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橘颂》赏析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的意思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的意思意思: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所作的《九章·橘颂》,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九章·橘颂》原文九章·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九章·橘颂》翻译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便永远生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立志是多么地专一。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气韵芬芳仪度潇洒,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
你疏远浊世超然自立,横耸而出决不俯从俗流。
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何曾有什么罪愆过失。
你那无私的品行哟,恰可与天地相比相合。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
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坚挺的枝干纹理清纯。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我要把橘树种在园中作为榜样。
《九章·橘颂》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⑷素荣:白色花。
屈原橘颂解读
屈原橘颂解读屈原橘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经典名篇,它的作者是楚国著名诗人屈原,这篇诗歌表现了中华民族对橘子的热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诗歌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面本文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屈原橘颂。
一、篇目结构屈原橘颂一共由九章组成,每章的篇目都是以橘子的不同特点为主题,比如第一章描述了橘子的胶性,第二章描述了橘子的香味,第三章描述了橘子的色泽等等。
整个篇目结构以橘子的特点为主线,通过这个特点来展示出橘子的美妙之处。
二、情感表达屈原橘颂通过对橘子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橘子的喜爱之情,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赞美之情。
比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写下了“采其白华,实小者先”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橘子大小,光泽和颜色的赞美之情。
在第二章中,作者更是用“兰之猗猗,芳菲菲兮”这样的描述来形容橘子的香味,尽情地表达了他对橘子香气的喜爱之情。
整篇诗歌充满了作者对橘子的热爱之情,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三、文化底蕴屈原橘颂不仅是一篇诗歌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先,屈原橘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诗歌中,橘子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南有橘林,实赤条”到《唐诗三百首》中的“南园十亩同栽树,可爱橘柚种盈筐”,橘子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屈原橘颂就是这个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其次,屈原橘颂还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橘子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好的存在,它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食享受,还能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屈原橘颂将这种自然美与文化美完美结合在一起,充满了人文和自然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四、赞美之情屈原橘颂通过对橘子的歌颂,表达了对橘子的赞美之情。
橘子是一种天然的美食,拥有独特的香味和甘美的口感,它还富含维生素C及其他抗氧化成分,能够帮助身体净化毒素,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在屈原橘颂中,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对橘子的推崇和赞美,表达了珍惜自然资源的态度,也表达了对健康的渴望。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橘颂》本诗托物言志,以物写人,句句是颂橘,句句又不是颂橘,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情有机结合,彼此相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诗】: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⑽。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⑾。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⑿。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⒀。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⒁。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⒂。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⒃。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⒄。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⒅。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
橘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诗经》中的一首诗歌,是屈原所作。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橘颂》中表达了对祖
国的挚爱和对流离失所的悲伤。
在这首诗中,屈原通过描绘橘树的
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之情。
首先,屈原在《橘颂》中通过对橘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
眷恋之情。
他用“维桐有條,既庸且长”、“维桐有條,既多且盛”等诗句来描绘橘树的茂盛和生机勃勃,从而借此表达了对祖国繁荣
昌盛的向往和祝福之情。
其次,屈原在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流离失所的悲伤和对祖国兴
亡的忧虑。
他用“维桐有條,既昭且有荣”、“维桐有條,既刚且柔”等诗句来描绘橘树的坚韧和柔韧,暗喻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
和自己身处逆境的无奈。
总的来说,屈原在《橘颂》中通过对橘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祖
国的挚爱和对流离失所的悲伤,展现了他作为爱国诗人的忠诚和对
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
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展现了屈原作为爱国诗人的崇高情操。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导读:【原诗】: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⑽。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⑾。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⑿。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⒀。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⒁。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⒂。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⒃。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⒄。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⒅。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对世事清醒,独立不羁,不媚时俗,有如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
⒀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
失过:即“过失”。
这两句的意思是:橘闭心弃欲,谨慎自守,所以终无过失。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南国多橘,而触底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生源地了。
在《汉书》中记载,这橘树唯有生长在南方,才能结出甘甜美味的果实。
如若将橘树迁移至北方,得到的果实则又苦又涩不得食。
屈原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木,不仅仅因为它的外形漂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常珍贵的内涵,例如它的不可移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一生只愿在南国生长结出甘甜的果实。
在屈原可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秉性,正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相同。
所以屈原在郢州赋闲期间,将橘树作为了自己宁愿死去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而写下了这篇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橘颂》。
《橘颂》是一首咏物的叙情诗,此时可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以描写为主,重在描述橘树的外在美,缘情咏物,以咏物为主。
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从对橘树的外在美转入了对橘树内在精神和内涵的歌颂,缘物抒情,一抒情为主。
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极富感染力。
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
作为一首咏物抒情诗,首先要对所咏之物进行描绘,使其形象鲜明、生动。
屈原正是用拟人化的手法,从橘树的外形和内质两个方面作了细致的描绘,把一个形象美好、品质高洁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开笔就不同凡响,从“后皇嘉树”至“生南国兮”就写出了橘树的出生地,南方,橘树从一开始就习惯了南方的水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移。
这正赞美了橘树的正直秉性,专心致志,坚定专一,热爱自己的国土。
接着又描述了橘树的形态,从“绿叶素荣”至“文章烂兮”写出了橘树绿叶缀着白花,可爱无比,让人欢喜;夏天枝儿层层,刺儿锋利,护卫着橘树,圆满的果实,让人满足;而秋天树叶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无比绚丽;屈原从不同侧面,不同时间描绘了橘树的外形,展现了橘树的外在美。
《橘颂》精品
美如楚橘,醒如屈子——屈原《橘颂》赏析
那就是—— 孤独 ,无 法摆脱 孤独 ,万人 皆浊我独 醒的孤独 , 这既是一种伟 大 ,也 是一种悲哀 。 而这 种真 实又 可怜 的境 地 以及这 种真 实 而孤 独 的感 觉 愈来 愈浓 ,压抑 着 屈原 。忽然 一 个 秋 日他 看 到一 棵橘 树 ,
结 着 黄黄 的果 实 的 橘树 ,忽然 情 感像 洪 水 一样 发 泄 出来 , 泪水 也 流 出来 。 这篇 文章美 吗? 要 知 道 文 章 越 美 证 明 屈 原 大 夫 所 受 压 抑 越 重 、 所 积 压 的情 感 愈 烈 ,这 是 种 反 比 ,让 人 喟然 而 叹 。
采 用 了 Βιβλιοθήκη 面 的 单 一 色 平 涂 方 法 ,弃 除 了 中 间 调 子 的 过 度 , 减 少 暗 影 的描 绘 。 女 人 体 的 表 现 手 法 ,亮 部 几 乎 是 用 同 一 明度 、纯 度 的 浅 黄 色 用 笔 平 拉 , 不 描 绘 内 部 结 构 。 暗 部 只
【 参考 书 目】
[] 1 让一 保 罗 ・ 雷斯 佩 勒 著 ,杨 杰 、 王 奕 、 郭 琳 译 . 克 印 象派 画 家的 日常 生活 [ ] 上 海 :华 东 师 范大 学 出版社 , M .
2 7: 4 00 7.
是在 五官 、下 巴 、手臂侧 、乳 房 根部 、腹 部 、脚 趾 处简 略 勾 勒 。省 略 中 间 调 的 过 度 , 塑 造 最 低 限 度 的 立 体 感 ,把 剥 离 了质感 的人体 肤色 直接 与背 景 和后 面 的黑衣 服产 生强 烈
屈原以他无以匹敌的优美甚或华丽的辞藻一开篇对橘树进行礼赞嘉树绿叶素荣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粉蕴宜修这些优美的词语从橘树的外表写到橘子的内里诗人的文字不仅带着我们也带着自己沉溺于对一棵普普通通的橘树和它普普通通果实的顶礼膜拜中这段文字优美固然优美但在情绪上仿佛让人感到一种积压许久终可发泄时的一泄万里用词无度虽是文章与诗词的大忌但伟大的屈原却让它产生奇效
橘颂全文及简析
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①。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②。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可喜兮④。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⑦。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⑧。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⑨。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⑩?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⑪。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⑫。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⑬。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⑭。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⑯。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⑰。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⑱。
注释①后皇一后土皇天,犹言天地。
徕服一来到南方就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
徕,同来。
服,作习惯讲。
全句说,橘树是后土皇天所生的美好树木,它天生在南方非常合适的土壤,在此已经习惯了。
②受命一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赋。
南国—指楚国。
全句说,橘树自然地生长在楚国是受命于天地的,不能迁移到别的地方。
古代有这样说法: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称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质了,成了枳。
屈原在这里赞美橘树的生在南方不可迁移,表达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和忠贞不移。
③难徙(xi)—难以迁移。
壹志—专一的意志。
橘是楚地的特产,只宜在南方生长,所以这么说。
全句说,橘树的根植得很深,难以搬迁,这就更加显示它要一心一意留在这个地方。
④素荣一白色的小花。
木本所开的花叫做华,草本所开的花叫做荣,这里泛指花。
纷一茂盛的样子。
全句说,橘树有绿色的叶子,白色的花,非常美丽纯洁,繁茂而可爱。
⑤曾(ceng)同层,重。
剡棘(yan ji)—指橘树上锐利的刺。
抟(tuan)-圆圆的。
全句说,树枝层层迭迭,很繁密,果子结得圆圆的。
⑥杂糅(rou)—混杂在一起。
文章—纹理色彩,指橘的皮色。
烂一明丽,灿烂。
全句说,青色的、黄色的、青黄色的橘子混杂在一起,它们的颜色明丽极了。
橘子未成熟时是青的,成熟以后是黄的,半生不熟时,有青有黄。
这些颜色混杂在一起,表现了橘子生长的过程,又显示了橘子外皮纹理色彩的明丽,所以说“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⑦精色一鲜明的色泽,指橘的外表。
试谈《橘颂》的艺术特色
试谈《橘颂》的艺术特色屈原一向以香花芳草作吟咏的对象,在《橘颂》中偏偏赞美橘树,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屈原在橘树身上寄寓了自己对于一些美好品德的向往。
本论文将结合古今中外的例子来阐释屈原所说的这些高洁的品质,在这个理想主义稀缺的时代,这些品质愈加显得珍贵。
一、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橘树的幼壮及其生长南国,深固难徙的品格,是诗篇颂扬的重点,洋溢着浓重的邦国情感,这一点在士风朝秦暮楚的战国尤为难得。
南方产橘,楚国自然也不例外。
《史记》说:“江陵千树橘”,这是地理的造化。
不过这种造化,也规定了橘树的习性。
《晏子春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橘树必须长在南方,否则就会变质。
正是这种必须生长在故土的特性,使屈原不得不赞美它,这首辞的开头就提到橘树的出生地,更关键的是“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几句话,分明透露了屈原对橘树的赞扬的原因。
橘树一切的美,都来自对南国的固守,来自对使命的来路的领悟。
失去了这些它将一无所成。
由于它吸收了南国的阳光雨露,才变得“文章烂兮”,变得“精色内白”。
诗人赞美它幼时的志向与众不同:独立不迁,绝不随意改变自己的立场,坚立于一个广大的世界。
这也许是诗人所有诗章中最完美、最独立的一首。
轻灵飘逸而又不失厚重,虽没有后来的巨幅长吟所拥有的更为开阔的意象,无所羁绊的铺陈和幻想。
但《橘颂》却有着从未有过的清新、真挚和饱满。
诗人一开始就说橘是天地所生的好树,说它来到南方生长是一种命运。
它想固守这种命运。
它根深蒂固,是为了领悟了天命,意志专一。
二、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一)清醒独立,绝不媚俗橘树的独立,是一种远离世俗喧闹的独守,是凛然自为不从流俗,永远也不犯过失,保持美好的品德而无私心,和天地共长共生,协同一致。
屈原围绕橘树有了极为深刻宏远的觉悟。
橘树之所以茂盛,是因为坚守了自尊,因为清醒独具的品格和谨慎自知的蕴藏,因为美好无私的内质,与天地气韵和谐一致的气度。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
橘颂屈原表达的感情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橘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篇极具震撼力和深情的赋文,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在这篇悲怆动人的赋文中,屈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沦陷的悲愤与对离故乡的深情。
橘颂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让人读后心情沉重,令人感到无比的忧愁和悲伤。
在橘颂中,屈原以橘为象征,描绘了自己被贬谪远离家乡的心境。
他借橘树的悠长和枝叶葱翠来表达自己的深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眷念和思念。
屈原在橘颂中描写了橘树被砍伐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悲伤之情,以此表现了对家乡的深情和眷恋。
在橘颂中,屈原还多次提到了祖国沦陷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悲痛。
他用“萧条何所归,属国属何人”等语句表达了对国家危局的忧虑和悲愤。
屈原对祖国的忧虑和悲痛在橘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对祖国民族的深情厚意。
在橘颂中,屈原更多的是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出了他的忠贞和爱国之心。
在逐一叙述橘树的形态和心情的屈原深情地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魂牵梦绕之情。
他在文中流露出的悲愤之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整篇橘颂更加感人动人,令人备感唏嘘。
橘颂是一篇极具激情和深情的赋文,充满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情眷恋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屈原在这篇赋文中展现出了他对祖国的深厚爱意和忧伤之情,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国之心和伤国之痛。
橘颂不仅是一篇文学杰作,更是一种感人至深的表达,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屈原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愤怒,也同时体验到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忠贞爱意。
第二篇示例:橘颂,是一种对屈原颂扬的表达,是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的集中体现。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楚辞之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橘颂这首颂词,将屈原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了对他的深深感情和尊敬。
在文中,屈原被比喕为“楚国之橘”,橘子是一种香甜的水果,被认为是五谷之中的美味,象征着屈原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
说《橘颂》赏析
说《橘颂》赏析说《橘颂》林庚《九章》里以《橘颂》的体裁最为别致,《九章》之名本是后起的,所以它们原不必有一致之处。
《橘颂》非特在《九章》里体裁特殊,而且这个体裁又正是最近于《诗经》的一体,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岂不同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所不同的,这里《诗经》要两句才合得《楚辞》一句。
其实在《楚辞》里即使最短的句子与《诗经》相较也往往会长出一倍来。
如: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岂不相当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岂不同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吗?而关于《九章》里屈原作品的辨证,《橘颂》又正是其中的一个难题。
因为真正屈原的几篇作品,如《抽思》《涉江》《哀郢》《怀沙》都有标题,有乱辞。
而被认为是摹仿屈原的几篇作品,如《惜诵》《惜往日》《思美人》《悲回风》,都既无标题,也无乱辞。
而《橘颂》恰好介于这两者之间,它是有标题而无乱辞的。
那么,它到底是否屈原的作品呢?以有无标题来说明是否屈原的拟作,本不失为一种见证。
《诗经》里若《正月》《抑》之类都可以算是长篇作品,然而都没有标题。
可见屈原乃是第一个人改变了《诗经》无标题的方式为《楚辞》有标题的方式。
屈原之创造了标题的方式,正如同屈原之创造了《楚辞》的形式。
屈原之后,标题的方式比《楚辞》的形式采用得更广泛,直到晩唐才偶有所谓《无题》的诗篇,那又是另一番意义了。
屈原之所以采用标题的方式也正如它采用《楚辞》的形式,都是受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而屈原则是第一个人把它运用到诗篇上。
屈原之后,诗篇几乎便都有了标题,如《荀子》的诡诗等,我们因此自然不能说有标题的便是屈原的作品,但是却无妨说没有标题的便不是屈原的作品。
何况从另一方面说,我们所认为可靠的屈原的作品事实上都有标题。
标题的意思原在指出全篇文字的主题,屈原每篇文章都有新的意思,所以自然也就有了新的标题。
橘颂屈原原文及翻译
橘颂屈原原⽂及翻译橘颂屈原原⽂及翻译 《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诗⼈屈原的作品。
这是⼀⾸托物⾔志的咏物诗,表⾯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对⾃⼰理想和⼈格的表⽩。
以下是⼩编带来橘颂屈原原⽂及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章烂兮。
精⾊内⽩,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求兮。
苏世独⽴,横⽽不流兮。
闭⼼⾃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私,参天地兮。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伯夷,置以为像兮。
词句注释 ⑴后皇:即后⼟、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长在楚国的⼤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在南⽅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
壹,专⼀。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意。
⑷素荣:⽩⾊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尖尖,果实圆圆。
⑹⽂章:花纹⾊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青黄相杂,⽂采斑斓。
⑺精⾊:鲜明的⽪⾊。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道⼀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的表⽪颜⾊鲜明,内瓤雪⽩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
⑻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
姱(kuā):美好。
这两句是说橘清⾹馥郁,妆扮得体,美⽽不丑。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胸廓落,不求私利。
试析从《橘颂》看屈原的思想品格
试析从《橘颂》看屈原的思想品格摘要:《橘颂》借橘写人,颂扬了诗人独立不迁的精神品格,横而不流、坚定不屈的人格,坚守信念、乐观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
关键词:《橘颂》屈原人格精神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把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光辉称为“屈原精神”或“屈子精神”,视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咏物言志诗,南宋诗人刘辰翁称之为“咏物之祖”。
它以橘树比人,又将橘树人格化,反映了青年屈原的心态和个性。
王逸《楚辞章句》注《橘颂》云:“美橘之有是德,故曰颂。
”但橘只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说橘有德而颂,显然表明“橘颂”实际上是颂人,是诗人的自喻。
清代王夫之《楚辞通辞》评曰:“因比物类志,为之颂,以自旌焉。
”林云铭在《楚辞灯》中说:“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屈原自比于橘的这一特性也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是围绕着橘树写的,但又处处体现着诗人自己的精神品格,把橘树与诗人融为一体,既颂橘,又颂人,体现了橘树和诗人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
橘所特有的品质正和屈原自身的品质相符,橘树成了诗人的化身。
那么,诗人借橘颂扬了哪些思想品格?一、受命于天,故土难离,恪尽职守的使命感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晏子春秋六杂下》载:“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可见橘忠于生养它的土地,具有不可迁移的本性,橘生于江南,不可迁徙,是因为它受命于天的固有本性,扎根深厚,不可移易,橘的这一根本习性便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
屈原生于楚,长于楚,对楚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忍离开楚国,而且他把这一信念铭记于心,从不变更。
屈原正是以橘树来自比自己的品质的,作者既是写橘,又同时写自己的宗国之情和乡土之恋,这也是屈原在其作品中屡次表明他不愿远走的原因。
也正由于秉承天地所赐的重任,他恪尽职守,忠实于楚国,为楚国的富强努力。
九章橘颂诗句的加以说明
九章橘颂诗句的加以说明《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一、衍生注释:“后皇”指天地。
“嘉”是美好的意思。
“徕”同“来”。
“服”这里表示习惯、适应。
“受命不迁”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
“深固难徙”强调橘树扎根牢固难以迁移。
“素荣”指白色的花。
“曾枝”指层层的树枝。
“剡棘”指尖利的刺。
“抟”是把东西捏聚成团,这里形容橘子圆圆的样子。
“文章”指橘子皮色的花纹色彩。
“精色内白”说橘子外表颜色精美,内里洁白。
“类任道兮”表示如同肩负重任的君子。
“纷缊宜修”是说橘树长得茂盛而美好。
“姱”是美好,“不丑”即不恶。
二、赏析:这首诗是屈原早期的作品。
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自己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细致地描绘了橘树的外在美,如绿叶白花、果实圆润、色彩斑斓等,同时也挖掘出橘树内在的品质,像坚定不移、坚守志向等。
从“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等诗句,能深切感受到屈原对这种品质的崇敬。
他将自己的人格理想寄托于橘树之上,借物抒怀,用橘树的美好品质来暗示自己也会像橘树一样坚守内心的信念,不随波逐流。
这种写法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刻,让读者在欣赏橘树之美的同时,也对诗人的志向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作者介绍: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出身贵族,早年深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对内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但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楚怀王流放。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他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四、运用片段:我记得在学校组织的诗词朗诵比赛中,有个同学朗诵了《橘颂》。
他站在台上,声音洪亮地念着“后皇嘉树,橘徕服兮”,那场面就像橘树从诗里走了出来,充满生机。
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一句 赏析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一句赏析赏析:这句诗是屈原所作《橘颂》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橘树的赞美和颂扬。
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橘树为比喻,通过对橘树的特性和品质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美好品质和坚定意志的追求,以及对故乡和故国的深深眷恋。
首先,“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这句话的意思是,橘树是皇天后土的嘉美之树,它生长在南楚,永远不会迁徙。
这句话表达了橘树的独特之处和它所代表的美好品质。
橘树生长在南楚,这个地域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和使命,让它成为南楚的象征。
而橘树的坚定不移、不迁徙的特性,也寓意着南楚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忠诚。
其次,“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句话的意思是,橘树接受了自然的使命,不迁徙,永远生长在南楚。
这句话强调了橘树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它深根固蒂,难以迁移,这种特质正是南楚人民的象征。
南楚人民在历史上以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和忠诚著称,这种精神正是橘树所代表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体现。
在《橘颂》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橘树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品质和坚定意志的追求。
橘树的俊逸动人的外美和不畏严寒的品质,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象征。
同时,诗人通过对橘树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故乡和故国的深深眷恋。
橘树是南楚的象征,而南楚正是诗人的故乡和故国。
在诗人的心中,橘树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故乡和故国的象征,是南楚人民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的体现。
此外,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橘树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它接受了自然的使命,生长在南楚的土地上,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屈原的诗歌中经常出现。
同时,诗人通过对橘树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橘树的生长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现象,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总的来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对橘树的赞美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和故国的热爱和眷恋。
这句诗不仅仅是对橘树的赞美,更是对坚定意志、忠诚、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0多年前一位面容憔悴头发散乱的老人徘徊在如今湖南境内的汨罗江畔,他为自己的祖国奋斗毕生确遭到陷害,被流放到荒远的乡野,现在楚国终于遭到了覆亡的命运,无限的痛苦和悲愤淹没了他。
他决然投入了涛涛的江水,为不幸的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在坎坷不平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放射着爱国主义光辉的诗篇,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优秀传统。
他的作品收集在汉代人编著的《楚辞》一书中,主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橘颂》是《九章》中的一篇,现在文学史的研究者多数认为,它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因为屈原的其他诗篇大多是被流放以后写的,充满了一种悲愤的情绪。
而在《橘颂》中这种激烈的感情色彩不那么突出,可能就是因为当时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
其次,《橘颂》以四言句为主,在形式上和《诗经》比较接近,这也说明他的写作时间比较早。
而屈原的其他诗篇大多以六言和七言句为主,句法参差高错,更富于变化。
屈原早年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参与了楚国历政外交等重要决策,他的理想是要通过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等政治变革,使国家不断强盛发展,但是在楚国统治阶层中,顽固保守旧贵族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用种种卑劣的手段诬陷和排斥屈原,在《橘颂》中诗人通过对橘树的赞美,热情赞颂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坚持正义绝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斗争精神。
过去人们常常把《橘颂》看作是屈原对自己的歌颂,这是不够准确的,《橘颂》所赞颂的是一种性格,一种精神。
而诗中的橘树形象,坐着是明确把他作为自己的师长和榜样的。
这和自我歌颂的说法显然就是自我矛盾,当然诗中所歌颂的精神品格和屈原自身的精神品格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从诗歌中看到诗人的自我形象,但作为一个艺术典型,它所包含的更广泛一些。
屈原为什么要用橘树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讴歌赞美呢?这是因为,橘树原是楚地的特产,是南方人民祖祖辈辈精心培育出来的优质作物。
《战国策》里记载,纵横家苏秦的话,列数了当时各诸侯国的名产,楚国的名产就是橘。
《列子》一书中说,楚国产的橘子,是天下人一致珍爱的,可见橘树几乎可以说是楚国的国树,楚人对于它自然有一种亲切的甘泉,不过屈原歌颂它还有另一个原因,橘树有一种特性,它只能在南方就是楚国的土地上生长,移植到北方就不能正常的开花结果了。
《晏子春秋》这部书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子虽然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相同,这是水土不同的缘故。
在诗人的想象中,橘树也和他一样,深深的眷恋着祖国的山山水水,不能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