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及传染病-A平台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女性生殖系统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女性生殖系统

病理变化
阴道镜见子宫颈糜烂
BACK
子宫颈腺囊肿(Nabothian cyst)
宫颈息肉(cerivcal polyp)
宫颈糜烂(cerivcal erosion)
有关名词: 真性糜烂 假性糜烂
01
03
02
04
病理分型
纳博特囊肿
纳博特囊肿
宫颈息肉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伴鳞化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病部位
病 理 变 化 —— 大 体 类 型
糜烂型 外生菜花型 溃疡型
内生浸润型
外生菜花型
病理变化 — 组织学类型
早期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润到基底膜下方的间质内,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没有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浸润癌 ( invasive carcionma)
临床表现: 主为压迫症状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病因:可能与体内过度的雌激素刺激有关 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好发年龄: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
01
03
02
肉 眼:单发或多发,可位于子宫各处;肌瘤多呈球形,质硬,界清;切面编织状
镜 下:瘤细胞与正常平滑肌相似,但核较密集,常排列成纵横交错的束状或编织状
01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推广和普及,使许多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得到早期防治,浸润癌发病率较过去明显减少。
02
李媛媛与梅艳芳 2002年死于宫颈癌
好发部位: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带(移行带)
1
好发年龄: 40~60岁多见
2
病因:与早婚、多产、宫颈裂伤、包皮垢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2024版年度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传染病

2024版年度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传染病

2024/2/3
5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2024/2/3
治疗原则
针对病原体和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等。
6
预防措施及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免疫力,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控制策略
预防与控制
加强饮食卫生、疫苗接种和患者隔离治疗等措施有 助于预防和控制伤寒与副伤寒。
14
其他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介绍
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 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呕吐、脱 水及肌肉痉挛等为主要表现。
鼠疫
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 要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 等不同特点,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传染 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2024/2/3
4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表现
不同传染病具有不同的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临床表现各异, 包括发热、皮疹、毒血症状等。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传 染病
2024/2/3
1
目 录
2024/2/3
• 传染病概述 • 病毒性传染病 • 细菌性传染病 • 寄生虫性传染病 • 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应用问题
2
01 传染病概述
2024/2/3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器官组织的损伤
传染病会导致器官组织损 伤,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如炎症、坏死、出血等 。
免疫病理损伤
传染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包 括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等,可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和功能障碍。
并发症
传染病的并发症包括继发 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可加重病情和增加治疗 难度。
03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点
流感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目录
• 病理学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病理学基础 •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点 •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传染病研究进展
01病理学传染病概述Fra bibliotek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 、真菌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药物治疗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治愈 率,降低了病死率,同时也改善 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疾病
负担。
传染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在疫苗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 进展。
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对于预防和控制传 染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控制疫情 爆发和降低发病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一些新疫苗不断问世,如针对埃博拉 出血热、寨卡病毒等疾病的疫苗,以 及针对流感病毒的新型流感疫苗等。
肝炎
肝炎概述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 炎症,具有传染性。肝炎病毒 有多种类型,如甲型、乙型、
丙型等。
病理学特点
肝炎病毒主要攻击肝脏细胞, 导致肝脏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长期肝炎可引起肝硬化和肝 癌。
并发症
肝炎并发症严重,可引起消化 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甚至可 能导致死亡。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内分泌系统疾病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内分泌系统疾病

单纯性腺瘤
实用文档
b3a0ck
胚胎性腺瘤
实用文档
ba31ck
胎儿性腺瘤
实用文档
ba3c2k
甲状腺胶样腺瘤
实用文档
b3a3ck
胶样腺瘤
34
实用文档
嗜酸性细胞腺瘤
实用文档
BA3C5 K
乳头状癌
36
实用文档
良 性 乳 头 状 结 构
37
实用文档
乳头状癌
38
实用文档
砂粒体 39 实用文档
肉 眼:甲状腺弥漫对称性增大,表面光滑,较软,切
面灰红分叶状,胶质少。
镜 下:① 滤泡上皮呈柱状或乳头状增生、小滤泡形成;
② 胶质稀薄,近上皮细胞的胶质内出现吸收空泡; ③ 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13
实用文档

★ 甲状腺肿大


★ 基础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升高


★ 眼球突出

实用文档
Pathology
甲状腺疾病
1
实用文档
甲状腺的正常解剖与组织学结构
2
实用文档
甲状腺正常结构
3
实用文档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4
实用文档
第十二章 甲状腺疾病
◆ 非毒性甲状腺肿 ◆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 甲状腺肿瘤
5
实用文档
甲状腺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非毒性甲状腺肿和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病理 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食 管 吞咽困难

喉返神经 声音嘶哑等

实用文档
1b0 ack
第二节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及传染病-A平台课件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及传染病-A平台课件

可修改 欢迎下载
临床病理联系
可修改 欢迎下载
抗菌素的应用和及时治疗,大多数 患者可痊愈。
少数并发后遗症: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痹 颅底动脉炎致阻塞性病变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病原菌: 乙型脑炎病毒——急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夏秋之交 人群:儿童明显多于成年人, 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
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表现为高 热、嗜睡、抽搐、昏迷等。
小叶可见支气管播散引起的新旧不一、
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 愈往下愈新鲜
3、后期肺组织破坏严重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可修改 欢迎下载
转归
可修改 欢迎下载
镜下:大片干酪样坏死,肺泡腔 内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此型病情危重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又称结核瘤(tuberculoma) 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 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常位于 肺上叶 X线很难与周围性肺癌相鉴别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形成
1、浸润型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灶纤 维包裹 2、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 由干酪样坏死物填充
3、多个结核病灶融合
可修改 欢迎下载
干性和湿性两种,后者常见
1、湿性又称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多见于年轻人,病变主要为浆液纤 维素性炎 2、干性又称增殖性结核性胸膜炎, 增生为主,常发生于肺尖,由肺膜 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至胸膜所致。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病原:痢疾杆菌(G-)
病变素渗出形成
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形成表浅溃疡
可修改 欢迎下载
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可修改 欢迎下载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 易感人群:儿童、青少年 流行季节:全年可发、夏秋多见

病理学第八版课件传染病病理学

病理学第八版课件传染病病理学
病理学第八版课件传染病病 理学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病理学基础 •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征 • 新发传染病的病理学特点 • 传染病病理学诊断与治疗
0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定义
01
02
传染病
特点
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具有传染性,可引起流行,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 、螺旋体、原虫等。
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感染是传染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病毒通过侵入细胞并利用细胞内的资源进 行复制和传播。
病毒进入细胞后,通过吸附、穿入、脱壳 、生物合成和装配与释放等步骤完成复制 过程,对细胞造成破坏。
病毒的传播方式
病毒的病理变化
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污染的表面、 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影响范围广泛。
01
02
03
04
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 病史,初步判断可能的传染病
类型。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检 查等,以及病原体的分离培养
和鉴定。
病理组织学诊断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病 变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排列
方式,确定病变性质。
免疫学诊断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 病原体抗原或抗体,协助诊断
病毒感染可引起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坏死 和凋亡,以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病理变化 。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概述
细菌感染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 传染病,细菌可在人体内繁殖
并引起各种感染症状。
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可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 殖,繁殖速度快,可在短时间 内大量繁殖。
细菌的传播方式
细菌可通过空气、水源、食物 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 染的表面或直接接触感染式,再生是指损伤的组织完全 被新生的同类细胞所修复;疤痕修复是指损伤的组织由增 生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所取代。

病理第八版配套课件传染病PPT课件下载

病理第八版配套课件传染病PPT课件下载
03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 易感性。
传染病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就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 、天花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一些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如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此外,新的传染病也不断出现,如SARS、禽流感、新冠肺炎等 。因此,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仍然是全球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02
传染病的跨物种传播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染病被发现能够跨物种传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
造成严重威胁,如何阻断传染病的跨物种传播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挑战。
03
疫苗的创新与应用
尽管疫苗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疫
苗的保护期限、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如何创新疫苗研发技术并提高其
应用效果是未来研究的重要任务。
对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 病原体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改善营养、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等方式, 增强人群的抵抗力。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
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等各个层面。
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对发现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 取措施。
肝脾肿大与淋巴结肿大
中毒性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传染病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 等体征,与病原体在肝脾和淋巴结内繁殖 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增生有关。
严重传染病患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和多器 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
常见传染病的病理诊断与鉴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及传染病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及传染病

抗菌素的应用和及时治疗,大多数 患者可痊愈。
少数并发后遗症:
痹 阻塞性病变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
颅底动脉炎致
精品课件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菌: 乙型脑炎病毒——急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夏秋之交 人群:儿童明显多于成年人, 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
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表现为高 热、嗜睡、抽搐、昏迷等。
精品课件
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机制


脑蚊
炎子
病 毒
动 物
局部繁殖
病毒 血症
机体免疫力 血-脑屏障
精品课件
隐性感染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变化
病变广泛累及整个CNS实质, 以大脑皮
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
肉 眼:软脑膜充血、水肿,脑回 增宽,切面脑组织有弥散分布、粟 粒大小的半透明软化灶,境界清楚。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5、结核球
1、浸润型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灶纤 维包裹 2、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 由干酪样坏死物填充 3、多个结核病灶融合
精品课件
6、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和湿性两种,后者常见
1、湿性又称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多见于年轻人,病变主要为浆液纤 维素性炎 2、干性又称增殖性结核性胸膜炎, 增生为主,常发生于肺尖,由肺膜 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至胸膜所致。
2、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
肺小叶可见支气管播散引起的新旧不
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 灶,愈往下愈新鲜
3、后期肺组织破坏严重
精品课件
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精品课件
3、慢性纤维空洞愈性肺结核

或开放大 咯 血 性气、
愈胸窒
合或脓气胸息 死 亡 喉 结 核 、 肠 结 肺 源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 结核
多侵犯脊椎骨、指骨及长骨骨骺 (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等处,常 常由松质骨内的小结核病灶开始
脊椎结核最多见(T10-L2多见), 病变起自椎体,常发生干酪样坏死, 容易致畸形,可出现两侧冷脓肿。
关节 结核
以髋、膝、踝、肘等关节结核多见, 多继发于骨结核。可造成关节强直, 从而丧失运动能力。
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表现为高 热、嗜睡、抽搐、昏迷等。
乙 型 脑 蚊子 炎 病 动物 毒
局部繁殖
病毒 血症
机体免疫力 血-脑屏障
隐性感染
病变广泛累及整个CNS实质, 以大脑皮
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
肉 眼:软脑膜充血、水肿,脑回增 宽,切面脑组织有弥散分布、粟粒 大小的半透明软化灶,境界清楚。
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发病 初次感染、儿童 再次感染、成人
部位 通气好的近肺膜处
肺尖部
免疫力


病变 变质、渗出为主 渗出、增生为主
扩散 淋巴、血道为主
气道为主
病程
一般短
一般长、病变复杂
类型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肠结核
原发性——肠原发综合征,小儿 继发性——继发于活动性空洞型肺 结核(反复下咽含结核杆菌的痰液), 多发生于回盲部(约85%)
主要表现: 甲状腺肿大
基础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升高 T3、T4升高,吸碘率高
多见于女性,以20-40岁最多见。
发病机制
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 乙型脑炎
病原菌: 脑膜炎双球菌——急性化脓性炎症
流行特点:多散发,多冬春季流行
人群:儿童和青少年
临床上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皮肤 淤斑,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 中毒性休克。
光镜
嗜睡,昏迷——最早出现 颅神经受损症状 颅内高压症状 脑膜刺激征
结核病 伤 寒 菌 痢
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tubercle bacillus)
病变性质:慢性肉芽肿病
可累及全身,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典型病变: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干 酪样坏死。此结节具有诊断意义。
结 核 分 呼吸道 枝 杆 菌
脑 膜 炎 飞沫 双 球 菌
局部炎症
上呼吸道感染
入血
菌血症 败血症
上呼吸道 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症期
临床病理联系
抗菌素的应用和及时治疗,大多数 患者可痊愈。
少数并发后遗症: 脑积水 颅神经受损麻痹 颅底动脉炎致阻塞性病变
病原菌:
乙型脑炎病毒——急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夏秋之交 人群:儿童明显多于成年人, 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
发展 播散
类型
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变 X线:肺尖部单个或多个病灶(肺尖
下2-4cm处,0.5-1cm直径大小)
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
(多由局灶性肺结核发展而来)
X线:锁骨下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
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
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
结局
病变 特点
1、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肠结核
结核性 腹膜炎
青少年多见 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结核灶直接蔓延
为主
原发病灶:溃疡型结核病最常见,
其次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结核性输卵 管炎。 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混合多见。
儿童多见
结核性 脑膜炎
结核杆菌经血道播散所致,且常常 为肺原发综合征血行播散的结果。
病变以脑底最为明显。蛛网膜下可
见多量灰黄色浑浊的胶冻样渗出物。
伤寒 杆菌

小肠
潜伏期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菌 血 症









Hale Waihona Puke 结血肿症

回肠末端淋巴小结
肠道 病变
其他 病变
伤寒肉芽肿的检出 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并发症 无并发症,4-5周痊愈
病原:痢疾杆菌(G-)
病变特点:假膜性肠炎
多局限于结肠,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
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形成表浅溃疡
形成
1、浸润型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灶纤 维包裹 2、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 由干酪样坏死物填充
3、多个结核病灶融合
干性和湿性两种,后者常见
1、湿性又称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多见于年轻人,病变主要为浆液纤 维素性炎 2、干性又称增殖性结核性胸膜炎, 增生为主,常发生于肺尖,由肺膜 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至胸膜所致。
内分泌 系统
神经 系统
传染病
弥漫性非毒性 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 甲状腺肿
碘 ——甲状腺素 ——TSH —— 甲状腺滤泡上皮 ——胶质堆积 — —甲状腺肿大
病因及 发病机制
病理 变化
是指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 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 床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 又称Graves病、 Basedow病、突眼性 甲状腺肿。
肺泡
巨噬细胞 吞噬
繁殖 被杀
局部炎症
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
血源性播散
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增生——结核结节(tubercle) 坏死——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愈合
恶化
结核病中最常见
肺结核
病变特征: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肺的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形 成,X线呈哑铃状阴影。
淋巴结 结核病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以颈部、支气管和肠系膜淋巴结, 尤以颈部淋巴结结核(瘰病)多见
病原:伤寒杆菌 病变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细胞的增生 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最为突出
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
易感人群:一般为儿童及青壮年, 全年可发,夏秋多见
病后可获得稳固的免疫力
肾结核 病
常见于20-40岁男性,多为单侧,结 核杆菌来自肺结核病的血道播散。
病变起始部位:肾、髓交界处或肾 乳头
肾结核 病
局灶性结核病变
干酪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随尿下行,输尿管感染、 膀胱感染
生殖系 统结核
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与泌尿系统结 核病有重要关系,附睾结核是男性 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多由血道或淋巴 道播散而来,输卵管结核多见,为 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2、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
小叶可见支气管播散引起的新旧不一、
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 愈往下愈新鲜
3、后期肺组织破坏严重
转归
镜下:大片干酪样坏死,肺泡腔 内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此型病情危重
又称结核瘤(tuberculoma) 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 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常位于 肺上叶 X线很难与周围性肺癌相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