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离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背诵诗中的名句。
3、把握节选部分表现的诗人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通过鉴赏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屈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1) 反复诵读,背诵名句。
(2) 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2、教学难点诗中的生字生词。
3、课型朗读多媒体4、素材录音、图片5、课时1课时三、教学过程1、导入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关于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3、《楚辞》与《离骚》《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
4、写作背景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
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前者的说法更可信。
5、朗读课文⑴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kuāzhuïchàchìjíguîmiǎn修姱.谣诼.侘.傺.岌.岌攘诟.偭.规矩⑵齐诵⑶自由诵读6、鉴赏第一段⑴两个学生朗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内容小结
深入探究
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爱国诗人形象。 ① 外部形象特征突出,与众不同。“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
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以形象上的与众不同,表明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坚守正 道。 ② 思想性情鲜明。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 规矩”“ 绳墨”)。 第二,他主张美政,忧国忧民, 如“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 心”。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甘愿献身理想。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客死秦国和郢都被攻陷的噩耗,万念俱灰,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汨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纷纭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
人们都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希望鱼吃了这些就不去咬屈原的尸体。还有郎中
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期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的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
原投江日,楚国人民都会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的
写作背景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 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诸侯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 争。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触犯了楚国贵族集 团的利益,因此楚国贵族集团中的固执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屈原为之奋斗 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于是,屈原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表达不愿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⑪鸷 ( zhì )鸟
⑫ 方圜(yuán)
⑭ 芰( jì )荷
⑮ 岌( jí )岌
③謇( jiǎn )朝谇( suì ) ⑦偭(miǎn)规矩 ⑩溘( kè )死 ⑬ 攘 (rǎng)诟(gòu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课件2:第五课 离骚 (共59张PPT)
答案
一个爱国诗人、关心国运、关心民生是他心之所
系。但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 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大
夫,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
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 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 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 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
时,才能得出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能成为理想的化身;诗 歌也只有插上政治的翅膀,才能鲜活,才能飞翔。如果去掉
《离骚》忧国忧民的政治实质,那么无论其辞藻怎样生动华
美,也会相去甚远。“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当我们划旱船赛龙舟,品尝甜甜的棕子时不要忘记柔波深处那
颗孤独寂寞的灵魂,那双执著求索的眼睛。
2.宁溘死以流亡 兮 ..
随水流而消逝 。 古义:_____________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3.长余佩之陆离 ..
修长的样子 。 古义:______________ 形容色彩繁杂 。 今义:______________
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
高中语文 5离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4)使动用法 步.余马于兰皋兮____________ 屈.心而抑.志兮 ____________ (5)为动用法 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 (2)定语后置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状语后情主人公 形象?
参考答案: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 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 外部形象特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 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很 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屈原”二字,人们也 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①他是一位进 步的政治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 主张举贤授能。②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 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 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 暴虐和臣子们的追逐私利。③他追求真理,坚 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你披发行吟、形容枯槁,一声悲叹‘举世 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已经全 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
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燕雀乌鹊, 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你只能选择以死亡来树立尊 严。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 那个人格的圣殿。”近年来,屈原及其作品成为备 受考生青睐的作文素材,而且不少佳作也因此获得 满分。
三、(1)荒唐,没有准则 (2)善于取巧 (3)改变措施 (4)(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5) 把……当做 (6)随着流水而消失 (7)修长的样子 (8)废弃、贬斥 (9)受创而改变
四、(1)合群 (2)淫荡之事 (3)哀叹,痛惜 加高; 加长 推重 (4)使……行走 使……受屈;使…… 受抑 (5)为……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离骚》教学课件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
正气)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
讨论题
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乐兮,
4、诗中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品格? (使用原文诗 余独好修以为常。
句填空)
,
。 (刚正不阿,一 (洁身自好,自我
身正气) 同流合污) 自我完善) 献身理想)
, , ,
(疾恶如仇,不 完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离 骚》教 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离 骚》教 学课件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兮”字 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 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 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释,即
的意思。10.《楚辞》是由
__________(朝代)代__________(姓名)所
辑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后人仿
写的作品,因这些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名为“楚辞”。
三、选择题11.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息:叹息。 謇:jiǎn 谇:suì,
艺术价值。
03. 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离 骚》教 学课件
【学法指导】
01. 借 助 课 文 注 释 和 古 汉 语 字 典 自 主 理 解 诗 的 大 意 ,
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
02. 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
(精)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师用书: 第2单元 5 离 骚
5 离骚本课话题——民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段话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矢志不渝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孟子2.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4.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白居易5.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贾谊[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姱.(kuā)(jī)羁揽茝.(chǎi)侘傺..(ch à)(ch ì) 芰.(j ì)荷 谣诼.(zhu ó) 溘.死(k è) 方圜.(yu án) 攘诟.(g òu) 岌岌.(j í) 謇.朝谇(ji ǎn) 延伫.(zh ù)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3)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4)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5)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度⎩⎪⎨⎪⎧竞周容以为度. (名词,法度、准则)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动词,揣度、推测) (2)修⎩⎪⎨⎪⎧退将复修.吾初服 (动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 (名词,这里指高洁 的品行)(3)信⎩⎪⎨⎪⎧苟余情其信.芳 (副词,确实)愿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信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形容词,真实,诚实) (4)相⎩⎪⎨⎪⎧悔相.道之不察兮 (动词,观察,选择)苟富贵,无相.忘 (副词,相互)相.者,百官之长也 (名词,宰相,丞相) (5)反⎩⎪⎨⎪⎧忽反.顾以游目兮 (动词,回头)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形容词,相反,对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动词,背叛)(6)善⎩⎪⎪⎨⎪⎪⎧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词,善于,擅长)亦余心之所善.兮 (动词,崇尚,向往)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形容词,好的,美好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名词,好事,好的行为)善.刀而藏之 (动词,通“缮”,修治)工欲善.其事 (动词,做好,处理好)善.万物之得时 (动词,喜欢,羡慕) (7)固⎩⎪⎨⎪⎧固.时俗之工巧兮 (副词,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形容词,固执) (8)其⎩⎪⎨⎪⎧唯昭质其.犹未亏 (助词,不译)芳菲菲其.弥章 (助词,不译)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 (9)以错误!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屈,使……抑) (2)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伏,为……而死) (3)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用法,使……高) (4)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长) (5)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 (6)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7)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8)亦余心之所善.兮(形容词作动词,爱好,崇尚)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二单元 5.《离骚 》课件(22张PPT)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宁死不屈)
5.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兮”是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 置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
用在上下句中:表语音的延长; 用在上下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 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本篇课文的“兮”均用在上下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 补充。
6.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未亏。
悔恨选择道路没看清楚啊, 我久久伫立准备往回返。 掉转我的马头把车赶上原路啊, 趁在迷途上还没走出太远。
让马儿在长满兰草的水边漫步啊, 再奔向椒丘暂且在那儿休息。 入仕为官不被接纳反遭指责啊, 只好退身重整我当年的旧衣。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 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古今各家说 法不一。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 楚地的古乐曲名。
离忧也。离,犹罹也。
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境(班固) 离,犹畔也,别也。骚,忧愁也。离骚者,乃言摆脱忧愁。
(1)押韵。隔句用韵。 (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 (3)大量使用对偶句。 (4)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革几羁”“郁邑”“ 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高中语文 离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3、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一、对联导入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二、读《离骚》1、听朗读正音2、自由朗读读顺3、接龙朗读,读清三、说《离骚》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
第5课离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共16张PPT)
屈原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 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
3、能够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自己初步鉴赏、 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 秭归)人。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 年深受楚怀王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对内变 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 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后来遭到奸佞诬陷、怀王 疏远、襄王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 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破郢都,屈 原悲愤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创作,是用他的 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 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 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 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作为美政理想的殉道者, 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 召;他在专制社会立身处世 的方式,也被后世坚守残存
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 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关怀黎民,主张美政
“哀民生之多艰” “终不察夫民心”
执着理想,坚忍不拔
“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离骚》是屈原坚持“美政”理 想,捍守个人节操,与腐朽的楚国贵 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同时表现了 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理 想的勇气与决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长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的政治抒 情诗。
人教版《离骚》教师用书
离骚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创作背景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
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
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
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象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2.主要内容《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
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
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离骚本课话题——民生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段话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矢志不渝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孟子2.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4.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白居易5.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贾谊[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修姱.(kuā)(jī)羁揽茝.(chǎi)侘傺..(chà)(chì) 芰.(jì)荷 谣诼.(zhuó) 溘.死(kè) 方圜.(yuán) 攘诟.(gòu) 岌岌.(jí) 謇.朝谇(jiǎn) 延伫.(zhù)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3)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4)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5)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度⎩⎪⎨⎪⎧竞周容以为度. (名词,法度、准则)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动词,揣度、推测) (2)修⎩⎪⎨⎪⎧退将复修.吾初服 (动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 (名词,这里指高洁 的品行)(3)信⎩⎪⎨⎪⎧苟余情其信.芳 (副词,确实)愿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信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形容词,真实,诚实) (4)相⎩⎪⎨⎪⎧悔相.道之不察兮 (动词,观察,选择)苟富贵,无相.忘 (副词,相互)相.者,百官之长也 (名词,宰相,丞相) (5)反⎩⎪⎨⎪⎧忽反.顾以游目兮 (动词,回头)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形容词,相反,对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动词,背叛) (6)善⎩⎪⎨⎪⎧谣诼谓余以善.淫 (动词,善于,擅长)亦余心之所善.兮 (动词,崇尚,向往)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形容词,好的,美好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名词,好事,好的行为)善.刀而藏之 (动词,通“缮”,修治)工欲善.其事 (动词,做好,处理好)善.万物之得时 (动词,喜欢,羡慕)(7)固⎩⎪⎨⎪⎧固.时俗之工巧兮 (副词,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动词,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形容词,固执) (8)其⎩⎪⎨⎪⎧唯昭质其.犹未亏 (助词,不译)芳菲菲其.弥章 (助词,不译)父利其.然也 (代词,这) (9)以⎩⎪⎨⎪⎧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连词,表顺承)竞周容以.为度 (介词,把)余独好修以.为常 (与“为”连用,认为)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屈.心而抑.志兮(使动用法,使……屈,使……抑) (2)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伏,为……而死) (3)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用法,使……高) (4)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长) (5)哀.民生之多艰(为动用法,为……悲伤) (6)謇朝.谇而夕.替(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7)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8)亦余心之所善.兮(形容词作动词,爱好,崇尚)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取巧。
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
(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制芰荷以为..衣兮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动词。
(4)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没有准则。
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浩大。
(5)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6)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水流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7)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译文: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句)译文:不了解我也罢了啊。
(3)高余冠之岌岌兮。
(定语后置句)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
(4)长余佩之陆离。
(定语后置句)译文: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被动句)译文: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
[常识·速览][识作者]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出身贵族,很有才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重用,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
他政治上主张变法图强,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陷害而遭楚怀王疏远,后又遭顷襄王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
传说端午节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可见他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探背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因怀王以宗亲而任重臣。
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所以,屈原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巧识文]楚辞体1.内容与形式“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结构特点“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
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因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整体·感知]本文为《离骚》的节选部分,诗人通过自述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明自己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表现了其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文脉·梳理]本文节选了52句,每4句为1节,共13节。
①政治遭遇②爱国决心[文本·层析]一、诵读诗歌第1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
【解析】B项,“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说法错误,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很注重修身洁行的。
【答案】 B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诗中自述了自己受屈遭贬的原因,并表明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B.作者认为“民生之多艰”的主要责任在国君,君心荒唐才使小人有可乘之机。
C.诗人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并表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D.作者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并表示自己要修身洁行,决不妥协。
【解析】B项,“主要责任在国君”这一分析不合乎文意。
【答案】 B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绳墨”指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的两头固定并拉直,再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了),后来比喻规矩或法度。
B.“香草美人”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屈原就经常用来表达自己的崇高追求和美好理想。
C.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
D.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解析】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
【答案】 D二、诵读诗歌第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强求,隐忍退让,但坚信自己的品性是高尚的。
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余独好修以为常”,坚定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任凭风吹浪打亦不回头,这是一位政治巨人的悲壮宣言。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借外表的奇异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这是诗人的一种内心发泄方式。
【解析】D项,“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并非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更非为此采取的内心发泄方式,而是诗人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
【答案】 D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
B.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