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的战略思想包括这样一些不同层次的内涵:
战略比战术和战役更重要;不打消耗战;重在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
作者:胡泳
克劳塞维茨明白指出战争像一场赌博。孙子虽未明言,但可以感觉到他似乎是把
战争看作一盘棋:“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中国与西方所下的棋是不同的。在围棋中,对弈双方把白子和黑子下在棋格的交
叉点上,最大限度地控制地盘,并限制对手的扩张。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游戏,它的基本
主题是包围和反包围。谁是功方,谁是守方,通常是分不清的。围棋的胜负只是比较而言,胜者要比负者控制更大的地盘,但不是所有地盘。由于它的复杂性,棋手可能在某
一局部遭到战术上的失败,但却能通过从战略上智胜对手而卷土重来。而在西洋象棋中,弈者的目的是捕获对手的头号棋子即棋王,这也要求对地盘加以控制,但此种控制不是
通过谋划,而是通过不断消灭对手的棋子而实现的,常常表现为直接的攻击,这样自己
的王不会受到威胁,而对手的王则越来越缺乏保护。
下棋的差异正反映了中西军事战略的差异。西方战略常常着眼于单一的决定性战役,而东方军事大家如毛泽东的信条是着眼于更加持久的斗争,先是小区域的控制、地
理上的分割,然后是连片的发展、合并,最终获取战略上的胜利。毛泽东经常用围棋来
解释他的战略:“由于是敌我各有加于对方的两种包围,大体上好似下棋一样,敌对于我
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游击根据地好似做眼。在这个
‘做眼’的问题上,表示了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之战略作用的重要性”。
哈里.萨默斯在《论战略:越战的批判性分析》一书中,记录了战后一位美军上校
和北越军官在河内的对话。美国人称北越从未能够在战场上打败美军,北越军官表示同意,但补充说,这一点完全无关紧要,越战根本与战场上的胜利不相干。越战的绝妙讽刺在于美国打赢了每场战斗却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北越人体现了孙子兵法的精髓。
孙子兵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境界,“必以全争于天下”。最好的战略是在达成胜利的时候,天下还能保持“完整”,也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并非否定“百战百胜”,而是要求用兵者时刻不忘追求最高的谋攻原则和最好的用兵效果,强调不要一味贪求交兵取胜,以避免或减少战争损失。孙子从不主张打胜负未卜的消耗战,因为消耗战战略背后的基本理念是,你的资源要比对手的资源能够支撑更长时间。在实际中,这就意味着你不仅要拥有足以超过对手的资源,而且要具有坚持到对手认输为止的意志。但通常的情况是,对手都顽强地拒绝认输。
孙子认为善战者之胜无智名、无勇功,换言之,赢得很自然、很轻松,好像一点都不吃力,他称之为“不”。所谓“不”,也就是有绝对把握,即争取胜利要建立在自己实力强大、不可战胜的基础上,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此即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更为关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指出了在战前、战中及结束战斗时达成摧毁敌人抵抗意志的目标的极端重要性。越战之所以成为美国人恐怖的回忆,是因为美国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同对手打的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战争。决定性的战场并不在精兵云集之地,而是在政治意志的深处,在民众的头脑和心坎里。美国人对敌手的了解仅限于容易衡量的经济与军事数据,完全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
吸取了越战的教训,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终于踏踏实实当了一回孙子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精心协调的陆海空和特种作战部队的迅速行动,美军几乎同时在广阔的战场
空间打击多个军事目标。这些快速而同时的打击目的就是,使伊拉克的国家机器和武装
力量立刻瘫痪,从而即刻放弃抵抗而投降。这就是著名的“震慑与畏惧”战略,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广泛使用政治、经济、战略、战役、战术层次的全方位力量,形成一种综合势力,向敌人发出要么毁灭、要么投降、抵抗毫无意义的信号。这其中,“震慑”
是手段,“迅速制敌”是目的。哈伦.厄尔曼,“震慑论”的创制者,公开承认“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论是“震慑论”的雏形。只不过当代美军把高新技术和军事哲学结合在了一起,在伊拉克导演了一出“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