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的类别

种质资源的类别

种质资源是指对生物种类及其各种亚型、变种、野生种群、栽培品

种及其亲缘种进行调查、收集、筛选、保存、研究和利用所获得的各

种资料、样本、种子、孢子、组织等。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生物多

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类别

的特征和意义。

种质资源一般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由于植物在其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具有复杂的自

交和异交现象,引起了种间杂交和品种杂交,因此植物种质资源可分

为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与栽培品种杂交种。

野生植物是指天然生长于特定地貌地形中的植物种群。野生植物作为

植物界的原始基础,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在保持生态平

衡以及新品种选育中有着重要地位。

栽培植物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人工选择、培育、繁殖的植物。在栽培植物中,有些植物已经经历了数百年乃至千年的人工选择,并且形成了不同的亚型、品种和基因型群体。

野生与栽培品种杂交种是一种介于野生植物与栽培植物之间的植物资源,通常被称为花园植物,如康乃馨、月季等。

动物种质资源的分类:动物种质资源是经过长期培育、繁殖及自然选

择形成的具有一定遗传特性和经济价值的动物品种。动物种质资源主

要分为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三类。

家禽是指人类驯化并用于食用、观赏、科研及经济用途的家禽品种。

家禽种质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巨大,而且同时也是人们获得

动物源性食品的主要和重要来源。

家畜是指人类用于生产、供给肉、奶、皮毛等动物产品,以及用于耕作、运输、搬运等工作的家畜品种。家畜种质资源可以分为企鹅、猪、牛、羊、马、骆驼等。

野生动物种质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生活着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地球生态

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延续利用”的野生动物种群有很高的保育价值和

经济价值,占据着人类内科医学、兽药、园林、观赏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分类:微生物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环境

和药物中的微小生命个体,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有些微生物的代谢

产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微生物种质资源分为菌种和细胞系两类。

菌种是指细菌、真菌、红霉菌、放线菌等菌种,其中包括了各种发酵

工艺用菌、药用菌、植物病原菌、动物病原菌、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

菌等,是微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系是指细胞株、细胞系、人工合成的DNA等,它们不但可以维持自身生命,还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扩增并分化为多个类型细胞,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意义。

总之,种质资源的类别多种多样,不仅决定着各类生物的性状和优缺点,更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我们应该更好了解这些资源的意义,并积极地推进种质资源的收集、筛选、保存、研究及其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

果树资源与利用 一、基本概念 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2.种质库:又叫基因库,是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是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的。通常指为开展利用果树种质资源而专门设立的种质保存场所。 3.果树种质资源:是指果树种质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存在状况。 4.果树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果树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 定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5.果树传播:是在人类活动参与下,将其从某地迁移到另外地方的一种现象。 6.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种质 资源。 7.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 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8.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9.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是指自然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野生果树。 10.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就是建立以种和品种为单位的种质资源名录或记载项目规范。 11.实生核桃:指采用种子繁殖所生产的核桃坚果。 12.出仁率:核仁重占坚果重的比率。 1.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载体。 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它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另一方面它能在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种质可以是种内一个群体基因的总称,也可以是一个植株或是某个器官——如根、块茎、胚芽组织以及花粉、细胞,甚至可以是染色体的核酸片段。种质资源的丰度是通过其遗传多样性来衡量的。 一种栽培植物的种质资源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育种材料。 2. 果树种质资源学研究的内容: 1)起源与分布:即研究现代果树的原生地及其古今分布范围。对于果树种质资源的引种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演化与传播:包括研究过去野生种演变为当今栽培果树的过程,以及野生果树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等。牵涉到资源的进一步分类等问题。 3)资源的分类:是按照某种属性对不同果树资源进行一定的分类处理,是资源进一步研究利用的开始。 4)收集与保存:有效地收集与保存已有的果树种质资源,不但可以防止种质流失,而且有利于集中研究和利用。收集包括收集对象的选择和收集时期;保存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 5)资源的评价与利用:评价是利用的基础,同时本身又对资源的收集保存起着一定的反馈指导作用。利用是资源研究的最终目标。 3. 果树资源的研究方法 1)历史考古法;2)资源调查法;3)观察记载法(度量法、比重法、归类法);4)试验法(田间试验、实验室试验 第一章果树的起源、演化与传播 第一节果树的起源 一、果树起源论 1.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指出,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代栽培植物是古代野生植物经人 工选择栽培,发生深刻变化而来,为研究起源指明了方向,即从野生种类,探寻栽培植物的起源。 2.果树起源中心论: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考源》指出栽培植物应有起源中心,瓦维洛夫把德坎道尔、 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方法与学说融为一体,提出了著名的植物八大起源中心或基因中心理论。茹可夫斯基《栽培植物及其演变中心辞典》,总结了世界各国学者考究、发现和报道的栽培植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并按科、属、种拉丁名名称的字母排序。 第二节果树的演化

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难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要求:了解作物起源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利用。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利用价值 §3.4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在中国20 世纪60 年代初改称为品种资源。现代育种所利用的现有品种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名词。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资源(germplasm rmuce)。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宫、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又因为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遗传学上也常称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murees)。说到底,遗传、育种研究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所以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把蕴藏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等各种材料, 概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

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3.1.2 品种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1. 品种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品种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它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基因, 是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品种资源, 作物育种工作就成为“无米之炊”。 筛选和确定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 也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工作。能否灵活地、恰当地选择育种的原始材料, 受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表明, 一个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往往能推动作物育种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品种培育的突破性进展, 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由于发现和利用了广东省的矮脚南特和广西省的矮仔占等水稻矮源, 从而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等一批高产、抗倒的矮秆水稻良种,实现了品种矮秆化,使水稻亩产由200-250 公斤提高到300-350 公斤以至500 公斤。 同时, 由于低脚乌尖这一水稻矮源的发现与利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浪潮。低脚乌尖原产于中国台湾及福建, 它现在几乎是世界所有国家矮秆水稻品种的祖先。台湾省以低脚乌尖为亲本,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试题题库 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 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 354 )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农业科学中的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研究

农业科学中的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研究 第一章: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提高,农业育种成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种质资源作为育种的基础,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本章将介绍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1 育种的定义 2.2 选择育种法 2.3 杂交育种法 2.4 基因工程育种法 2.5 遗传改良育种法 2.6 近交育种法 2.7 纯系育种法 本章将系统介绍育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法、杂交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性状。 第三章:种质资源的保护意义和分类

3.1 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 3.2 种质资源的分类 3.2.1 野生种质资源 3.2.2 优良材料种质资源 3.2.3 基因资源种质资源 本章将详细介绍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和种质资源的分类,包括野生种质资源、优良材料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种质资源等。保护这些种质资源有助于维护农业生态平衡,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第四章:种质资源保护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4.1 种质资源采集与鉴定 4.2 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 4.3 种质资源种子库建设 4.4 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本章将介绍种质资源保护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包括种质资源采集与鉴定、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种质资源种子库建设和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农业科学家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

第五章: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的协同研究 5.1 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 5.2 育种对种质资源保护的需求 5.3 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的协同研究案例分析 本章将探讨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的协同研究,包括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育种对种质资源保护的需求以及协同研究案例分析。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的协同研究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总结 6.2 未来发展方向 本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的研究在农业科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两者的协同研究,以提高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结语: 农业科学中的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研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提高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并

园艺植物育种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园艺植物的进化:进化的基本要素: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 2、品种的概念: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3、品种的特性:特异性、整齐性(或一致性)、稳定性、优良性、适应性 4、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其具体内容: 1、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2、用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原理与方法,从现有园艺资源中选育优良的变异类型,并 通过人工有性杂交、诱变及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新的变异类型,从而选择、培育新品种。 3、园艺植物的良种繁育,即采用科学的繁育技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度,提高现 有品种的种性,防止品种退化,加速新品种的繁育与推广。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与育种特点 1、1.自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以内; 2.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达5%—50% 2、自花授粉植物:豆科植物(蚕豆除外)、番茄、莴苣、茼蒿;三色堇、紫罗兰、凤仙花、金盏菊;小麦、大麦、水稻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指以自花授粉为主,但也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 例如:蚕豆、茄子、辣椒、黄秋葵;翠菊、牡丹、莲;棉花及高梁等作物。 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在50%以上 雌蕊接受其它花朵的花粉、接受其他植株、品种的花粉为主。特点: 1)雌雄异株:菠菜、芦笋、银杏、猕猴桃、山葡萄、杨柳、苏铁、红豆杉、罗汉松、南洋杉。(100%) 2)雌雄同株异花:葫芦科植物(甜瓜除外)、甜玉米、醉蝶花、核桃、板栗、榛、松、柏、杉(100%) 3、园艺植物的品种类型:(一)同型纯合类:1.纯育品种(pure line cultivar):纯系品种、常规品种、定型品种.2、自交系(inbred line):单株经过若干代连续强制自交严格选择而获得的群体。(二)、同型杂合类3、.杂交种4.营养系品种(三)、异型纯合类5.杂交合成群体6.多系品种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 主要育种目标:1、高产稳产2、优质3、适应性强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6、适于保护地 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2、品质性状3、适应性4、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5、成熟期6、对保护地生产的适宜性 第四章种质资源 1、种质(germplasm):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即基因) 2、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具有特定种质,可供育种和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种质资源的类别

种质资源的类别 种质资源是指对生物种类及其各种亚型、变种、野生种群、栽培品 种及其亲缘种进行调查、收集、筛选、保存、研究和利用所获得的各 种资料、样本、种子、孢子、组织等。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生物多 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类别 的特征和意义。 种质资源一般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由于植物在其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具有复杂的自 交和异交现象,引起了种间杂交和品种杂交,因此植物种质资源可分 为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与栽培品种杂交种。 野生植物是指天然生长于特定地貌地形中的植物种群。野生植物作为 植物界的原始基础,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在保持生态平 衡以及新品种选育中有着重要地位。 栽培植物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人工选择、培育、繁殖的植物。在栽培植物中,有些植物已经经历了数百年乃至千年的人工选择,并且形成了不同的亚型、品种和基因型群体。 野生与栽培品种杂交种是一种介于野生植物与栽培植物之间的植物资源,通常被称为花园植物,如康乃馨、月季等。

动物种质资源的分类:动物种质资源是经过长期培育、繁殖及自然选 择形成的具有一定遗传特性和经济价值的动物品种。动物种质资源主 要分为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三类。 家禽是指人类驯化并用于食用、观赏、科研及经济用途的家禽品种。 家禽种质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巨大,而且同时也是人们获得 动物源性食品的主要和重要来源。 家畜是指人类用于生产、供给肉、奶、皮毛等动物产品,以及用于耕作、运输、搬运等工作的家畜品种。家畜种质资源可以分为企鹅、猪、牛、羊、马、骆驼等。 野生动物种质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生活着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地球生态 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延续利用”的野生动物种群有很高的保育价值和 经济价值,占据着人类内科医学、兽药、园林、观赏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分类:微生物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环境 和药物中的微小生命个体,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有些微生物的代谢 产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微生物种质资源分为菌种和细胞系两类。 菌种是指细菌、真菌、红霉菌、放线菌等菌种,其中包括了各种发酵 工艺用菌、药用菌、植物病原菌、动物病原菌、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 菌等,是微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考点 主要育种目标:1、高产稳产2、优质3、适应性强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6、适于机械化生产 育种目标概念: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主要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 种计划制定流程图: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征集、评价、利用种质资源,研究、掌握性状遗传规律及变异多样性,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审定新品种,良种繁育。 分子育种包括:植物基因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程。 种质库: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又称基因库。 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 种质资源的类别: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保存:1. 就地保存2. 种质圃保存3. 种子保存4. 离体保存5. 基因文库保存 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即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引种驯化的类型:①简单引种(直接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从原产地直接引品种于引进地,不需要人工选择和培育,不改变其基因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②驯化引种(间接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从原产地引入种子、实生苗、花粉于引进地,改变了原有植物的基因型,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培育,才能在引进地正常生长发育,用于栽培。(不以简答体形式) 植物的驯化分为渐进型驯化和潜在型驯化两种类型,渐进型驯化:指被驯化的植物开始获得对改变了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潜在型驯化:指在改变了的生态环境中发展其祖先长期积累下来的适应性潜力。潜在型驯化要比渐进型驯化容易得多。(名词解释) 引种的可行性分析:植物的生活型,植物的分布区,气候相似性,主导因子,当地农业经济技术条件。 选择育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名词解释)

种质资源学

种质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种质:又叫遗传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也即凡是携带遗传物质的载体都可以称为种质。 种质资源:具有种质(遗传物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遗传多样性:广义上,遗传多样性就是生物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指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遗传多态性的程度,或称遗传变异,分为群体、个体、染色体、基因、核苷酸五个层面。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世界中所发现的各种有机体的数量、种类和变异性。 植物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定以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植物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1、植物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2、育种上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种质资源,尤其是关键优异种质 3、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植物种质资源 4、植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目前,我国拥有的植物种质资源总量超过36万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 第二章植物的起源、演化与分类 原生中心也叫初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一般有4个标志:①有野生祖先;②有原始特有类型;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次生中心也叫次生基因中心,是指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当到一定范围时,在其边缘地区又会因作物本身的基因突变、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许多变异类型、由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也有4个特点即:①无野生祖先;②有新的特有类型,如高粱,初生中心在非洲,但是在中国形成糯质高粱,中国即为次生中心;③有大量的变异;④有大量的隐性基因。 演化:是指野生种类被驯化并逐渐演变为现代栽培植物的过程,还包括栽培植物近缘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传播:主要指人类利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历史过程,以及它们在人类引种过程中的传播路线等。 栽培种内的演化途径:①形态型的演化 ②生态型演化 ③季节性演化 ④杂种型演化。 植物种质资源的传播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1 文明扩张,2 商贾贸易,3 使节往来,4 民族迁徙。 起源中心理论: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勃寂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达林顿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茹考夫斯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哈兰的栽培植物起源分类。 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 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 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 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 354 )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种质资源 概述: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也被称为——①育种的原始材料=②品种资源;③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④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 由于现代育种主要利用的是现有育种材料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国际上现仍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术语。 种质资源内涵(发展的),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归人种质资源之范畴。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 DNA片段等。 第一节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育种的材料基础:但是国内外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 ①1949年,我国有1万个小麦品种,到20世纪70年代仅存1 000个。 ②水稻大豆品种基因的等位性变异愈来愈少,成为培育突破性品种的瓶颈。 ③美国在过去100年间,玉米、西红柿、苹果的种植品种丧失程度达到80%以上。 ④使得遗传基础日益狭窄,存在着遗传上的脆弱性和突发性病害的隐患。因此,抢救和妥善保存作物遗传资源十分重要。 农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品种的作用,而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成功往往与一新的种质资源的发现有关,例如我国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就与矮败不育系的发现密不可分。 归纳起来,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 1.育种目标得以实现依赖于种质资源的多样化; 2.育种工作越向高级阶段发展,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就越加突出。 3.现代育种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就,与广泛地搜集和较深入研究、利用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密不可分。 4.育种工作者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成效的主要条件,也是衡量其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 5.可以综合某些特殊基因,育成新的品种。 例如,抗病育种可以从种质资源中筛选对某种病害的抗性基因;矮化育种可以从种质资源中选取优异的矮秆基因,将二者结合育成抗病、矮秆新品种。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种质资源 第一节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基本概念 1、种质:又叫遗传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或种质),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 水平: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配子)、染色体、分子(基因或DNA片段)。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育种的原始材料。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 可根据其来源分为以下四类。 1、本地种质资源 此资源是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特点:取材方便,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条件适应性好,当地人消费容易接受。 利用价值:①改良、提高,选育成适于当地的优良品种②在杂交育种中常用做亲本之一。 2、外地种质资源 此资源是指由国内不同气候区域或由国外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特点:①具有与本地品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性状,有些性状是本地品种所欠少的。②有可能不太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耕作制度。 利用价值:①直接引种用于生产②通过选择育种培育新品种③用作杂交亲本。 3、野生种质资源 此资源是指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植物。包括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特点: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生存下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还可能具有栽培植物所不具有的特殊性状,如不育等。 利用价值:①驯化成新的栽培作物②通过杂交把优良基因、染色体(片断)转移到栽培植物中来。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此资源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等。 特点:具有比自然资源更新更为丰富的遗传性状。这些性状是自然资源中所缺乏的,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理想的原始材料。具有自然界所没有的种质。 利用价值:有的经过几代选育才有利用价值;有的可作为育种的好材料。 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种质流失问题 (1)人类的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环境与发展是协调的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资源的索取超过了环境本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使环境和发展失调,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资源的流失。 大量砍伐和焚烧森林,过度放牧使大片草原变成荒漠,使大量野生动、植物失去栖息、繁衍的场所。 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工矿、交通设施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和绿地,造成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

种质

种质(Germplasm)是指能界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植物种质可以是一个植物群落、一株植株、一个器官(如根、茎、叶、花药、种子等)。微观而言,植物种质包括细胞、染色体即核酸片段。通常携带植物种质的材料,也就是种质的表现形式是种子或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如球根、插条、接穗、茎尖等。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即遗传物质的载体,一切具有一定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可以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包括了所有用于品种改良或具有某种有遗传价值特性的任何原始材料。常又被人们称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为作物遗传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育成的品种、重要的育成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作物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它们具有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基因,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及植物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 在遗传育种领域内,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归入种质资源的范畴。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源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甚至DNA片段等。 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形成 作物种质资源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自发到自觉,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发阶段。人类定居后驯化野生植物,经漫长岁月的反复选择,逐渐形成栽培植物。第二阶段是作物育种原始材料阶段。育种家以作物遗传资源为原始材料,利用优中选优、杂交、诱变、组培等方法培育新的品种。第三阶段:发展称为独立学科阶段。遏制作物遗传资源的迅速消失。 1930年苏联成立了全苏植物栽培研究所,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资源研究。 美国的作物遗传资源研究是以国外引种为基础,20世纪40年代,美国建成了全国完整的国外引种体系,并着手建设作物遗传资源长期贮藏设施。 自60年代以来,除苏、美外,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对本国已有的作物遗传资源机构加强了建设和完善。 国际上陆续成立了一批国际研究机构,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设在印度的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设在秘鲁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等,都结合作物品种改良开展作物遗传资源工作。1974年成立了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使作物遗传资源研究初步形成国际性协作网络。 作物遗传资源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作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所有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涉及的学科有农学、遗传性、细胞学、植物分类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生物化学、农业昆虫学等。 作物种质资源学(Science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是研究作物起源、传播和演化及其分布和分类,并对种质资源进行考察、收集、保存、评价、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从事和协调全国作物遗传资源研究工作的机构。如前苏联的全苏植物栽培研究所,美国的国家植物种质委员会(The National Plant Germplasm Committee),中国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等。目前负责全世界作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协调机构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Biodiversity),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是其前身。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 作物种质资源是为生产提供品种的宝库 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农产品的类别、数量和品质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的生产环境需要有各种不同特性的品种。掌握的作物资源越多,生产者选择适宜品种的可能性越大,使生产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品种区划、品种搭配,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和生产者增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依赖于种质资源。如我国的中草药。美国处方药中1/4的

种质资源的特点

种质资源的特点 种质资源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内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和 物质基础,是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生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资源。种质资源的特点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 一、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植物种质资源是指植物体内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和物质基础,包括种子、果实、花粉、芽、茎、叶、根等。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 多样性:植物种质资源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的植物品种在 形态、生长习性、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 可塑性:植物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人工选择、育 种等手段进行改良和优化。 3. 适应性:植物种质资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 件和生态系统。 4. 可再生性:植物种质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扦插 繁殖等方式进行再生。 二、动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动物种质资源是指动物体内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和物质基础,包括种子、胚胎、精液、卵子、毛发、皮肤、骨骼等。动物种质资源的特点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多样性:动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的动物品 种在形态、生长习性、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 生殖可塑性:动物种质资源具有一定的生殖可塑性,可以通过人工 控制、选择、育种等手段进行改良和优化。 3. 适应性:动物种质资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 件和生态系统。 4. 可再生性:动物种质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可以通过人工控制、人工 繁殖等方式进行再生。 三、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微生物种质资源是指微生物体内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和物质基础,包括 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多样性:微生物种质资源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的 微生物品种在形态、生长习性、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最新电大《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考试复习资料(蔬菜育种学、果树育种学、花卉育种学)

简答题 综合题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问答题综述题 一.名词解释: 1. 品种 2. 良种 3. 种质 4. 种质资源 5. 引种 6. 简单引种 7. 驯化引种 8. 群体品种 9. 无性系 10. 无性系品种 11. 自交系品种 12. 杂交种品种 13. 实生群体 14. 遗传力 15. 芽变 16. 自花授粉植物 17. 异花授粉植物19. 无性繁殖 20. 有性杂交育种 21. 组合育种 22. 回交育种 23. 近缘杂交 24. 远缘杂交 25. 多父本混合授粉 26. 普通配合力 27. 特殊配合力 28. 系谱选择法 29. 轮回亲本 30. 杂交不亲和性 31. 杂种不育性 32. 杂种不稔性 33. 自交 34. 复合杂交 35. 添加杂交 36. 成对杂交 37. 自交不亲和性和自交 不亲和系 育系 39. 测交种 40. 单交种 41. 双交种 42. 三交种 43. 两用系与保持系 44. 诱变育种 45. 辐射育种 46. 化学诱变 47. 多倍体育种 48. 照射剂量 49. 内照射 50. 外照射 51. 半致死剂量 52. 临界剂量 53. 多倍体 54. 同源多倍体 55.异源多倍体 56. 植物离体培养 57. 外植体

59. 体细胞杂交 60. 单倍体 61. 品种权 62. 品种审定 63. 原原种 64. 原种 65. 品种区域化 66. 生物学混杂 67. 机械混杂 68. 机械隔离 69. 空间隔离 70. 花期隔离 二.问答题: 1. 简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2. 种质资源有哪些类别?各有何特点和利用价值? 3. 简述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4.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5. 简述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与特点。试验的必要性。 7. 什么是选择?有何特点? 其实质是什么? 8. 园艺植物实生群体内的 个体间变异原因主要有哪 些? 9.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 哪些? 10. 简述单株选择法和混 合选择法。这两种基本的 选择方法各有何特点? 11. 异花授粉植物群体的 遗传基础有何特点?由此对 应的选择方法有哪些差异? 12. 试说明株选方法的主 要特点. 13. 试述选种程序的主要 内容及特点. 14. 从选种程序上看,如何 提高选种效率? 15. 园艺植物在实生繁殖 时遗传变异有何特点? 16. 什么是芽变?什么是芽 应? 17. 如何区分芽变与饰变? 18. 植物有性杂交的方式 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 况? 19. 如何确定园艺植物多 亲杂交时亲本配组的先后 顺序? 20. 在什么情况下考虑采 用有性杂交育种途径? 21. 在什么情况下考虑采 用回交育种途径? 22. 有性杂交亲本的选择 应遵循什么原则?亲本的 选配应遵循什么原则? 23. 系谱法在F3代是如何 进行的? 24. 自花授粉作物与异花 授粉作物采用系谱选择法 时有何不同? 25. 回交育种的特点是什 么? 26. 举例说明园艺植物有

玉米种质资源优化利用与遗传改良研究

玉米种质资源优化利用与遗传改良研究 玉米是我国人民主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玉米种质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遗传改良研究则是保障中国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玉米种质资源及其分类 玉米的种质资源是玉米研究、生产和利用的重要基础。种质资源是指现有、过 去及未来可能的、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生殖材料,在玉米种质资源中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特征和遗传特征,包括种间杂交、自交系和杂交种等。玉米种质资源按照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一个完整的玉米种质资源库应该包括所有经测定的玉米种质资源。 二、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 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对玉米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和开发新品种的过程。玉米 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方法包括保种、鉴定、筛选和利用等步骤。其中,鉴定和筛选环节和利用环节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的重要步骤。在鉴定和筛选环节中,玉米种质资源鉴定以及筛选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利用是个别体系分装。在利用环节中,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有玉米产量研究、玉米品质研究和玉米耐性研究等。 三、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研究 遗传改良是指通过利用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育种的手段,对玉 米种质资源进行优化和改良。遗传改良包括传统育种和现代遗传工程技术两种方式,其中,现代遗传工程技术主要是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 传统育种技术方式是基于人为对玉米的交配和后代筛选等手段,对玉米进行遗 传改良和优化,通过无机物、化学、物理、生物手段等方式,增加玉米品种的适应

性和生产力。现代遗传工程则是利用生物分子手段,进行对遗传改良的研究,包括利用基因编辑和转基因等新技术。 四、玉米种质资源的优化利用与遗传改良研究发展 玉米种质资源优化利用与遗传改良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随 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从传统育种至转基因技术的创新转型,我们已经抓住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可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优化利用方面,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对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通 过国家集中收集点、地方收集点和玉米长期观测点等手段,对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究和分析。在遗传改良方面,我国正在开展转基因育种研究方面的工作,以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耐胁迫性,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总之,玉米种质资源优化利用与遗传改良研究对于我国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至 关重要,希望我国的科研人员能在这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是

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是 种质资源是指生物体内所含有的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它是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基础和发展的支撑。种质资源可以分为植物种质资源和动物种质资源两大类。 植物种质资源是指用于研究、利用和保存的所有植物遗传资源。它包括野生栽培植物、地方品种、改良材料和其他有用植物资源。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丰富多样、广泛分布和可塑性强。植物种质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中的作物栽培及育种改良,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作物种类和优良的品种。同时,植物种质资源还具有重要的药用和医学价值,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医学治疗。 动物种质资源是指用于研究、利用和保存的所有动物遗传资源。它包括野生动物、地方品种、改良材料和其他有用动物资源。动物种质资源的主要特点是遗传基础稳定、表型多样和资源广泛。动物种质资源可以用于畜牧业生产中的动物选育和繁殖改良,可以提供高效的畜禽种类和优良的品种。同时,动物种质资源还具有重要的食品、药品和生物医学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肉类、乳制品、皮革材料的生产,以及药物研发和医学治疗。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种质资源的保护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非常复杂。通过保护种质资源,可以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破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其次,种质资源的合

理利用可以促进农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种质资源包含了丰富的遗传信息和基因资源,可以用于农作物和畜禽的选育和改良。通过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改善粮食、农产品供应情况。同时,种质资源还可以为新品种的培育和开发提供原始材料,推动农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比如,通过建立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野生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植园,对珍稀品种和濒危物种进行集中保护和研究。此外,国际社会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合作机制,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际种质资源条约》,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共享。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管理,选育和培育新品种,推动农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的发展,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种质资源类型划分

种质资源类型划分 引言: 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家畜家禽、水生动植物等生物的遗传资源,是农业科研和生产中的重要基础。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种质资源可以分为多个类型。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种质资源的不同类型进行介绍和阐述。 一、植物种质资源 植物种质资源是研究和利用植物遗传资源的基础。根据植物种质资源的来源和利用价值,可以将植物种质资源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和栽培种质资源两类。 1. 野生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植物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于改良和创新农作物品种具有重要价值。例如,从野生植物中发现的耐旱、耐盐、抗病虫害等基因可以用于培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2. 栽培种质资源 栽培种质资源是人类长期栽培和改良的植物资源。栽培种质资源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繁育,具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栽培种质资源包括各种农作物和果树,如水稻、小麦、苹果等。栽培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动物种质资源 动物种质资源是研究和利用动物遗传资源的基础。根据动物种质资源的来源和利用价值,可以将动物种质资源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和家禽家畜种质资源两类。 1. 野生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动物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对于改良家禽家畜品种具有重要价值。例如,从野生动物中发现的抗疾病、忍受恶劣环境等基因可以用于培育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2. 家禽家畜种质资源 家禽家畜种质资源是人类长期驯化和改良的动物资源。家禽家畜种质资源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繁育,具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家禽家畜种质资源包括各种禽类、牛、猪、羊等。家禽家畜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提高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三、微生物种质资源 微生物种质资源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遗传资源的基础。根据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来源和利用价值,可以将微生物种质资源分为环境微生物资源和工业微生物资源两类。 1. 环境微生物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