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
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
2.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应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3.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4.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人能制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

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6.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回答7-8题。

7.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意识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有一天会超过物质的决定作用
B.人类总有一天会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C.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
D.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作为自然界奴隶的命运
10. 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1.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2.为了进一步探测太空奥秘,2008年9月25日21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在“神舟六号”取得的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一次问天。

这表明()
A.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科学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根本原因
D.科学实验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
1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5.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C.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D.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7.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

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有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动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

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

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

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埋藏侧念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时间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 “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性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

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2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6.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提出建议,主要目的是对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提出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明确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以统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奋斗。

中共中央上述做法体现了()
A.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B.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 D.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27.传说大禹治水时,在左手执“准绳”,右手拿“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

这个传说表明()
A.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B.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8.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合理想像 D.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29.“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杨陵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并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经验。

这个经验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③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知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0.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

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二、非选择题
31.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