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上海教材高二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赏析: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 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 多雨而少风。
22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 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 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见 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见青天下驯 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 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 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 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 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 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故都的秋
郁达夫
1
对比《想北平》,听朗读,说 说两篇散文的异同。
2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现代作家。 1913年随长兄留学日本。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了创造社。
出版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震惊文坛。 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 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在白色恐怖下移居杭州,创作大量山水游记。 抗日战争时期,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写作抗日文章。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不久被迫担任
当地日本宪兵队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当地志士和华侨。 1945年8月29日,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3
小说集《沉沦》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 中篇小说《出奔》 以及大量日记、散文
4
《沉沦》 第一部小说集 《沉沦》 《南迁》 《银灰色的死》
特色:一、文学作品即作家的自述传。 二、运用浓郁的抒情笔调,大胆自我
事物
色彩
感受
声音
感受
18
事物 芦花 夜月 柳影 碧空 驯鸽 牵牛花 槐蕊 青布 灰沉沉的天底 枣子 尘沙 灰土
颜色
灰白色 青蓝色 暗黑色 紫黑色 淡绿 微黄
感受
19
声音
虫唱、钟声、蝉声、 雨声、鸽声、人声
景物 秋色 秋声 秋味
感受 清 静 悲凉
感受
20
情 景 一
以 景 显 情
以 情 驭 景

21
23
讨论、探究
❖ 三个问题
1、故都的秋景本应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 为什么不写红叶似火的香山、游人如织的 颐和园、明澈如镜的昆明湖,而只选取了 表现“清、静、悲凉”的景物来写呢?
2、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
还是悲秋?结合具体语言,体察作者的内心
世界。
3、《故都的秋》美丽而不肤浅,那你是否 也会因它爱不能寐,沉浸其中,也会“清、
秋晨院落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雨话凉 秋枣胜果
“清”——清闲 恬静 安 谧 “静”——细腻 幽远 幽静
深邃
“悲凉”—— 沉静、寡
27

6
“秋”是中国传统文人笔下 一个离不开的文学主题。作为一 个愿意传承传统文化的作家,郁 达夫当然也愿意从“秋”入手描 写“故都”北平。但是由于时代 的进步,作者郁达夫在秋的意境 的传达上,与传统诗文相比,又 有了继承与创新。
7
圈出文中的主题句,概括故都的 秋的特点。
主题句: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人独具慧眼,发现“绿色”非 同寻常的意义。
噢,
C. “经霜”一语双关,既是对
秋天!
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指 诗人经受的外部环境的考验。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经霜后我才发现……
D.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了 “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读者
在简约精练的诗句中自然领会
所蕴含的一番情思。
26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客观实景 主观情感 思想苦闷 不甘沉沦
静、悲凉”起来呢?为什么?
24
拓展、研究
1、《故都的秋》的诗化表现
2、文人眼中的秋
3、借鉴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家乡 的——》的散文
25
拓展阅读
对下面 A.诗中一个“风”字,一个
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A “掷”字,写出了秋风尽吹、
一项是( )
枝叶繁密之状。
B.这首诗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诗
风,把红叶 掷到脚跟前。
暴露,自我表白。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
王维《山居秋暝》 欧阳修《秋声赋》
苏轼《赤壁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 合适的。 ”——故都的秋更有味,才可饱尝。
10
文中分写了几幅秋景图?试着通过 赏析视频进行提炼。
11
秋 晨 静 观
秋 槐 落 蕊
13
秋 蝉 残 鸣
14
秋雨话凉
15
胜 日 秋 果
16
秋秋 秋
秋秋



秋晨

胜 果





凉 声落


17
“秋景图”展示了 “秋”的“意境”,然而这些 意境亦是由“秋”的色彩、音响构成的,请同学 们找出“秋景图”中呈现色彩、传递声响的词语 或事物,完成下列表格。
来得悲凉。
特点: 清静悲凉
8
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一特点的?
课文结构 总写(1-2)——分写(3-12)——总写(13-14)
清静悲凉——前后呼应
9
作者在开头如何体现他对于“故都的秋”的眷恋?
❖ 不远千里(杭州-青岛-北平)——饱尝秋味 ❖ 江南的秋——以南衬北,首尾照应。 ❖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