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晚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词,从这首词的词情来看这是作者大病渐愈时所作。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原文宋代: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及注释译文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①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③豆蔻:药物名,其性能行气、化湿、温中、和胃……豆蔻连梢:语见于张良臣《西江月》:“蛮江豆蔻影连梢。
”熟:《天籁轩词选》、《历代诗余》作“热”。
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之《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
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
每次用七个足矣。
不可多用,多则香浊。
”《百草正义》则说:“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
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
”④分茶: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
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食。
⑤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⑥酝藉:宽和有涵容。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李清照《摊破浣溪沙》赏析原文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词。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上片以突出写“病”情为主。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两句活脱脱地画出了一幅静态图: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
接下两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则是写病后仍需细心调理,所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齐煮成的茶。
豆蔻,植物名,为多年生草本;其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呈扁球形如石榴子,气味芳香,性温味辛,可入中药,去湿、和脾胃。
“分茶”一词在唐宋时具有特殊含义,原来时人饮用之茶通常是放置姜、盐在茶内一齐煎煮而成的;至于“分茶”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
这里的“莫分茶”显然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
姜性辛辣,可驱寒、和胃,与豆蔻连梢的煎熟水所起的效用是一致的。
这里既可知病人的病是长期抑郁、生活颠沛所致,虽能“起”而尚未十分痊愈,仍需将养,也可看到时人生活习性之细节,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片以抒发“闲”情为主。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两句是说:养病期间闲居无事,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物景象固然优美,但当微风夹着细雨飘洒而下,将树木花草都刷洗得极为明净时,眼前的一切岂不是更加清新诱人!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好”字、一个“佳”字便点足了。
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结尾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写的是桂花,但实是自喻。
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古诗拼音版及翻译与赏析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古诗拼音版及翻译与赏析1古诗带拼音版tānpòhuànxīshā·shǒujuànzhēnzhūshàngyùgōu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lǐjǐng李璟shǒujuànzhēnzhūshàngyùgōu,yīqiánchūnhènsuǒzhònglóu。
fēnglǐluòhuāshuíshìzhǔ?sīyōuyōu。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qīngniǎobúchuányúnwàixìn,dīngxiāngkōngjiéyǔzhōngchóu。
huíshǒulǜbōsānchǔmù,jiētiānliú。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2古诗翻译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3古诗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词人赋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惯用暗笔,像这首在词中点明“春恨”还是罕见的。
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作者用了词家惯用的对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却用得很不一般。
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
李清照的诗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李清照的诗词《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宋•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赏析】词人大病初愈,看到眼前的桂花,心情渐好,遂填此词。
词中所写是寻常之事、自然之情——“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词人因为大病,两鬓斑白,稀疏了不少。
然而词人并没有接着伤感下去,而是写看月和煎药的活动。
“卧看”两字极为传神,因为身子乏力懒散,心情散漫,所以卧看残月。
“上”字说明月亮初升,表明时间还早,病中之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作者以豆蔻煮水,代替茶水,因茶性凉,而豆蔻性正与之相反,记录十分真切。
上片写的是夜间活动,下片则写白日消闲情事。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作者闲散地躺在枕上看些闲书,或是观赏一下院中的雨景,别有一番情趣。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结句赋予木犀以人的情思,显得隽永有致。
“木犀花”点出作词时间,即秋季。
作者每日欣赏院中的桂花,却不说自己看花,偏说是桂花终日“向人”表示“酝藉”,把木犀写得十分多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其无限的喜爱。
“酝藉”即蕴藉,谓含蓄的样子,写出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
它的花小而黯淡,不以色媚人,花香浓厚,以“酝藉”形容,深得桂花神韵。
王思宇:“或许由于久病初愈,使人欣慰吧,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读来情味深长,有如词中赞美的木犀一样酝藉有致。
”扩展阅读:李清照的简介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原文及赏析(最新)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原文及赏析原文: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大一作: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文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的变体,又名《添字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注“一作‘大’”。
太鲜明:《花草粹编》卷四作“大鲜明”。
在古代“大”通“太”、“泰”。
《说文释例》日:“古代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比如《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后人皆读为“太”。
在此词中,作者或缘此古例,故“太”、“大”相通。
此句是此词的难点之一,也是现存整个《漱玉词》的难点之一,或因此故,竟有不少选注本、乃至辑注本不予收录,即使收录,则极少为此句作注,而关于此句的罕见之注释或析文,又不无可议之点:比如“太”字不宜训为“过分”,而宜作“很”、“极”讲,意谓桂花的“风度精神”与乐彦辅极为相像。
鲜明:此处宜训作分明确定之义。
“鲜”字,《世说新语·品藻》作“解”、《晋书·刘魄传》作“鲜”,宜从《晋书》。
何俗甚:俗不可耐。
丁香千结:语出毛文锡《更漏子》词:“庭下丁香千结”。
苦(读作古)麄(“粗”之古体)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谓:“苦粗生,犹云太粗生,亦甚辞。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全面解析与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全面解析与赏析1. 原文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2. 译文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桂花)。
3. 注释●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
●萧萧: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豆蔻:植物名,其花未大开时就摘取,称“含胎花”,以其果实(称“蔻仁”)入药,可制香料。
熟水:宋时常用饮料,即今之汤。
●分茶: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称分茶。
●木犀花:即桂花,以其清雅高洁,香飘四溢,故词人特提及之。
4.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5. 背景故事这首《摊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从其“病起萧萧两鬓华”可以看出创作时间,当属李清照后期作品。
而“木犀花”点出月份当在八月,桂花开时。
从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书序、往来信函、和诗词等文字资料去看的话,她生过两次重病。
第一次是在《金石录后序》中的记载:“余又大病,仅存喘息。
”李清照这一次生病是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时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的闰八月,李清照时年46岁。
第二次患病要比第一次严重很多,她在《投内翰纂公崇礼启》中写道:“近因疾病,欲至膏育,牛蚁不分,灰钉已具。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意思 赏析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意思-赏析枕头上放着诗歌和书籍,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场所,下雨时门前的风景很美溪沙》意思|赏析从南宋李清照的《环溪破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来佳。
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
太阳穴稀疏,病后又长了白发。
我躺在床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将豆蔻煎入滚汤中。
喝茶不一定要精力充沛。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创作的。
这是一首抒情诗,主要讲述她生病后的生活。
这是委婉而感人的。
这些词大多是普通的事物和自然的感觉,它们被轻轻地介绍了一下,但有一种激动人心的效果。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
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
这个处理一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是关于看月亮和煎药的故事。
因为这不好,在晚上,作者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他不得不休息,看月亮。
躺下来看,这是因为身体虚弱,在开始的严重疾病。
同时,它也表明作者处于一种悠闲、漫不经心的状态,这两个词非常生动。
上面的文字表明,这是第一次升起的月亮,所以这轮月亏应该是最后四分之一的月亮,此时的夜晚仍然很浅。
当然,生病的人不能睡得太晚,也不能写得很写实。
最后一句是关于衰落的形象,但这句话是一种乐趣,表明作者真的不太重视美白。
豆蔻是植物的名字。
它的种子有香味,可以入药。
其性质辛辣温暖,能祛寒除湿。
开水在宋代是一种常见的饮料。
配茶是宋代用沸水泡茶的一种方法,相当精致。
不要分茶,也就是说,不要喝茶。
茶的性质是凉爽的,这与豆蔻相反,所以不要喝。
喝豆蔻水意味着用药物代替茶。
这与第一句话相呼应。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 [译⽂] 悠闲地靠在枕上,随意地阅读诗篇,⼼情是⽆⽐的舒适美好;下⾬的时候,门前的风景更加优美了。
[出⾃]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上窗纱。
⾖蔻连梢煎熟⽔,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来佳。
终⽇向⼈多酝藉,⽊犀花。
注释: ⾖蔻:多年⽣草本植物,开淡黄⾊花,果实种⼦可⼊药,性温⾟,能去寒湿。
熟⽔:宋时的⼀种饮料。
分茶:宋杨万⾥《谈庵座上观显上⼈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
煎茶不似分茶巧。
”是宋⼈加⼯茶⽔的⼀种⽅式。
书:《历代诗余》作:“篇”。
⽊犀花:即桂花。
译⽂: ⼤病初愈,两鬓添⽩发,卧床待起,缺⽉上窗纱。
沏⼀碗温性去湿的⾖蔻熟⽔,不要喝凉性偏弄常沏的茶。
枕上看书,闲时吟诵多⾃在,门内观景,⾬中风物。
包藏⽆限意,风致多⾼雅的有整天与我做伴的⽊犀花。
赏析: 这⾸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活情状,委婉动⼈。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稀疏的样⼦。
词中系相对病前⽽⾔,因为⼤病,头发⽩了许多,⽽且掉了不少。
⾄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意。
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也更简洁。
下⾯接写了看⽉与煎药。
因为还没有全好,⼜在夜⾥,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
“卧看”,是因为⼤病初起,⾝⼦乏⼒,同时也说明作者⼼情闲散,漫不经⼼,两字极为传神。
“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则此残⽉当为下弦⽉,此时⼊夜还浅。
病中的⼈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为念了。
“⾖蔻”为植物名,种⼦有⾹⽓,可⼊药,性⾟温,能去寒湿。
“熟⽔”是宋⼈常⽤饮料。
分茶是宋⼈以沸⽔冲茶⽽饮的⼀种⽅法,颇为讲究。
“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蔻性正相反,故忌之。
李清照词作《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
李清照词作《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李清照词作《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赏析格律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赏1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
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
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
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
“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
“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
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
“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
“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
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
“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
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
这又与首句呼应。
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
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
“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
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
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
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
”(《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
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
“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
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意思翻译、赏析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意思翻译、赏析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意思翻译、赏析诗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出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翻译: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释:①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在唐五代时即将《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成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
又因南唐李璟词“菡萏香销”之下片“细雨梦回”两句颇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称。
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②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③豆蔻:药物名,其性能行气、化湿、温中、和胃……豆蔻连梢:语见于张良臣《西江月》:“蛮江豆蔻影连梢。
”熟:《天籁轩词选》、《历代诗余》作“热”。
熟水: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之《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盏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
密封瓶口,则香倍矣……白豆蔻壳拣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
每次用七个足矣。
不可多用,多则香浊。
”《百草正义》则说:“白豆蔻气味皆极浓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种清澈冷洌之气,隐隐然沁入心脾。
则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气。
”④分茶: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见,“分茶”是一种巧妙高雅的茶戏。
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汤分别注入盏中饮食。
⑤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⑥酝藉:宽和有涵容。
《汉书·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
”⑦木犀花:即桂花。
赏析: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译文及注释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显示全部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⑴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⑵菡萏:荷花的别称。
⑶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⑷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省横山县西。
《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⑸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
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赏析】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
”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
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晏殊〔宋代〕杨柳阴中驻彩旌。
芰荷香里劝金觥。
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
雨条烟叶系人情。
译文在杨柳的绿荫中彩旗飘飘,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荷花的香气,主人殷勤地劝客人多饮几杯,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同欣赏歌女婉转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宽慰离别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归程。
丝丝细雨,柳叶含烟,似乎都在牵系着离人的难合之情。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驻:车马停止不前。
彩旌(jīng):插于车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车辆。
2024年《摊破浣溪沙》的原文
《摊破浣溪沙》的原文1
原文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译文
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摊破浣溪沙》的原文3
摊破浣溪沙·葬名花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古诗简介
《摊破浣溪沙》是一首悼亡词,但至于悼亡的是谁就无法准确得知,只有后人的一些推测,但知道的是,容若所悼亡的这位女子一定是有着跟谢道韫一样的才气与风度,一定是一位很美的女子!“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旧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
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
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
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
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
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赏析】
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
”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
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
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注释摊破浣溪沙:词牌名。
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别称。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亦作鸡禄山。
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
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
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文学_摊破浣溪沙古诗词鉴赏
摊破浣溪沙古诗词鉴赏摊破浣溪沙古诗词鉴赏1这是一首抒情词。
词中所述多为寻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却起扣人心弦之效。
上片以突出写“病”情为主。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两句活脱脱地画出了一幅静态图:大病之后方能活动谓之病起,病体初愈显得更加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飞霜;静卧在床对着窗儿,看着那弯缺的弦月发出的淡光渐渐地洒满纱窗。
接下两句“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则是写病后仍需细心调理,所饮用的是用连枝带梢的豆蔻煎成的熟水,以及放上姜、盐一齐煮成的茶。
豆蔻,植物名,为多年生草本;其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呈扁球形如石榴子,气味芳香,性温味辛,可入中药,去湿、和脾胃。
“分茶”一词在唐宋时具有特殊含义,原来时人饮用之茶通常是放置姜、盐在茶内一齐煎煮而成的;至于“分茶”则专指不放置姜与盐之茶。
这里的“莫分茶”显然是病人此时所饮用的不是“分茶”,而是要饮用放置了姜盐的茶。
姜性辛辣,可驱寒、和胃,与豆蔻连梢的煎熟水所起的效用是一致的。
这里既可知病人的病是长期抑郁、生活颠沛所致,虽能“起”而尚未十分痊愈,仍需将养,也可看到时人生活习性之细节,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片以抒发“闲”情为主。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两句是说:养病期间闲居无事,可以尽情阅读枕边诗书;门前的风物景象固然优美,但当微风夹着细雨飘洒而下,将树木花草都刷洗得极为明净时,眼前的一切岂不是更加清新诱人!诗书与景物对养病的词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最大的精神享受用一个“好”字、一个“佳”字便点足了。
同时也衬托出词人澹泊名利、追求善美的情操。
结尾句“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写的是桂花,但实是自喻。
桂花以自己的清纯幽香无私地面向人们,这种只有奉献并无索取,这种以内质动人而不以外形取媚的桂花的品质,恰与清照自身的气质风度相吻合。
“酝藉”一词,常用来形容学问渊深、胸怀宽博、待人宽厚的人中表率,如《归唐书·权德舆传》称他“风流酝藉,为缙绅羽仪”。
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
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关键词】诗词名句,写景状物,植物花卉,桂花【名句】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出处】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注】桂花花开万点,金光灿烂,桂叶层层如刀裁,像碧玉一般。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说明】《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
李清照在此词中高度赞扬了桂花,首先她从桂花的颜色和形态甚至是“精神”和“风度”程面给予了肯定。
然后用桂花与梅花、丁香作对比,在她的眼中梅花和丁香是远远不如桂花的。
当词人从桂花香中惊醒过来,词人又反过来嗔怪桂花的无情。
【赏析】这首词本为咏物词,可是词人咏花而意不在花。
开篇两句“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写桂花及其枝叶的形与色。
桂花那万点耀眼的金花,像是黄金揉破后化成的颗粒,那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也像是碧玉剪出的一样。
作者紧紧抓住它的金玉之质,笔触显得深刻、自然。
紧接着两句“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把桂花比喻成具有“风度精神”的晋代名士彦辅。
彦辅为人“神姿朗彻”、“性冲约”、“寡嗜欲”。
而桂花就像名士彦辅一样,它“大鲜明”,美得脱俗,品质高雅,是寻常花朵所不能比的。
下片以梅花和丁香来衬托桂花,言梅花雕饰太过,俗不可堪,而丁香花相互簇拥,太小家子气,唯有那桂花才是她的最爱。
可是桂花真的是毫无瑕疵吗?未必,最后两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一语点破。
桂花好是好,可就是香气太重,它熏醒了我千里寻人的美梦,也太过无情。
全篇读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内心微妙的心理变化。
首先她爱桂花,爱的无法自拔,把它比作自己内心崇尚的'雅士。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原文、译文及赏析《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一首咏物词,现存最早的版本收录在《花草粹编》中。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原文宋代: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注释①摊破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的变体,又名《添字浣溪沙》。
②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③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④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⑤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注“一作‘大’”。
太鲜明:《花草粹编》卷四作“大鲜明”。
在古代“大”通“太”、“泰”。
《说文释例》日:“古代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比如《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后人皆读为“太”。
在此词中,作者或缘此古例,故“太”、“大”相通。
此句是此词的难点之一,也是现存整个《漱玉词》的难点之一,或因此故,竟有不少选注本、乃至辑注本不予收录,即使收录,则极少为此句作注,而关于此句的罕见之注释或析文,又不无可议之点:比如“太”字不宜训为“过分”,而宜作“很”、“极”讲,意谓桂花的“风度精神”与乐彦辅极为相像。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及赏析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及赏析整理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及赏析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朝代:宋朝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译文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妙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醒来)寒笙哽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解释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
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
“(今陕西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
亦作鸡禄山。
《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终一遍。
“吹彻“意谓吹到最终一曲。
笙以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吹久而含润,故云”寒“。
元稹《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大遍“有几十段。
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纳之。
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菡萏:荷花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菡萏,荷花的别称。
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
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
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
西风,秋风之谓也。
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假如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
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覆盖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二:
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大都交织着对亡夫,流徙等个人遭际的悲叹和对山河破碎、国势日危的愤慨。风格也多于婉约本色之中增添了不少沉郁的气质。唯有这首(<摊破浣溪沙》写得平和恬淡。初看此词好象词人是在抒写病后闲适生活的情趣,其实不然。全词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了词人两鬓斑白、一脸病容的憔悴形象。她身卧病榻,独与残月为伴;煎服汤药,被迫忌饮清茶,心情自然是凄苦的。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在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熟水:宋时的一种饮料。
分茶:宋杨万里《谈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是宋人加工茶水的一种方式。
书:《历代诗余》作:“篇”。
木犀花:即桂花。
译文:
大病初愈,两鬓添白发,卧床待起,缺月上窗纱。沏一碗温性去湿的豆蔻熟水,不要喝凉性偏弄常沏的茶。
枕上看书,闲时吟诵多自在,门内观景,雨中风物。包藏无限意,风致多高雅的有整天与我做伴的木犀花。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在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在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象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
[译文
]
悠闲地靠在枕上,随意地阅读诗篇,心情是无比的舒适美好;下雨的时候,门前的风景更加优美了。
[出自]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Nhomakorabea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注释: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花,果实种子可入药,性温辛,能去寒湿。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写病中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周围的景象。
病中随意读一些诗词
、书籍,和平日里正襟危坐在那里看书只求记诵不同,更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品味其中的滋味。眺望门前的景色,是那样美好。不知何时下起的丝丝细雨,给这景色增添了奇异的艨胧的美。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作者自述病中生活,虽然卧枕不起,但枕上看诗书却不受什么干扰,才感到因病闲居的好处。“处”读第三声,“闲处”就是闲着居住。这也是聊以自慰的口吻。“门前风景雨来佳”就是异乡孤处,门前冷落,且聊观雨景自娱。这还是自解自慰的口吻。这里“枕上诗书闲处好”还隐约地表现了某些道理,有着更深一层的含意:有许多感情,在平常的日子里是不能真正体验到的,只有经过磨难之后,才能领略其中的可贵之处。这是她在经过艰难坎坷的晚年生活以后的总结。由此可见词人晚年对生活不仅没失掉信心,而且感情更加深沉了。
上片就这样通过对词人病中形象和处境的描写,显示了她的孤独,寂寞与哀愁。“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这是作者自我描绘的形象。“病起”就是病刚好,“萧萧两鬓华”就是头发稀疏了,两鬓已有了自发,是老年的形象。“卧看”是因身体衰弱而不得已的动作。“残月”是下弦月,“上窗纱”是说时间已经是后半夜了。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豆蔻连梢”就是豆蔻。这种植物连枝生,所以古人说豆蔻,都是这四字连用。梁简文帝诗:“江南豆蔻生连枝。”杜牧诗:“豆蔻梢头二月初。”张良臣词:“蛮江豆蔻影连梢。”豆蔻是药物,性温,味辛,能行气,去湿,和胃,主治胃痛、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之一,其中就有豆蔻水。《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载有诸品熟水,并有造熟水法: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香矣。”又有豆蔻熟水: “白豆蔻壳捡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这里就是煎的豆蔻熟水,说明主人公仍在病中。“莫分茶”是饮这种熟水时,勉强称它为茶用以自慰,意思是没有分清是什么茶,叫不出名字的茶。茶种类很多,分别其高下,唐宋时人很是注意。《茶録》:“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白居易
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又《能改斋漫绿》:“朝臣时有乞假观省者,欲量赐茶药……宜各赐茶三斤,蜡面茶二斤,草豆蔻一百枚,青木香二斤。”可见当时茶药并重,可分别,或不分别。
下片转而写白天,唯一能聊以自慰的事就是卧床吟诗诵文,观雨赏花。这样的生活从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闲逸舒适的,而且词人也用了“闲处好”和“雨来佳”加以称赞。但从这些描写中毕竟还是流露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