2)《论语》《孟子》《庄子》文学价值。
3、运用:儒家、道家、法家基本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第六章楚辞1、识记:(1)楚辞;(2)楚国文化;(3)离骚;(4)九歌;(5)九章。
2、理解:(1)楚辞特色与楚国文化;(2)《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3)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四.先秦文学的特点
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
4.随意性:言论自由
五.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四)先秦散文
1.历史散文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1)创世神话:
即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2)英雄神话:
反映在人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3.形式: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歌、舞、乐三位一体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演唱情景,可以看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说
一、先秦文学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Ysad.gif
二、先秦时期的概况:
公元前21世纪,建立夏朝。公元前16世纪,建立商朝。
普遍意识: 对鬼神的信仰和对祖先亡灵的崇拜。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篇》)
公元前12世纪,建立周朝 (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 1、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2、各家各派涌现,形成“士”的社会阶层。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kù)、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载民”是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 的图腾; “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 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即遵循自然法则;“达 帝功”以下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
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 舞一体的原始形态。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 《吴越春秋》
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易经》
(5)古代神话对浪漫主义传统的形成和 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四、先秦文学概况
1、诗歌
诗经 :现实主义。 楚辞: 浪漫主义。
《诗经》 、 《楚辞》,形成了 诗歌发展的《风》、《骚》传统。
2、散文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
后世的文体在先秦即已滥觞和有所孕育。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文章篇》: “夫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 于《书》(〈尚书〉)者也;序、述、论、议, 生于《易》(〈周易〉)者也;歌、咏、赋、 颂,生于《诗》(《诗经》)者也;祭祀、哀 诔,生于《礼》(《礼记》)者也;书、奏、 箴、铭,生于《春秋》者也。”
三、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
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 1、古老的歌谣 2、神话传说
古老的歌谣
《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 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 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 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P4
“葛天氏”应是传说时期的一个部落酋长。
à ④黄帝、少昊(h o)、颛顼、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伪《尚书序》)
《黄帝擒蚩尤》P54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 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 师 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 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4)古代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类征服自然、 战胜自然的愿望。
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
《盘古开天》p12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造人》 ;
反映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 《黄帝擒蚩尤》p54
《精卫填海》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詨(叫)。是 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周易》
描写战胜敌人后的动人场面。
古代神话
神话 P10
(1)神话产生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知识水平低下。
(2)保存远古神话的古籍:
《山海经》、 《淮南子》、 《楚辞》、《庄子》、《穆天子传》等。
(3)古代神话按内容分为:
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与斗争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p51、《女娲补天》p52;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边)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 洋而不息,猛 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 补苍天,断鰲足以立 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
《盘古开天》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 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 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 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