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研究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作者:黄小羽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3期黄小羽(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金衢分公司衢州管理处,浙江衢州 324000)摘要: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各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多种融资方式的不断引入,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多元化投资主体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8-0126-01收稿日期:2013-03-20作者简介:(1963-),女,浙江衢州人,本科,文秘兼党群(岗位),经济师,研究方向:高速公路管理。

一、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立法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飞快发展,高速公路立法已经远远落后于高速公路建设。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本专门适用与高速公路管理的针对性法规。

我国高速公路的立法体系滞后于高速公路建设。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和适用于高速公路管理的法规体系。

实施管理的依据仅仅参照普通公路法律条款。

虽然1997年出台的《公路法》对公路建设和收费公路作了规定,但未对高速公路作出具体的规范。

而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公路管理条例》的一些规定又不一致,造成公安、交通部门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上权责关系不清。

2、管理职能权责混乱。

高速公路性质决定其管理必须以集中、高效、统一、特管为原则,其管理内容主要是收费、养护、路政、交通安全和配套服务管理,这些管理职能本应是有机整体,但现行的管理体制造成了管理职能被割裂,管理效能低下。

高速公路大多是国家投资兴建,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用了全体国民的钱,可如今逐渐成了部门赚钱的工具,很多省的高速公路收费公司都是企业性质,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运作,把收费作为重点。

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研究

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研究

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研究作者:于晶曹冰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在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上也凸显出一定的问题。

管理公路管理的项目和内容在不断增多,因此在高速公路运营中应该协调好公路建设和公路管理的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两种常见模式,对两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细致分析,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000 引言现阶段,高速公路运营中,应该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多种模式共同存在的发展形式,在管理模式中,包含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型的管理体制。

1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分别为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型的管理体制,其中事业型的管理模式又包含一省两局的态势和一省一局的态势;企业型的管理体制又包含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

1.1 企业型管理体制从隶属关系的情况来看,可以将企业型的模式分为直接隶属省交通厅和直接隶属省级政府。

其中,直接隶属省交通厅是由省交通厅控股或者独资成立的集团公司,省级政府需要对省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整合管理,其中,省交通厅承当出资人的职能和义务,对行业管理的同时对产权实施管理措施,具有经营管理权和重大决策权,可以对高速公路的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

我国采用这种管理体制的省份主要包括重庆、甘肃、四川、湖南和湖北等。

对于直接隶属省级政府,是由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集团统一管理,其和省交通厅的行政等级是相等的。

整个集团需要对整个省份高速公路的市场融资、资产管理和收费经营等管理,都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采用这种管理体制的省市主要包括广东、福建、江苏、安徽、山东、陕西和浙江等。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我国河北省高速公路是公路线路构成的主要骨架,从最初的没有高速公路,到后来的稀疏,最后编织成网,为河北省的经济开展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自从1987年开始建立高速公路,至今2022年,已经实现了河北省全省通车跨越5000公里的目标。

并且高速公路的密集程度,已经到达了欧美的标准。

河北省的高速公路辐射面积达,贯穿南北,能够满足省市的经济开展要求。

想要河北省的经济继续快速的开展,就要建立一个科学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一、我国告诉公路管理体制的开展现状〔一〕高速公路的交通平安管理与公路路政等行业行政管理的关系。

高速公里管理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是三种,第一就是以交通部门为单独的行政管理部门,第二就是交通部门为主要的管理部门,但是需要公安交警和交通执法的帮助,进行道路管理。

第三种就是交通部门,公安交警和交通执法共同为管理部门,对高速公路进行管理。

〔二〕从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十分的巨大,但是由于政府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不到位,政企不分家的投资模式和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统筹管理规划高速公路的建设,但是并不能真正的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水平。

比方河北省交通厅国际金融组织贷欲工程办公室,就是投资和管理权责分不清导致的。

另外一种就是投资管理分开、独立运营,更有助于道路管理运营。

〔三〕从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性质。

我国各省主要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是纯事业性管理模式,河北省高速公路的主要管理模式也曾经是这样的。

但是目前的河北省的高速公路管理,处于一个新的阶段,正转变为集团化运作。

这是在本质上的根本运作方式,是符合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开展趋势的。

二、我国告诉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一〕高速公路管理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河北省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相关法律也不完善。

河北省在1998年发布的《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的使用和管理,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方面的内容。

当代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作为公路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我国,从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于1988年10月竣工至今,虽然只有1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很快,到2002年已通车2.5万公里,紧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还制定了“五纵七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的宏伟战略,致力于促进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如此,相对于国外高速公路发展的先进水平,我国在高速公路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管理体制混乱,使得政出多门、地方分割、养护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等,这是不能适应“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发展的需要的,也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能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改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理顺管理体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已成为高速公路管理的紧迫课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当代管理学、行政学的基本原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高速公路及其管理体制的理论分析一是对高速公路的属性进行分析。

高速公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时,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特殊商品,其社会属性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商品性。

二是关于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分析。

本文着重强调,在构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时,主要从分析其管理的目标、职权、机构、机制和制度等要素出发,紧密结合中国当前国情,<WP=32>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新模式。

第二部分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状鉴于我国高速公路事业起步较晚,管理体制大多是在普通公路管理的基础上兼容、改革,逐步形成的,因此还处于过渡性摸索阶段。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研究作者:吉华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7期摘要: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指的是其修建、运作等一整套的规则制度模式。

我国开始建设高速公路的时间相比发达国家来说尚且较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高速公路管理修建、管理方式尚在探索、改革和完善之中。

毫无疑问,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运营实践中还有许多不足,对于公路资源的高效利用、社会效益的更大发挥、经济收益的合理扩、管理机制的科学高效等问题还没有比较令人满意的实践结果。

因此,本文将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探讨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的科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建设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早期主要以计划经济的方式修建并由高速公路专门管理机构进行运营。

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能够满足双向各四车道保持至少八十公里时速的通行。

在运输和客运方面更加经济,因为高速公路道路质量好,设施完善,耗时短、车耗小。

更重要的是,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带动周边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近年来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投资主导,政府的管理角色越来越灵活。

上述的发展局面却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不成系统而没能将效益和效率实现最大化。

在我国,不同的高速公路主建方不同,经营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有的采取行政隶属的形式,按片区或按具体线路进行管理;还有的采取事业型管理或引入特许公司进行转包管理。

这样的多样管理体制应当终归趋于统一,统一于一种最优化的运营模式,而非持续各行其是。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现存弊端,将能够大致清晰勾勒出应当改进的方向。

一、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的弊端在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弊端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显得更加突出,主要在于体制凌乱、管理机构重叠、执法不严、职责混乱等方面。

下面将作具体列举和分析:(一)建设和管理在全责和时间上分属两方,相互并不统一众所周知,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相当严格,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非 机动 车辆 和 行人 擅 自进 入 高速 公路 、 强行 冲关 逃 费等现 象 进行 有 效 的控
制 。在 高速 公 路使 用过 程 中 ,经 常发 生的 民事 、刑 事 案件 ,由于 无统 一 的 法律 可依 ,同一 性质 的 问题 ,不 同的地 方 处理 结果 大 相径 庭 , 当事人 双方 的合 法权 益 不能 正 常维 护 。此 外 ,我 国 目前 大 量 的高 速公 路路 段 是 由企业
公 路管 好 。 ”这 种 划 分既 没有 作 出统 一 的规 定 ,也 没有 明确 的 指示 。所 以 现 实 中, 高速 公路 管 理也 就缺 乏 统一 的模 式 , 高速 公路 管理 部 门和 公安 部 门各 管 一摊 ,将 交 通 安全 管理 从 中割 裂 出来 , 由公安 部 门行 使这 一职 能 。 这 就使 彼此 职 责不 清 ,机 构重 复 设置 、 多头 管理 也 比较 突 出,经 常造 成 公 路 部 门 与 公安 部 门的 冲 突 ,给 理 应 高 速 运行 的 高速 公 路 埋下 了不 安 全 隐
先 分析 我 国高 速公 路 管理 体 制 的发展 现 状 ,再 分析 其存 在 的 问题 ,最 后对
其 改善 提 出对 策研 究
1我 胃矗 毽公 路蕾 理体 翻 的发晨 现状 1 1从 高 速 公 路 的交 通 安 全 管 理 与公 路 路 政 等 行业 行政 管 理 的 关 系 .
看 ,大 致有 三种 模式
管理 体制 ,指 的 是互相 联 系 、互相 制 约 的各组 织机 构之 间 的格局 、配 置和 管理 权 限划 分 的制 度 。高 速公 路 管理 体 制是 指适 应 其运 营特 点 、符 合
部 门 限于行 政 执法 的权 限, 不能对 破 坏 、盗 窃公 路 设施 、侵 犯路 产路 权 、

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

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

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20年突飞猛进的建设发展,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为世界瞩目。

纵观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演进,高速公路管理是在管理体制理论不足,国内尚无现成模式借鉴,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传统管理体制刚性作用下,在实践中认知、探索的。

各地从各自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切合高速公路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管理形式,呈现出多种模式并存的现象。

在高速公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对高速公路这一现代化交通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消除现行管理体制中妨碍高速公路发展的因素,建立起适合高速公路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统一、高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课题。

本文在对高速公路发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高速公路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构建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深入分析了现行管理模式在行政隶属、效益核算、交通管理、行业管理和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参考国外部分国家高速公路管理经验、教训和学习研究了现代管理原理的基础上,吸取了适合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先进理论、原理、方法和经验并融合于新构建的模式中,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高速公路管理需求分析、管理体制剖析、管理组织机构研究、和管理模式的系统评价。

本文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内部平行管理部门的设置方案,利用Fuzzy AHP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层次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计算各个指标的评价值,先按指标类进行综合评价,再对所有类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提出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是建立在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吸收国内外高速公路管理成功经验的先进、适用、高效、经济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

由于课题本身的复杂性和作者学识的有限,仍然需要对这一课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的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管理的新模式。

研究分析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

研究分析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

研究分析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也对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运营管理体制,也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本文就是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展开讨论和分析,系统的阐释了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并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继而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运营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过,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都需要我们的运营管理部门积极的进行完善。

如很多地区的管理工作比较粗放,而且许多的责任也不够明确。

这些不同的干扰因素,将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需要我们的相关的管理部门,有效的结合我国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积极探索适合其发展现状的管理制度,推动我国高速公路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就,是为了确保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管理体制有三个要素构成,分别为管理机构、管理规则和运行机制。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高速公路产业运营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和国务院的相关法令有关的,在1992年我国的国务院的相关文件中对此作出指示“我国暂不对高速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各个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本门需结合各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的管理体制。

”因此,就形成了上面提到的没有形成统一管理的现象。

不过,目前我国的各地区的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文件精神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有针对的运营管理体制,主要的管理体制有下面的四种:(一)统一领导,行业管理采取的管理体制是由各个路段的经营公司或相关管理部门负责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的管理形式。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及办法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及办法

---------------------------------------------------------------范文最新推荐------------------------------------------------------ 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及办法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及办法一、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职能概述1。

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组织职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职能,高速公路行政制度的组织职能存在特定性特征.依照其特定性特征的原则进行划分,可以分成有职权性和非职权性两大阵营;依照其管理宽度的原则进行划分,可以分成多种层级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将责、权、利下达至各层级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处,并命其工作人员做到协调工作。

2。

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监督职能。

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第二大职能为监督职能。

在高速公路的服役过程当中,牵连着多方的利益群体,其中便不可缺少有监督职能发挥效用,平衡各方利益群体。

高速公路行政制度的监督职能涵盖两个方面:(1)针对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2)针对高速公路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监督活动涵盖三大因素:①监督者、②被监督者、③所处外在环境。

1/ 203。

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调控职能。

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第三大职能为调控职能,调控职能更是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当中必不可少的职能之一.以国家的整体宏观规划为依托,在对高速公路开展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活动过程中,都要有宏观调控作为支撑。

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调控职能的实施,意在依据国家对高速公路做出的整体规划行事,从而保障高速公路整体规划目标的落实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及办法。

二、我国高速公路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1.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组织制度问题分析。

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组织制度涵盖多重内容,局限于高速公路垄断性的作用,其组织制度的贯彻落实出现(或潜在蕴含着)诸多弊端。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摘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在公路交通领域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组织形式,其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与责任在交通公路部门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组织;高效;统一管理China’s highway management systemLiang Xing(Shaanxi Han and Tang Dynasties Computer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00)【Abstract】Freeway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form of government in the field of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functions, and its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social and public affairs of government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road.【Key words】Organizations;Efficient;Unified management1. 高速公路属性对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本章将以现代管理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对高速公路的本质属性及技术经济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其特有属性与一般商品有何不同,研究高速公路管理的特殊性对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揭示高速公路管理的基本规律。

1.1 高速公路的基本属性。

属性是事物本质及其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体。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高速公路是社会劳动凝结而成的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但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产品,而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对社会产生的效益不可分割地扩散给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

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

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

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摘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升,对于高速公路的需求日益增大,城镇之间运输频率加大,高速公路向东西部延伸,高速公路的管理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公路建设1 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对高速公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高速公路的建设拉动了内需,提高了区域的生产总值。

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不断壮大,汽车数量也急剧增多,公路负荷日益加重,高速公路管理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

2 目前的管理模式我国高速公路有着特殊性,并且是新兴事物,所以行政体制上并没有对高速公路的组织形式作出统一规定,地区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和实践,目前主要有4种管理模式:2.1 交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这种模式是省级交通主管部门统一对全省的高速公路进行管理调控,公路局负责路政管理、养护考核和收费经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路段公司和事业管理处负责经营活动。

此模式的优点是政府的有关部门权责明确,交通主管部门有了行政执法的职能,而企业负责资金运作、收取费用和日常管理。

高速公路的建设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主管部门和企业实现效益的平衡。

缺点是目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同一个企业主体上,造成定位不明确,在运作的过程中企业和交通主管部门职责混乱,政企不分,有关部门的行业管理缺失,影响高速公路的发展。

2.2 公路管理局直接管理这个模式主要是指高速公路管理处直接对高速公路进行全面管理,包括收费、经营、养护、路政等方面。

其优点是充分体现了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能够避免建设单位和经营企业的协调难题,政府成为管理建设主体,主导高速公路规划经营,大大地缩减了高速公路的管理费用和成本。

缺点是建设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三角色合一,造成在建设过程中成本的浪费、工期的拖延、不考虑规划的合理性、不考虑管理收费效果,不利于管理者和建设者的水平提高。

关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关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关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高速公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和商品,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研究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路网分割、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管理机构设置重复、职能交叉等问题,本文也提出相适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对策高速公路指的是“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属于高级公路,它具有一般普通公路的功能特点,但与此同时它作为,因而它同时具有商品性和社会公益性。

高速公路的建设情况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高速公路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984年我国开始动工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于1998年竣工,总长为20.5公里。

截止2013年年底。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高居世界第一,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在这十几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却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高速公路的更好发展。

1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概念及要素1.1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概念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指的是:高速公路管理机构为了确保高速公路顺利的建设以及运营而建立的组织制度。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高速公路运营体制、高速公路建设体制、高速公路监管体制、高速公路养护体制。

高速公路融资体制等内容;而狭义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则主要指的是高速公路运营体制,它是一种高速公路的管理权限的划分和管理机构设置的制度。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随着高速公路的飞快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同时它对高速公路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要素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能、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共5种,其中管理人员是动力源泉,管理机构是物质基础,管理职能是基本前提,管理运营机制和制度是管理体制运作的根本保障。

对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

对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

对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研究郑世芳(中原高速,郑州,450045)摘 要: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各异,管理水平参差不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速公路在使用效能上的发挥,使其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的功效大打折扣。

因此,明确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采取具体措施以推进统一、规范、科学、精简、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速公路 管理体制 必要性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073—01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和综合实力。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起步比较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作为具有特殊性的准公共物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交通管理领域讨论的热点和重点。

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管理在我国毕竟只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各种管理体制尚处在摸索阶段,至今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想的管理体制。

如何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设,成为新时期交通事业发展尤为迫切的课题。

一、实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性(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下,无论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发展下的必然选择。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的交通运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不断的完善。

实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对于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提高我国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维护公众出行利益作为我国准公共产品之一的高速公路,其本身具有公益性、外部性及网络型等属性。

准公共产品本身具有排他性及非竞争性的特点。

排他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主要采用全封闭式的收费制度。

另外一项我国高速公路的重要特点还在于其非竞争性。

由于高速公路的公益性特点,政府应积极扮演着保障公众出行利益的捍卫者角色。

高速公路的投资决策与模式选择

高速公路的投资决策与模式选择

高速公路的投资决策与模式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速公路建设与投资决策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交通运输效率、资源的配置以及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

如何进行优化投资决策与选择合适的模式,成为当前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高速公路投资决策与模式选择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高速公路投资决策的基本形式(一)政府投资决策模式政府投资决策模式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或地方政府主导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者通常是政府,由政府出资进行公开招标,在竞争中选取最合适的承建单位。

该模式具有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投资环节相对透明、能够形成规模经济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政府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建设工期长、投资决策的局限等不足之处。

(二)投资公司投资决策模式投资公司投资决策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高速公路建设模式。

在该模式下,由大型投资公司撮合建设单位和融资机构,建造高速公路。

投资公司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常代表建设单位与融资机构开展合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具有投资灵活性高、融资手段多样化、政府干预小等特点。

但也存在着风险较高、集聚效应差、知名度不高等缺点。

(三)PPP投资决策模式PPP投资决策模式是将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整合起来,合作共赢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建设方与政府合作,共同出资建设及经营高速公路项目,政府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为建设方提供一定补贴或保障,建设方通过项目的运营增加收益。

PPP模式具有清晰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共赢的协作模式、资源共享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融资成本较高,投资回报期较长等缺点。

二、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决策需求分析(一)有效规避风险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风险管理是保障投资决策成功的前提。

建设者和投资者要从建设投入、市场收益、安全管理等多个角度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和有效防范,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PPP教益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公共私人合作伙伴关系模式,最近已在各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因为它符合投资者和政府的利益。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分析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分析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及发展分析1 前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规划论证,80年代实现零的突破,至201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9.6万公里。

在高速公路因其具有供汽车安全、高效、快速、舒适行驶的显著特点被社会各界公认的同时,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体制也逐渐引起国内外同行及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随着国内公路管理体制的逐步改革,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的发展走向尤其显得引人注目。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对比,分析我国现行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弊端,提出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议。

2 国内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对比发达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已经历了40~70 年历史,他们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经实践检验已基本成熟。

由于这些国家的国情、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和管理内容等的不同,其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

从总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事业型管理和公司型管理两大类。

2.1事业型管理体制的对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采取由国家计划投资和建设,建成后交由地方专门公路管理部门管理的模式。

这样,建和养、管分离,投资决策部门、经营部门各施其责,建、养、管并重,管理效率高,经营效益好。

我国大多数省份的高速公路管理机构也采取事业型管理模式,实行集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于一体。

管理局为事业单位,直属交通厅管理。

这种体制体现了高速公路作为社会公用设施由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的特性,有利于统一指挥和协调,在建设和管理初期确实发挥过很大作用。

但随着国家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后,建设任务日益繁重,高管局肩负建设和管理两大重任,超负荷运转,长此下去,势必故此失彼,影响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2.2公司型管理体制的对比公司型管理是指在政府监督下,组建高速公路公司(道路公团)筹资、建设、经营管理高速公路。

如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高速公路由国家根据特许经营的法律,与高速公路公司签订特种经营合同,授权其在一定时期内对高速公路项目筹资建设并进行管理。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论文.doc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论文.doc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研究论文摘要: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如何管理便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高速公路的良好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离不开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

本文根据高速公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主要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重点研究了目前国内采用的三种主要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比拟,并提出了一些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

可供各省的交通主管部门作参考用。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分析高速公路是国家的重要根底设施,是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经济开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和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专业化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保障高速公路的良好运行、发挥最正确的经济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它除了具有管理的一般规律外,还具有社会性、政策性、复杂性和特定性的特点,是一门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立普遍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式,使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也处于一种多元化的状态,有时候会造成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主体不明,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效率并对高速公路的良性开展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管理、效劳形式上,国外高速公路一般可以分为收费高速公路和不收费高速公路两类。

不收费高速公路一般由中央或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筹资建立,委托地方公路部门管理和养护。

收费高速公路那么是由国家吸收社会、民间资金的方法建立高速公路,再以特许收费经营的方式来组织运营管理。

国外高速公路的历史较为久长,其管理体制经过实践积累已根本成熟,路政管理是公路管理的一局部。

由于国情、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兴旺程度的不同,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也存在差异,并各具特点。

概括起来,国外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有以下几种形式:(1)事业型管理事业型管理按垂直划分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式和地方分权式两种形式,中央集权式指国家统一方案、投资、建立和运营管理,例如意大利高速公路;地方分权式指中央资助地方建立、建成后交地方管理,例如德国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探究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探究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探究1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状及基本模式1.1西部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飞速猛进,公路里程不断增长,全面覆盖各地区的公路网即将形成,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截止2016年年底,我国西部地区有8个省份(自治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km,虽然成绩显著,但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复杂,建设环境异常艰苦,桥隧数量偏多,建设成本较高,经济欠发达,所以与东部及较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相比,其通车里程总量明显不足。

1.2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基本模式。

各省市人民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现已基本形成了两种主导型模式,分别为:公司型的国有公路集团和事业型的高速公路管理局,其次还有以非国有公司和上市公司为补充,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态势。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独特性,其管理体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公司型—国有公路集团和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局。

其基本组成结构如图1.1所示1.2.1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由于该体制的核算方式沿用传统的形式,即自收自支。

其通行费要全额缴纳至上级主管部门,其养护管理费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每年计划的运营管理经费划拨。

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在西部地区中以陕西省最具代表性。

其中该模式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公路的不同路段由相应的法人实体负责经营管理。

一类是“一省两局”。

这类模式是成立与现有公路管理局同等地位的高速公路专门管理机构,协调各方人员来管理高速公路。

这种体制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行政管理性,有利于行驶政府职能,提高经营管理的活力[1]。

1.2.2企业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该体制是由国外引进的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机制。

当前很多省份的企业型管理模式采取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形式。

该公司完全采用企业公司运作方式,在经济上独自的进行会计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虽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名义上受到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但其自身却还是较完整的经济实体。

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

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

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研究第一章问题背景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网络不断扩大,贯穿全国各地,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实行收费制度,如何科学合理地运营和管理高速公路,平衡公共和私人的利益,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研究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对优化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原有管理模式及其短板2.1 原有管理模式我国高速公路起初实行国营经营模式,后逐渐引入商业化的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相关政策规定,公路管理机构通过公共招投标、公正评价、合理补偿和依法惩处等手段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经营权。

其中,高速公路收费运营权分为核心、扩展和辅助三类,由国家级和省级公路管理机构轮流进驻高速公路管理站,负责日常管理。

2.2 管理模式的短板然而,原有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政策的限制,高速公路的运营经营权一直被有关公路管理部门垄断。

其二,招标中的合法性难以保证,存在行政干预、内部腐败等问题。

此外,招投标活动、日常管理等环节存在一定的人为干预与操控风险。

所以,如何打破垄断、确立公正规范的招标机制以及管制和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当前难以回避的问题。

第三章高速公路商业化的新管理实践3.1 高速公路商业化的新管理实践高速公路商业化的新管理实践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通过竞争性招标手段确立高速公路运营经营权。

第二,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收费和服务体系。

第三,依赖信息技术,强化运营管理。

3.2 竞争性招标竞争性招标是一种公平、公开、透明和竞争的招标方式。

在竞争性招标过程中,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效率,还能增加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和考核的权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

竞争性招标减少了政府部门的人为干预,同时也让市场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从而增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信,稳定了高速公路的商业管理。

3.3 引入市场机制高速公路商业化不仅要落实竞争性招标,还需要在收费和服务上引入市场机制。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运营企业能更充分地利用价值创造机会。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作者:张云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7期摘要:高速公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运营管理的目标在于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不断改进运营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重要工作内容,实现运行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并确保人们生活出行生命财产安全。

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科学管理,提升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引言高速公路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及管理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其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健全与创新,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导致了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营管理难以实现进一步突破。

1.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特点1.1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在建设和营运关系上的划分一是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是指高速公路的管理从所有方面来说都是由一个管理机构负责的,这种模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上的效率,但是由一个主要机构进行引导,比较容易导致管理水平落后,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积极性。

二是建设经营分离化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是指高速公路的管理由另一部门进行监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把投资和运营分开,不仅可以使彼此得到比较先进的,专业化的管理,还可以不断激励对方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但是,这一模式的主要缺点就是在这种衔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空白,需要较长的适应期,间接的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1.2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在行业行政管理关系上的划分一是综合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高速公路管理内部设置一个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是由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其中的人员和公安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他们一起负责高速公路上的工作及处理突发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公路TRANSPOWORLD 362005/ 1TRANSPOWORLD司,而且原有各路段收费经营公路公司一般转变为这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子公司。

母子公司之间以资产为纽带,形成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关系,对子公司以股东、监事、董事身份实行股权管理,按股比享受所有者权益,从而以股权关系为链条形成层级结构较为复杂的集团公司架构。

按照隶属关系的不同,企业型模式可以分为两类:直接隶属省级政府该种模式下,集团公司归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直属省政府领导,基本上与省交通厅处于同一行政等级序列中。

集团公司主要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的国有资产管理、市场融资、收费经营等。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管理和路政执法的派驻。

目前,采取这一模式的省份有陕西、山东、北京、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9省(市)。

直接隶属省交通厅这种模式一般是省级政府将省域范围内高速公路予以整合,由省交通厅独资或控股成立公路经营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能,实行产权管理与行业管理,依出资额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

公路经营集团公司授权建设、经营、管理高速公路资产。

采取这一模式的省份有湖北、湖南、甘肃、四川、重庆等5省(市)。

两类模式的对比分析从历史渊源来看,企业型是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局企业集团化改造的结果。

事实上,无论是采取事业型模式还是采取企业型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表1展示的是从加强行业管理与提高管理效率两个角度对两种模式进行的对比分析。

事业型的优缺点事业型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交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高速公路国有资产监管与行业管理双重职能,可以较好地避免公路资金的流失。

其二,通过政府优惠政策的实施以及行业管理的有效控制,可以为政府公路网规划目标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事业型的主要缺点表现为:政府直接组织管理高速公路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成本增加与效率低下问题。

实际上,政府性组织的管理效率低下问题是当前管理学界探讨的热点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在政府公用事业管理领域组织模式选择中面临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这一问题在高速公路管理领域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日本道路公团的实践与改革。

上世纪50年代通过《日本道路公团法》,由国家投资设立的日本道路公团正是一种类似于中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法人机构。

几十年来,道路公团也确实使日本的道路建设得到迅速发展。

但由于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组织中固有的竞争不足、成本效益观念淡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约束软化等弊病,导致管理效率低《交通世界》372005/ 1下、资金运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凸现。

近年来,日本政府正在探索道路公团民营化改革之路。

企业型的优缺点与事业型相比,企业型管理模式由于具有公司化经营色彩,因此其进行成本核算的激励动力更强,管理成本的节约更为明显,管理效能也比较高。

但企业型模式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运作目标不相匹配,总体规划难以实现为在二十一世纪前半叶为国民经济发展构筑一个坚实的基础设施平台,国家制定了高速公路网规划。

有效地实现这一规划,对于国家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于当前“十五”末和“十一五” 的待建高速公路项目而言,多数路段仅就项目经济效益衡量是不容乐观的,而从普遍服务以及公益、国防角度而言又是必需的。

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部分路段建设,是现实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现实中,由于承担建设任务的公路集团公司与政府管理部门在运作目标定位方面的差别,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遭遇了一定的困难。

公路集团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其投资决策依据的主要是项目投资收益率。

而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其决策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基础。

追求社会利益、提供普遍服务,是政策制定的重要内涵。

由此产生了以投资效益为决策依据的公路集团公司与以实现区域公路网规划为目标的政府交通部门意见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路网规划目标难以顺利完全实现。

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交通政令难以畅通受行政级别类似、管理职能错位等因素制约,交通行业管理职责在部分高速公路集团公司未能有效履行,甚至出现了损害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譬如,在用所取得的投资收益进行再投资时,一些公司出现投资方向偏离公路主业的现象,收益没有用于滚动发展而外流,以致出现权力、义务和责任相脱节的问题。

又如,有的公司将公司短期经济利益凌驾于国家长远利益之上,未能根据实际路况提供足够的养护及大、中修资金,导致路况服务水平下降,使得高速公路内在的社会公益性属性特征为表面的经营型特征所掩盖,公路提供社会效益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出行者享受良好运输服务的权利受到损害。

未来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讲,无论是企业型还是事业型,都有存在的客观现实基础,其选择标准在于路网的可投资经营性。

一般事业型较之企业型更适宜于以收费还贷为特征的公益性较强的路段,而企业型则比较适合于当前及预期交通流量较好的经营性较强的高速公路。

从长远趋势看,未来时期事业型管理方式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模式将与公司制长期并存。

其原因在于当前已建高速公路中路段交通量较大、盈利能力较强的可转让收费权项目很多已经转让,待建项目又多为公路大通道中的“攻坚项目”,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普遍较低,难以有力吸引投资。

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未来时期公路建设的重点将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而这些项目也多为提供普遍服务的公益性项目,因此事业型模式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382005/ 1TRANSPOWORLD14Vol.115 Jan. 2005t i o n a lheld inThe Minister of Ministry ofy o n h o w t o c h o o s e t h e fewo r k i sm o r ediscussions on theon concretewall in the construction r e s s w a y G r e e n i n g a n danalysis on compactiongrowth during 2001-2003, the manufacturers. The business operation dropped considerably.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statistics, the total sales in volume fell by 10 per cent over 2003. How tol e s s e n a n da v o i d t h enegative affectim pos ed onthis industry bythe nationalma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what market will develop in 2005 are becoming the hot topics.54Explan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stan dards o n base a nd pave ment spreading and compaction58High-frequency Roller - art of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of vibrationThe popular super-thin pavement has made tandem high-frequency rollers become the market leader in road compaction equipment. In the Bauma held in March 2004 in Munich Germany, the presence of many new high-frequency rollers again prov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equipment. But according to the experts, high-frequency machines cannot reduce the number of processes; amplitude is the key to the quality of high-speed work process.62 Compaction control and ITThe emergency of vibratory compaction and vibratory rollers are the revolutions in the history of compaction equipment, while the integration of compaction control and IT is considered of the same significance. By using electrical control, the machine can automatically choose operation modes. The electrical sensors can also be used to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chine and check the compaction in real time. The random automatic inspection can be realized by installing frequency meters, amplitude meter and compaction recorder, and so ass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compaction quality.MAINTAIN66 Cation emulsified asphalt sealing technologyThe article addressesthe basic features ofa s p h a l t s e a l i n gtechnology. It alsoe x p l a i n s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asphalt slurry mixture, as well as the relating technical and quality standard, ad the mixture design, which provide guide for contraction.INTERVIEW70 A new year symphony jointly played by Jiangsu Hyundai and Beijing Hyundai 72 Good timing for Beifang Jiaotong74 Simple is the best76 How to build up the good image by proving sound services78 MASTER CATALOGUE FOR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