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5篇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5篇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第一讲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包括哪些(1)需要与动机(2)知觉(3)学习与记忆(4)信念与态度(5)个性(6)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1)文化(2)社会阶层(3)社会群体(4)家庭(5)情境因素(6)营销因素4.消费者决策过程(1)认知与信息搜集(2)评价与购买(3)购后行为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类型(1)定性研究包括深入访谈、集中小组、隐喻分析、拼图研究以及投影法。
这些方法经过高度训练的访谈-分析,往往带有主观性。
因为样本很小,所以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关于促销活动与产品的新观点,而这些内容的具体方面可以通过更广泛的研究来测试。
(2)定量研究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这种方法被看做实证性的,主要用于预测消费者行为。
研究的结果是描述性的,如果数据收集是随机的,结果可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利用定性研究结果来发现新的创意或开发宣传战略,利用定量研究的结果来预测消费者对各种宣传的反应。
6.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调查法调查法是从大量消费者中系统收集信息的方法。
调查可以采用邮寄问卷、电话访问和人员访问等方式。
(4)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
访谈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两种。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其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阈限因感觉类型不同而不同,也因人而异。
4.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刺激变动量。
5.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6.经典性条件理论(1)含义:当一种能够引起反应的刺激(即无条件刺激,简称UCS)与一种自身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即条件刺激,简称CS)重复地同时出现一定次数后,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相同反应的一现象。
(2)形成:巴甫洛夫实验(3)在营销中应用:A.建立联想或联系: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替换产生事物的相互联系。
B.避免消退:坚持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之间的联系来强化。
创造消退:禁烟广告——切断香烟与吸烟所带来的愉悦感之间的联系而获得成功。
C.自然恢复,已经消退了的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之后,当条件刺激再次出现时,条件反射会重新恢复。
D.刺激泛化E.刺激辨别(分化)7.操作性条件理论(1)含义: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因为被强化而发生的反应。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从而使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2)形成:斯金纳实验(3)在营销中应用:A.通过强化引导消费者的行为,正强化(强化物可以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强化物可以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惩罚(强化物可以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B.通过塑形引导消费者的行为 C.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更适合高介入度的购买情境。
如火车站附近和小区附近的店铺。
8.文化价值观: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正确的以及人们应追求一个什么最终状态的共同信念。
山东师范大学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题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求廉动机:是指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服务的价格低廉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
在求廉动机的驱使下,消费者选择商品一价格为第一考虑。
3、消费者满意:是“购买者在特定的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得到足够回报的认知状态。
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主观比较。
4、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的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5、知觉风险: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简答题1、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有哪些?答:消费者购买的是新产品或对所要购买的产品以前没有体验;以往在同类产品的购买与消费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购买中机会成本的存在;因缺乏信息而对购买决定缺少信心;所购买的产品技术复杂程度高。
2、学习的作用是什么?答:学习在购买过程中的作用有:(1)通过学习获得有关购买的信息。
(2)通过学习可以触发联想。
经由学习产生的联想,经多次重复,日久天长,便会形成习惯。
(3)通过学习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
同时选择标准也将发生改变。
3、张先生现在使用的是18寸电视机,希望拥有一台29寸的电视机且具有购买能力,此时消费者处于何种状态?影响该状态的因素有哪些?答:处于问题认知状态;影响因素有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4.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有哪些?答: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动机有:(1)求实动机(2)求新动机(3)求美动机(4)求名动机(5)求廉动机(6)求便动机(7)模仿或从众动机(8)好癖动机。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单选2’X10 多选2’x10 填空4’x5(书本第一章、需要动机与价值理论、生活形态营销、消费者信息处理与决策理论、终端购物决策理论)判断1.5’x10简答5’x2(学习理论、购买决策信息搜索)案例15’x1(课上讨论的)第一章1、消费:消费者行为学所研究的主要是狭义消费-生活消费。
人们消耗吸收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包括一切与物质生产过程无关的一切消费活动,即生活消费。
2、消费者:直接消费产品(生活资料)的人,即生活资料的直接使用者,包括参与消费者选择过程、购买过程、使用过程、处置过程的所有人3、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不可见的内部心理活动。
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发生。
4、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可见的反应与外部活动。
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发生。
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行为的联系:消费者心理支配消费者行为,根据消费者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受消费者心支配,必然包含着一定的心理活动,根据消费者行为可以分析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行为学可以主要归纳为三种研究视觉: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营销管理学角度。
本书侧重于营销管理学角度第二章1、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论:(1)二因素论。
包括内部因素(即个人因素)、外部因素(即环境因素)(2)三因素论。
包括消费者内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3)四层面说。
科特勒提出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
影响因素的清单:1.外部环境因素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因素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因素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因素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2.消费者内部因素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因素6:知觉、学习、记忆、动机、情绪、态度因素7:个性和自我概念因素8:世代和生活形态3.营销因素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因素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2、消费者行为解释模型包括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消费者行为黑箱模型、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消费者信息处理模型CIP。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大全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大全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大全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特别鸣谢:李南兴、蔡赛男、赵晴瑶、高德李、我一、名词解释:1.态度:态度是人们对于事物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接近或回避、支持或反对的心理或行为倾向。
2.个性:个性的含义:个性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
它是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有关自己一切方面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是指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的部分。
4.动机:人们为什么采取行动的原因。
动机既为行动提供力量,又提供方向。
它可能是积极的(促动消费者去做某事);也可能是消极(促销消费者避免做某事)。
5.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一般是指与生理的需要和较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紧密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
6.消费: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7.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心里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形成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
8.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建立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消费者心理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有差别的。
9.文化: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
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10.购后冲突:(百度的答案)每个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做出某个重要的购买决定后,还会特别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决定,关心该决定是否明智。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错选、漏选不给分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五、案例分析题(20分)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包括()A.个我B.自我C.本我D.超我2、消费者在社会交往中,要么将他人视为与自己同一层次的人,要么将他人视为是比自己更高或更低层次的人,这体现社会阶层的什么特征()A.多维性B.同质性C.动态性D.层级性3、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风险的范畴。
A.功能风险B.物质风险C.社会风险D.心理风险4、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物品种类繁多,当中就会有对保险和媒体的消费,那么当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和媒体服务时受参照群体影响较小,你认为是()因素A.产品的必需程度B.群体的安全感C.个体对群体的忠诚度D.个体在购买中自信程度5、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6、下列那一项因素不是影响家庭购买决策方式的因素()A.角色专门化B.个人特征C.购买后体验D.卷入度与产品特点;7、在社会中,要构成一个社会群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相互依赖②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交往③彼此协作配合④分享一些共同价值观念⑤有群体意识⑥共同的目标和利益⑦信息、思想和感情上的交流A.①③④⑤B.②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⑦8、一般而言,在消费者情境中,()是影响其购买决策的最重要因素。
A.物理情境B.社会情境C.心理情境D.先前状态9、为了实现满足需要的功能,文化必须不断改变,以使社会得到最好的满足,这体现了文化的哪种特征()A.文化满足需要的特性B.文化的发展性C.文化的观念性D.文化的共享性10、在消费者进行购物时,一家店的陈列、色彩会感染你,同时在你进行决策时,也会受到朋友、销售员等的建议,这些属于消费者情境的哪一阶段?()A.传播阶段B.购买情境C.使用情境D.处置情境11、对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创新类型应该是()A.连续创新B.动态连续创新C.非连续创新D.动态非连续创新12、我国历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食品调味传统,这体现了亚文化中的哪一种文化?()A.民族亚文化B.XX亚文化C.地理亚文化D.年龄亚文化13、实际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自我形象是()A.社会理想的自我B.社会的自我C.期望的自我D.情境的自我14、在结账口陈列着新口味的口香糖,排队结账时,你打算试一下,那么,这种购买是属于()A.单纯冲动购买B.提醒冲动购买C.建议冲动购买D.计划冲动购买15、在传统的家庭生活周期中,满巢III阶段的特点是()A.已婚夫妇,最小的孩子6岁以上B.年轻夫妇与一起生活的孩子C.年轻且无孩子D.年长夫妇,没有孩子在家生活,一家之长已退休16、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与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17、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精神构成不包括()A.意识B.下意识C.潜意识D.前意识18、下列不属于强化作用的是()A.正强化作用B.惩罚作用C.负强化作用D.二次性强化作用19、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A.自主型B.丈夫主导型C.妻子主导型D.联合型20、消费者为自己所选择的方案是否付出时间或努力,这属于消费者购买的哪个阶段的主要问题()A.动机与欲望的认识B.搜集信息C.方案评价D.购买1、消费者行为具有()的特点A.多样性B.专业性C.可引导性D.复杂性.2、知觉风险类型包括()A.功能风险B.物质风险C.经济风险D.心理风险1、态度的功能包括()A.功利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C.知识(认知)功能D.价值表现功能4、态度的构成要素有()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向成分D.价值成分4、以下哪些线索属于产品的外在线索()A.材料B.价格C.产品外形D.商标5、家庭成员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包括以下()A.影响者B.购买者C.沟通者D.决策者6、以下哪些属于记忆的系统()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永久记忆6、以下哪些属于社会阶层的特征()A.多维性B.同质性C.动态性D.层级性2、以下哪些属于消费者应付知觉风险的方法()A.主动搜索信息B.保持品牌忠诚C.从众购买D.购买高价产品3、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包括()A.接受B.理解C.暴露D.传递5、从营销角度看,口碑传播的层次内容为()A.口碑传播活动B.口碑传播效应C.口碑传播褒扬效应D.口碑传播负面效应1、消费者行为:2、知觉风险:3、消费者需要:4、前意识:5、参照群体:6、求廉动机:. .1、影响家庭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完整版

基本概念1、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
P32、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P43、消费者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P1274、品牌忠诚: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P935、消费者资源:消费者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有经济资源、时间、消费者知识。
P1056、非自由处置时间:按照这一界定,吃饭、睡觉、家务、个人护理、上班路途及其他负有道义责任的工作所占用的时间都应划入非自由处置时间。
P1137、消费者动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P1278、潜意识:指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由这种本能产生的欲望。
或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的一些事物,它属于无意识心理过程。
P1329、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能从潜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意识与前意识之间的中间环节和过度领域。
P132 10、知觉风险: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感。
P16411、购买的社会风险:是指消费者所买的产品不为同伴所欣赏或受到同伴的嘲弄所造成的社会损失。
P7412、韦伯定律:个性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与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即△I/I=K。
P14913、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P169 1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P203 消费者态度: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
P203 15、个性:个性是衡量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变量,它是个体对环境和刺激物的一致性反应倾向。
通俗地说,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题

1.消费者行为: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2.知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过程。
4.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有收养关系的成员为基础组成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或社会单位。
5.动机冲突:是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而产生的左右为难的心理矛盾。
6.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心理现象。
理解:学习因经验而产生;伴有行为或潜能改变;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7.刺激泛化:刺激泛化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的刺激条件作用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的反应中。
注意:刺激泛化是一把“双刃剑”8.刺激辨别:是指消费者对特定的刺激引起特定的反应,或者是从类似的刺激中选择正确的刺激做出反应。
9.态度:是对人、客体或观念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看法,是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反应。
注意:是通过学习形成的,而不是本能;不是行为,是对某一特定行为的一种偏好;具有一定指向性;相对稳定的;10.个性:含义: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11.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12.社会阶层:某一社会中根据社会地位或受尊重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社会等级。
13.消费者满意:是消费者在特定的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得到足够回报的认知状态,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期望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主观比较。
1、维台默的完形心理学理论主要内容。
观点:人们是从一系列刺激的整体而非个别刺激中的出结论。
闭合原理:消费者个体倾向与外界不完整的事物想象成完整的。
相似原理:消费者具有将相似的自然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的倾向,从而将相似物集合为一个整体来得到结论。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重点复习1、经典型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一个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个体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在营销上的应用:(1)重复的应用:广告至少重复三次以上;通过保留基本信息而改变表现方式的策略可以缓解广告疲劳或广告损耗。
(2)在条件性产品联结的应用中,条件刺激应该在非条件刺激之前出现。
(3)刺激泛化的应用:家族品牌、产品线延伸、许可、相似包装。
(4)刺激甄别的应用:定位。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相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增加。
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1)强化:增强某种刺激与个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
积极强化:某些事件或结果可以增加特定行为重复发生的频率。
消极强化: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2)惩罚:如果行为发生后,有害的或负面的事件随之而来,这种行为就不会再发生或降低发生的频率。
(3)衰减:衰减就是撤消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渐降低反应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2、引发消费者注意的主要途径(1)大小与强度。
(2)色彩与运动。
(3)位置与隔离。
(4)对比因素。
(5)格式。
(6)信息量。
3、自我概念与其对品牌形象之间影响的关系(1)关系:自我概念和品牌形象之匹配。
(2)行为:寻找能维持和提高自我概念的产品或品牌。
(3)满意:购买有助于实现欲求的自我概念。
4、消费者在进行店铺选择是的影响因素(1)商店形象。
包括商品、服务、硬件设施、商店气氛、商店声誉等。
(2)商店位置与规模。
包括距离的远近、交通是否便利、规模大小等。
(3)促销手段。
包括广告、抽奖、打折、会员制积分消费等。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的注意程度和广告版面大小之间的关系是(A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不确定关系D.没有关系的2.作为消费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之一,同一消费群体内消费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不同消费群体之间消费心理现象的差异性属于( C )A.消费心理现象B.消费行为中的心理现象C.消费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D.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3.各种感觉的感受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 D )。
A.越来越强的现象 B.越来越弱现象 C.保持原状现象 D.此长彼消现象4.商业广告的传播功能主要是(D )A.吸引消费者的注意B.提高消费者的兴趣C.改变消费者的态度D.向消费者传递信息5.通过对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支配其购买行为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是( A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量法D.统计法6.消费者对作用于感观的客观事物整体、全面的直接反映是( B )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7.自选商场店面设计大多采取的方式是(B )A.大招牌、大店门、大橱窗B.大招牌、小店门、大橱窗C.小招牌、大店门、大橱窗D.小招牌、小店门、大橱窗8.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一般是由什么方式的家庭决策来作出决定的?( D )。
A.自主型B.丈夫主导型 C.妻子主导型D.联合型9.在购买活动中,消费者对商品的意志过程经过购买决定阶段后,就进入到( C )A.购买选择阶段B.购买观察阶段C.购买决策阶段D.购买比较阶段10.对购物环境适应能力强,在购物中观察敏锐、反应敏捷,易于和营业员沟通的消费者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型D.抑郁型11.商品名称的首要心理功能是(A )A.认知功能B.记忆功能C.情感功能D.联想功能12.消费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C )A.性格B.年龄C.需要D.个性13.人的五种基本需要概括起来属于:( B )。
A.物质需要 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精神需要 D.生理需要14.在营销活动中,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对比度、活动性等客观因素易于引起消费者的( A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外部注意D.内部注意15.消费者对某种品牌或企业形成了特定的态度以后,往往会努力维护它们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态度功能的表现。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

个人动机 角色扮演 消遣 自我愉悦 了解新潮流 身体活动 感官刺激
社会动机 家庭之外的社会体验 与兴趣相似的人交流 参照群体的吸引
地位与权威 讨价还价的乐趣
25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八分。
三、店铺选择与消费者特征
(一)知觉风险: 购买产品涉及的风险分两类: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消费者所买的产品不为同伴所欣赏或受同伴的嘲弄所造 成的社会损失。
职业
生活方式
经济状况 性格和自我观念
活动 兴趣 思想见解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八分。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购买或行为模式
1.单身阶段 (Bachelor Stage):
无财务负担,领导潮流,喜娱乐
2.新婚
财务状况较好,有最高的购买率和耐久财购买量。
(Newly married couples)
3.满巢一期(Full nest I): 购买家庭用品的巅峰时期,有很少的流动资产,
(一)一般性问题认知与选择性问题认知
一般性需求认知
涉及的差别可以通过同一类别产品中的不同品牌来缩小
• E.g. 牛奶行业协会的宣传海报试图让人们认识到牛奶能满足他们对钙的 需要,却没有提到任何品牌的牛奶。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八分。
内部信息搜集: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产 品、服务和购买的信息提取出来,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消费或 购买问题
费者感到没有不满意,但决不等于就满意,而不做促销,消费者 在通常条件下一定会感到不满意)
3、竞争品牌的影响(关于同类产品的体验和信息可以影
响预期)
4、消费者特征(有些消费者较挑剔,有些较宽容)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八分。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资料一、判断题1. 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一时面临的冲突是双避冲突。
T2.保健因素如果得不到保证就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如果得到保障便会起到激励作用。
F3.根据需要的对象划分,消费者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T4.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个性、年龄、性别、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
F5.在观看电视的同时,你与家人正在聊天,没有注意到正在播出的广告,那么刺激物的展露阶段仍然实施。
T6.概念驱动加工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加工,是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
F7.从众购买可以降低知觉风险。
T8.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与再认等三个过程。
T9.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强调强化的作用,因而更适合于低介入程度的购买情景。
F10.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概括起来有心理因素、个人因素、情境与环境等三类因素。
F11.态度具有四大功能即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知识和认知功能以及价值表现功能。
T13.购买动机受挫后的不满情绪总会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主要的行为反应方式有:攻击、退化、抑制和替代。
T14.社会阶层是由一个基本变量决定的,这个变量就是收入。
F15.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合。
T16.某人在朋友家里使用了某类电子产品后决定购买一台,这种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属于规范性影响。
F17.消费者的民族、宗教、种族等因素属于亚文化范畴。
T18.决定社会阶层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经济层面的因素,又有政治层面的因素。
T19. 联结式选择规则是指消费者对各种产品属性达到的最低水平做出规定。
T20. 品牌忠诚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根据消费者对某类产品与其它产品购买联系的历史资料确定的忠诚度方法称为货币测定法。
F二、选择题1. 以下不能被称为消费者的是( D )A.商品的使用者B.商品的购买者C.商品的决策者D.商品的生产者2.不同消费者在需求偏好等方面的侧重是不同的,因此其选择产品的方式等各有不同,这体现了消费者行为的(B )特性。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总计20分)1.有些消费者会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的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2.一项关于减肥食品营养价值评价的研究中,互不相识的一组同学所作的判断,强烈的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阿希现象()3.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从职业、教育、居住的区域、家庭收入四个方面综合测量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4.购买决策类型中消费者介入程度最低的是有限型决策()5.非正式的工作群体不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ΧΧΧ√6.消费者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与其掌握的产品知识成正比。
()7.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8.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9.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10.效度指的是量表的可靠性。
()√ΧΧ√Χ11.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12.消费者减少风险的方法之一是购买高价格的商品。
()13.在巴普罗夫的试验中铃响是无条件刺激。
()14.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
()15.投射技术属于定量研究。
()16.只要有需要,就一定会产生动机。
()ΧΧΧ√ΧΧ17.从事任何研究项目,首先应该全面收集与此项目相关的第二手资料()18.根据自己的拥有物来界定自我,是指消费者理想的自我。
()19.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
()20.习惯型购买也被称作是忠诚型购买,表现为较长期地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ΧΧΧ21.当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后得到正强化,他在下一轮购买时选择该品牌的概率较大。
()22.自我意识是天生的。
()23.对于改变那些已有的强烈态度,单面信息往往比双面信息更加有效。
()24.“低球技术”的两个要求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ΧΧΧ判断“低球技术”……联系(错)从事……资料(对)对于改变……有效(错)当消费者……较大(对)非正式……行为(错)根据……自我(错)购买决策……有限型决策(错)观察法……跨度里(错)科尔曼……阶层(对)态度形成……改变(对)投射……研究(错)效度……可靠性(错)消费者减少……商品(对)消费者在……正比(对)习惯型……品牌(错)一项关于减肥……阿希现象(错)有些情况下……消费品(对)有些消费者……意见领袖(对)在巴普洛夫……刺激(错)只要……动机(错)自我意识是天生的(错)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总计30分)1.在下列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属于社会因素的是()A.宗教B.教育C.相关群体D.生活方式2.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是()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3.以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现社会所不接受的欲望或动机,既释放心理能量又不用担心受到责罚的心理防卫机制是()A.合理化作用B.投射作用C.升华作用D.自居作用4.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而划分的群体,叫()细分A 地理变量B 人口变量C 心理变量D行为变量5.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为富裕。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

*如果营销者通过年龄和性别进行市场细分,他所利用的信息类别称为人口统计学*如果你是网上消费社区的成员, 你会就任何物品跟别人分享意见和建议。
*角色理论中的社会学的观点认为很多消费者行为都是模仿戏剧中的情节。
*在有规律的基础上跟顾客进行互动,并且让他们有理由一直跟公司保持联系,这是追随关系营销的结果。
*基本的生物学动机是需要*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心理构造以及这种心理构造影响这个人对环境作出反应的方式。
*在弗洛伊德的解释里头,“自我”的功能是一种体系,它在本我(id)和超自我之间进行调整。
*1950s年代, 一个称作动机研究的观点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思想去解释产品和广告更深层的意思。
*个人嗜好的消费动机最有可能解释一个人购买酸奶酪,外国车,烟斗,或者香水的动机.*品牌资产是指消费者在记忆中对某品牌具有强烈的,偏好的,以及独特的关联的程度-–按照这种程度,消费者愿意为这品牌的标志支付更多的钱。
*商业贿赂在一些国家可行,而在另一些国家不可行,这事实说明商业行为尽管不违法,也有可能是不道德的动机研究试图利用弗洛伊德思想去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很多研究者相信利用这方法去研究消费者行为是错误的,一些研究者相信动机研究不可靠或者无效;而其他研究者担心动机研究过度有效,会让营销者下意识地操控消费者。
*人口统计学不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和个性方面的问题.?*根据消费者行为学的定义,消费者如何摈弃一种想法而接受另一种想法的问题属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范畴。
*如果两个以上的组织体或人之间发生给与或者接受有价值东西的事件,那么某种交易就发生了。
*对于顾客细分来说,最常用的变量是消费者是否是产品的大量使用者。
*人口统计学是统计学,它测量人口总体可见的方面。
*“个性”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构造,以及它不断地影响个人对所处环境作出反应的方式。
*根据弗洛伊德分析体系,“超自我”不是对自我进行平衡。
*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现实原则”不是由主要期望指引的行为,目的不是使欢愉最大化和避免痛苦。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现实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所需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与活动潜在消费者:指当前尚未购买、使用或需要某种商品,但在未来可能对其产生需求并付诸购买及使用的消费者消费者心理过程:是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围绕购买和消费行为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阶段消费者知觉:指消费者在对事物各种属性的个别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需要、经验、知识等主观因素得到的完整的、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认识意志:指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绝对阈限:指能被感觉器官觉察的最小和最大刺激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差别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又称为最小可觉察再识:当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加以识别和辨认回忆:指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表象在头脑中重新加以显现的过程识记:一种通过有意识的反复感知,使客观事物的印记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成为影像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某种体验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变化的信息,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气质: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消费者气质:指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指向性上个性:指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指人能够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指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态度和自我评价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消费者动机:是引起消费者消费活动,维持并促使消费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因素消费者需要:映了消费者某种生理或心理体验的缺乏状态,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对获取以商品或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对象的需求和欲望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动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力动机冲突: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购买动机时产生的左右为难的心理需要:有机体由于缺乏某些生理或心理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和服务等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观念等社会现象所持有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其所能承受的限度,使个体产生一种相反的心理体验,有意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进行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认知失调:指某人在作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息之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行为倾向:即行为意图,是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映的意向,是消费行为中采取行动前的一种准备状态预期心理:指人们在一定经济环境作用下,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经济形势和经济变量的的信息,对自身物质利益的得失变化进行预测,估计和判断,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消费对策和包括投资理财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心理行为现象消费者决策:消费者为实现满足需要这一特定目标,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和决定等一系列的活动有限型决策:消费者在低度涉入购买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相对满意原则:在制定购买决策时,消费者只需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达到相对满意即可冲动性购买:指顾客在购物之前没有购买意图或计划,而在进入店铺或浏览商品时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采取行动的一种购买行为预期-满意原则: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之前,已经预先形成对商品价格、质量、款式等方面的心理预期购后协调:消费者在使用或消费了商品之后,对商品的真实效用与期望相符或大于期望的情况购后不协调:指产品效用与消费体验达不到期望的水平,从而使消费者不能对自己的购买决策感到满意从众行为: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从众: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跟从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个人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社会阶层:指由于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所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消费链:城市主流消费人群因工作、学习、商务、休闲、社交等目的在生活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消费活动暗示:也称提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消费者产生顺从性的反应,或接受暗示者的观点,或按暗示者的要求行事规范: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参照群体:指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群体:指两人或两人以上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家庭:指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或继承、收养关系基础上,由夫妻和一定的范围亲属结合组成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单位亚文化:指某一个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消费习俗:指人们在长期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约定俗成的消费风俗和习惯消费流行:指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大部分消费者呈现出相似或相同行为的一种消费现象意见领袖:口传过程中,那些频繁或较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他人的购买决策的人被称为意见领袖文化价值观: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口传:把见闻、意见、信仰和习俗通过口说授下去的过程积极沟通改进产品:指对老产品的性能、结构、功能加以改进,使其与老产品有较显着的差别革新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或新材料,使产品性能有了重大突破,或将原单一性能发展成为多种性能及用途的产品商标: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使本企业的商品与其他商品相区别而采取的一种标记新产品:产品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变革或创新,并且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新的满足的产品全新产品:指应用科技新成果,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制造的市场上前所未有的产品主观价格:顾客在头脑中依据个人感觉判断的价格消费体验:在某种特定的营销环境中,个人心境与事件的某种互动,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可记忆的体验原点情景消费者情境:体验营销:在整个营销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感性信息的能力,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感官感受来介入其行为过程,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与购买行为服务补救:服务性企业在对顾客提供服务出现失败和错误的情况下,对顾客的不满和抱怨当即做出的补救性反应。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单选2’X10 多选2’x10 填空4’x5(书本第一章、需要动机与价值理论、生活形态营销、消费者信息处理与决策理论、终端购物决策理论)判断1.5’x10简答5’x2(学习理论、购买决策信息搜索)案例15’x1(课上讨论的)第一章1、消费:消费者行为学所研究的主要是狭义消费-生活消费。
人们消耗吸收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包括一切与物质生产过程无关的一切消费活动,即生活消费。
2、消费者:直接消费产品(生活资料)的人,即生活资料的直接使用者,包括参与消费者选择过程、购买过程、使用过程、处置过程的所有人3、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不可见的内部心理活动。
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发生。
4、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可见的反应与外部活动。
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发生。
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行为的联系:消费者心理支配消费者行为,根据消费者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受消费者心支配,必然包含着一定的心理活动,根据消费者行为可以分析消费者心理。
消费者行为学可以主要归纳为三种研究视觉: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营销管理学角度。
本书侧重于营销管理学角度第二章1、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论:(1)二因素论。
包括内部因素(即个人因素)、外部因素(即环境因素)(2)三因素论。
包括消费者内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3)四层面说。
科特勒提出的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
影响因素的清单:1.外部环境因素因素1:文化和亚文化(价值观、传统、宗教、民族)因素2:社会消费基础结构(政策、消费基础设施、技术)因素4:参照群体(资格、接触类型和吸引力)因素3:家庭(结构、生命周期、决策模式2.消费者内部因素因素5: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因素6:知觉、学习、记忆、动机、情绪、态度因素7:个性和自我概念因素8:世代和生活形态3.营销因素因素9: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公关、消费者教育)因素10:营销要素(品牌、品质、服务、情境)2、消费者行为解释模型包括消费者行为综合模型CTM、消费者行为黑箱模型、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CDP、消费者信息处理模型CI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2.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1)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里因素: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景、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第二章1.消费者决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认识问题,搜寻信息,方案评价,购买,购买后行为。
5.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6.外部信息搜集:即通过外部来源和朋友、熟人或专业性服务公司获得更多的与解决该问题有关的信息。
7.意识域:消费者知悉或意识到且有可能作为备选品的品牌。
意识域分激活域、惰性域和排除域。
8.激活域:那些可以作为备选品予以进一步考虑的产品或品牌组成。
9.惰性越:那些虽为消费者所了解、但不为消费者所关心的产品或品牌所组成。
消费者对惰性域里的品牌没有特别的好感、也没有恶意。
10.排除域:消费者不喜欢和不予考虑的产品或品牌所组成。
11.三种决策有何区别:(1)购买决策中信息搜集的范围数量存在差别。
通常名义型决策很少进行信息搜集,扩展型进行广泛的信息搜集。
(2)决策速度存在差别。
扩展型决策花的决策时间最长,名义型决策花的决策时间最短,有限型决策在两者中间。
(3)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重复选择同一品牌的概率不同。
(4)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心里过程存在差异。
12.影响消费者对问题认识的因素有: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
13.消费者获取信息来源主要有:记忆来源、个人来源、大众来源、商业来源和经验来源。
14.消费者的意识域如何影响信息搜集?答:如果从一开始消费者就对激活域里的品牌感到满意,信息搜集将集中于这些品牌在特定评价标准上的表现。
如果未形成激活域或对激活域里的品牌缺乏信心,消费者可能会做外部信息搜集,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激活域。
惰性域由那些消费者了解但不关心的产品或品牌组成。
15.影响外部信息搜集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消费者的信息搜集活动?答:○1着眼于经济层面的分析—影响信息搜寻收益的因素主要有:各种备选品牌的数量,不同品牌在价格、品质等方面的差异程度,消费者对所购商品的了解与经验。
○2着眼于决策角度的分析—从决策角度看,有三类因素影响消费者的信息搜寻活动:第一类是与产品风险相关的因素,第二类是与消费者特征相关的因素,第三类是情境因素。
第三章1.冲动性购买与无计划购买的有如何区别?冲动性购买,是指消费者无意间看到某件自己中意的东西,直觉告诉自己要购买。
并且也很喜欢,但是并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
购买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买过之后,往往会有多少后悔。
而无计划性购买,是没有目的的,看见哪个商品觉得也许用得着,就买下来。
但是这个商品拿回家一般是可以用到的,只是买之前没有在计划内。
这种购买行为具有盲目性。
但是效率比较低。
2.非店铺式购买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网络发展的迅速所导致人的惰性而诱发3. 购买的知觉风险是怎么影响商店选择的?○1、如果新兴的或者非传统的零售渠道销售具有高经济风险或者社会风险的产品,应设法降低顾客的知觉风险;○2、非传统渠道的零售渠道,尤其是折扣商店销售高知觉风险的产品时,应尽量从有品牌影响的供应商处进货;○3、传统零售店应将侧重点放在销售那些有较高风险又较高知觉风险的产品上;○4、经济风向可以通过提供担保或者保证来降低。
第四章1.产品闲置:消费者将产品搁置起来不用,或者相对于产品的潜在用途仅做非常有限的使用。
2.消费者满意:购买者在特定的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得到足够回报的认识状态。
3.品牌忠诚: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4.影响消费者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产品因素○2、促销因素○3、竞争品牌的影响○4、消费者特征5.影响消费者抱怨行为的因素有那些?1)消费者不满的程度或水平2)消费者对抱怨本身的态度3)从抱怨行动中获得的利益大小4)消费者的个性5)对问题的归因,即将责任归纳于谁。
6)产品对消费者的重要性7)消费者用于抱怨的资源及其获得性。
6.培养顾客对企业产品或者品牌忠诚为什么特别重要?○1、消费者一旦对本企业的产品形成忠诚,很难为竞争品所动,甚至对竞争品采取漠视的态度,无形中减轻企业的竞争压力;○2、忠诚型顾客在购买产品时不大可能搜索额外信息,这可以减少竞争企业所采用的诸如奖券销售、折扣销售等销售方式的吸引。
○3、忠诚型顾客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为购得所偏爱的品牌,一般较少期待从打折和讨价还价中获益。
○4、忠诚型顾客极可能从事正面的口传,从而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影响。
1.个人收入:个人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红利、利息或其他福利收入。
2.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扣除税款和非税负性负担后的余额,它是支出与储蓄的来源。
3.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扣除用于维持个人与家庭生存所必须的支出后的那一部分收入。
4.消费者知识:履行消费者功能相关的那些信息。
5.经济资源包括那些内容?答:收入、财产、信贷6.消费者应付时间压力的办法主要有那些?7.消费者知识包括那些内容?a)产品知识b)购买知识c)使用知识1.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向获得它们的状态。
2.消费者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3.双趋冲突——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4.趋避冲突——消费者在趋近某一目标时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5.需要与动机有何联系与区别?答:内需与转化虽然动机是由一些需要转化而来的,但是需要和动机是有区别的:需要是人积极性的根源与基础,而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原因。
不是所有的需要都能转化为动机。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需要转化成动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需要转化为动机要有适当的条件,有了条件后,才能促使人得到与满足需要。
其次,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也就是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需要得到满足。
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有何启示?答:在营销过程中,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动机属于什么层次,以便在产品设计、产品定价,产品宣传,产品渠道,促销方式等营销策略制定上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8.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有何启示?答: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启示是,企业产品或服务除了应具有各种效益和效能的保健因素外,还应该附加地位、名誉、尊重、审美等激励因素,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9.营销者能创造和改变消费者的需要吗?说明理由。
答:○1、营销者只可以部分改变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全部改变,因为人的需求是客观的,营销者只能顺势而为,而不是主观臆造一种需求。
○2、比如手机的发展就是如此,最早有了电话,之后有了对讲机,再后来又有了手机,这每一步的发展变化无一不是在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客观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每一步的发展都使得信息交流更便捷,更加不受时空的限制。
○3、然而,在交通基本靠走,沟通基本靠吼的偏远辽阔的地区,也许还没有手机等现代设备的使用,那么营销者就可以去改变这样的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第七章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直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3.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得最小刺激量。
4.差别阈限——能够使个体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
5.展露——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动。
6.注意——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做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7.韦伯定律在营销中有何应用价值?答:市场营销中有多方面的运用。
比如,在降价过程中,如果价格变动的绝对量相对于初始价格太小,消费者可能就没有觉察,从而对消费产生的影响就很小。
一些企业在消费者没有察觉的前提下对产品加以改变,如减少食品的容量,糖果的大小等等,实际上也是运用了韦伯定律。
8.影响注意的因素有哪些?企业如何对此加以利用?影响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即刺激物因素、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
刺激物因素:○1、大小和强度○2、色彩和运动○3、位置○4、隔离与对比○5、格式与信息量信息超载个体因素:○1.需要与动机当消费者的某种需要被激发时,与满足该需要相联系的刺激○2.态度人们倾向于保持一套一致的信念和态度。
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有好感时,与此相关的信息更容易被注意,反之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3.适应性水平人们对非常习惯的事物可能习以为常,不再注意。
情境因素:情境因素既包括环境中独立于中心刺激物的那些成分,又包括暂时性的个人特征如个体当时的身体状况、情绪等。
9.企业应如何处理信息超载问题?10.购买知觉风险有哪些类型?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是什么?答:○1.功能风险○2.物质风险○3.经济风险○4.社会风险○5.心理风险。
产生的原因:○1.消费者购买的是新产品或对所要购买的产品以前没有体验。
○2.以往在同类产品的购买与消费中有过不满意的经理。
○3.购买中机会成本的存在。
○4.因缺乏信息而对购买决定缺少信心。
○5.所购买的产品技术复杂程度很高。
第八章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刺激的泛化——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3.刺激的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4.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有何不同:答: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刺激和反应之间某种既定的关系,使人学会对于不同刺激做出相同反应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会加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即,受到正面强化的行为更容易重复出现。
5.刺激的泛化原理和辨别原理在营销中有何运用?答:一是在品牌策略上的运用、二是在包装策略上的运用、三是在广告上的运用。
6.试述遗忘及其影响因素。
答: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
影响的因素有:○1.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2.识记材料的性质○3. 识记材料的数量○4.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5.学习的程度○6.学习时的情绪6.情绪对消费者的学习有何影响?答:心情愉快之时习得的材料保持时间更长,焦虑、沮丧、紧张时所学习的内容更容易忘记。
第九章1.态度——我们对于所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动机、情感、知觉和认知过程的持久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