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晏列传
管仲(1)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2)游,鲍叔牙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3)鲍叔牙,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4),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5),管仲囚焉。

鲍叔牙遂进(6)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7),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牙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牙谋事而更穷困,鲍叔牙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8),鲍叔牙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牙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9)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10)鲍叔牙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1)。

四维(12)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13)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14)。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15),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16),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17)于公室,有三归,反坫(18),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19)莱(20)之夷维(21)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22);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23)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24)贤,在缧绁(25)中。

晏子出,遭之涂(26),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27),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
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28)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29)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30)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31)。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32),及《晏子春秋》(33),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34)。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35)。

岂管仲之谓乎?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36)”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37),所忻(38)慕焉。

[1][2]
作品注释
(1)管仲:名夷吾,春秋初期政治家。

他由鲍叔牙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曾辅佐桓公成就霸业。

颍上:颍水之滨。

颍水源出今河南登封县,流至今安徽寿县入淮水。

(2)鲍叔牙:齐国大夫。

游:交游,来往。

(3)欺:意谓占便宜。

(4)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出奔莒国。

公子小白,齐襄公弟,即齐桓公。

管仲事公子纠:管仲、召忽奉公子纠出奔鲁国。

公子纠,齐襄公弟。

(5)“公子纠死”二句:鲁国畏齐而杀公子纠,管仲请囚。

事见《左传·庄公九年》。

(6)进:引荐。

(7)九合诸侯:多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

一匡天下:使天下归正。

当时诸侯无视周天子,互相攻伐,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度制止混乱局面。

匡,正。

(8)走:逃走。

(9)孙世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俸禄。

(10)多:称道,赞美。

(11)上服度则六亲固:如果当权者服御之物有度,那么六亲的关系自然稳固。

服,服御,使用。

度,制度。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12)四维:指礼义廉耻。

(13)“下令”二句:意谓下达政令要像流水的源头一样,顺流而下,使政令合乎百姓心意。

(14)论卑而易行:政令符合下情,容易为人们所执行。

(15)轻重:分清事情的轻重。

一说,《管子·轻重》详细论述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轻重指经济。

权衡:衡量事情的得失。

(16)“桓公实怒”二句:少姬即桓公夫人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桓公惧而变色,禁止不听,于是发怒,遣其归蔡,但未断绝关系。

蔡人却将蔡姬改嫁,因此桓公发兵攻蔡。

事见《左传·僖公三年》。

(17)拟:相比。

三归:说法不一。

这里指收取民众大量的市租。

(18)反坫(diàn):周代诸侯宴会时,在正堂两旁设有放空酒杯的土筑平台叫坫,诸侯互相敬酒后,将酒杯反置在坫上。

(19)晏平仲婴:晏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

(20)莱:古国名,在今山东黄县东南。

(21)夷维:今山东高密县。

(22)顺命:顺着命令去做。

(23)三世: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

(24)越石父:齐国贤人。

(25)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

引申为囚禁。

(26)涂:通“途”。

骖:古代指驾在车两旁的马。

(27)戄(jué)然:敬畏的样子。

摄:整理。

谢:认错,道歉。

(28)感寤:受到感动而醒悟。

寤,通“悟”。

(29)延:聘进。

(30)“志念”二句:志向和思想深远,经常表现出自居人下的样子。

下,退让,尊人屈己。

(31)抑损:谦逊。

(32)《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均为《管子》篇名。

(33)《晏子春秋》:旧题春秋齐晏婴撰,实际上是后人依托并采缀晏子言行而作。

(34)孔子小之:孔子轻视他。

《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35)“将顺其美”三句:意谓顺势助成其善事,纠正其过失,因此,君臣就能亲密无间。

所言引自《孝经·事君》。

(36)见义不为无勇:见到正义的事而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37)执鞭:为人驾驭马车,意谓给人服役,引申为景仰追随。

(38)忻慕:欣喜爱慕。

忻,同“欣”。

[2]
文学赏析
《管晏列传》这篇文章的写法比较奇特,它并不全面系统地写两人的生平政绩,而是选取两人的一两件轶事来写,就是这些小故事,作者在叙写时也极力概括,反倒是抒情谈话展现得很充分。

司马迁写的这些事绝不是无关痛痒,恰恰表现了他的社会人生理想,有成“一家之言”的意义。

第一段,介绍管仲的出身。

着重写他因鲍叔牙的推荐而任齐桓公之相的事,为后文管仲详谈他和鲍叔的关系作发端;于管仲的煌煌相业,则以“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几句带论断性的、概括性极强的话了之。

头绪集中,笔力极劲健。

第二段,集中显示了本文的特点。

借管仲之口,尽量抒发存在于他与鲍叔之间的典型的人生知遇之情。

“分财”多取而非“贪”,为人“谋事”陷于“穷困”而非“愚”,“三仕”都被逐而非“不肖”,作战退走而非“怯”,被囚降事新主而非“无耻”,管仲的一连串不容易为人原谅、得人理解的行动,鲍叔都能原谅,都能理解,丝毫不动摇对管仲的信赖,其见事之明,知人之深,真是别无可求,不能有加。

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满计较利害、变换冷暖的情态,文中写鲍叔的对待管仲,真能使旧时一般缺乏援助、需要友谊的人,读了都感极而下泪。

鲍叔知人,可令一般人如此感动,则管仲之高呼“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自是出诸血诚,丝毫没有过分,一样令人共鸣,令人激动。

文中这段抒情的谈话,都用排比之笔,重叠、连贯地写下来,恻怆悲凉,顿挫摇曳,情韵绵邈,一反上段的劲炼之概,使文章节奏变换,交错多姿。

鲍叔之贤,得管仲相业而彰;管仲之污,得鲍叔智慧而除。

司马迁在文中叙事那样节约笔墨,而放手去载管仲的抒情之言,目的固然是为了在管晏传中附写鲍叔,起合传中又有附传的微妙作用,因而后文又连带介绍鲍叔的子孙后世,并下一句抑管扬鲍、倒置历史人物的通常地位的断语:“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第三段,笔调又变化,以议论带叙述,近于今人的所谓“以论带史”。

它用作者的评论及管仲自己的言论,带来对于管仲相业成功原因的补叙。

目的主要不在表彰管仲一人,而在提供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经验,供人借鉴。

在史
传中注意提供有意义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又是《史记》重大的思想价值之一。

司马迁有儒家思想,又善于汲取道家思想中的重自然、重顺应民心的合理因素。

他在《货殖列传》中,曾发挥极具卓见的发展经济的“因势利导”的思想;在本段中,又着重总结管仲相齐的“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成功的政治经验。

本段写完管仲的事迹,带出“后百馀年而有晏子焉”一句,显示两人的类同关系,为后面介绍晏婴事迹作承转,也是《史记》的常用手法。

第四段开始写晏婴,也以极简练的笔墨概括其生平。

段中着重揭示晏婴的“节俭力行”与“危言危行”两种行谊,由于有重点,故叙述虽简而晏婴为人的特点很分明。

第五段又不避琐细,选择两个生动事例,写晏婴的知人和谦逊。

其中“志念深矣”一句,借晏婴驾车人妻子的口,表现晏婴的大臣和思想家的重要品质,极为深刻。

越石父与晏婴的对答,驾车人与晏婴的对照,着墨无多,生动且具有戏剧性。

对史事本身的善于选择和剪裁,此史笔之所以工;描写的富有生动性,此文学价值之所以高。

往往一事而兼具两善如此段,则《史记》之多多过人也固宜。

最后一段为论赞,多用反问句跌宕生姿,此亦《史记》所擅长。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一结以自卑口气,备致对晏婴的倾倒之情,牵扯自己,真是出人意外的神来之笔。

然幽默之中,固含有无限的体会世味辛酸、渴望知人之贤的悲痛心情。

了解司马迁的为人和经历,才能领会这句话的严肃的思想与感情的分量。

[4-5]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足以显示人物思想和行动特点的轶事,突出管鲍交游、鲍叔谦让、晏子赎回越石父和推荐御者等言行。

这些描述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具有不同性格特点的历史人物,与《史记》多数人物传记注重人物生平大事、补充生活逸事的写法相比,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由于脉络清晰、以传抒情、叙事独特、总分结合、叙议交融,文章活画了人物形象,强调了识才举贤的重要性,寄寓了作者世无知己的感慨。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