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历史(第六
模拟)
一、单选题:共12题
1.据《周礼》记载,诸侯见到周天子要行“稽首”礼,稽首就是先拜后跪,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于手前触地,停留片刻再起身,动作很大,相对缓慢。这种礼节只用于见天子。由此可见“稽首”礼
A.开创了周的礼乐制度
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
C.削弱了诸侯的自主权
D.加强了周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材料反映了诸侯见周天子时要行表示臣下的大礼,这实际上是在强化周天子的权威性,B项正确。“稽首”礼虽属于周代的礼制,但并不能说明这开创了礼乐制度,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诸侯的自主权及周对地方的控制无关,C、D项不符合题意。
2.据考古发现,汉代尽管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了发展,但大部分个体自耕农仍主要使用耒耜及铲、锄等小型的铁制农具进行耕作。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盐铁官营致使大型农具缺乏
B.长期战争使耕牛数量减少
C.家庭手工业只生产小型农具
D.个体小农经济财力的局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经济。材料中的“个体自耕农”是个体小农,中国古代的个体小农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而大型铁农具和耕牛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尤其是耕牛还需要长期饲养,这使财力有限的小农家庭无力承担,加上小农具也便于精耕细作的小块土地的生产,故小型农具的使用很普遍,D项正确。A本身说法有误;材料信息是“汉代”,当时虽有战争,但不是长期的,且战争与使用小型农具无必然的联系,B项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
【备注】春秋战国以后,铁犁和牛耕技术虽得到了推广,但这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小农经济下个体小农的财力所限,中国古代铁犁和耕牛的家庭拥有量是较低的。
3.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
A.有力地防了官员腐败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C.注重规各级官员编制
D.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政治。材料中的“有数”“不应置而置”说明唐代法律对各级官员的人数配置作了规定,这种以法定员的方式有利于规官员的编制,C项正确;规各级官员数量与防官员腐败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员数量而不是用人标准,D项错误。
【备注】唐代规官员编制有利于防止冗官现象的产生,这与防止官员腐败有区别。
4.“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
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
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D.体现了意识的觉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文化。小说、戏曲是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因而蕴含了反叛意识,与主体意识不符,C 项正确。小说和戏曲虽有反对理学的容,但这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小说和戏曲中既有反封建的精神,也有维护封建的容,“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的说法太绝对,B项错误;当时虽有反封建的要求,但并非意识,D项错误。
5.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标题为《西方和》的漫画,漫画中中国皇帝对德国皇帝说:“我会按要求补偿的!”材料中所说的“补偿”是指
A.允许开放等地为通商口岸
B.将划分为德国的势力围
C.允许德国人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D.允许在使馆界驻扎德国军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漫画的时间和中国皇帝对德国皇帝跪着请求,符合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屈服于列强的特征,此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列强可以在使馆界驻扎军队,D项正确。A是《条约》的容,与德国无关;德国在中国划分势力围是在19世纪末,且当时中国政府还没有完全屈服,B项错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容,C错。
6.据记载,著名实业家謇所办的大生纱厂,1912年后出纱顿增,获利之丰为近七年来所未有。1913年,盈利又比上年增加。1914年,又添购纺纱机两万锭,织布机四百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
①社会秩序比较稳定②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③辛亥革命胜利的推动④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国的政局并不稳定,先有二次革命,后有军阀混战,①错误;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年至1936年,④错误。故选C。
7.“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
A.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
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材料反映了城市居民一切以单位为社会生活的中心,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还包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而材料信息没有体现,A项不符合题意;B、D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
8.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反映了中国
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极力打造国外建设环境
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外交。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这是多边外交政策的体现,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备注】虽然教材强调了中国现代多边外交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但多边外交体现的是全方位的外交,不能只认准联合国。
9.罗马国早期“宪令”中的规定有绝对排斥外国的原则,外国人或归化者不能进入与“国家”利益休戚相关的任何机构中。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宪令”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B.刻意保护罗马公民的权益
C.导致了罗马国家走向分裂
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据材料中的“绝对排斥外国”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宪令”是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此法为保护罗马公民的权益而排斥外邦人,B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平民与贵族的斗争,A项错误;罗马后来由国走向了帝国,C项不符合史实;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材料体现不出,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