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学复习资料河南科技大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复习资料

1.充血:由于动脉毛细血管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静脉回流正常称为动脉性充血。

2.淤血:由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或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淤血。

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4.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5.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类型:血栓性、脂肪性、空气性和其他栓塞。栓子的运行途经一般与血流方向一致,发生部位与栓子的来源有关。

6.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心血管之外。

7.休克: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8.变性: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9.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铁血黄素、脂褐素、胆红素和黑色素以及外源性色素,如吸入的碳粉末等。

10.病理性钙化:机体只在骨骼肌和牙齿才有固体的钙盐沉积,而无固体钙盐沉积的组织称为软组织,在软组织中出现固体性钙盐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1.结石形成:形成在组织器官的排泄管或分泌管以及在腔型器官内形成硬团的石样物体的病理过程。

12.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13.细胞凋亡:指细胞在基因的调控下自主而有序的死亡过程。

14.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或数量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

15.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性的增强,称为肥大。

16.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17.直接化生:

18.间接化生:在病理情况下通过细胞新生,在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转变为其他组织的过程。

19.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家畜体内某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或结构遭到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进行替代、补偿的过程。分为代偿性、功能性、结构性代偿。

20.再生:机体体内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组织,由临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完成修复的过程。

21.完全再生:指再生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原来的组织完全相同。

22.不完全再生:指缺损的组织由结缔组织(肉芽组织)增值来修复,不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功能,最终形成瘢痕。

23.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由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新生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24.机化:是指机体内懂得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栓及血凝块等病理性产物或弹片、寄生虫等异物由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的过程。

25.肺肉变:大叶性肺炎后期,肺泡腔内的纤维素被机化,肺泡腔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充塞,病变部肺脏质地变实,失去正常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功能,在颜色和质地上犹如肌肉。

26.绒毛心: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时,浆膜心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在心脏表面形成无数绒毛状纤维蛋白,因心脏不停搏动而摩擦牵引,形成很多绒毛状结构,故称“绒毛心”。

27.包囊形成:对于不能机化的病理性产物或异物则可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称为包囊形成。

28.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29.蜂窝织炎:指皮下和肌间疏松结缔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30.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液的现象。有时可发展为败血症。

31.毒血症:细菌的毒素或炎灶中各种有毒产物被吸收入血而引起机体中毒的现象。表现全身中

毒状,伴有实质器官细胞发生严重变性坏死。 32.败血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持续存在,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严重代谢障碍和生

理机能紊乱,呈全身中毒状。·尸僵不全或不明显。表现:1.尸僵不全或不明显。2.血液凝固不

良,呈紫黑色粘稠状。3.出现溶血和黄疸。4.皮肤、浆膜和黏膜上可见多发性、散在性出血点

或出血斑。5.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急性浆液性和出血性淋巴结炎变化。6.性肿大,俗称“败血

脾”。7.肺淤血,出血和水肿。8.心、肝、肾的实质细胞发生严重变性甚至坏死。9.肾上腺变性,

出血。

33.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34.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低渗性、高

渗性、等肾性脱水。

3

5.代谢性酸中毒:以体内 N a H C O 3 原发性减

少为特征

的病理(主要见于由于缺氧、发热、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糖、脂肪、 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使体内

乳酸、丙酮酸、酮体等酸性产物产生增多引起。 36.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 CO 2 排出障碍或 CO 2 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 H 2CO 3 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37.内生性致热源: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源,从而引起发热的物质称为发热激

活物。产内生性致热源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 产生和释放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升高的物

质,称为内生性致热源(EP )。

38.

肺气肿:指局部组织内空气含量过多,导致肝脏体积膨大。 39.

肺萎陷:指肺脏膨胀不全,或曾充过气的肺组织塌陷,使肺实质出现相对无空气的区域 40.肝硬变:肝脏组织严重损伤后,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而导致的肝脏变应变形。 41.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或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巩膜、黏膜、皮肤以及骨膜、浆膜和实质器官黄染的病理过程。 简答论述题 淤血的病理变化:眼观:组织色泽暗红,体积肿大(大于动脉性充血),温度降低,机能减退,可视黏膜发绀。镜检:淤血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的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和变性等变化。 1.简述肺淤血的病变特点 ⑴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⑵病变:1)肉眼 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 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⑶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2.简述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眼观:1.体积稍肿大,表面呈暗红色,质地较实2.切面流出大量暗红色液体3.慢性淤血伴随脂肪变性时,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网络花纹,称“槟榔肝”。 镜下:4.肝细胞萎缩,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血窦扩张,充满血液5.长期淤血时形成淤血性肝硬变 3.血栓形成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改变3.血液凝固性增高。类型:白色、红色、

混合和微血栓。结局:1.软化、溶解和吸收2.机化、再通3.钙化。 4.梗死类型:(1)贫血性梗:肾脏、心肌(2)出血性梗死或红色梗死:肺脏、脾脏、肠道。

贫血性梗死又称白血性梗死。眼观:1.梗死灶为灰白色,较干燥,坚实,初期突出,后期凹陷

2.周围有充血,出血带

3.切面形状与血管分布一致。镜下:1.坏死组织核溶解或破裂2.胞浆

为红色凝固物3.组织结构轮廓保存,后期崩解为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特点:常见于肺、肠等组织结构疏松,血管吻合枝较丰富的器官,且

存在淤血的情况。眼观:梗死灶呈红色,切面黑红色,湿润,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镜检:除

组织坏死外,还见有大量散在分布的红细胞。

5.出血的类型及病理学变化

破裂性出血1.外出血:动脉出血时呈喷射状,颜色鲜红;静脉出血呈溢出状,颜色暗红。(呕

血、咯血、便血、尿血)2.内出血血肿:组织内的动脉破裂,呈包块样隆起。积血:血液

积于体腔内。(胸、腹腔,心包腔等)溢血:组织或器官内不规则的弥漫性出血。“血肉模糊”。

渗出性出血1.点状出血:针尖到针头大小或更大。常见于皮肤粘膜。淤点:直径不大于1mm 的

出血点。淤斑:直径数毫米至10mm 的出血病灶。

6.休克:

·按发生原因: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烧伤性休

克。

·按发生的始动环节: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发病环节是血液总量减少)、心源性休克(始动发病环

节是心脏输出量的急剧减少)、 血管源性休克(始动发病环节是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管容量扩大)

发展过程:微循环缺血期(休克早期阶段):(前紧后紧)微循环淤血期(休克中期阶段):(前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