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
(3)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代、不同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挚的友情、亲情和师生情。
(2)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理解历史的变迁。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及创作动机。
(1)介绍老北京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
(2)分析作品中的真实与虚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1)讲述英子童年的往事,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人物形象。
(2)探讨作品中的善恶美丑,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3. 第三课时: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1)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4. 第四课时:合作探讨,深入解读《城南旧事》。
(1)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第五课时:实践与拓展。
(1)编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品中的场景。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模拟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教学重点】1、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场景说明的作用。
【教学难点】1、文中音乐的描写。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北岛《触电》以为忘却的东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样涌来;以为了无痕迹的童年,却鲜活在我们的眼前;以为消失殆尽的朋友的脸,依然灿烂在记忆的巷陌深处……二、题目解说。
《城南旧事》是伊明根据台湾作家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
剧作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改编的成功,在于忠实于原著,再现了作者笔下乡土风情的风俗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念故土、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愫。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说明。
四、掌握串珠式的'情节结构。
串起全文的“珠”是《小麻雀与小孩》,它把英子与周围的人、英子与厚嘴唇人的故事,紧紧统一在一起,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厚嘴唇的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的小人物。
他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贼;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担,养家糊口,供应弟弟上学,为弟弟的出息而自豪;为人朴实厚道,在小英子眼里是一个值得思念的复杂的人物形象。
五、试分析音乐描写在剧本中的作用。
讨论、归纳:(1)排练节日时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了小英子兴奋的心情。
(2)毕业典礼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既是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又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城南旧事,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友情、亲情等美好情感的感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背景,感受城南旧事。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城南旧事”,提问:“你们对城南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了解城南旧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描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感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如《窗下的树皮小屋》等。
(2)观看改编自《城南旧事》的电影,对比课文与电影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的经典片段,体会作品的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选取《城南旧事》的经典片段进行欣赏和分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章节。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2.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分析《城南旧事》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阅读《城南旧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和主题。
第四章:角色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角色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角色关系。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角色形象。
探讨作品中的角色关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作品中的角色发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关系。
第五章:作品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城南旧事》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探讨《城南旧事》的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启示。
第六章:文学特色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城南旧事》的文学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本课程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领略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掌握《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2 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进行概述,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2.3 教学步骤2.3.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本章节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城南旧事》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故事的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
3. 选择一部其他有关北京历史或文化的小说进行阅读,作为对比和拓展。
八、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关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惠安馆》了解惠安馆的历史背景,认识主要人物英子及其父母。
分析小说开头段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
通过人物对话,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第二章:《荒野》学习小说中的荒野描写,感受其神秘氛围。
分析英子与荒野中的动植物的互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解英子对荒野的特殊情感,体会童年的美好回忆。
3. 第三章:《宋家兄弟》认识宋家兄弟的性格特点,分析他们与英子的关系。
通过情节的发展,了解当时社会的家族矛盾和人性冲突。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亲情和道德价值观在小说中的体现。
4. 第四章:《爸爸的花》学习小说中对花的描写,理解爸爸对花的热爱和英子对爸爸的敬爱。
分析爸爸的花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体会其在英子心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花的故事中领悟人生哲理。
5. 第五章:《冬阳·童年·骆驼队》认识骆驼队的历史背景,了解英子的童年生活。
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感受英子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感悟: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感悟,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阅读。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范文
六年级语文《城南旧事》阅读欣赏课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2. 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背景。
2. 简介《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情节。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林海音,引导学生对作者产生兴趣。
2.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对《城南旧事》产生好奇心,激发阅读欲望。
3.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课程安排。
第二章: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作者的敬意和兴趣。
教学内容:1. 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 《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教学步骤:1. 通过多媒体展示林海音的图片和生平简介。
2. 引导学生关注林海音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第三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概述《城南旧事》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步骤:1. 通过多媒体展示《城南旧事》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简介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好奇心。
3. 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和期待。
第四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1. 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阅读理解。
2. 引导学生关注片段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选取的片段内容和背景。
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片段,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五章:讨论与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对《城南旧事》中的主题和寓意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城南旧事》2.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分享:学生分组阅读《城南旧事》的不同章节,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如童年、家乡、变迁等。
4. 文化探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体会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5.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绘画、表演等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心得体的质量和数量。
2. 学生在讨论、探究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创作活动的成果及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2. 参考资料: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城南旧事》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搜集老北京文化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教师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老北京的风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南旧事》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
4. 分享交流: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主题演讲:学生围绕“我与家乡”的主题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悟和热爱之情。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情感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介绍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城南旧事》是一部以北京城南为背景的小说。
2. 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1. 播放与《城南旧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向学生分发作者林海音的介绍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
3.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对城南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小英子、宋妈、爸爸等。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人物描写和对话。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3. 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动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深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三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2. 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情节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冲突的产生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情节对人物的影响和人物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深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成长、变迁、亲情等。
2. 分析主题在小说中的表现和体现。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并分享他们对主题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1.2 教材分析《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描绘了20世纪初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的生活。
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当时北京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林海音生平介绍林海音,原名林含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北京,曾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代表作有《城南旧事》、《窗下的树》等。
2.2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城南旧事》的理解。
第三章:故事梗概3.1 主要人物英子、宋妈、爸爸、妈妈、阿长等。
3.2 故事情节本书通过英子的童年视角,讲述了她在城南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家人、邻居之间的点点滴滴。
书中描写了宋妈的悲惨遭遇、爸爸的教书生涯、妈妈的贤良淑德以及阿长的善良正直等,展现了当时北京城南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故事梗概,提高概括能力。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目标4.1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城南旧事》,了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4.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城南的美好时光;(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重点与难点5.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城南的美好时光;(3)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老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运用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城南旧事》的相关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城南旧事》,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2. 理解与表达: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城南旧事》的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3. 参考译文:为学生提供课文的参考译文,以便于理解和对照。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第二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如“怀念”、“童年”、“故乡”等。
小学语文五年级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后记,找寻写作初心。
2.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中,实践两种阅读方法:通过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事件,把书读薄;通过鉴赏文本细节描写和做做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3. 体悟成长主题,勾连其他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阅读后记,找寻写作初心。
2.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篇文章中,实践两种阅读方法:通过列小标题的形式,梳理事件,把书读薄;通过鉴赏文本细节描写和做做批注的方法,把书读厚。
3. 体悟成长主题,勾连其他篇章,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二、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可能完整地读过此书,有的学生可能读过一点儿,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读过。
在学情不统一的情况下,做到泛读和精读的结合,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在自身阅读的基础上有所个性化的收获。
三、教学准备PPT,教案,学习单,打印的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书籍《城南旧事》四、教学过程开场白:师:同学们,关于阅读,著名文学家伏尔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
请你来——生: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师:谢谢你用自己的声音把伏尔泰的话语带到了我们的阅读课堂。
“一本好书”,“一个朋友”,“重逢”,听到这些词汇,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生1:温暖。
生2:亲切。
师:大家说的都很贴切,而我们今天像朋友一样相逢在一起,就是因为一本书,这本书是?生:《城南旧事》(一)庐山真面:为林海音画像你对林海音的了解有多少师:《城南旧事》,完整地读过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读过但没读完的请举手,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的同学请举手。
同学们,世界上的好书有很多,那我首先要祝贺你,你知道了其中的一本。
读过一遍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希望在群体的交流和分享中,你会收获新的体验和思考,没读过的同学也不打紧,那你的收获可能是最大的。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城南旧事教学教案
城南旧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句型;(3)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式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关爱他人;(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介绍:《城南旧事》是英国著名作家林语堂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童年时在福建一座小城的生活趣事。
2. 词汇与短语: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短语,如“童年”、“趣事”、“友谊”等。
3. 语法点:本课主要涉及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的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掌握词汇和短语;(3)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的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2)运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巩固所学知识。
4. 语法讲解:讲解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的事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我的童年趣事”的短文;3. 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英式文学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城南旧事》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4.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四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导入: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
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柔美,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单调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缤纷。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
一、介绍作者1.聊《城南旧事》题目2.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生平写照小诗: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二、介绍童年故事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那童年的回忆历历在目,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又发生在她童年几岁的时候呢?三、大致学习《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1.引导学生看目录,问:“《城南旧事》中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2.《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3.让我们通过这些文字来猜猜书中的人物。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故事情节,品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品主题。
1.3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3 讨论:你觉得小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身上有哪些特点让你印象深刻?第三章:细节品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认为最具特色的细节进行分享。
3.3 教师总结,强调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悟作品主题,如成长、变迁、友情等。
4.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启示。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5.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城南旧事》剩余章节,完成阅读笔记。
第六章:分析人物性格6.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如小英子的勇敢、聪明,宋妈的善良、尽职等。
6.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阐述其性格特点,并分享理由。
6.3 教师总结,强调人物性格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七章:感悟北京文化7.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老北京的独特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7.2 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分享关于北京文化的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7.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北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八章:品味语言特色8.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其中的语言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8.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语言特色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
第九章:对比现代生活9.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有哪些不同?9.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感悟。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背景。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生平。
简述《城南旧事》的内容及主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林海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1.4.2 播放《城南旧事》的预告片或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1.4.3 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1.4.4 提问:你们对《城南旧事》有什么期待?对作者有什么想了解的?1.4.5 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布置预习任务。
第二章:作者及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
掌握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及文学地位。
2.2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分析林海音的文学风格及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背景知识。
结合实例,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文学风格。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4.2 详细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强调与其创作的关系。
2.4.3 分析林海音的文学风格,举例说明。
2.4.4 提问:你们觉得林海音的文学地位如何?她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哪些印象?2.4.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梳理线索。
探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认识。
3.4 教学步骤3.4.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4.2 分析《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梳理线索。
3.4.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设计
平果五小梁利仙
活动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走近人物,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体会童年的快乐与忧伤.
3.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个性.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阅读.
活动准备:
设计“班级读书会阅读记录卡”
一、了解全书。
1、出示画面,猜猜出自哪个故事。
简介故事内容全书共讲了五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单独存在,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
但是读完全书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故事都是连贯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的童年中经历的难忘的故事,有快乐,有悲伤。
似乎各个部分连接不紧密,像糖葫芦上一个个的果子;然而,《城南旧事》又不完全是一个个散果,英子这个叙述者使各个部分到结尾成为有机整体,读完之后回过头看,看似无联系的部分之间实际上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这正是作者设置悬念的技巧。
2、《城南旧事》
简介作者。
者林海音——林海音,原名林含英,籍贯台湾。
1918年出生,5岁随父母到北京,1948年返回台湾。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为背景,透过一名小女孩——英子的儿童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林海音的生平资料不难发现,故事
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城南旧事》讲述的故事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童年。
二、走近人物
1、抢答: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
(1)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
“她”指的是( ),出自《惠安馆》。
(2)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他”指的是( ),出自《爸爸的花落了》。
(3)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
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我”指的是( ),出自《惠安馆》。
2、填一填:你能补充相应的作品名称和主要人物吗?
《惠安馆》——()
《》——(“小偷”)
《兰姨娘》——()
《》——(宋妈)
《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
《城南旧事》——()
3、说一说:
幸福的童年固然令人回味,可是悲苦的童年也值得记忆,英子身边来来去去,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然而到最后一个个朋友、亲人都离她而去,直至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离她远去了……
读第一遍的时候,也许只看故事,可是再回头看看,会有些人物令我们牵肠挂肚、念念不忘。
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里,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温馨提示”:每个作家在写书的时候都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甚至会因
自己笔下的人物死去而感到伤心不已。
要体会书中的情感,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情感,和书里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这样的阅读,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教师总结该环节:小英子就这样远远地望着一个个她熟悉地人远去,没有大悲,没有哀号,只有在那一双明眸中闪烁着令人心痛的轻愁。
作者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读一本好书,我们可以赏读里面的精彩片段,适当地做做摘记,或者写些感想,如果是自己的书,我们还可以做做批注,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一个月里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收获很大,精心制作了许多阅读卡片,写了读后感,今天咱们就给大家展示展示。
三、走出故事
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魅力,《城南旧事》不仅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还被拍成同名电影,轰动全国,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课下观看电影。
欣赏电影插曲《送别》
同学们,一本好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启迪我们的智慧,净化我们的心灵。
读书是长久的事,要持之以恒。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是呀!人依书而贵,依书而雅,依书而富。
《城南旧事》带给了我们温馨、快乐,带给我们淡淡的忧伤,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思考。
那么高尔基的《童年》又
给我们带来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