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巩固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PPT等3.学具:化学实验记录本、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例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特点?2. 梳理知识框架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总结和归纳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青葱的pH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准备青葱、盐酸和苏打粉。
•将青葱切成细碎的小块。
•将盐酸滴在一片青葱上,并观察变化。
•将苏打粉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盐酸滴在溶液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青葱受到盐酸滴到后变色。
•盐酸滴到溶液上产生气泡,苏打溶液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盐酸为酸性物质,其与青葱和苏打产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步骤:•准备红色、蓝色和紫色酸碱指示剂。
•分别将指示剂滴在不同的物质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指示剂在碱性物质上变为蓝色或紫色。
•蓝色指示剂在酸性物质上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不同的指示剂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表示物质的酸碱性。
4.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酸和碱复习 教学设计
(3)处理100t 3.65%的工业废盐酸,需要熟石灰多少吨?
(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Ca-40 CI-35.5)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需要熟石灰的质量为:to
教与学的策
略
让学生出来板演
反馈评价
加强知识运用;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活动6:总结和提升
活动目标
让学生谈论这节课的收获,或解答耒解决的疑惑。
技术资源
实物投影,
常规资源
课本,练习
活动概述
1、你能说出关于酸和碱分别跟哪一类物质发生反应?
2、课本P67-68填写有关表格,书写化学方程式。
3、盐的组成:盐f+o
例如:、、等。
教与学的策
略
投影正确答案,自行批改。
反馈评价
化学方程式过关。完善盐的组成特征。
教学活动5:学生活动4
活动目标
加强知识运用;提高答题技巧。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节是初三化学第十单元的复习内容,第十单元是初三化学的 重点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通过从“个别” 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化学 性质。
教学目标
1.利用酸和碱微观组成上的特征,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 加强对酸碱化学性质的掌握。
2.让酸碱的“组成决定其化学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知识发展 成为一种观念。
3.运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从组成上认识事物化学性质的方法,学会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酸和碱《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位于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单元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食醋、柠檬、熟石灰较为常见、对碳酸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许多学生知道用胃舒平可以治疗某些胃痛病,在学习金属性质的时侯对酸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酸和碱的学习来说这些知识不仅是零碎的,甚至有些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
2、本单元学生探究性实验特别多,虽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前面都已涉及,但仍需要在探究活动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使探究能力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知上,对产生的现象感到新奇而不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的本质;只停留在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而不注意去比较和归纳上升到一般规律;只停留在记住课堂上探究的现成结论而忽视运用规律性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停留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而忽视探究活动的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3、分组实验中应避免学生当实验现象的旁观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实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和碱的有关知识,但还没能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知识。
三、设计思想本单元复习,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训练。
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
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c.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导入,如柠檬为什么酸?肥皂水为什么能去油污?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b.知识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和中和反应原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2.教学内容:
(1)回顾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3.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五、作业布置
4.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酸碱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3.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授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
(1)酸碱的定义: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酸与碱的性质活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掌握酸碱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实验,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3.能够将酸碱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释生活中的酸碱相关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治疗胃酸过多、改良土壤等,引起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对酸碱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对酸碱反应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于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教学策略: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中和现象,如胃酸过多时服用抗酸药、农业上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引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有哪些应用?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教学策略: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形成长期记忆。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确保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1.帮助学生巩固酸碱基本概念,强化对酸碱反应类型的认识。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
2. 掌握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例子。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特性。
3. 酸和碱的分类。
4. 常见酸和碱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
2. 通过示例讲解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例子。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酸和碱的理解。
第二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
2. 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第三章:酸碱指示剂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掌握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教学内容: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教学活动:1.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进行实验,观察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规律。
第四章: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1.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清洁剂、药物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
3.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总结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总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3. 学生分享各自的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2)能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能够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并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1)酸的定义及特点: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具有酸味、腐蚀性和氧化性;(2)碱的定义及特点: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具有苦味、腐蚀性和还原性。
2. 酸碱的分类及性质(1)强酸和弱酸: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如盐酸、硫酸等;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如醋酸、碳酸等;(2)强碱和弱碱: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弱碱在水中部分电离,如氨水、氢氧化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2)酸碱的分类及性质;(3)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酸碱电离的原理和计算;(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酸碱的分类及性质;(2)实验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酸和碱的图片、实验视频等;(2)实验器材:准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酸碱的分类及性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酸和碱的图片,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7.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如柠檬汁、食醋、肥皂水等,并让学生亲自品尝和触摸,体验酸碱的不同性质。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兴趣氛围。
1.部分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不同酸碱之间的特点。
2.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学生普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训练。
3.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4.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实验操作和理论应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化学方程式配平比赛、计算题讲解与练习,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化学方程式书写与计算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采用分组实验、教师示范、学生互评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的碱性,引起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
在学生体验过酸碱性质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有酸碱之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酸碱的奥秘。”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酸碱滴定的原理。
2.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倾听、提问,共同探讨酸碱知识。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四)课堂练习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以下知识点:
1.酸和碱的定义:介绍酸和碱的化学定义,强调酸碱电离时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酸碱性质:讲解酸溶液的共性、碱性溶液的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3.酸碱中和反应:阐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4.酸碱滴定: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解释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及其意义。
【课后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
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酸和碱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由于酸碱性质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判断酸碱溶液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类型。
2.选择题:针对酸碱滴定原理,设计相关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和碱》教学设计
-结合酸碱知识,探讨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酸雨的措施。
-研究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滴定实验。
4.小组合作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一份展示酸碱知识的小报或PPT,并进行班级分享。
5.反思与评价作业:
-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酸碱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知识的好奇心。
-通过化学实验,演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有酸碱性?酸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教学目标:
-唤起学生对已有酸碱知识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关注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酸碱反应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提问:酸和碱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
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18课时酸和碱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
教学重点:酸与碱的性质的对比与掌握。
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学过程:境引入:新闻图片:不久前,浙江省一辆槽罐车与一辆皮卡车摩擦后分别发生了侧翻,事故导致槽罐车内20吨浓硫酸泄漏。
槽罐车刚翻倒时,烟雾翻腾,一时情况十分危急。
问题一:若你是抢险员,你有什么好方法吗?一、常见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盐酸------具有挥发性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剂(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易潮解------干燥剂氢氧化钙------白色粉末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都没问题,以上我们简单复习了酸和碱的物理性质,那大家考虑一下,我这有稀硫酸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否利用他们的物理性质进行区分吗?从而引出实验探究: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我们大家有什么方法能将这两种溶液区分开吗?酸碱1、使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1、使石蕊变蓝,酚酞变红2、与金属反应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3、与酸反应4、与碱反应三、中和反应通过总结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从而引出中和反应,通过实验探究所得到的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使什么?问题:大家都得到了无色溶液,你认为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并设计两种方案进行试验。
应用:通过以上的讨论探究,我想大家对酸碱的性质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但是我们还得真正的会去应用,会去利用我们总结出来的性质去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通过习题的方式,对我们的知识进行巩固习题练习:【见幻灯片】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又共同的将酸和碱的性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也配合了专题的练习,从而也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检测:1.下列物质长时间盛放在敞口容器里,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石灰水D、烧碱固体2.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A、CO2 B、NH3C、H2D、HCl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物质本身不是酸的是()A、SO3B、 CaOC、NaOHD、NaCl4.某同学在实验中由于违反了实验规则,皮肤上溅上了一些浓硫酸,他想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用较多的水冲洗(2)用氢氧化钠进行处理(3)用布拭去皮肤上的浓硫酸(4)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 回顾酸的定义和性质,加深对酸的概念的理解。
2. 掌握酸的化学式和酸的离子化过程。
3. 了解酸的分类和常见酸的名称。
教学内容:1. 酸的定义:回顾酸的定义,强调酸的共轭碱和氢离子的关系。
2. 酸的性质:复习酸的离子化过程、酸的强度和酸的酸性常数。
3. 酸的分类:介绍有机酸、无机酸和混合酸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1. 引导复习: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酸的定义和性质。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酸的分类和常见酸的名称,分享结果。
3.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解答有关酸的定义和性质的问题。
评估方式:1. 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酸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酸的分类的了解。
3. 练习题:评估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
第二章:复习碱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 回顾碱的定义和性质,加深对碱的概念的理解。
2. 掌握碱的化学式和碱的离子化过程。
3. 了解碱的分类和常见碱的名称。
教学内容:1. 碱的定义:回顾碱的定义,强调碱的共轭酸和氢氧根离子的关系。
2. 碱的性质:复习碱的离子化过程、碱的强度和碱的碱性常数。
3. 碱的分类:介绍有机碱、无机碱和混合碱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1. 引导复习: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碱的定义和性质。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碱的分类和常见碱的名称,分享结果。
3.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解答有关碱的定义和性质的问题。
评估方式:1. 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碱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碱的分类的了解。
3. 练习题:评估学生解答练习题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
第三章:复习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过程。
3.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回顾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性问题、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作业小结
1.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给予学生及时的作业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如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题、实验设计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可以巩固对酸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我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作业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我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酸碱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
5.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对酸碱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化学式、性质和反应特点。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酸碱反应的现象,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酸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质的酸碱性、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设计一系列实验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思考问题,深化对酸碱知识的理解。同时,我还会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酸和碱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发、对比归纳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将2012年河北理综中考题30题搬上课堂演变成小魔术“神奇的杯子”导入复习课题。
链接:(2012年河北)(2012河北)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____________.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
二、探究活动
针对上面魔术中杯子中的无色溶液,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学生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杯子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
根据上面实验方案所依据的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并对比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四、典例分析
(2016保定模拟)
《面对面》讲解册P
60
五、中考演练
《面对面》练习册P50 3、5、8、17、23
六、课后反思。
《酸碱盐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碱盐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九班级化学《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酸、碱、盐、氧化物概念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
2.通过对酸、碱、盐、氧化物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4.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1.物质的分类。
2.各类物质的通性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总结物质的分类、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课时:综合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过程一、物质的分类(提问)请学生小结有关物质的分类(具体见板书设计),并复习有关的概念。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将其分类。
氢氧化钠、氧化铁、硫化锌、盐酸、硫酸钠、胆矾、氢氧化铜、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氢氧化钙、硫酸亚铁。
二、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提问)请依次说出酸、碱有哪些通性?盐有哪些化学性质?氧化物有哪些化学性质?(老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用图示法找到物质间的相互联系。
(具体见板书设计)(练习)请学生对每一个具体反应举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
(口述)三、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Mg+H2SO4(2)Fe+HCl(3)Ag+H2SO4(稀)(4)Zn+HNO3(5)Zn+CuSO4(6)Ag+ZnSO4(7)Cu+AgCl(8)Cu+Hg(NO3)2(讨论)可进行分组讨论,并小结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
(小结)1.金属跟酸:(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以后的金属则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2)了解酸和碱的常见化学反应;(3)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2)运用滴定实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3)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1)酸的定义及特性;(2)碱的定义及特性;(3)酸碱的相对性及离子化。
2. 酸碱的常见化学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2)酸碱滴定反应;(3)酸碱催化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2)引导学生思考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实验;(2)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3. 知识讲解:(1)讲解酸碱的相对性及离子化;(2)介绍酸碱滴定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完成酸碱滴定实验报告;(2)布置有关酸碱知识的练习题。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1)滴定管;(2)烧杯;(3)试管;(4)酸碱指示剂。
2. 教学课件:(1)酸碱概念及特性;(2)酸碱反应示意图;(3)酸碱滴定实验操作步骤。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酸碱反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讲授法:在讲解酸碱知识时,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酸碱概念及特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步骤1. 实验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酸和碱》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酸、碱、盐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2.通过实验、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现象及其应用。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学生的认知难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突破知识障碍。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教师在问题导向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实验和实例分析的结合:利用实验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酸碱反应的中和现象及其应用。
4.小组合作的运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与酸碱相关的日常用品,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酸、碱、盐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3.实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酸碱反应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中和现象,加深他们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pH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与酸碱相关的日常用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酸碱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的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基本了解,但还没能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对酸和碱中常见实验探究题的认识,学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另一方面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生活化,化学社会化”还没有较深的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旨在一方面让学生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的总体设想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常见酸的有关知识,二是常见碱的有关知识。
酸碱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是考试的常考点,也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化学下册的一大重点知识,学生应该把酸碱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复习,联系化学生活化,化学社会化。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第一轮:以常见的酸和碱: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实验室中的应用为主线,要求学生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再根据上面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归纳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第二轮:以酸和碱中常见探究题的考点:中和反应为主线,寻找探究题解题的突破点所在。
第一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教学设计(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酸和碱的性质,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除杂及中和反应的实质;(2)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出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除杂。
三、教学难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实质的归纳整理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酸和碱复习课》导学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复习,掌握常见酸、碱的性质。
⑵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⑶运用酸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讨论、交流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与性质等。
【复习重点】①对酸、碱、盐的认识;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复习难点】综合运用酸与碱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一)知识梳理:1、写出常见的酸碱化学式:硫酸盐酸硝酸碳酸醋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氨水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二)典例剖析:1、小明看见爸爸常常用稀盐酸给铁制器皿除锈,他自己想亲自试一试。
于是,他找出一颗生锈铁钉出来,放入足量稀盐酸中,然后,美滋滋地去睡觉了……可是,当他醒来之后,发现铁钉不见了,你知道为什么吗?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3、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氯化钠45、由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小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小丽同学不同意小亮同学的观点,认为能反应.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验证小丽同学的观点.(1)(3)[总结反思]实验证明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容易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所以NaOH应保存.(三)当堂检测1、把纯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最简单的方法是()A:滴入酚酞试液B:滴入石蕊试液C:滴入氯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气体2、下列物质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A:三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氧化镁D:稀硫酸3、混有少量水蒸气的下列气体,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A:CO2 B:H2 C:SO2 D:HCl4、下列物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盐酸B:固体烧碱C:大理石D:浓硫酸5、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理性质完全相同B.都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它们的溶液可用稀盐酸区分D.它们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6、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
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8、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做了下列两组对比试验,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①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较高的是 (填字母);实验②中产生气泡较快的是 (填字母)。
(2)实验①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较高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C. 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D. 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10、下列四种物质中,能和其他三种物质反应的是( )。
A 、盐酸 B 、锌C 、铁锈D 、氢氧化铜11、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解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
A 、水 B 、食盐 C 、纯碱 D 、食醋12、氢氧化钠又名苛性钠,这是因为它有强烈的_________。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能吸收空气中的_____,并能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起反应。
13、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写出下列应用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熟石灰〔Ca(OH)2〕改良酸性土壤(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锌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变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盐酸去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人体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正常胃液的pH 通常在0.9~1.5之间,胃酸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胃部不适。
患胃酸过多病症的人应服用含有哪些物质的药物来治疗?(答一种即可) 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为什么通常需嚼碎后服用?还有一些人因胃酸过少影响消化,你建议他应该多吃哪些食物?第二轮:酸和碱中常见探究性习题复习教学设计(1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寻找关于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题考点所在并加以解决 (2)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出关于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实验①液面上升哪个较高?实验②产生气泡哪个较快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科学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于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四、教学过程附;酸和碱中常见探究性习题复习第二轮复习学案(1课时)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请你帮助小亮设计实验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所选试剂为不同类别的物质):方案一: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四: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五:取样,加入,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
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C.由红色变为无色D.由无色变成红色3.右图是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①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________。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量筒等【设计方案并实验】8.小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__ __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mL____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小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钾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钾溶液VmL。
2小明同学的判断:小江的实验说明能用碳酸钾溶液来验证;小伟的实验不能,需再做一个实验才能说明。
实验并判断: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硫酸, 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
【结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思】在小江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 _ (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