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计算,以及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制备方法和浓度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性质及制备方法。

2.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能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性质2.溶液的制备方法3.溶液浓度的计算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

3.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溶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量筒、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水、酒精、盐、糖等。

3.教学课件:溶液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教学参考资料:溶液的制备方法、浓度计算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溶液的日常生活图片,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什么状态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液的定义、组成及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依次回答以下3个问题: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物质性质转向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关键环节,也是学习后续溶液的配制与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的基础。
板书的主要内容将包括关键词、公式和图表。风格上,我将使用清晰的字体,合理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以突出重点,并使用图表和箭头帮助解释复杂概念和过程。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并在教学中适时更新板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特征和表示方法,溶液浓度与溶质、溶剂的关系,溶液的配制方法。
2.教学难点: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及控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根据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和溶液的配制过程,从而克服教学难点。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2.组织小组内部的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实验报告和讨论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不确定的知识点进行澄清,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首先,我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溶液浓度知识,引导他们总结和巩固所学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反思,加深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巩固性。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学生通过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通过评价他人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例如,我提出了“如何通过实验观察溶液的变化?如何判断溶液的浓度变化?”等问题。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讨论,能够深入思考溶液浓度的相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溶液浓度知识,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和梳理了溶液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加深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巩固性。
首先,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观察,共同观察溶液的变化,并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接着,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能够互相启发和补充,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反思与评价环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饮料、药水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溶液的浓度是如何确定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浓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首先向学生介绍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我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图形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溶液浓度的概念。接着,我讲解浓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正确进行计算。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定义、溶 Nhomakorabea过程、特点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问题,如饮料的配制、药剂的稀释等。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分析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不能通过滤纸等。
4.举例说明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饮料、药剂、化肥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3.通过对溶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溶液的形成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验、生活实例等多角度深入探讨溶液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溶液的概念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能正确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教学设计课件(32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教学设计课件(32张)

质形成溶液后并不是提问简:单你的对溶液的认识
教 学 环
环认节识二混 生溶合变液,化的而,特征是并有且利一用些性这学 合物生质些,活变会认动化发识:观溶液察的几种特征混 很好的运用到生活、生产中活 动来自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
环节三溶液的重要性。
演示实验:从多角

对溶液组成的描述

度认识溶液组成

环节四
课时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量生活实例,感受化学知识为人类服务的应 用价值,体会人类在不同情境下巧妙运用知识的智慧,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时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溶液组成的表示是混合物中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 部的相对关系。




通过学生观察现象、对比不同

对液态混合体系进行分类,并
分析、归纳得出溶液的特征,
进一步认识溶液。
环节一 引入新课

环节二 认识溶液的特征


环节三
对溶液组成的描述

图片展示,创设情景
提问:你对溶液的认识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混

动 合物,认识溶液的特征
演示实验:从多角

度认识溶液组成


环节一 引入新课
初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新) 第九单元溶液
《溶液》单元教学设计
静态
• 课时1什么是溶液 • 课时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 课时3溶液的形成和变化 • 课时4溶解度 • 课时5单元复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4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4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导学案 新人教版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一、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基本涵义;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并能依其宏观特征区别典型的常见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课前预习】【情境导入】(展示一瓶久置的牛奶)请仔细观察,这瓶是溶液吗?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比较概念【思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最大的区别是静置后是否【阅读】教材P45~P46,思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有哪些区别。

1.溶液: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离子或单个分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稳定的混合物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性、稳定性不均一、不稳定微粒分子的集合体分子或原子的集合体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固态举例食盐水、石灰水牛奶、某些配置喷洒的农药石灰浆、泥水、钡餐知识点二: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溶液各处都完全一样,即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溶剂的分子混合得十分均匀,溶液各处都一样;2.稳定性:条件不发生变化时,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

■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蓝色硫酸铜溶液、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

2.洁净的空气、合金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都是溶液。

3.糖水越喝越甜是因为糖水没有充分溶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三、自我测评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 小苏打B. 食盐C. 火碱D. 茶油2.溶液—定是()A. 纯净物B. 混合物C. 液态物质D. 气态物质3.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 石灰浆B. 生理盐水C. 眼药水D. 钡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B. 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C. 在溶液中,各部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D. 浊液也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只是溶质的颗粒较大5.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①牛奶②酒精③泥水④澄清石灰水⑤钡餐⑥盐酸6.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自行设计并完成一个溶液制备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应用,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原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拓展作业:
-阅读与溶液相关的化学史料,了解溶液研究的发展过程,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4.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学设计(共5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浓度概念描述溶液的组成,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搜集有关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分析其原理,进行课堂分享,增强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4.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溶液的物理性质、溶液的沸点、凝固点等概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针对预习内容,提出至少两个问题,课堂上与同学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情感态度作业: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9.1+溶液及其应用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9.1+溶液及其应用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课时溶液及其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5页学业要求1.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的基本特征及组成。

2.知道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3.知道溶质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现象,掌握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的基本特征及组成。

教学难点知道溶质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景导入】地球上大部分表面被蓝色的海洋覆盖。

海水是又苦又咸的,这是为什么呢?海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

【思考】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呢?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溶液的形成【实验探究】在20mL水中加入一药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现象:蔗糖溶解。

分析: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结论:蔗糖能溶于水形成溶液。

【思考】(1)如果加入的是细沙,我们能称它为“细沙溶液”吗?(2)若取出蔗糖溶液中的任意一部分,它和原有溶液的组成相同吗?(3)水是溶液吗?【讨论】通过思考的问题,归纳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特征。

【归纳总结】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鼓励学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3.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颜色、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在外界条件(包括温度、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长期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3)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起了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但在导入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溶解度的概念并不清晰,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详细地解释和阐述溶解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在讲解溶解度的基础知识时,我使用了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组成部分和原理,但部分学生对于图表的理解并不到位,未来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图表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本质。
③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板书应展示溶解度曲线的判断方法,以及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彩色粉笔、图案设计等手段,增加板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例如,在介绍溶解度的概念时,可以使用生动的图片或图标来展示溶解度的四要素;在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时,可以使用图表或示意图来展示溶质、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介绍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时,可以使用流程图来展示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观察评价: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我会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通过观察,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测试评价: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通过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我会提问学生:“溶解度的概念是什么?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或者设计一个小测试,让学生写出溶解度的四要素。通过测试,我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溶液的种类:根据溶质的状态,溶液可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3)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4)溶液的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2.教学难点
(1)溶液的形成原理:学生难以理解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溶液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学习溶液的浓度、稀释等知识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游戏设计:设计溶液配制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溶液的浓度计算和稀释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制作简洁清晰的PPT,展示溶液的定义、特征和种类等关键知识点,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料:播放溶液形成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溶液浓度计算和稀释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溶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溶液的定义与特征: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具有稳定性、均一性和透明性。

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了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材和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液的概念和性质;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浓度的计算方法。

2. 难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2. 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3. 浓度的计算方法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四、教学过程:1. 溶液的概念和性质(1)引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2)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溶质溶解的条件和过程。

(4)总结:总结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2. 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1)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2)示范:老师示范制备简单溶液。

(3)讨论:学生讨论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4)实验:学生进行实验制备不同类型的溶液。

3. 浓度的计算方法(1)引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浓度的概念。

(2)讲解:讲解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练习: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4)实验: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制备相应浓度的溶液。

4.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讲解: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

(3)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引入溶液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讲解和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溶液的分类及制备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根据教师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学习方法。
4.教师总结作业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案例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溶液配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溶液配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4.结合学生的反思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溶液相关的实例,如食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溶液有什么共同特点?溶质质量分数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2.学生分享思考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液配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回顾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讲解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包括配制步骤、注意事项等。
3.结合生活实例,阐述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进行课堂互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溶液配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1饱和溶液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1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知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会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形成自己的结论,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化学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和实验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复习上节学习内容,预习本节教学内容。

实验准备:试管(20×200)烧杯量筒(10mL)胶头滴管酒精灯药匙试管夹试管架火柴氯化钠硝酸钾(氯化钠和硝酸钾先称量好,2 g一份,用纸包好)高锰酸钾熟石灰检测准备:选取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习题,供课堂上学生练习。

内容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中考。

五导学过程【复习引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哪些可以形成溶液?面粉氯化钠硝酸钾植物油高锰酸钾泥土蔗糖【问题展示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某种物质是否是无限的?【活动与探究1】(根据学生数每4人一组,分组探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2 g氯化钠和硝酸钾,等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可由小组内同学同时操作,以节省时间)【学生结论】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的溶质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师点拨】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确定后,多数物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

当溶质溶解达到限度时,溶液就处于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溶质溶解未达到限度时就是不饱和溶液。

(由此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问题展示2】说饱和溶液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如果这两个条件发生变化,会怎样呢?【活动与探究2】:在上述实验中溶解氯化钠的试管中再加入5mL水,振荡,观察氯化钠溶解情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课题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100%.溶液质量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5页练习与应用的4、7题.【选做题】教材第45页练习与应用的1、2 题. 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 )5.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30 ℃的不饱和溶液 B.30 ℃的饱和溶液 C.90 ℃的不饱和溶液 D.90 ℃的饱和溶液 【拓展探究】6.(平凉中考)下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 (2)t 2 ℃时,将50 g a 物质放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t 1 ℃时,将盛有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答案与解析】1.B (解析: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g×10%+12.5 g100 g+12.5 g ×100%=20%.)2.B (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从200 g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 g 溶液,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比值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密度不变,由于取出5 g 溶液,故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减少,③④不变.)3.D (解析:NaOH 固体的质量等于NaOH 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需称取NaOH 固体的质量为1000 g×5%=50 g.)4.D (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答案为:D.)5.B (解析:根据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可判断30 ℃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理,90 ℃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判断90 ℃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 ℃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1)在t 1 ℃时,a 、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75 (3)b>a>c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大于吸热,溶液温度升高,c 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P 点时a 、c 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 1 ℃时,a 与c 的溶解度相同;(2)t 2 ℃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50 g ,将50 g a 物质放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 g ,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5 g ;(3)将t 2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a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且在此温度下b 的溶解度大于a ,故b 的质量分数大于a ,而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 2 ℃时相同,据图可以看出小于a ;(4)t 1 ℃时,将盛有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说明有固体析出,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缘故.)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特色如下: ①以“死海”的真实情景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②在几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中,有“嫁与春风不用媒”的效果; ③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溶液的组成知识,运用了生活中的物品实例教学,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及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与以前所学质量分数建立联系,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学生对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学习打下基础.收到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④在设计反馈练习时,让学生的理解和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建议: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可以增设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1.溶液的浓度 几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的对照表.(在20 ℃时) HCl HNO 3 H 2SO 4 HAc NaO H NH 3·H 2O KCl KNO 3 NaC l NH 4N O 3 1% 1.0032 1.0036 1.0051 0.9996 1.0095 0.9939 1.0046 1.0045 1.0053 1.0023 2% 1.0082 1.0091 1.0118 1.0012 1.0207 0.9905 1.0110 1.0108 1.0125 1.0064 4% 1.0181 1.0201 1.0250 1.0040 1.0428 0.9811 1.0239 1.0234 1.0268 1.0147 6% 1.0279 1.0301 1.0385 1.0069 1.0648 0.9730 1.0369 1.0363 1.0413 1.0230 8% 1.0376 1.0427 1.0522 1.0097 1.0869 0.9651 1.0500 1.0494 1.0559 1.0313 10% 1.0476 1.0543 1.0661 1.0125 1.1089 0.9575 1.0633 1.0627 1.0707 1.0397 12% 1.0574 1.0661 1.0802 1.0154 1.1309 0.9501 1.0768 1.0762 1.0857 1.0482 14% 1.0673 1.0781 1.0947 1.0182 1.1530 0.9430 1.0905 1.0899 1.1009 1.0567 161.01.01.11.01.10.931.11.11.11.0% 776 903 094 209 751 62 043 039 162 653 18% 1.0878 1.1026 1.1243 1.0236 1.1972 0.9295 1.1185 1.1181 1.1319 1.0740 20% 1.0980 1.1150 1.1394 1.0263 1.2191 0.9229 1.1328 1.1326 1.1478 1.0828 25% - 1.1469 1.1783 1.0326 - - 1.1623 - - - 30% 1.1492 1.1800 1.2185 1.0384 1.3279 0.8920 - - - 1.1277 40% 1.1980 1.2463 1.3028 1.0488 1.4300 - - - - 1.1754 50% - 1.3100 1.3951 1.0575 1.5253 - - - - 1.2258 60% - 1.3667 1.4983 1.0642 - - - - - - 70% 1.4134 1.6105 1.0685 - - - - - - 80% - - 1.7272 1.0700 - - - - - - 90% - - 1.8144 - - - - - - - 95% - - 1.8337 - - - - - - - 2.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的稀溶液B g ,则A g×a %=B g×b %(其中B =A +m 水). (2)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①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加溶质B g 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的溶液,则A g×a %+B g=(A g+B g )×b %. ②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蒸发B g 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的溶液,则:A g×a %=(A g-B g )×b %. ③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浓溶液质量为B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的溶液,则:A g×a %+B g×b %=(A g+B g )×c %. 3.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这类问题时要注意: (1)化学方程式下相对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直接写溶液质量,而要写参加化学反应的溶质实际质量. (2)若已知溶液的体积或求溶液的体积,要用m=ρV 这个公式进行换算. (3)单位要统一.4.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1)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2)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3)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4)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5)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2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课时1.会计算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2.能解决溶液稀释过程中的有关计算.通过溶液的稀释计算和关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学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重点】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稀释问题的计算方法.【难点】稀释过程中溶液变化的分析.【教师准备】实验教具:多媒体、玻璃棒、烧杯、量筒、托盘天平等;化学药品:氯化钠、水.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44页的【例题2】. 导入一:【提问】生活中所存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就是你所要的那个浓度.比如周末你打完球回到家,你妈妈给你配制了一杯盐水给你喝了一口感觉太咸了,会怎么办?加水.这个行为在化学里就叫做溶液的稀释,那在稀释前后溶液里哪些量是不变的呢?导入二:【展示】《煮粥诗》:“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需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讲解】粥是我们正常饮食里经常遇到的一种食品.不但大家都吃过粥,而且还将继续“捧碗而啜”地吃下去.你可不要小瞧了这被称为“稀饭”的粥.粥中加水后,米粒不变,粥变得更稀.类似的现象如在菜汤中加水,汤中食盐质量不变,汤的味道变淡.这种现象与溶液的稀释相似. 三、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过渡语]在化学实验里也常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我们要将浓的溶液稀释成所需要的稀溶液,需要向浓溶液中加水,如何计算稀释过程中需要加入水的质量呢?如何计算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呢?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只要抓住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就可以了.思路一【展示例1】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水的密度为1 g/cm3)【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讨论交流】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 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解题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展示例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学生活动】50 g×98%=(50 g+x)×20%.【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解题格式.解法1: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 g×98%=(50 g+x)×20%,x=195 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学生活动】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50 g×98%=x×20%,x=245 g,245 g-50 g=195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课堂练习】1.把200 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讨论交流】1.200 g. 2.6%.【展示】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 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题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不同点是上述练习题中已知和求都是指质量,而此题是已知质量求体积.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5000 g×20%=1.19 g/cm3×x×38%,x≈2211 mL.答:需38%的盐酸2211 mL.思路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4页【例题2】.【展示例题2】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讨论】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分析】抓住关键:.【点拨】解法1: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50 g×98%=x×20%,x=245 g.245 g-50 g=195 g.解法2:设把50克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50克+x),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得:50克×98%=(50克+x)×20%解得:x=195克.答:把50克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要加水195克.【讨论】课本的解法和老师的解法有什么不同?你习惯哪种解法?【拓展】如果把50 g换成50 mL,那么还需什么条件才能解题?【点拨】涉及体积时: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展示例题3】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14 g/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解:设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得:500 mL×1.14g/mL×20%=x×1.84 g/mL×98%.解得:x≈63.2 mL.答: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63.2 mL.【分析】将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和密度公式综合起来解题.四、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渡语]我们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会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思路一【展示】 100 g 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问】 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讨论交流】 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讨论】 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总结】 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求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引言】 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解:设100 g 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Zn+H 2SO 4ZnSO 4+H 2↑65 9813 g x6513 g =98x,x =19.6 g.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19.6 g 100 g ×100%=19.6%.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思路二【引入】化学反应经常在溶液中进行,参加化学反应的多数是溶液中的溶质,溶剂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请看例题.【展示例题】12克Mg条与100克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硫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克,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生成物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分析】Mg+H2SO4MgSO4+ H2↑24 98 120 2 12 g z x y 24∶98 =12 g∶z,解得z=49 g. 24∶120=12g∶x,解得x=60 g. 24∶2=12g∶y,解得y=1 g.因12克Mg条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逸散到空气中,故生成的溶液为MgSO4溶液,其质量为12克镁条+100克稀硫酸-氢气质量=111克.×100%≈MgSO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60g4111g54.05%.【小结】对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步骤.[知识拓展]1.溶液的稀释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总量不变进行运算,无论是用水,或是用稀溶液来稀释浓溶液,都可计算.(1)用水稀释浓溶液设稀释前的浓溶液的质量为m,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时加入水的质量为n,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可得m×a%=(m+n)×b%.(2)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设浓溶液的质量为A,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溶液的质量为B,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则可得A×a%+B×b%=(A+B)×c%或AB =c%-b%a%-c%.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算,可列成十字交叉图示如下:A B =c%-b%a%-c%这种运算方法叫十字交叉法.例:利用95%的浓硫酸和5%的稀硫酸配制成30%的硫酸溶液2019 g,问需这两种溶液各多少克?解:所以AB =2565=513.这里表明,5份重的95% H2SO4溶液和13份重的5% H2SO4溶液混合,可配得5+13=18份重的30%的H2SO4溶液.故可得,95% H2SO4溶液的用量为:2019 g×518≈555.6 g,5% H2SO4溶液的用量为:2019 g×1318≈1444.4 g.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计算依据计算公式溶液的稀释①加水稀释②加稀溶液稀释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②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时,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m浓×ω浓%=(m浓+m水)×ω稀%溶液的浓缩①添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浓溶液①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②蒸发溶剂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没有溶质析出)③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蒸发浓缩:浓缩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m稀-m水)×ω浓%=m稀×ω稀%注意:a.几种溶液混合,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相加,即V总≠V A+V B.b.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可以相加,即m总=m A+m B.c.要求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必须依据公式V=m/ρ,所以要知道混合溶液的密度才能求出总体积.1.(广州中考)将50 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9.8%B.10.2%C.10.8%D.19.6%解析:将50 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g×98%×100%=9.8%.50g+450g故答案为A.2.向一定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像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解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向一定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图像应该成一条水平直线,故D图像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一致.故答案为D.3.(大庆中考)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A.50 gB.10 gC.100 gD.40 g解析: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20%=(x+50 g)×10%,x=50 g.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 g×20%=10 g.故答案为:B.4.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求:(1)需要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解析:(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630克÷1.2克/厘米3=525厘米3,即525毫升;(2)要配制的28%的硫酸其溶质来源于98%的浓硫酸,则需要浓硫酸的质量是:630克×28%÷98%=180克.故答案为:(1)需要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525毫升.(2)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需要浓硫酸的质量是180克.5.(泉州中考)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1)现要配制12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kg;(2)用6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kg.解析:(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20 kg×20%=24 kg;(2)设质量分数为12%的溶液的质量为z,则2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12%的溶液中的溶质相等,则60 kg×20%=z×12%,z=100 kg.故答案为:(1)24 (2)100第2课时三、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涉及体积时: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四、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5页练习与应用的3、6题.【选做题】教材第45页练习与应用的5、8题. 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用60%浓硫酸A与20%稀硫酸B来配制30%硫酸溶液,所用溶液A、B的质量比为()A.2∶1B.1∶2C.3∶1D.1∶32.如要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为()A.50 gB.90 gC.100 gD.200 g3.向100 g 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 g水,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2.5%B.5%C.10%D.20%4.某同学用25 ℃的水溶解一定量的NaCl,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NaCl晶体没有溶解.然后该同学又用酒精灯加热至60 ℃,固体全部溶解.那么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NaCl的溶解度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5.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用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A.1 gB.2 gC.3 gD.5 g6.有100 g 10%的盐酸溶液(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C.将100 g 10%的盐酸与200 g 25%的盐酸混合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能力提升】7.(株洲中考)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2)要把50 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拓展探究】8.(黔东南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克,再用100.0克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 (1)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与解析】1.D(解析:设需60%浓硫酸的质量为x,需要20%硫酸溶液的质量为y,则:x×60%+y×20%=(x+y)×30%,解得x∶y=1∶3.)2.C(解析: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 g×20%=(100 g+x)×10%,x=100 g.)3.C(解析: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g×20%×100%=10%.)100g+100g4.C(解析:依据加热到60 ℃时没有溶解的氯化钠全部溶解可知,加热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了;加热前后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质量变大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了;由题干可知加热前后水的质量基本不变,所以溶剂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加热后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变多,所以溶液变浓,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了.)5.D(解析:由题意知,设电解水的质量为x,列式×100%=10%,解得x=5 g,所以电解水的质量为:25×8%25-x为5 g.)6.C(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因溶液的=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也增加,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到一倍;将100 g 10%的盐酸与200 g 25%的盐酸混合,溶质×100%=20%;蒸发时先挥发质量分数为100g×10%+200g×25%100g+200g出来的是氯化氢气体,故D错误.)7.(1)2%(2)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50 g×98%=x×10%,x=50g×98%=490 g,需要水的质量=49010%g-50 g=440 g.答:要把50 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440 g.(解析:(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100%-98%=2%.)8.(1)65%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g50 g ×100%=19.6%.(解析:设反应中消耗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则:Zn+H 2SO 4ZnSO 4+H 265 986.5 g x656.5 g =98x,解得x =9.8 g.)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把枯燥的计算演绎成学生的实验、生活体验,用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点拨思维、总结方法,既丰富了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化学意义,又做到了讲练结合、落实基础.溶质质量分数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引入和过渡都是以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行为开始,达到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以计算为载体,实现化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如课堂提到的生理盐水等.课程教学中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如计算题,让有错误的学生上黑板板书,起到学生教学生的作用,体现了学生为主.关注了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还关注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练习与应用(教材第45页)1.(1)饱和(2)31.6 g (3)24%2.20%.(解析:7g×100%=20%.)35g3.880 g.(解析:设需要水的质量为m,则100 g×98%=(100 g+m)×10%,解得m=880 g.)4.55 g ;495 g.(解析:需氢氧化钠的质量=500 mL×1.1 g/cm 3×10%=55 g ,需水的质量=500 mL×1.1 g/cm 3×(1-10%)=495 g.)5.19.6%.(解析:设100 g 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m ,则:Zn+H 2SO 4ZnSO 4+H 2↑6513 g 98m6513 g =98m,解得m =19.6 g. 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g100 g ×100%=19.6%.)6.8.8 g ;4.45 L.(解析: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则: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7373 g×20% 44m7373 g×20%=44m,解得m =8.8 g. 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8.8 g1.977 g ·L -1≈4.45 L.)7.67.5 t~81 t.(解析:每月消耗氯化钠的质量最少为15 t×15%×30=67.5t,最多为15 t×18%×30=81 t.)8.(1)0.05%. (2)2019 mL.(解析:(1)1.0 mL 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为:1.0g4.0×10×10×5=0.0005 g,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0005g1.0mL×1g·cm-3×100%=0.05%.(2)1.0 g该药品可配制溶液d的体积为:1.0g0.0005g·mL-1=2019 mL.)1.溶液计算中的常见方法与技巧汇总关于溶液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型众多,解题方法也多,现将一些主要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汇总如下:(1)隔离法隔离法就是通过分析,将某一份溶液(一个整体)分割成两个部分,或者将某一个完整的过程,分割成两个或多个过程,然后进行计算的方法.一定温度下,向某硝酸钾溶液中加入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

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③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汇报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认识溶解的过程,构建溶液的概念。

②运用多媒体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新知。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及科研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②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溶液形成微观过程的理解二、说学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课题3溶液的浓度优质教案(1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课题3溶液的浓度优质教案(11)

9.3 溶液的浓度(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会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难点)2.会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进行质量分数的计算和判断(重难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二、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应用 典型例题1: 1、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克,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在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g 。

在此温度时,将25g 食盐放入50g 水中,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规律小结:利用溶解度计算质量分数时注意:溶解度是该温度下溶解溶质的_______值. 学以致用:1、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αg ,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 A.a 大于b B. a 等于b C. a 小于b D.无法判断 2、60℃时,50gH 2O 中最多溶解55gKNO 3。

若把60℃时的210gKNO 3饱和溶液蒸发掉50gH 2O 后,再降到60℃,则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典型例题2: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在______℃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

(2)t 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 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

(3)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及“>”、“<”或“=”表示)。

⑷ ①t 3℃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② 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⑸ ①t 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同上)一、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学以致用3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④⑤①②③D.②①④③⑤ 1、若配制15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活动 5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初步学会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经过练习必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 ,认识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宽泛联系 ,认识学习化学的最后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要点】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难点】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师准备】实验用品 :1.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药匙、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药品 :蒸馏水、食盐、20%的食盐水 .【学生准备】预习实验操作.导入一 :【发问】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构成的,本节课我们在实验室自己着手配制50 克 6%的氯化钠溶液 ,如何配制出我们需要的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议论沟通】1.溶液由什么构成?2.你会确立50 克 6%的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吗?导入二 :【展现】一组图片 .【叙述】在实质生活中或在实验室里,常常用到一些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同学们知道从前农民是如何选种的吗?在农业上常常用10%~20% 的食盐水来选种,假如溶质质量分数过小那么低质种子就被选进来,假如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则好种子就被裁减掉.人们经过长久的实践发现 ,用 16%的食盐水最适合.那么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类溶液是怎么配制出来的呢?[过渡语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体验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过程.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化钠溶液的配制思路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与研究 1】学生剖析议论溶质的【问题 1】你能拿出你确立的溶质和溶质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溶剂的量用量筒量剂的量吗 ?如何取用 ?取 .(溶剂是液体 ,密度为 1 g/mL, 量体积更为简单 )【活动与研究 2】实验小构成员沟通讨【情形 1】你会称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论得出 :将溶质称好置于烧杯中,溶剂量好你如何获取50 克 6%的氯化钠溶液 .加入烧杯中 ,搅拌平均 ,即获取50 克 6%的氯化钠溶液 .【情形 2】请大家自己着手配制 50 克 6%的氯化钠溶液 .【板书】必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学生自己着手配制溶液,经过着手进一步实验步骤 :(1) 计算 :m(溶质 )=?m( 溶剂 )=?领会、掌握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2)称量 :称溶质质量 .(3)量取 :量取溶剂体积 .(4)溶解 :搅拌混淆平均 .【情形 3】向自己配好的 50 克 6%的氯【活动与研究 3】着手量取水加入刚配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水.好的溶液中 .学生剖析议论发现: 加水后溶【问题 2】方才你配制出了一份新溶液,质质量分数变小了, 加水前后溶质质量不你能告诉我新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变 ,加水后的溶液质量等于加水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量吗 .质量加上水的质量 .【情形 4】展现一位同学新配好的溶液 .【叙述】方才同学们做的操作是溶液的稀释 .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活动与研究 4】将 50 克质量分数为量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98%的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 ,需加水多+加入水的质量 .少克 .【情形 5】用多媒体展现学生的计算过程 .【情形 6】学习本节课应注意以下两点:1.实验时要注意小构成员间的合作 .学生剖析议论解题方法的长处 .2.解决稀释问题时要注意不变的量和变的量 .思路二【活动一】合作研究 ,达成配制 50 g 6% 的 NaCl 溶液 .【学生】合作学习 ,配制 50 g 6% 的 NaCl 溶液 .【评论】有几个小组的同学 ,思路清楚 ,分工明确 ,操作规范 ,提出夸奖 .【教师】在达成活动一的过程中 ,需要几个步骤 ?用到哪些仪器 ?小组议论 .【学生】合作议论 .【教师】一同总结出活动一的步骤、仪器.【学生】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寄存.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教师板书】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寄存.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设计企图 ]松手让学生着手、动脑 ,在自主研究、察看比较中,培育学生剖析、比较、归纳的思想能力 .【活动二】自主研究 ,学惯用浓溶液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教师】达成活动二 :用 6%的 NaCl 溶液配制 50 g 3%的 NaCl 溶液 .在用水稀释浓溶液过程中 ,有哪几个重要的关系式 ?【学生】有两个 :溶质的质量不变 ;稀溶液的质量减去浓溶液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教师】展现正确方案 ,明确活动的达成过程 .【教师】在达成活动二的过程中 ,需要几个步骤 ?用到哪些仪器 ?小组议论 .【学生】合作议论 .【教师】一同总结出活动二的步骤、仪器.【学生】合作议论 .【学生】步骤 :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 .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教师板书】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寄存.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教师】对照活动二和活动一有哪些不一样点?为何 ?用固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 ,有几个步骤 ?用到哪些仪器 ?用液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 ,有几个步骤 ?用到哪些仪器?【学生】踊跃回答 . 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 :(1)用固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2)用液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步骤: 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教师指引学生剖析产生偏差的原由,学生议论、总结,教师点拨 .[设计企图 ]以上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教课,将知识的研究过程留给了学生,松手让学生着手、动脑 ,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充足尊敬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主研究、察看比较中 ,培育学生剖析、比较、归纳的思想能力.对偏差的剖析 ,培育学生认真学习的意识,进一步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利于学生掌握旧知、稳固新知,提高学生深入思虑、踊跃研究的能力.思路三【展现】医用生理盐水的标签以下: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 ]溶质质量分数为 0.9%[ 注意 ]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裂痕等均不行使用[ 储存 ]密封保留【议一议】此信息中的0.9% 表示的含义有哪些?【引入】同学们想不想亲身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呢?如何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自学指导】学习配制6%的食盐水 .察看和检查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胶头滴管、水、食盐).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总结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与同学们一同分享.【总结】用固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活动】实验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明确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复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设计企图 ]复习旧知识拓展视线.从学生熟习的生活下手,激发学生兴趣.【展现】配制食盐溶液的过程以下:【引入】用食盐和水来配制溶液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但有时 ,我们用到的药品不是固体溶质 ,而可能是某溶质质量分数的浓溶液,那在配制时又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 !【教师】此刻我们就一同来试一试,用 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 100 克 16%的选种液 .用液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 .[设计企图 ]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配制 100 克 16%的选种液 ,需要先计算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各多少克 ?【教师】请你持续说说你的详细计算方法.【学生】因为是加水稀释 ,因此整个过程中 ,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我们不如设所需 2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 x,那么此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就为20%x,100 克 16%的食盐水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 :100 g ×16%=16 g.【教师】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出的是20%的溶液的质量 ,但是液体的量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用体积表示,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用密度公式换算一下就行了 .【教师】一般状况下 ,16%的盐水的密度大概为 1.03 g/L.【学生】进行计算 .【教师】我们的计算结果是:需要水的质量为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为mL. 达成以上计算后 ,接下来应当如何操作呢 ?【学生】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而后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食盐水 ,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再贴上标签 .【教师】用液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溶液时的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 .[设计企图 ]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加深对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理解.[知识拓展 ]配制溶液时致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由:在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由:(1)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 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2)从用托盘天平称量的角度考虑 :天平读数有问题 .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 ,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 ,调零时 ,游码未拨回“ 0”刻度等 .(3)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 ,仰望读数了 .(4)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 烧杯不干燥 ,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所有倒入烧杯中.(5)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由:(1)称量时 ,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2)量取溶剂时 ,俯视读数了 .必定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用溶质和水配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制必定溶质质{实验器械 :托盘天平 + 药匙 (或镊子 );适合的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 + 玻璃棒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用液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器械 :适合的量筒+ 胶头滴管 ;烧杯 + 玻璃棒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2% 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 酒精灯 B .托盘天平C.烧杯D. 量筒分析 :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不需要加热 ,因此不需要酒精灯 .故答案为 A.2.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以以下图所示,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 取氯化钠B.称量C.量液D. 溶解分析 :取氯化钠时 ,瓶塞应倒放在实验桌上,错误 .B.用天平称量药品,应恪守“左物右码”的原则 ,错误 .C. 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安稳地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而不可以用温度计搅拌 , 错误 .故答案为 C.3.实验室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大意致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剖析以下原由 ,此中必定不会致使这类现象发生的是()A. 量取水时 ,仰望量筒的读数B. 称量固体时 ,左盘放砝码 ,右盘放食盐C.配制溶液时 ,烧杯中本来留有水D. 配制后的液体倾倒到细口瓶时,有一些液体溅出分析 :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仰望读数 ,会使所读取的数值偏小 ,进而造成量取液体体积偏大,因此此操作能够致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当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 ,即物体质量 =砝码质量 +游码读数 ,若放反 ,则会出现砝码质量=物体质量 + 游码读数 ,造成的结果是使所称量的物体质量偏小,因此此操作能够致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为:把量取好的溶剂水倒入放有必定质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因此若杯中本来留有水, 就会使溶剂质量偏大 , 进而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因为溶液有均一、稳固的性质,因此配制好的溶液因不当心而洒出细口瓶时其实不会影响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答案为 D.4.(呼和浩特中考 )(1)已知 :水的密度为 1.0 g/mL. 实验室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称取氯化钠 2.5 g,需要量取水.(2)配制的操作表示图以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次序为(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 ,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由可能是(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①称量时 ,砝码端忘垫质量同样的纸片①量取水时 ,仰望读数①装瓶时 ,有少许溶液洒出分析 :(1)水的质量为 :50g-2.5 g=47.5 g,故水的体积为 : 47.5 g-1=47.5 mL;(2)配制溶液时,首1.0 g ·mL先从试剂瓶内拿出食盐固体,而后放在天平上称量 , 再放进烧杯中 ,而后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烧杯中 ,最后用玻璃棒搅拌溶解;(3)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致使食盐的质量偏小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①称量时 ,砝码端忘垫质量同样的纸片,则药品端食盐的质量加上纸片的质量等于砝码端的质量,食盐的质量变小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 ①量取水时 ,仰望读数 ,致使水多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 ①装瓶时 ,有少许溶液洒出 ,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1)47.5 mL( 或 47.5 毫升 )(2)CBDEA(3)①①①实验活动 5 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用溶质和水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2.用液体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签.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 48 页问题与沟通的1、 2 题 .【选做题】教材第 48 页问题与沟通的 3 题 .二、课后作业【基础稳固】1.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 ,以下仪器中必须用到的是①试管①烧杯①漏斗①量筒①托盘天平①玻璃棒①酒精灯①药匙①胶头滴管()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①2.(福州中考 )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用 50 mL 量筒量取水B.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C.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 )的试剂瓶中 ,塞好瓶塞3.某同学准备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应先用天平称量g 氯化钠放在烧杯中 ,再用规格为量筒 (从“ 100 mL ”“ 50mL ”“ 20 mL ”中选择 )量取mL 水 (水的密度为 1 g/mL), 倒入烧杯中搅拌 ,即可获取所需溶液 .4.(广州中考 )配制并稀释必定质量分数的Na2SO4溶液 .(1)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6%的 Na 2SO4溶液 .①计算 : 需要 Na 2SO4 3.0 g,水 47.0 g;①称量 : 用托盘天平称量 3.0 g 的 Na 2SO4.天平调零后 ,分别在天平左、右托盘放上质量同样的纸片 ,先,而后,至托盘天平恰巧均衡;①量取 : 用量筒量取 47.0 mL 水 .请在上图中画出 47.0 mL 水的液面地点 ; ①溶解 .(2)稀释溶液 .(因为溶液很稀 ,其密度可近似看作 1 g/mL)①取 1 mL 6% 的 Na 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 获取溶液a;①若用 3.0 g Na2SO4配制与溶液 a 浓度同样的溶液,其体积是mL.5.察看以下图 ,要配制必定质量分数、必定质量的氯化钾溶液,应当怎么操作 ?配制 10%的氯化钾溶液50 g 的操作步骤 :(1) 计算 :需要 KCl,水;(2)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再用mL 的量筒取所需的水;(3)溶解 :将称得的氯化钾固体放入烧杯中 ,再倒入量取的水 ,用玻璃棒充足搅拌 ;(4)装瓶 :将配制的溶液倒入试剂瓶 ,并贴上标签 .6.以下图是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相关操作表示图.(1) 写出图中你熟习的一种仪器名称:比如烧杯、等.请写出一条烧杯与试管的共同用途:.(2) 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次序是(填序号 ).① ABCDE① BDCEA①DBCAE(3) 指出并纠正图中错误:.【能力提高】7.以下图是康康同学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步骤.(1) 康康同学的操作中共有(填数字 )处错误 ,请你任选择一处说明其错误的原由.(2) 除了上图所示的仪器外,康康还需要哪些仪器?.【拓展研究】8.(长春中考 )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 NaOH 溶液 :方法一 :方法二 :(1) 方法一中配制100 g 10%的 NaOH 溶液 ,需要 NaOH 固体g.(2)方法二顶用量筒量取 25%的 NaOH 溶液时仰望读数 ,其余操作均正确 ,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答案与分析】1.A( 分析 :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2.D( 分析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10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 ,需硝酸钾的质量 =100.0 g×3.0%=3.0 g;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 则所需水的质量=100.0 g-3.0 g=97.0 g( 合 97.0 mL), 应采用 100 mL 的量筒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 ,应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应将固体投入烧杯中溶解,不可以在量筒中溶解; 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的试剂瓶中,标签的名称为硝酸钾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故答案为 D.)3.8;50 mL;42( 分析 :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 g× 16%=8 g,需要水的质量 =50 g -8 g=42 g, 合 42 mL; 量取 42 mL 水应选用稍大于该体积的50 mL 量筒 .)4.(1) ①右盘增添在 3 g 砝码 (或挪动游码至 3 g);向左盘增添硫酸钠固体①以下图 .(2) ① 5000(分析 :(1)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依据“左物右码”的原则,先放砝码尔后放固体至天平再次均衡 .要保证凹液面的最低点与量筒上的47.0 mL 的刻度相切 .(2) 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 .)5.(1)5 g;45 mL(2)50( 分析 :(1) 需氯化钾固体的质量为 :50 g× 10%=5 g;需水的质量为 :50 g-5 g=45 g, 水的体积为 :45 g÷ 1 g/mL=45 mL;(2)因为所需水的体积为 45 mL, 故需用容量为 50 mL 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6.(1) 量筒 ;作为反响容器(2) ① (3)B 中瓶塞未倒放 ,应当倒放 ;D 中称量时食盐和砝码放颠倒了,应当是左盘放食盐 ,右盘放砝码 (分析 :(1)图中波及的仪器有量筒、药匙、托盘天同等,任填一种即可 ,烧杯和试管都能够作为反响容器.(2) 配制氯化钠溶液时 ,第一依据计算的结果,称量食盐的质量 ,瓶塞应倒放 ,用药匙取食盐 ,将食盐放在天平上称量 ,将称量好的食盐放在烧杯中 , 将量筒中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 ,使用玻璃棒搅拌 ,加快食盐的溶解 .(3) 据图能够看出 ,B 中的瓶塞没有倒放 ,D 中称量物和砝码放颠倒了 .)7.(1) 3;A 中瓶塞应倒放 .(或 B 中的物质和砝码放颠倒了或 C 中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2)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分析 :(1)A 中的瓶塞正放 ,应倒放 ,防备瓶塞沾染脏东西污染试剂 ;B 中氯化钠和砝码放颠倒了,应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 中读数时仰望,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共有三处错误;(2) 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的仪器除了图示仪器,还需要胶头滴管和搅拌、加快溶解的玻璃棒.)8.(1)10 (2) 大于(3)烧杯、玻璃棒(分析 :(1)配制 100 g 10%的 NaOH 溶液 ,需要 NaOH 固体的质量为100 g×10%=10 g.(2)方法二顶用量筒量取25%的 NaOH 溶液时仰望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 ,会造成实质量取的25%的 NaOH 溶液的体积偏大,其余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3) 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和稀释的速率.)本节课引课自然,从平时生活引入: 在医院里 ,我们常常会看到病人输液,很多溶液就是氯化钠的生理盐水,而农业生产上常常用氯化钠的溶液来选种.教师讲课各环节安排合理 ,连接自然 ,达成了实验活动的目标 ,而且关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实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在达成实验以后集体进行总结 .教课中的不足:教师在实验前承办的太多 ,几乎是将实验讲完了才让学生着手操作,此处能够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合作研究出该实验的步骤.在讲堂中学生表现出对实验操作的不娴熟,而且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不规范 .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一样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不够好,如不可以自如地应用物理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计算液体的体积.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天平不会调理均衡 ,游码不会用 ,量筒量取液体时不会使用胶头滴管,不可以正确读数 ,溶解过程中不会正确使用玻璃棒,缺乏耐心等 .1.学生实验报告模板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班级 :姓名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观点的理解.二、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药匙、试剂瓶、水、氯化钠 .三、实验步骤 :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 :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g;水g(mL).( 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 1 g/cm 3)(2)称量 :用称量氯化钠克 ,放入烧杯中 .(3)量取 :用量取mL的水 , 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用搅拌使之完整溶解,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4)溶解 :用搅拌 ,使氯化钠溶解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 密度约为 1.04g/cm3)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 :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6%的氯化钠溶液g( 体积mL); 水g(体积mL).(2)量取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 :用玻璃棒搅拌 ,使溶液混淆平均 .3.把配制好的上述两种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含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四、问题与沟通 :(1)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应注意什么 ?(3) 正确配制必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质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举例说明 .五、实验反省 :2.表示溶液构成的其余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某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简称 B的浓度 ,用符号c B或 [B] 表示 .它的定义式是c B=n B/V,式中 n B是溶质 B 的物质的量 ,其单位是摩尔 (mol); V 是溶液的体积 ,单位用升 (L) 表示 . 在说明 c B时 , 也应同时指明基本单元 . 例如 ,H2 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c(H 2SO4)=0.1 mol · L -1;c(H +)=0.1 mol · L -1,括号中的符号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2)质量摩尔浓度溶液中某溶质 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该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 · kg-1,符号为 m B,m B =n B /W.式中 W 为该溶剂的质量,以千克 (kg) 作单位 ;n B是溶质 B 的物质的量 ,以摩尔作单位 .质量摩尔浓度的长处是不受温度的影响 .关于极稀的水溶液来说 ,其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摩尔浓度的数值几乎相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 溶 液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课题2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

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了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

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但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其附在溶液的后边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其有初步了解。

溶质+溶剂――→溶解吸热或放热溶液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使其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反应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题的重点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五种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一、新课导入1.我们发现在寒冷的冬季,水易结成冰,而食盐水、食醋不易结成冰,这是为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些内容。

2.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无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铜溶液(蓝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氯化铁溶液(黄色),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看到想到了什么?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生齐答:想!(教师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二、新课教学一、溶液【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食盐、糖在水中溶解后得到的液体是无色的,而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生1: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于液体中。

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

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生2:可加水。

生3:还可加热。

[实验过程]蔗糖消失在水中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它们有些什么特点。

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2:它们都是混合物。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板书]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师:水具有什么作用?生:溶解其他物质的作用。

[板书](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食盐、蔗糖、碘、硫酸铜等。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水、酒精等。

m(溶液)=m(溶质)+m(溶剂)师:如何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溶质溶解形成溶液这一现象?(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思考) 生:蔗糖分子、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

[总结]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

师: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生:均一、稳定。

师: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生1: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生2: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生3: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板书]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生: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

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2。

【活动与探究2】溶质的溶解能力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师: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

[结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的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 (注意:碘可以少量溶解在水中,所以可见到碘水呈黄色到褐色的颜色。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活动与探究3】水和乙醇互相溶解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生1: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才为溶质。

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请举例说明。

生2: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板书](1)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3)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知道了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若溶液中有水,不论量多量少都是溶剂。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质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质量关系:m(溶液)=m(溶质)+m(溶剂)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1)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3)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

教学中,我引领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同时也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对溶液的形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知识与技能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重点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

难点对溶液形成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理解。

教学课件;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等,植物油、洗涤剂、试管、胶头滴管。

一、知识回顾什么是溶液?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导入师: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溶液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溶液的组成,了解了常见的溶质与溶剂的判断。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那么在这一溶解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三、新课教学[板书]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

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1: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

生2: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生3: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

【活动与探究1】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活动目标: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生:我们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