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管晏列传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与翻译(全)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与翻译(全)原文: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翻译:管仲的财富足以和公室相比,他有三归高台,又有反坫,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
管仲死后,齐国仍然遵循他制定的政令法规,常比各国诸侯都强大。
经过一百多年以后,齐国又出现了一位晏子。
原文: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翻译:晏平仲,名婴,是古莱国的夷维人,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由于节俭和勤于政事而受到齐国人民的推重。
他担任齐相,不吃两样的肉食,妻妾不穿丝绸衣裳。
他在朝廷,国君有话问他,他就严肃地回答;不向他问话,他就严肃地办事。
当国家有道的时候,就顺命行事,无道的时候,就权衡度量着去行事。
他由于这样做,而能够三朝都在诸侯之中显扬名声。
原文: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
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翻译:越石父是个贤能的人,犯了罪被拘禁。
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坐车左边的马,赎出了石父,并让他上车,一同回了家。
晏子没有向石父告辞,就进入内室,许久不出来,于是越石父请求断绝交往。
晏子大吃一惊,整理自己的衣冠郑重道歉说:“我虽然没有仁德,但也帮助您摆脱了困境,您为什么这样快就要断绝交往呢?”石父说:“不能这样说。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屈,在知己人那里受到尊敬。
当我在囚禁期间,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
您既然了解我,并且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了,知己而待我无礼,那还不如被囚禁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1)。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2),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3)。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4),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注(1)索隐颍,水名。
地理志颍水出阳城。
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
正义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后,管严之子敬仲也。
”注(2)索隐吕氏春秋:“管仲与鲍叔同贾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
鲍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
”注(3)正义齐世家云:“鲍叔牙曰:‘君将治齐,则高傒与叔牙足矣。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
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于是桓公从之。
”韦昭云:“鲍叔,齐大夫,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叔牙也。
”注(4)正义管子云:“相齐以九惠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疾,五曰独,六曰病,七曰通,八曰赈,九曰绝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1)正义音古。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1),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1)索隐按:系本云“庄仲山产敬仲夷吾,夷吾产武子鸣,鸣产桓子启方,启方产成子孺,孺产庄子卢,卢产悼子其夷,其夷产襄子武,武产景子耐涉,耐涉产微,凡十代”。
系谱同。
管仲既任政相齐(1),以区区之齐在海滨(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4)。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5)。
史记 管晏列传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於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彊於诸侯。
後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管鲍之交原文及注释
管鲍之交原文及注释《管鲍之交》出自《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如下: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以下是对原文的注释: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
游,交往。
鲍叔知其贤: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
贤,有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
欺,这里指占便宜。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鲍叔牙始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说什么。
善遇,友好对待。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已而,不久。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等到小白即位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
鲍叔遂进管仲:鲍叔牙于是推荐管仲。
进,推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霸,称霸。
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一匡天下,使天下得到匡正。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
贾,做买卖。
分财利多自与:分配钱财利润时,常常自己多拿一些。
《管晏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
《管晏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管晏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管晏列传两汉: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导语:《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迹,而“论其轶事”。
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
作者惨遭李陵之祸身受腐刑,平生所交不为一言,故写管鲍之交,写晏婴赎越石父,无不是借题发挥。
来抒发自己的胸怀。
以下是小编整理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以供参考。
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3)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4),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管晏列传》译文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管晏列传》翻译与赏析
《管晏列传》翻译与赏析《管晏列传》出自《史记》,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通过对二人言行和政绩的记述,展现了他们的治国理念和为人处世之道。
管仲,名夷吾,颍上人。
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深知他的贤能。
管仲贫困,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从不因这些事而抱怨。
后来,管仲侍奉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
齐国内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曾为了阻止小白即位而射箭,差点击中小白。
但小白最终抢先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
齐桓公不计前嫌,在鲍叔牙的推荐下,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诸侯。
他在治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经济上,他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通过发展生产,使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
在政治上,他改革内政,选拔人才,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僚制度。
在军事上,他实行军政合一,寓兵于农,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管仲的治国理念在当时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
他深知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推动农业和商业的进步。
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物质基础与道德规范关系的深刻认识。
只有当人民生活富足,才有条件追求更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用人方面,管仲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说:“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意思是懂得给予就是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他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为齐国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对于外交,管仲主张“尊王攘夷”。
他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团结其他诸侯国,共同抵御外族的入侵。
这一策略不仅使齐国在诸侯中树立了威望,还维护了中原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晏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人。
他侍奉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而闻名。
晏婴虽然身材矮小,但才智过人,能言善辩。
景公时,晏子为相。
他生活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他多次拒绝景公的赏赐,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富足。
管晏列传原文及赏析
管晏列传原文及赏析管晏列传原文及赏析管晏列传司马迁〔两汉〕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管晏列传原文及赏析
管晏列传原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管晏列传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司马迁《管晏列传》原文译文鉴赏
司马迁《管晏列传》原文|译文|鉴赏《管晏列传》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管晏列传》原文两汉: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子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译文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译文《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导语:《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迹,而“论其轶事”。
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
作者惨遭李陵之祸身受腐刑,平生所交不为一言,故写管鲍之交,写晏婴赎越石父,无不是借题发挥。
来抒发自己的胸怀。
以下是小编整理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以供参考。
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史记·管晏列传》注释、分析
管晏列传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管晏列传》就选自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远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①,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②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③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④,九合⑤诸侯,一匡⑥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⑦,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⑧,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⑨,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⑩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⑪,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⑫,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⑬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⑭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⑮。
管仲既任政相⑯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⑰同好恶。
故其称曰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⑲。
四维⑳不张,国乃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