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和使用注意事项课件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和使用注意事项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 死亡 • 威胁生命 • 致残 • 导致患者入院或住院期间延长 • 致畸 • 致癌(也有学者将此条列为严重不良反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判断药物不良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 药物因素:
– 如药物对细菌/人体细胞的选择性不强 – 抗菌药物对某些器官的特异性作用
• 医源性因素
– 如给药途径有误,投药剂量过大等
• 患者因素
– 过敏体质 – 器官功能障碍、基础疾病
• 药物相互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禁忌
• 凡对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有过敏史的 患者禁用
• 有过敏性疾患或正处于高敏状态的患者 原则上不用
• 普鲁卡因青霉素禁止静脉给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 口服青霉素类品种
— 青霉素V — 苯唑西林 — 氯唑西林 — 阿莫西林 — 阿莫西林/棒酸
(力百汀)
• 静脉给药剂型
— 青霉素G — 氨苄西林 — 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 新) — 替卡西林 — 替卡西林/棒酸 — 哌拉西林 •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 主要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PPT

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PPT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得防治
• (四)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得监督检查:职能 科室要以检查、落实分级管理得各项政策 落实就是否到位?及时评价,持续改进。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得防治
• (五)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各科室对 药品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临床医生、护士 要密切观察用药患者得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一旦发生或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要按规 定立即报告。
• 3、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疗区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按照流程: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得使用原则
• A:有病原学检测支持; • B:有临床经验得感染科专家及临床药师会诊
意见; • C:经过科室主任审批、主管院长审批; • D: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得主管院
长或科主任授权后使用(填写越级使用审批 单);
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对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得相关要求:
• 1、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 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原 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如甲状腺、 斜疝、乳腺等)
• 2、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 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 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常见抗菌药物得不良反应
• (七)二重感染或者菌群失调:使用抗菌药物过 程中,由于体内敏感得细菌被杀灭,耐药得菌 株得以繁殖而引起。这类药物得不良反应 多见于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婴儿、老年人、 体弱者以及腹部大手术者。
常见抗菌药物得不良反应
• (八)过敏反应:此反应最常见,为抗原与抗体相互作 用而致。几乎所有类型得变态反应在应用抗菌药 物时都能遇到。各类皮疹就是抗菌药物应用中最 常见得不良反应,以寻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 等为多见。青霉素类皮疹发生率最高,约占1-2%, 尤其就是氨苄青霉素,一般口服后皮疹发生率38%,注射剂得发生率高达20-30%,但停药后大都能 自行消退。过敏反应几乎累及所有器官与脏器,可 以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或皮 肌炎等,还有报道引起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肺炎,严 重得过敏反应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预防31页PPT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预防31页PPT

药物不良反应类别
• (五)特异质反应:用药后发生与药物作 用完全无关的反应,是一种特异质反应
• 与个体生化机制有关,往往是由遗传性酶 缺乏所致:肝内缺乏乙酰化酶(慢代谢 型),使异烟肼在体内灭活延迟,易发生 毒性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类别
• (六)其他少见反应: • 致畸作用:反应停可引起先天性畸形,利
高)、再出现肾功能的损害。除间质性肾炎外, 均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一般于用药后3~6 日出现, 停药后5 日内逐渐恢复或消失。
肾毒性发生机制
• 氨基糖苷类 与刷边缘结合,局部浓度高,损伤肾 小管,肾小管急性坏死。
• 头孢类中一代头孢头孢噻吩和头孢唑酮具肾毒性, 与具有肾毒性药物合用时注意。
• 青霉素类中甲氧西林间质性肾病,氨苄西林和阿 莫西林偶为之。
• 预防与观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肾毒性
• 损害部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 临床表现—蛋白尿、管型、红细胞,尿量多不减
少。BUN Bcr 增高。尿毒症。尿液变化常发生在 用药后4-6天,多为可逆的。妥布霉素肾毒性较低。 肝病时肾毒性增加,RAA系统增加。 • 局部用药可形成肾毒性。 • 原有肾功能减退不是加重肾损害的重要因素。预 防与观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
• 机制—内耳浓度高,影响能量代谢与钠- 钾转运, 损害毛细胞。早可逆,晚不可逆。
• 损害部位(% )与亚临床型损害
前庭
卡4.7 链3.6 西2.9 庆1.2 妥0.4耳蜗 卡1.6
阿1.5 西1.4 庆0.5 妥0. 万古霉素合用、大剂量、长疗程、老年人,肾功 能损害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肾毒性

增加肾毒性
减少肾毒性
• 病人 老龄 以往肾损害
年轻 正常肾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护理课件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护理课件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护理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01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种类
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 为抗生素、合成抗菌药和植物抗 茵药等。
老年人抗菌药物的使用
需注意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
VS
老年人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需特别 注意肝肾功能和药物相互作用。由于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可能 较弱,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不良反应 。同时,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 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应尽量 避免或减少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
05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0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包括用药时间、 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04提醒患ຫໍສະໝຸດ 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注意饮食调理和休息 ,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THANKS
04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 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抗菌药物的使用
需谨慎使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需特别谨慎,因 为某些抗菌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在使用前 ,应充分评估风险和益处,尽量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
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儿童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应避免滥用抗菌 药物,以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可能影响血糖水平
某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对血糖水平的调节。在使用这类抗菌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 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ppt课件
制霉菌素或氟康唑
26
伪膜性肠炎:
使用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者发 生率高 表现:大量水泻、含粘液、发热、腹痛 致病菌为难辨梭菌 治疗:甲硝唑、万古或去甲万古口服7-10d
27
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点原则
1.严格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减少用药种类;
用药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合并用药 1~5种
酮类 戒酒硫样反应:头孢哌酮
16
过敏性休克
表现:呼吸道梗塞症状、微循环症状、中枢 神经系症状、皮肤过敏反应
多数在30min内发生 药物:青霉素最常见,氨基糖甙类 机制:1型变态反应 防治: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青霉素皮试,
首剂青霉素后观察30min,就地抢救, 肾上腺素首选
17
变态反应
最常见者为皮疹 尚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 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溶血性贫血、再障、接触性皮炎
预防:给药个性化、滴速适当、尽量避免鞘内给药。
7
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表现:
耳蜗损害:耳饱满感、耳鸣 (高频)
耳聋
前庭损害:眩晕、头痛 平衡失调
药物:
氨基糖甙类、糖肽类、多粘菌素、米诺
霉素
预防:
给药个性化、TDM、老年人与儿童少用
及早发现(电测听)
8
视神经损害
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 氯霉素、乙胺丁醇、链霉素、磺胺药
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氟 喹诺酮。
机制:化学刺激、肠道菌群失调。
14
局部
肌注局部疼痛、硬结:青霉素钾盐、林可霉
素类 。
静脉炎:红霉素、乳酸环丙沙星
吸入药物上呼吸道刺激:氨基糖甙类、两性
霉素B

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ppt课件

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ppt课件

说明书修订的主要内容: 1、加入警示语,警告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 2、在[禁忌]中明确:糖尿病患者禁用。 3、在[注意事项]、[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中进一步加
强了对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警示。
20
精选课件
Gh
葛根素注射剂 2003.1,通报(3)葛根素注射剂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等相关安全性
问题。此后,2003年1月1日-2005年6月30日,在国家ADR中心 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葛根素注射剂的新发病例1006例;中严重 不良反应报告30例,其中11例死亡。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以急性血 管内溶血为主,共18例,其中8例死亡(占死亡病例的73%)。 2004.11,SFDA发布“关于修订葛根素注射剂说明书的通知”。 2005.11-6.30, 收到ADR报告243例; 2006.2,通报(10) 回顾了通报(3) 以来的相关情况,发专题文章并重 申通报 (3)中的有关内容。
2009年4月, 2种药品: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 清开灵注射剂致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
2009年5月, 1种药品: 左氧氟沙星全身性(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及其 附件、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以及过敏反应等)
2009年9月, 2种药品: 穿琥宁、炎琥宁致全身性损害
16
精选课件
国内:我院调研使用该药住院患者686例,密切相关14例。论文2006 年10月发表于“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ADR监测情况: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血糖异常的报告占总 报告数的1.6%。血糖异常报告中14.6%是严重报告。
SFDA采取的措施:修订说明书、发布不良反应信息通报(06年9月第 一次通报,09年第二次通报)、加强监测
8
精选课件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过敏性休克
❖ 在药物过敏反应中过敏性休克占4.4%,在药物所致 过敏性休克中静脉用药占65.4%,肌注占15.9%,口 服占14.0%,抗菌药物占43.2%
❖ 过敏性休克 以青霉素引起者最为常见,发生率为 0.004%—0.015%,病死率5%-10%。
❖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常极为迅速,约半数病人的症 状发生在注射后5min内,30min内发生者占90%。 但也有个别病例于数小时内或在连续用药的过程 中(甚至3周后)发病。
❖ 绝大多数药物过敏发生于第二次用药或多次用药之后而绝 少发生于首次接触者。
❖ 任何用药途径均可致敏 口服致敏率46.5%(皮疹占99.2%, 休克占0.8%),注射致敏率38.5%(皮疹占84%,休克占16%)
完整最新版课件
8
变态反应的特点
❖ 再次发病无潜伏期
❖ 与剂量大小不成平行关系
❖ 仅见于少数人
❖ 抗原:凡能被机体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识别” 为“异己”的成分,能引起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的产生,并能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导致免 疫反应发生的物质。
❖ 抗体:在药物变态反应中常被涉及的抗体为IgE、 IgG与IgM,抗体的每一个基本结构单位有两个抗 原结合点,以此与抗原相结合。每一抗体有其特 异性,它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结合。
❖ 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
❖ 发生率较A型为低,但死亡率较A型为高。
❖ 处理这类反应不是调整剂量,而是停用。
完整最新版课件
5
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 变态反应是指外源性抗原(变应原),在机体内 引起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并与相应的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发对机 体有害的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课件.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课件.
两类:导致内毒素释放 菌群失调
(二)氨基糖苷类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1.耳毒性 氨基糖苷类都有相似的对第八对脑神经的损害,
表现为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是限制其 临床使用的最大原因。 耳毒性的发生与内耳淋巴液中的药物浓度较高和 半衰期较长有关,内耳药物 T1/2较 血中T1/2长10~15倍。在常用的氨基糖苷类中,异 帕米星、奈替米星的耳毒性发生率较低。
合理用药,提高药物不良反 应防范意识,降低医疗风险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第二部分:从用药纠纷谈合理用药
药学部 陈金月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药物不良反应定义: 使用合格药品,正常用法用量,出现的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一、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类比较
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唑类抗真菌类药 两性霉素B
利福平 喹诺酮类
B型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 +
+ + + +
+ + +
肝毒性
+ + ★ ++ +
A型不良反应 肾毒性 血溶毒性
+ ++ ++
★+++
神经毒性 + + ++
★++++
++++ ++
注:++++ :ADR发生率较高; +:ADR发生率较少或偶见; ★:表示严重程度,有时可引起死亡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优质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其防治优质PPT课件

• 解救:
– 钙剂及新斯的明可改善症状,但多粘菌素类引起的呼吸抑制,
2019/11/24 防治措施以人工呼吸为主。14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周围神经炎
• 表现:
– 口唇及手足麻木,头昏、面及头部麻木→四肢肌力减退。
• 药物:
–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异烟肼、 乙胺丁醇、硝基呋喃类、氟 喹诺酮类等。
• 表现:
– 轻重不一,恶心、纳差、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有或无 症状)
• 药物:
– 四环素类、红霉素酯化物、酮康唑、磺胺药、抗结核药(INH、 RIF、PAS、PZA等)、氯霉素、两性霉素B、氟喹诺酮类(曲伐 沙星)等
2019/11/24
16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血液系统
•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等。 – 停药后热度迅速下降或消退。
• 处理:
– 停药后2~3d内大多可以退热。
2019/11/24
27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血清病样反应
• 机制:
– Ⅲ型变态反应
• 多见于应用青霉素者。 • 表现:
– 发热、关节痛、荨麻疹、淋巴结肿大、腹痛、蛋白 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 处理:
– 一般程度较轻,停药即可,无需特殊处理。 – 除并发喉头水肿或脑部的血管神经性水肿者外。
•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肾毒性常见。 • 表现:
– 轻重不一,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不全。
• 相关因素:
– 损害程度与剂量及疗程相关。
• 出现时间:
– 一般于给药3-6d后发生,停药后5d内消失或逐渐恢复。
• 药物:
– 氨基糖苷类、糖肽类、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类、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四环素类、 磺胺药等。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幻灯片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幻灯片
钠-钾转运,损害毛细胞。柯蒂氏 器
受损,早期为可逆性,毛细胞消 失后
不能复生,那么为永久性损害。 前庭功能损害:周围迷路感觉上皮损害,表现为
耳鸣、眩晕、平稳失调等。
氨基糖甙类ADR
〔2〕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由于该类药物可与钙离子竞争结合乙酰胆碱,影响神经末 梢运动终板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原有肾功不全 、低钙血症、重症肌无力者容易发生,临床表现为肌无力 、血压下降、呼吸衰竭等。发生几率依次为新霉素>链霉 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
过敏性休克及皮疹:较为常见,主 要机制是半抗原与蛋白结合成复合抗 原,再由IgE (免疫球蛋白)介导产生过 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与荨麻疹
等。 药物热: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25 天〔大多为7~15天〕,为弛张热或 稽留热,需要与原发感染的发热相鉴
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
2、神经、精神系统反响: 近年来由于青霉素类用量加大,常可见中枢病症 ,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称为“青霉素脑 病〞;鞘内或脑室内注入青霉素类,引发脑膜刺 激症或神经根刺激症〔颈项强直、头痛、呕吐、 感觉过敏、背及下肢痛〕,大剂量可致高热、惊 厥、昏迷、尿潴留、呼吸和循环衰竭;有的可致 新生儿颅内压升高;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可引发 精神病症,如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猜疑、 狂躁或忧郁等。
药物不良反响发生原因
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理作用:
这是药物的共同特性,这往往与药物对机 体效应器〔即药物作用于机体的器官或受 体〕的选择性不强有关,如应用氯丙嗪治 疗精神分裂症时出现帕金森综合症,是由 于它在阻断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又阻 断了纹状体的多巴胺受体,产生以震颤为 主的病症。
药物不良反响发生原因
,甚至导致细胞死亡。主要表现为蛋白尿,管型 、红细胞的出现,尿量亦可受影响,重者导致氮 质血症。新生儿、早产儿及老年人危险最大。 2、营养不良综合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13
8
缺乏和脑内-氨基丁酸(GABA)水平降低 而诱发癫痫。鞘内或脑室内注射青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B、两性霉素B时,治 疗剂量即可引起起头痛、颈项强直、呕吐、 感觉过敏、背及下肢疼痛等;若注入较大剂 量,则可引起高热、惊厥、昏迷、尿潴留、 呼吸和循环衰竭,甚至可引起死亡。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最重要 手段。这类药物的应用使许多严重感染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的预后大有改观,使感染性疾病的病死 率显著下降。但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引起 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后果。临 床应对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予以充分 重视。
2020/10/13
1
一 变态反应
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能引起变态反应,其 临床表现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样 反应、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溶血性贫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剥脱性皮炎等。
1.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 克最常见,其发生率为4/10万~15/10万, 病死率约为5%~10%。链霉素、磺胺类、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 利福平等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变态
2020/10/13
3
2.药热 多数药热发生在用药后7~12天, 热型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可同时伴有皮疹。 应用-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及 两性霉素B后均可发生。药热的主要诊断依 据为:
(1) 用药后感染得到控制,但体温反而上升, 退热药常无作用;
(2) 体温虽高,但一般情况良好;
(3) 伴有皮疹或嗜酸粒性细胞增多;
2020/10/13
11
四、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氯霉素对血液系统的毒性最为常见,表现
为贫血、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 碍性贫血。-内酰胺类、两性霉素B可引起 溶血性贫血。氯霉素、磺胺类、-内酰胺类、 氟胞嘧啶、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两性霉 素B、灰黄霉素等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或血 小板减少,停药后可恢复。头孢孟多、头孢 哌酮、拉他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唑啉以及 青霉素、羧苄西林等可引起出血,大多与用 量过大有关。
2020/10/13
6
损害,引起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尿 量改变(增多或减少)、尿液pH改变 (大多自酸性转为碱性),并可引起肾
功减退、氮质血症、尿钾排出增多等。
肾功损害程度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
(间质性肾炎除外)。肾损害一般于用 药后3~6日发生,大多具可逆性,停药 后可逐渐恢复。但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 肾功衰竭或尿毒症。
2.耳毒性 耳毒性是氨基糖苷类的重要 毒性反应之一,造成第八对脑神经损害(影 响耳蜗或前庭功能或二者兼有之)。表现为 耳鸣、耳饱满感、听力减退、耳聋或眩晕、
2020/10/13
9
平衡失调等。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合 用其他耳毒性药物或患者处于某些生理 病理情况(老年、婴幼儿、失水、缺氧、 肾功减退等)时,氨基糖苷类的耳毒性更 易出现。应用氨基糖苷类时应注意掌握 剂量,疗程不宜超过2周,有条件时可进 行血药浓度监测。孕妇不宜采用此类药 物,以防引起胎儿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2020/10/13
12
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1.消化道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通过直接刺 激作用或诱发肠道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产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舌炎、腹泻等 症状。
2.肝脏损害 许多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
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或因过敏反应而并发肝脏
2020/10/13
2
反应可发生在任何给药途径甚至在皮试时。有 变态反应病史或家族史者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 多数患者可于注射后5~30分钟内发生。主 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阻塞、循环衰竭、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及皮肤过敏反应等。重症患者可在 短时间内死亡,故须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 皮下注射0.5 %肾上腺素0.5~1.0ml,必要时 可重复应用。还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扩容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并辅以吸氧等急救措 施。
2020/10/13
10
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 氨基糖苷类、 多粘菌素类、林可霉素及四环素偶可引起神 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大剂量快速静注或胸、 腹腔内局部应用可引起四肢软弱、呼吸抑制、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其他 长期应用氯霉素、乙胺丁醇有引 起视神经炎的可能。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 类、异烟肼、呋喃类及磺胺类药可引起周围 神经炎,普鲁卡因青霉素、氯霉素、环丝氨 酸、异烟肼等可引起精神症状。
2020/10/13
7
三、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青霉素在全身用 药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对大脑 皮质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肌阵挛、惊 厥、癫痫、昏迷,称为“青霉素脑病”,一 般在用药24~72 小时内出现。当脑脊液中青 霉素浓度超过8 u/ml时,即可因大脑皮质兴 奋性增高而诱发癫痫,停药后大多可恢复。 异烟肼、环丝氨酸等剂量过大时,亦可造成 脑内谷氨酸脱羧酶活性下降,引起维生素B6
(4) 停用抗菌药物后体温可于1~2日内迅速 下降。
2020/10/13
4
3.皮疹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皮 疹,但以青霉素、链霉疹、斑丘疹、
猩红热样或湿疹样皮疹,严重者可表现为出
血性紫癜、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 性皮炎等。初次用药者可在用药后7~10天 出现,再次接触者则可于数小时至1~2天 内发生,停药后多于1~3天内消退。青霉素 或链霉素生产车间的工人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静脉快速滴注万古霉素可引起组胺释放,产
生“红人综合征”。四环素类可引起光过敏 性皮炎。
2020/10/13
5
4.其他 血清病样反应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多见于应用青霉素后,一般并不严重,但血管 神经性水肿如发生在脑部或呼吸道,则可能危 及生命。
二、肾毒性
肾脏是多数抗菌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药物 通过肾小球滤过或经过肾小管分泌,有些药物 在肾小管再吸收或在肾小管中浓缩,容易损伤 肾脏或因在肾脏蓄积而产生肾毒性。磺胺类、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万古 霉素、-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均能引起肾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