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理性思考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把握好三个“注重”: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性。

必须努力构筑好五个“平台”:舆论教育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育平台;校园文化教育平台;长效保障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思想保证,是新形势下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也在不断变化,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在不断增强。

尤其是对于思想活跃,正处于青春期年龄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在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扰和影响。

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不仅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把握好三个“注重”
1.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注重针对性。

第一,要找准受众教育的切入点。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只有符合大学生需要的教育,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产生正面效果。

由于大学生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的地区、家庭,成长环境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都将使大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思想差异。

因此,荣辱观教育必须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差异,合理设置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精心设计教育环节。

第二,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

荣辱观教育必须着眼于校园细节,着眼于大学生的种种不文明的道德现象和不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应使荣辱观教育内容具体、对象具体、形式多样。

要深刻剖析大学生不道德行为的思想根源,找到思想问题的症结,在此基础上,确定荣辱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2.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

一方面,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本身不够完善,
可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更应该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融入到具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改变过去单一的说教形式,丰富和创新教育形式,突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渗透性,杜绝口号化、公式化和纯理论化,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3.注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性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是当前重要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高校要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旋律,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和谐校园。

一方面,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也不是高校某个阶段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某个特定工作,而是目前乃至以后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要切实把握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性,建立荣辱观教育的长效保障体系,使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阶段。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有效的教育活动要实现其根本目的,都必须使教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当下发展的同时,也要能积极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荣辱观教育既要关注大学生的短期发展,更要关注大学生的长期发展,更多的是把目标定位在大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应把荣辱观教育引入到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中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确立与祖国利益密切联系的远大人生理想目标。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努力构筑好五个“平台”
1.构筑好舆论教育平台,使荣辱观思想入脑、入心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

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帮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观念占领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舆论阵地,构筑强大的校园舆论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网络、校报、宣传橱窗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深入人心,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要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师生,通过耳濡目染,使大学生受到启迪、熏陶、教育。

要加强对师生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引导大学生对身边的道德行为展开评议,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积极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

2.构筑好课堂教学平台,将课堂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师教学育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
把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作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教师给学生“传道解惑”的同时,着力渗透荣辱观教育。

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中蕴涵荣辱观内涵的育人因素,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讨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知荣辱、懂善恶、明是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风气和正确判断改革得失,自觉查找自身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法制观念;通过文学课、历史课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国际形势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构筑好实践教育平台,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荣辱观教育
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

人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并在道德实践中实现自律的过程。

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遵循道德的发展规律,不能仅仅停留或满足于思想认识层面,必须努力将积极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丰富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荣辱观教育,大力构建道德实践平台。

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使大学生深化对道德品质、价值判断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道德品质在不断自我体悟中发展,确立道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荣辱意识,形成新的道德实践,达到道德的升华,做到“知行统一”。

高校党、团组织利用大学生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社会、接近大学生个体、亲近大学生的心灵,把社会主义关于荣辱的价值判断,渗透到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阅读党史人物传记、参观革命纪念馆、祭扫烈士墓等实践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革命英烈和模范群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素材,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不怕苦难、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系列读书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三下乡”、“爱心活动”、“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熏陶和感染,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引下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