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维新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 C
解析该书批判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这就为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维新思想违背政府意志,与统治阶级思想相违背,所以被政府禁毁。C 项正确。
2.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提出了废除八股取士的主张,但这一主张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强烈反对,说明这一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 项。A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C项表述有误,事实上知识分子才是政治运动中最活跃的群体;D项表述有误。
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君主立宪思想是19世纪末中国社会改革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中国只引进西方技术,没有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排除B项;C项建立民主共和是20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排除;19世纪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列强对华侵略,中国兴起反侵略斗争,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对西方的学习经历了从学技术转到学制度阶段,D项正确。
4.王韬、郑观应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之所以都被称为“维新”派,主要在于他们从某种程度上都超越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他们的思想主张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以下主张中最能够表明这一高度的一项是()
A.立宪法,开国会B.发展工业,振兴商业
C.兴学校,废八股D.倡导变革,救亡图存
答案 A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信息“超越”“新的历史高度”等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派与地主阶级抵抗派及洋务派主张的不同之处。B项是三者的共同之处,排除。A、C、D三项都属于维新派的主张,但维新派超越地主阶级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倡导“制度”之变,与此对应的为A项。答案为A。
5.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人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潮流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材料讲的是梁启超费了很大劲才购买到世界地图,“会中人视同拱璧”,有人来观看,即欣喜无量,这说明了维新派看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A项。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排除B项;维新变法运动并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反而是脱离了群众,依靠无权的皇帝,最后变法失败,排除C项;由“偶得一人来观”可知,国人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潮流,排除D项。
6.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B.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信息“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戊戌变法并不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B;C项中的“民主革命运动”说法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
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2)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答案(1)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2)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解析第(1)问,比较两则材料,从二人对儒学探讨的内容入手,分析其特征回答。第(2)问,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即可。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