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针灸学说 张机 王叔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结灸疗经验。
(四)误治、禁忌证
• 避免失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针灸临床禁忌。
三、临床应用和学术影响 •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 强调针药合用。
1.欲引邪出,先针后药
• 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 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 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 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 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 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 小柴胡汤。
汉唐医家
• 张仲景的《伤寒论》,华佗夹脊,中医外科学《刘涓子鬼遗方》 外科针灸学派奠基之作。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 灸法:曹翕《曹氏灸经》,葛洪《肘后备急方》,陈延之《小品 方》,崔知悌《骨蒸病灸方》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 甄权《针方》。
(三)五输与俞募的发挥
• 记载俞穴、募穴的具体位置。 • 倡导针五输、灸俞募穴治疗五脏病。 • 关于针刺深度和艾灸壮数问题ຫໍສະໝຸດ Baidu新的见解。
三、临床应用与学术影响
• 以脉论证,四诊合参,注重针药合用。 • 后世影响深远:孙思邈看脉针灸、针药并重。 俞募穴在后世应用广泛。
• 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对表里经共同出现的症候进行了归 类。
(二)经脉病症虚实
• 王将各经脉脏腑的病症分为虚实两大类型。如在平人 迎神门气口前后脉第二“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 经也。病苦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饮食,腹胀, 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归为肝虚证。 “左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厥阴经也。病苦心下坚满, 常两胁痛,自忿忿如怒状。”归为肝实证。 • 对十二经病证进行虚实分类,为经络辨证提供思路。
第一节
张机
• 一、生平与著作 • 仲景,河南南阳,《伤寒杂病论》“医方之祖”。《伤寒论》原文 涉及针灸有31条。
二、学说与贡献
• 六经辨证
• (一)针治三阳
• 1、疏通经络,发散风邪 • 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 却与桂枝汤则愈。”
2、和解泻热
• 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 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 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3、回阳救逆
• 362条:“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 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跌阳者为顺也” • ——厥阴阴盛阳竭证,急灸关元、气海等穴,回阳 救逆
(三)重视辨经,善用特定穴。
• 汉及汉以前针灸文献特点:经脉、手足腕踝部脉口、 十二“经脉穴”有完全相同的名称。
• 特定穴:针灸方中原穴、背俞穴、五输穴。典型如 期门穴达7次。
(二)灸治三阴
• 1、温经复脉
• 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 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前条少阴吐利太过,阴伤阳无所附,危证用灸回阳。 • 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 阴,厥不还者,死” —厥阴阴盛阳微,灸法回厥阴阳气。
2、温阳举陷
• 32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涩, 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 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阳虚血少证,灸百会。
2.表里俱寒,灸药并投
•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 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3.阴寒直中,先灸后药
• 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 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发汗后,烧针令 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 加桂汤主之。
•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 痹,小腹中有疝瘕,王月(王字一本作五) 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经,治阴。心主在掌 后横理中(即太陵穴也)。左手关前寸口阳 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一作急痛)。 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经,治阳。 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即后溪穴 也)。”
• 对奇经的病候进行了补充。如督脉病。 • 脉证结合经络辨证。
4.或针或药,随证处之
• 《伤寒论》306、308条均为下利便脓血,桃 花汤主之,又可针刺之,或两者并用。
第三节
王熙
一、生平与著作
• 王叔和,编著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整 理《伤寒杂病论》。 • 《脉经》涉及针灸学内容十分丰富。
二、学说与贡献
• (一)脏腑表里经相合 • 脏腑表里经的络属关系结合三焦理论,把互 为表里的经脉会合部位,以上中下三焦划分, 阐述他们的关系。
• 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 也,即手少阴经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肠合为府。合于上焦, 名曰神庭,在龟(一作鸠)尾下五分。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足 厥阴经也,与足少阳为表里,以胆合为府,合于中焦,名曰胞门 (一作少阳),在大仓左右三寸。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也,足 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府,合于下焦,在关元 左。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手太阴经也,与手阳明为表里, 以大肠合为府,合于上焦,名呼吸之府,在云门。脾部在右手关 上是也,足太阴经也,与足阳明为表里,以胃合为府,合于中焦 脾胃之间,名曰章门,在季胁前一寸半。肾部在右手关后尺中是 也,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府,合于下焦, 在关元右,左属肾,右为子户,名曰三焦。”
• 此为表里兼证,是太少两经并病。治疗当少阳太阳兼顾, 取大椎、肺俞、肝俞疏泄,通达少阳经气。
3、刺泻实热
• 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 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 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妇人经期患太阳病,血虚邪入,形成热入血室。刺期 门疏肝理气,泻血室热邪。 • 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 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邪热,入血室,血属于肝,刺期门泻肝经之实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