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社会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个体心理特征D. 个体生理过程答案:B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创造力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动力学理论答案:D4. 以下哪个概念描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倾向与群体平均行为一致的现象?()A. 从众B. 遵从C. 服从D. 群体思维答案:A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A. 空间距离B. 相似性C. 对方的社会地位D. 个性特征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和______法。

答案:案例分析法7.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为了获得社会认同而遵循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答案:从众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包括群体认同、______认同和自我认同。

答案:文化9. 以下哪个理论提出了“社会交换”的概念,用以解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选择?()答案:社会交换理论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包括从众、遵从、服从和______。

答案:领导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学科。

()答案:错误12. 群体规模越大,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就越强。

()答案:错误13. 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但并非所有从众行为都是消极的。

()答案:正确14. 人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选择遵从他人的行为。

()答案:错误15.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交换。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国开(湖南)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1-3全)

国开(湖南)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1-3全)

国开(湖南)50648-社会心理学-第一次形考作业-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投第1题()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a. 麦独孤b. 勒温c. F.H.奥尔波特d. 特里普力特参考答案是:勒温第2题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叹声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a. 特里普力特b. F.H.奥尔波特c. 麦独孤d. 弗洛伊德参考答案是:麦独孤第3题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 群体研究b. 定性研究c. 定量研究d. 理论研究参考答案是:定量研究第4题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a. 心理规律b.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c. 心理现象d. 社会情景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参考答案是:社会情景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第5题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a. 严复b. 梁启超c. 高觉敷d. 潘菽参考答案是:高觉敷第6题我们使用的教材《社会心理学》的作者乐国安教授,是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代表人物()的学生。

a. 严复b. 潘菽c. 高觉敷d. 梁启超参考答案是:潘菽第7题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

a. 他人b. 组织c. 群体d. 社会参考答案是:群体第8题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a. 荣格b. 弗洛伊德c. 冯特d. 麦独孤参考答案是:麦独孤第9题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

a. 1924年b. 1895年c. 1935年d. 1908年参考答案是:1908年第10题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跟身份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

a. 行为模式b. 结构模式c. 理论模式d. 实验模式参考答案是:行为模式第11题根据角色扮演者他最终要达到的意图可分为表现性的角色和()。

a. 理想性角色b. 成功者角色c. 领悟性角色d. 功利性角色参考答案是:功利性角色第12题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形成角色观念和()。

2022春国开 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

2022春国开 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

1、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在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上。

正确答案是:“对”。

2行为规范社会化是通过社会各种形式的教育、社会舆论以及使用强制性手段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信念、习惯、传统,用以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调整个人、团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正确答案是:“对”。

3人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这两者相辅相成,没有社会教化,个体内化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个体内化社会教化也就毫无意义。

正确答案是:“对”。

4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标准,对人们的要求也不同。

正确答案是:“对”。

5社会化与社会控制是相互补充的,二者共同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使社会得以延续的基础。

正确答案是:“对”。

6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正确答案是:“对”。

7社会化作为一种发展过程,那是在个人和他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正确答案是:“对”。

8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过程。

正确答案是:“对”。

9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

正确答案是:“对”。

10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社会化。

正确答案是:“对”。

11社会化是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

正确答案是:“对”。

12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

正确答案是:“对”。

13社会化具有贯穿终生、双向互动、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等特点。

正确答案是:“对”。

14自我肯定型是积极的统一类型,其特点是正确的理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通过积极的矛盾斗争达到的统一。

正确答案是:“对”。

15自我肯定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理想自我和逐步改正不断完善的现实自我的统一。

国开作业社会心理学-形成性测验100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社会心理学-形成性测验100参考(含答案)

题目:在某些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还要经历再社会化的过程。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人的社会化属于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在角色丛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角色者都能够很好地进行协调。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角色失调是角色过程的一个方面。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自我概念会随着个体自身的发展不断的变化。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一般社会化的核心是政治社会化。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尽管个体的目的与动机不同,但是,所采用的社会比较策略基本一致。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角色学习包括角色领悟、角色失调和角色技能学习。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社会角色,既有社会地位结构规定性的一面,同时又是一个社会行动的动态过程。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个体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会形成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即自尊。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题目:政治社会是使自然人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对。

2023年兰大社会心理学秋平时作业

2023年兰大社会心理学秋平时作业

兰州兰大《社会心理学》16秋平时作业2一、单项选择(共 15 道, 共 30 分。

)1. 下列哪一项不是人际关系旳特点题1.情感性题2.直接性题3.定向性题4.个体性原则解:2. 在许多状况下, 人们对原因旳解释是武断旳不合实际旳偏见, 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归因偏差。

下列归因偏差旳类型中, 属于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旳是题1.题1.忽视一致性信息题2.题2.过高估计内在原因题3.题3.自我防御性归因题4.题4.行动者—观测者效应原则解:3. 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诞生旳著作是题1.题1.《梦旳释义》题2.题2.《性学三论》题3.题3.《精神分析引论》题4.题4.《图腾与禁忌》原则解:4. 爱情旳基本倾向是题1.精神之恋题3.制度化题4.奉献原则解:5. 社会心理学家戴恩(K.Dion)曾经做过一种试验: 让被试通过外表上魅力大大不一样旳人物照片来评估每个人其他方面旳特性。

成果发现, 在几乎所有旳特性方面(如人格旳社会合意性、婚姻能力、职业状况、幸福等), 有魅力旳人得到旳评价最高, 而缺乏魅力旳人得到旳评价最低。

这反应了社会心理学中旳题1.题1.首因效应题2.题2.相似假定作用题3.题3.类化原则题4.题4.光环效应原则解:6. 个体在遭受无多次挫折之后, 会出现一种比自己旳年龄阶段要幼稚许多, 像孩子般未分化旳行为方式, 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题1.题1.赔偿题2.题2.退化题3.题3.反向题4.题4.压抑原则解:7. 下列哪项不是自我构造旳层面题1.物质自我题2.理想自我题3.镜像自我题4.反思自我原则解:8. 心理学观点认为, 人际沟通题1.A. 无规律可言题3.C. 有时也可以借助报刊来实现题4.D.不一定有目旳原则解:9. 主从—竞争型人际关系是指题1.双方相处中, 有时是主从型、有时是竞争型旳人际关系题2.一种互补与对称旳混合型人际关系, 双方在其中能合谐共处题3.一方处在支配地位, 另一方处在附属地位题4.双方有共同目旳,为了到达这一目旳,彼此能配合和容忍对方原则解:10. 社会心理学认为, 人际沟通是题1.A. 人与人之间旳联络过程题2.B. 人们面对面旳交流题3.C. 人际关系旳体现形式题4.D.双向沟通原则解:11. 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指出, 战争是不可防止旳, 由于人类之因此发动战争,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留旳方式, 人们互相杀戮其实是为了不让死亡旳愿望指向自身。

电大一网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综合测试-100分.pptx

电大一网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综合测试-100分.pptx

A.理想的我 B.心理的我 C实际的我 D.应该的我 正确答案:B A.人性化攻击 B.敌对性攻击 C.常态攻击 D.非常态攻击 正确答案:B 题31:伍第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向上比较、向下比较和什么? A.相似比较 B.同类比较 C差异比较
D.大小比较 正确答窠:A 题32:什么是是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A.归因 B.推论 C.计较 D.比较 正确答案:A 题33:下列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A.公安 B.法官 C军人 D.警察 正确答案:ABCD
Hale Waihona Puke B.错 正确答案:A 题15:群体决策方向上与个人决策相一致。但比个人决策结果更极端,这就是群体极化现象。 B.错 正确答案:A 题16:如果人们先前的决策是目险的,群体决策更具自险性。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17:如果先前决策是保守的,群体决策者更为谗慎。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18: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作出判断。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5:罗森塔尔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6:在社会力量作用卜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牛.变化的现象叫社会影响。 A.对 BM 正确答案:A 题7: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A.对 BM
AKj B.错 正确答案:A 题19:人们对于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就是刻板印象。 A.对 BM 正确答案:A 题20:从众在•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领导者实现预定目标。 A.对 BM 正确答案:A 题21:从众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22:规定性角色是指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方式和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白行其是.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23:下列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A.兴趣小组 B.同乡会 C.班级 D.同学会 正确答案:C 题24: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A.初级社会化 B∙战本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1. 介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和研究结果。

同时,本文还将展示几个与社会心理学相关的实例,以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2.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研究个体如何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情境进行认知和理解。

在社会认知中,人们根据一系列信息和经验,对自己和他人的特征、意图和行为进行推断和判断。

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个角色,而这些角色对其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

通过角色理论,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

3.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力。

社会影响可以分为三种形式:顺从、归属和参照群体。

顺从是指个体在面对权威人物或社会压力时,采取与他人行为一致的行动。

经典的研究如米尔格拉姆实验和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顺从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力。

归属是指个体为了满足社会认同和获得社会支持,而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和态度。

通过归属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依赖群体影响自己的决策。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参照,并在这个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参照群体在形成个体认知和态度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

4. 社会归因社会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解释和推断。

社会归因理论研究人们是如何根据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解释行为的。

其中,内在归因是指将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归因于个体的性格、意图或特征。

外部归因是指将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归因于环境、情境和外部因素。

社会归因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同样的行为做出不同的解释。

5. 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处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程度。

社会认同与个体的自尊、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紧密相关。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会将自己与某些群体进行比较,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身份和认同感。

国开(湖南)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1-3全)

国开(湖南)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1-3全)

国开(湖南)50648-社会心理学-第一次形考作业-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投第1题()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a. 麦独孤b. 勒温c. F.H.奥尔波特d. 特里普力特参考答案是:勒温第2题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叹声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a. 特里普力特b. F.H.奥尔波特c. 麦独孤d. 弗洛伊德参考答案是:麦独孤第3题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 群体研究b. 定性研究c. 定量研究d. 理论研究参考答案是:定量研究第4题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a. 心理规律b.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c. 心理现象d. 社会情景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参考答案是:社会情景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第5题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a. 严复b. 梁启超c. 高觉敷d. 潘菽参考答案是:高觉敷第6题我们使用的教材《社会心理学》的作者乐国安教授,是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代表人物()的学生。

a. 严复b. 潘菽c. 高觉敷d. 梁启超参考答案是:潘菽第7题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

a. 他人b. 组织c. 群体d. 社会参考答案是:群体第8题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a. 荣格b. 弗洛伊德c. 冯特d. 麦独孤参考答案是:麦独孤第9题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

a. 1924年b. 1895年c. 1935年d. 1908年参考答案是:1908年第10题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跟身份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

a. 行为模式b. 结构模式c. 理论模式d. 实验模式参考答案是:行为模式第11题根据角色扮演者他最终要达到的意图可分为表现性的角色和()。

a. 理想性角色b. 成功者角色c. 领悟性角色d. 功利性角色参考答案是:功利性角色第12题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形成角色观念和()。

2023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3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心理学(本)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国家开放大学编制“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1主题讨论:刻板印象的利与弊活动要求:请你结合亲身经验,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课堂讨论:(1)举例说明你对哪个群体存在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2)请你分析这种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参加课堂讨论之后需提交400 字以上的发言稿,辅导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表现和发言稿的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

任务一答:(1)我对农民工群体存在刻板印象,主要是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群体存在更多的是消极的看法。

一提起“农民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从事脏、累、危险工作且待遇低的劳动者,劳动力素质低,精神生活匮乏等。

(2)针对农民出身的社会成员制造刻板印象,极易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歧视。

刻板印象是一种不全面、不客观的认识,社会对于农民的刻板成见是对他们尊严的伤害,加剧了农民心理上的负面感受,由此制造、扭曲、加剧了双方的信任失衡,这与我们积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相违背的。

失去了和谐的社会关系,无论是社会的哪一方都必然或多或少地承担负和博弈的苦果。

不利于统筹资源,实现更快更有效的集体发展。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盘大棋,需要社会各个群体、各种生产要素的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尤其是参与者的密切配合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

如果参与者、协调者在合作中以刻板印象为准片面认知农民群体,在分配上因偏见压低生产成本,这类行为不仅无法实现团结的目标,反而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农民工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也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有义务维护公共环境。

当我们不再因为这样的事情大惊小怪时,社会偏见才能有所改善。

“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2姓名:学号:得分:教师签名:阶段性测验本次任务需要您在完成第1 章到第5 章的学习之后再完成。

试题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满分为100 分。

一、填空(每空2 分,共30 分)1.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2023年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3年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3年电大《社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
册答案
第一题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人们的态度和信念、群体行为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题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对他人的态度、信念、意图等方面的观察和解读。

社会认知的发展受到社会经
验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也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决策有关。

第三题
社会心理学中的情绪是指个体对于特定情境中产生的主观体验。

情绪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人们的情绪可以受到外
界刺激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而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体对他人和环境的
认知。

第四题
社会心理学的群体行为研究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群体行为的特点是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

群体行为可以通过
社会规范和群体目标来解释,同时也与个体的认知和情绪有关。

第五题
社会心理学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动机,从而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组
织管理、社会工作等。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题目随机,下载后利用查找功能完成学习任务形考任务11.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象是()a.个体心理b.社会心理c.社会行为d.社会个人行为的影响2.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a.哲学世界观b.专门方法论c.各种理论d.具体技术和手段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理论研究d.群体研究4.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a.梁启超b.高觉敷c.严复d.潘菽5.从四五十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最突出是()a.产生危机b.学科繁荣c.学科分化d.整合趋势6.个人图式指我们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叫团体刻板印象。

(×)7.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有关方的最初印象叫第一印象。

(√)8.影响助人行为的情境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他人的存在、环境条件因素两个方面。

(√)9.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一个人多种物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高分物质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10.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三种规范亲社会行为很重要。

(√)形考任务21.判断“谢谢啦”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a.热情程度b.表情c.声调d.场合2.最早研究暗示现象的人是()a.中国学者孙本文b.俄国学者别赫捷列夫c.德国学者施密根斯d.法国学者塔尔德3.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力是有限的观点是由()提出的a.适度效力论b.强效力论c.子弹论d.有限效力论4.将领导行为分为民主、专制、放任三种类型的学者是()a.斯德克迪尔b.伯德c.若拉列夫d.勒温5.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a.荣格b.霍妮c.阿德勒d.弗洛伊德6.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形成的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

(√)7.影响说服的情境因素包括预先警告和分散注意两个。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4 -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4 -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4 -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4 -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提供指引和提示。

2. 考试内容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将涵盖以下主题:-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的错误- 社会影响- 社会互动- 社会观念和信念3. 考试要求考试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能力:- 理解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分辨和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实验结果- 分析和评估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数据- 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社会行为4. 研究建议为了更好地准备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建议学生采取以下研究策略:- 复课堂笔记和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主动参与讨论和小组研究,加深对社会心理学概念的理解- 阅读相关研究论文和案例研究,加深对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了解- 做练题和模拟考试,检验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5. 考试准备为了确保良好的考试准备,请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提前规划研究时间表,确保足够的准备时间- 保持健康的作息和饮食惯,以提高研究效率- 查阅考试要求和考试相关资料,了解考试的形式和内容- 在考试前复和总结重点内容,做好知识的巩固6. 考试策略为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建议学生采取以下策略:- 在考试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和要求的答题形式- 根据问题要求,合理安排答题结构和内容- 阅读问题和选项时注意细节,确保准确理解问题意思- 在回答问题时,提供清晰的论述和合理的论据- 注意语法和拼写的错误,确保答卷的准确性和规范性7. 结语本文档提供了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4 -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的指引和建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考试要求和指导请以教师提供的资料为准。

*以上为文档内容,祝研究顺利,考试成功!。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作业一课堂讨论请举出一些你所了解的攻击行为的例子,并尝试用本能论、挫折——攻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来分析这些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讨论后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答:1、攻击本能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配偶、强占巢穴、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和战斗;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由于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存和种族的繁衍而形成的自然本能。

种族本能表现在人类的身上,就是人类为了维护和拥有更多的财富、权利、技能等而相互攻击;2、挫折——攻击理论: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开始时,实验员送来许多诱人的玩具让孩子玩。

但不到10分钟,正当孩子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实验员就打断了他们,将玩具收起来,放在金属丝网的后面(这些玩具看得见却摸不到)。

这时有些孩子的反应非常强烈,他们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冲实验员喊叫,用脚踢金属网……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攻击行为有时是对挫折的一种反应。

“挫折——攻击”的理论假说把攻击行为看作是人受了挫折的一种后果,它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

这种理论强调了挫折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由挫折而引发攻击行为的现象,我们的确在生活中能找到不少例子。

但是人在受到挫折之后并不必然爆发侵犯行为,有些人在受到挫折之后恰恰表现为退缩的行为。

挫折只是引起攻击行为的一种“准备状态”,是否发生攻击要看具体情况,并且这种“准备状态”并不只是由挫折引起,还可能由别人的攻击或者习得的侵犯习惯引起。

3.社会学习理论:弟弟看到哥哥对别的小孩子大打出手,很是威风。

父母知道了,给予哥哥严厉的处罚。

弟弟虽然知道打别人很威风,但由于哥哥的行为遭受惩罚,则弟弟产生自我行为的抑制,不表现与哥哥相同的行为。

反之,若父母不但没有惩罚哥哥,而且对哥哥的行为大加赞扬,那么以后做弟弟的也敢于表现与哥哥相同的行为了。

以班杜拉的研究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行为是来自示范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形考作业作业一课堂讨论请举出一些你所了解的攻击行为的例子,并尝试用本能论、挫折——攻击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来分析这些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讨论后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答:1、攻击本能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或战斗;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由于动物在其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存和种族的繁衍而形成的自然本能,这种自然本能表现在人类身上,就是人类为了维护和拥有更多的财富、权力、技能等等而相互攻击;2、挫折攻击理论—某人因工作失误,在单位受到严厉处罚,回到家中又因家务琐事,被家人抱怨,于是对其家人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人的攻击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挫折是加强个人对暴力的关联事件的攻击性反应,是引起人类攻击行为的一个条件3、社会学习理论—弟弟看到哥哥经常欺负别的小孩,风光无比,在父母知道这种事情后,如果父母严厉处罚了哥哥,则弟弟就不会出现与哥哥相同的行为,反之,如果父母对哥哥的行为大加赞赏,则弟弟以后就必然会出现与哥哥相同的行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人的攻击行为是学习的结果,是一种后天习得行为,其攻击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在于他所观察的榜样行为是受奖赏还是受处罚。

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5章)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2.社会认知具有的特点包括:选择性、双向性、整体性和易出偏差性。

3.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和行动产生的环境。

4.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5.个体通过学习形成态度的方法主要有:古典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作用和社会学习。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C)。

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2.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C)。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宽大效应3.在改变态度的方法中,通过劳动锻炼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D)。

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D.活动参与法4.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B)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权威性B.相似性C.吸引力D.可信赖性5.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 A )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

A.接受区B.潜意识区C.拒绝区D.不明朗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小题,共25分)1.再社会化P26它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2.归因P87 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3.基本归因错误P89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4.宽大效应P83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人们比较关注与重视负性信息,但是人们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的评价。

5.态度P94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3道题,共30分)1.社会认知具有哪些特征?P74—751.选择性;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面临很多外界的刺激,但我们只会选择注意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忽略或逃避其他信息。

2.双向性;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者和知觉者处于对等的主体地位,不仅甲在感知乙,乙也在感知甲。

3.整体性;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原则,即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

2.由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106费斯廷格担出,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

包括思想、态度、信念以及人们认知上所感知到的行为。

因此说,人们所持有的认知是非常多的。

在费斯廷斯看来,这些认知之间首先是存在相关的和不相关的关系。

其次,在具有相关关系的各种认知之间才会存在矛盾的或一致的关系,才会产生协调或失调状态。

3.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P110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第一,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特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服从。

第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

第二,内化;态度改变进入内化阶段以后,个体就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五、论述题(20分)劝说宣传法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促使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

试述在使用劝说宣传法时,发起者的特性和目标人群的特性对说服效果有哪些影响?P1111.发起者的特征;发起者自身具备的各种特点常常对态度改变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些重要特征本身往往就是一种有效的宣传证明,仅此就足以使人们信服而不再猜疑。

其中,发起者的几个特征会影响说服的力度,如权威性、可信赖性、吸引力和相似性等。

(1)权威性。

这是由发起者所受过的教育、专业训练和所从事的社会职业、所具有的专业身份决定的。

一般情况,专家身份足以使发起者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所说服的信息比没有专家身份的人更易被人接受,更令人信服。

(2)吸引力;这是指发起者自身具备的人格特征,仪表体态以及言谈举止所具有的吸引力。

(3)相似性。

这是指发起者自身的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与被说服者有相似或相近的特征。

相似性也是喜欢的重要基础,所以它也有助于态度改变。

2.目标人群的特征;目标人群,也就是被说服者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点对说服效果也具有相当的影响作用,或者是有助于说服的有效进行,或者是妨碍和抵制说服的进行。

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说服。

毋庸置疑的是,不同的个体对说服的易感性各不相同。

(1)目标人群的原有态度。

人们自小形成并保持一生不变的态度难以改变,因为这种态度已经是一种内化了的态度,已经成为个体主观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目标人群的人格特点。

有的人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信服权威,因而较易接受他人的说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有的人则固执己见,不易接受他人的意见,故态度较难改变。

(3)目标人群的信息加工。

在说服中,除要考虑到被说服者的原有态度及自身人格这两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被说服者是如何接受说服信息,也即是说服信息在被说服者的头脑中是怎样被加工、储存和提取的。

(4)目标人群的心境与卷入。

目标人群的心境与态度改变相关作业三案例分析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18岁青年刘某为抓小偷被歹徒刺穿心肺,血流不止,在他身边有几十个围观的群众,却无一人帮忙。

直到五六分钟后,才出现一好心男子,将刘某抱入诊所。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200字)答:造成这种“1. 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主要原因有:1.“责任扩散”。

所谓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2. “集体淡漠”的形成。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能提供帮助,那么这个人就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因而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就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会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以及不愿给予帮助所付出的心理代价都由大家共同分担,每个人承担的责任减少,这样当然会减少利他行为。

而且,旁观者甚至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产生一种“即便我不去,也会有别人去救”的想法,造成“集体淡漠”的局面。

3.情境的社会定义当我们遇到一个件事时,要对这件事的性质进行解释,即判断它是否属于紧急情境,是否需要我们介入?我们要做出判断之后才能采取行动。

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这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

4.影响旁观者效应的第三个因素是评价焦虑。

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喜爱和接受的方式表现自我,避免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不成熟或者很傻气,以减少社会贬低的发生。

作业四阶段性测验(第6至10章)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

2.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3.根据攻击行为是否违反社会规范,可将其分为反社会的攻击行为、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被认可的攻击行为的攻击行为。

4.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挫折—攻击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5.暗示可以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米尔格拉姆(Milgram)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D)行为的普遍存在。

A.模仿B.暗示C.从众D.服从2.“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C)现象。

A.社会抑制B.社会促进C.社会惰化D.从众3.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中体现的暗示属于(A)。

A.自我暗示B.间接暗示C.反暗示D.直接暗示4.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C)现象的存在。

A.模仿B.暗示C.从众D.服从5.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A)。

A.顺从B.从众C.服从D.盲从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小题,共25分)1.领导方式P254又称领导风格,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时所采纳的行为方式和所表现的行为特征。

2.群体规范P236群体所确立的一套规定成员如何做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3.社会促进P207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会促进活动的完成,就称为社会促进。

4.攻击行为P179就是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

5.偏见P261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其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四、简答题(每题10分,3道题,共30分)1.简述从众的定义以及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P212—215答: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