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急需回归本质

合集下载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

回归教育本质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本质的探讨 (5)2.1 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7)2.2 教育的本质特征 (7)三、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性 (8)3.1 回归教育本质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意义 (10)3.2 回归教育本质对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 (11)四、如何回归教育本质 (12)4.1 转变教育观念 (13)4.2 创新教育模式 (14)4.3 提升教师素质 (15)五、回归教育本质的挑战与对策 (17)5.1 面临的挑战 (18)5.2 应对策略 (19)六、结论 (20)6.1 回归教育本质的成果展示 (21)6.2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23)一、内容简述回归教育本质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主张摒弃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化的教育倾向,恢复教育的本源意义,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追求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是为了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正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

让教育回归本源

让教育回归本源

让教育回归本源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怎样让教育回归本源,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让教育回归本源。

教育回归本源意味着教育要回归到其最基本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教育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学生们被过多的功课和考试压力所困扰,甚至出现了学习焦虑、心理问题等现象。

教育要回归本源,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所长,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回归本源还意味着教育要回归到其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认知科学的进步,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育要回归本源,就必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的个性化和智能化,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教育回归本源还意味着教育要回归到其最基本的价值和伦理。

教育的最基本价值是为了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促进社会进步。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问题,比如学术不端、学风不正等。

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与教育的伦理和价值观有关。

教育要回归本源,就必须重视教育的伦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回归本源也意味着教育要回归到其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共同发展。

教育要回归本源,就必须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让他们懂得奉献、奉献。

为了社会的需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贡献社会。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扰。

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剖析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从回归教育本质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现状1.1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存在着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现象。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给他们的未来造成严重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格培养问题也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人生定位有些迷茫,对于价值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这都是人格培养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但是由于长期被家长和老师的照顾,一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无法自由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这导致他们在学校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和技能,塑造人的思想和素质。

而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身心和灵魂的全面培养。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本质的问题。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生命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本质上是教育目标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是与教育的本质、宗旨和目标紧密相关的。

解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让教育回归本质

让教育回归本质

让教育回归本质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时政)》2022年第08期让教育回归本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此正式拉开了“双减”工作的序幕。

在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双减”依然是重中之重。

“双减”政策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自去年7月中央“双减”文件发布以来,一系列旨在让“双减”落地落实的举措开始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进。

如今,“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即将满一年,执行如何效果如何为一探究竟,记者先后前往广东、广西、湖南、贵州、浙江等地进行一线调研。

一个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每天放学后时间安排得满满,周一语文、周二数学、周三钢琴、周四英语、周五绘画,周末舞蹈、篮球、奥数……”上三年级的陈晓晓的家长对记者如是说。

孩子们的课外时间几乎需要精确到以分来安排,家长累,孩子也累,但是没办法。

她坦言,“如果不学,将来如何应对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

”陈晓晓家长的简单几句话,道出了大部分家长的心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都涉及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话题,彼时,“内卷”“减负”等网红词语深入学龄家长的话资之中,教培行业也在此波讨论中被推上风口浪尖。

让教育回归本质,这是国策,也是中央的坚定思路。

通常,每一项国策的落地都会经过一番试行、推广。

然而,对校外教培机构严管严控的迅速到来,却让所有的教培人深感意外。

最初看到“双减”文件,不少教培行业人士并未想到,这场变革速度如此之快,又如此彻底。

如今,他们不得不承认,“教培行业一个时代结束了”。

在生死存亡的自救时刻,各机构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镁光灯下。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后两次在朋友圈辟谣。

一次是“双减”官宣后三天,一张“新东方将开展中学暑期集训营,学生乘坐大型邮轮去公海,吃住学考全包”的课程截图传播开来,引得俞敏洪在朋友圈质问:“在这种艰难时刻还要落井下石”另一次则是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被解读为或将从事针对家长的学科培训。

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回归本质,关注个体

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回归本质,关注个体

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回归本质,关注个体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你可能会想,幼儿教育还能有什么发展趋势?不就教小朋友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嘛。

嘿,那你可就小看它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

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回归本质,关注个体。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幼儿教育的本质。

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在未来,幼儿教育将如何回归这个本质呢?一、课程内容的变革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课程内容将更加丰富多样,不再是单一的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

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课程。

比如,通过科学实验,让孩子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课程内容将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方式的变革过去,幼儿教育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孩子被动接受。

而未来,教育方式将更加注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会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引导孩子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育环境的变革未来的幼儿教育环境将更加宽松、自由。

我们会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孩子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

比如,建立主题教室,让孩子在特定主题下进行探索;设置游戏角落,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我们还会充分利用户外环境,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特点。

未来幼儿教育将更加注重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和性格,为他们量身定制教育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五、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将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教育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教育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教育需要正本清源。

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攀比心理、功利主义等,都需要我们反思和改进。

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考技巧和分数,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攀比心理让学生只追求名利,远离真善美的追求;功利主义使得学生只关注求职就业,忽视了个人兴趣和发展。

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需要我们对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

教育需要回归正道。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传承和发展社会的文明。

当前的教育普遍存在功利化、应试化、竞争化等倾向,导致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被偏离。

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道德品质。

教育应该关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要想实现教育的正本清源和回归正道,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革。

教育部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鼓励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专业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教育亟须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和价值,培养出更多有才德兼备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要回归本质 带上泥土的气息

教育要回归本质  带上泥土的气息

教育要回归本质带上泥土的气息摘要】现代社会要求教育要回归本质,而教育在不断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积极进行着改革,尝试着各种教育方式,看起来较为热闹的教育氛围,教师却感到十分迷茫。

单纯地改变教育体制、创新教学方法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为了教育的本来意义,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给予他们成长的泥土,要把许多改革中弄掉的东西给捡起来,具体的是让他们接近自然,亲近泥土;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过度教育;重视养成教育,捡起“老规矩”。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还原教育本质,让孩子们能够接受自然教育,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真正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统一。

【关键词】教育;回归本质;泥土;天性现代社会发展很快,人们都觉得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于是乎教育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教育、五步教育、目标教育、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等等,搞的热热闹闹甚至是轰轰烈烈,但许多一线教师却是越来越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很显然,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希望建立在教育体制变革上,或者具体的教学方法创新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而灵。

这里的“一”,就是教育之根,具体而言,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寻求教育之根。

当前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到教育本质,重新建立教育价值观,包括进一步反思----教育是什么?伟大的启蒙主义学者卢梭说的,教育就是生长,这就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并没有其他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我们耳熟能详的教化,其实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者,尤其是家长的强大期望。

教育就好比是种树,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树茁壮的成长起来,而不是提前来规划好这棵树将来用做什么,不能因为黄山松很有名而把所有的树都培养成黄山松那样。

为了教育的本来意义,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给予他们成长的泥土,要把许多改革中弄掉的东西给捡起来:一是让孩子更接近自然,亲近泥土。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本质的回归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大学生在逐渐成为社会主力军的过程中,生命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道德信仰。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一部分大学生将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放置于次要位置,追求迅速获利的行为倾向增加。

这种情况往往使得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准则和人生价值追求,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对待他人、面对困境等方面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

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能力。

考入大学的学生逐渐摆脱了家长的管束,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由于缺乏经验和自律意识,一些大学生往往面临生活、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无法有效认识自己的问题和需求,也无法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

心理问题较多。

由于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加强道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道德实践活动等方式,在大学生中建立起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道德风尚。

注重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在实施上述对策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

也需要社会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教育的意义也不断被重新认识和探索。

在过去,教育被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注重教授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然而,现在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们需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培养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

育人的过程要求教育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和支持者。

学校不仅仅应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和成长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在学业上互相学习、交流和切磋,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社团、俱乐部和义工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并逐步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育人的本质还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学生才能在社会中扮演良好的角色。

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是在学生体智美劳方面的全面培养,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也要一同参与,通过教育协同,才能够更有效地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最后,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还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学生应该意识到,他们是社会的一员,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各种义工活动和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状况,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我们可以让教育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关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事业。

让教育重回本质——“开学第一课”意义解析

让教育重回本质——“开学第一课”意义解析

让教育重回本质——“开学第一课”意义解析2023年,一年度开学季,许多学校在开学第一天都会安排一堂“开学第一课”,旨在向学生讲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期望。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的市场化影响,让教育重回本质变得尤为重要。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从本质上看,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和智力培养的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体现,反映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和对人类文明的追求。

然而,当前的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在中国,一些地区在教育市场化方面走得过快,导致学校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学生数量,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

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和学业压力,也削弱了学校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

如何让教育重回本质?要让教育重回本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回归教育本质教育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而不只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重视师生互动教育必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而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时间和资源,以保证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照顾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3.强调教学质量教育不能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手段,而是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分享,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4.鼓励创新精神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鼓励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5.强调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表现方式,学校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和能力的教育课程和服务。

此外,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6.注重历史与文化传承教育不仅是现在的事情,更是留给后世的一种传承。

回归教育本质,把课堂还给学生

回归教育本质,把课堂还给学生

回归教育本质,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所学校办学要成功,需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作支撑,而课程改革正是持续和发展学校生命力的切入点。

我认为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让教育回归本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打造成功的初中教育,并非易事,路途的艰辛定格在每一个办学人的心中。

在此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校课改路上的四步曲。

第一步曲:“未雨绸缪,精心筹备,脚踏实地,方能名归”从2011年9月,在校长的领导下率先派出10几位领导和教师外出“淘金”分别赴??江和重庆观摩学习别人先进的课改理念,学习归来,由他们举行专题汇报讲座。

同年10月,学校成立了以教科室为首的课改领导小组,为防止课改流于形式,学校决定行政班子按班蹲点,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课堂组织、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进行全方位诊断。

同时还要求领导,人均听课35节,教师上研究课3节,上交反思、心得体会各5篇。

召开学生座谈会5次,召开家长座谈会3次,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1月,研制出《XX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指南》,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模式构建、导学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建设等进行整体方向性的顶层设计,我们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构建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于是,“引导、自学、合作、延伸、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步被每一个教职工所接受。

第二步曲:“营造氛围,振奋精神,润物无声,彰显效益”每周的升旗仪式,师生齐唱校歌,高呼誓词,振奋精神、凝聚人心。

每天晨会,各班学生齐呼口号,诵读经典。

各班制作个性化班牌和组牌,挂放在教室醒目的位置,明确班集体和各个学习小组的名称、奋斗目标等,设置学习小组评价栏,坚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表现、学业成绩、特长发展等方面开展评价,激励每个学生为实现集体和个人的美好愿景而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精气神。

第三步曲:“精心研究,注重实效,齐抓共管,探出新路”1.对新模式的某些教学环节进行了点上研究例如:语文组吴XX、谭XX、唐XX三位老师就同一课题《童趣》进行“同课异构”,重点研究如何对初中起始年级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指导。

回归教育本真心得体会

回归教育本真心得体会

在繁忙而喧嚣的现代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在这其中,我们似乎逐渐失去了教育的本真。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回归教育本真”的口号,旨在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回归教育本真的内涵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本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

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个性。

2. 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3.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二、回归教育本真的实践体会1. 教师角色的转变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思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2. 课程设置的创新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要减少应试教育的痕迹,增加实践性、探究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育评价的改革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需要接受全面的生命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现实中存在着教育本质被忽视、生命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本文将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对策方案,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现状1. 教育本质被忽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魄、美德等方面。

现实中,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培养。

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但缺乏生命教育的培养,他们往往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及压力,从而出现各种问题。

2. 生命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领域,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的问题。

一些重点大学和优质资源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投入较多,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生命教育课程和活动,而一些普通院校和农村地区的学生生命教育资源匮乏,生命教育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校园文化不健康校园文化的不健康也是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校园存在着不良的学术氛围、消极的学习态度、堕落的生活方式等现象,这些不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容易导致一系列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1. 教育观念滞后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存在,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就足够了,忽视了生命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 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和院校缺乏生命教育的专业人才、教材、课程等资源,导致了生命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和贫乏化。

3. 社会环境不利社会环境的不利也是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原因之一。

社会的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复杂性,都给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带来了挑战。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大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生命教育,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产生。

关于回归教育本质

关于回归教育本质

2023年回归教育本质教育回归本质2023年,教育回归本质成为了当代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的最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本质以及回归教育本质的意义。

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它是培养人才、塑造个性、传承智慧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受到了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应试教育的扭曲、标准化的评估体系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的失衡和偏离本质的现象。

回归教育本质,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应试考试的需求。

此外,回归教育本质还意味着摒弃一切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和荣誉。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未来公民。

同时,教育必须关注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潜力。

回归教育本质意味着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教育不应该简单地把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而是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他们的潜力。

另外,回归教育本质也要求改变评估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建立多元评估体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评估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最后,回归教育本质需要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育应该与社会的需求密切结合,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与社会互动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模式反思

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模式反思

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模式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

对于教育的反思,往往涉及到其目的、方法和内容等多个层面。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使得教育的本质问题愈发突出。

传统的教育模式常常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这种倾向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为明显,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样给学生带来了便利,但也使得我们愈加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教育不应当被简化为一次次的考试和分数,而应当是引导学生探究世界、理解自我、构建人际关系的过程。

因此,回归教育本质的关键在于教育模式的反思与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通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着知识传授的重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信息。

这种模式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效,但在当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背景下已显得滞后。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教育者应当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中。

新兴的教育模式,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其灵活性与适应性,为教育本质的回归提供了新的契机。

这些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探究式学习中,老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而学生则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参与者。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培育对世界的理解和对自我的认识。

教育本质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价值观的培育。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的引导。

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这种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在课堂内外进行,通过课程设计、班级文化建设和课外活动等环节,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与人文关怀。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回归教育本质: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作为高等教育的顶尖阶段,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观念的培养。

然而,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如缺少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意识、压力过大导致心理问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回归教育本质,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首先,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的偏差。

一些教育者认为,大学只是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

这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面对人生选择缺少正确的准则。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者的人文社会教育和心理学教育,提高他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其次,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另一原因是生活环境的变化。

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从家庭、中学的相对封闭的环境走入到一个比较自由、开放的环境。

这种变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机会,也带来了挑战。

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未来规划等问题都可能对其心理和生命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改善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校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以及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最后,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策略。

大学应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建立多样性的社团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关于生命哲学和人生规划的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和面对人生困境。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康会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

反思总理的讲话,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近年来,我校秉承已有的开放教育特色,积极配合简家坝社区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力求通过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一门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实现校内教育、校外教育融合,实现大教育观。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校外活动中的点滴做法:一、成立活动班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新教育应采用新的理论和方式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校外教育正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打破了学生“坐而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其目的也就是通过学生的“行动”即主动探究实践来改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的全面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初期我围绕开放教育“六学会”目标——“会学习、会生活、会健体、会合作、会引领、会创新”,以探究学习为主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确定探究的方向、内容。

孩子们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自由组合兴趣小组、选择相关辅导教师,形成了与正式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

学生们在校外教育小课题研究活动中体验到了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多方面的社会技能、兴趣爱好乃至特长。

二、以“做中学”为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活动中我带领孩子去大自然、社区、农村、博物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大自然、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做”为中心亲自进行实践探究,在行动中思考,在行动中收获,在行动中成长。

突破考试围城: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原点”

突破考试围城: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原点”

突破考试围城: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原点”陶华坤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促使每一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受教育者服务社会的本领。

1从“唯分数论”的泥潭中走出来。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开发每个人内存的力量,教育是为了使每个公民能够得到公平的生成和发展机会,协助人们更好地去进行选择,放手去进行选择。

2023年全国高考总体录取率高达92.98%,家长和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教育焦虑,其症结何在?中国教育如何突破考试和分数的“围城”?石中英教授呼吁家长们从“唯分数论”的泥潭中走出来,要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价值生态。

教育要用文化来引领。

分数是教育的工具、手段,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进行的一种测量。

分数本身是有意义的、也是无辜的,确实能为教学人员和学生诊断学习状况提供帮助。

但是物极必反,当我们把分数置于学习者前面时,认为分数比学习者还重要,把分数这一教育工具当作教育目的来追求,把学习者的健康成长这一本来的教育目的当作工具来对待,就会出现“唯分数论”的问题。

让全世界成为你的学习资源。

基础教育教学瞄准考试,大学教育看重学分和就业。

学生学习目的似乎就是为考高分进大学,找体面、高薪工作。

拷问:分数之外还有什么?分数之内还有什么?分数本无错,考试本无罪,关键是怎么考?世界未来最核心的主题,是学习、学习、终生学习。

真正的学习是去学习解决某类问题相关的核心能力。

知识不能内化为能力,导致低水平勤奋。

高质量学习需要跨界,需要跨学科学习设计。

从知道,到选择、行动、创造,这才是对人学习力提出的真正挑战。

2 .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原点”。

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的唤醒,不是理智知识的堆砌。

”“好教育”四层次:第一层次,好的教育一定是适合的教育,是完整的教育,是赋能的教育,是指向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教育;第二层次,好的教育要促进公共生活的改善;第三层次,好的教育要促进全体人民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第四层次,好的教育要培养全球公民。

K12教育要回归教育本质,学生加强自我认知

K12教育要回归教育本质,学生加强自我认知

K12教育要回归教育本质,学生加强自我认知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本质是自我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人的本质是完全契合的,是个体所进行的一种精神性的生命活动。

K12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不断强化主体认知,回归教育本质。

《人民教育》曾作出重要强调,K12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最佳能力。

着重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K12教育阶段的学生在面对强大的信息流时,自我认知的重要意义更加得以凸显。

只有准确认识到自己的性格与兴趣、能力与限制,才能有比较系统的自我认知,不会在学习与生活中迷失自我,从而自主选择更适宜自身的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才能有针对的进行自我提升。

同时,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有较为清晰的思考路径,提高自我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除此之外,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人的重要能力,是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对环境的不断认识、适应与改变都依托于人的学习能力,自我认知与学习能力都不能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来获取,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主动进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继续成长,与考试分数不同,这些能力伴随每个人的一生,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具备自主培养意识,从本质上讲,学习能力就是未来社会上的发展能力,其意义比分数及升学更为深远。

首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强化自我认知能力。

马克思曾强调,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学生们的自我认知意识并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果。

相反,是要在与他人的积极互动中不断加强对自我的了解。

目前很多在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同学之外,没有太多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所以,学生们要更加珍惜与同学一同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之学校教师的指导,其实践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在每一次实践中,都有不同的角色需要学生们来担任,也有不同的任务需要学生们去完成,每名同学都能在实践中体验不同的角色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积累更多的实践经历。

学生们要有意识的对这些实践活动加以内化,不断反思与内省,在纷繁的角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反思自身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加以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教育急需回归本质
发表时间:2016-09-06T10:23:25.90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蒋莉[导读] 当前我们应大力呼吁还原教育最原始的面目,不能让其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渠县射洪乡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当前教育存在一个越来越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教育越发功利化,虽然在大力提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分数仍是一个重要指标。

导致许多的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忽视了教育最简单的本质,并且还离它越来越远。

因此当前我们应大力呼吁还原教育最原始的面目,不能让其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教育内容虽重要,但方法与艺术性往往更重要。

好的教育往往都是在好的方法基础上实现的,教育智慧其实质就是好的方式方法的艺术。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每天都在从事教育这项工作,虽说现在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为了升学,许多教师与孩子其实质还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习,分数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以致我们离教育最原始的本质越来越远。

由此,我大力呼吁,还原教育最本质最原始的面目,不能让其复杂地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教育一词中,“教”由“孝”与“文”组成,其意为:以孝为先,以文相授。

其含义就是引人为善,行“孝道”。

《说文解字》中将“教”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育,养子使作善”。

①归言之,教育的首要意义就是要引人为善,行孝道。

试问,现在多少的学子真正是受到了教育?相当部分的学生及家长只是片面追求分数、升学,对与人为善,在家做好儿女却置若罔闻,以致出现了许多能上名牌、重点大学,但自身品德却极差的人。

对父母不仅不孝,态度恶劣的人大人在。

试问,这样的学生虽然读了十几、二十年书,他真正受到了教育了吗?恐怕只是在进行知识的堆积与技能的提升罢了。

这不算真正的教育,这样的学习注定失败。

所以,我要大声呼吁,改变我们的教育现状吧,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不要让教育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西方教育中“educate”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为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英语中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德语有“引导、唤醒”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把孩子从洞底引到洞口,引导孩子见到阳光,自身生长,而不是靠老师、家长的主观塑造。

相反老师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不想听。

总结来看,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人所固有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教师与家长的作用就是一种背景、土壤,让孩子因其潜质顺其自然地生长,让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立见解。

相反,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许多家长与教师的功利化严重,他们将自己的主观意愿一味地强加于孩子,甚至要让孩子按自己设计的模式去成长,这样同样是违背教育的本来面目,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放眼世界,中国的教育现状不禁让人担心,曾有篇文章这样写道“失败的中国式教育成为世界的笑柄”,我们真的应好好反思了,要知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健康、健全而不是病态的人,这是首要前提!教育是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道出了教育最简单的本质---做好我们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

教育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胡适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许多人是“目的热,方法盲”,这句话用在教育上也非常适用。

明智的人总是用最好的方法达到最好的目的。

现在我们的老师及家长都在非常努力地教育孩子,试问你们的教育有艺术性吗?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艺术有时比教育内容还重要。

因为即使教育的内容再好,没有方式方法,没有耐心,其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根本达不到教育最初的目的。

某些老师与家长心急,一旦孩子不接受教育便一味地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训孩子,没有注重尊重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古训有言“大家礼义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②要明白教育目标只有在好的方式方法下,足够的耐心下,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道出了任何成功的教育其前提都应充满爱、尊重、耐心。

让师爱焕发出最美丽的眼神。

教育必须用心,用我们的一颗真挚的爱心去进行。

教育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点不同,进而造成的期待就不同,同时对其的态度也就不同了,最终使达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了,所以有人将教育的过程总结为:期待、相信、唤醒。

对孩子应凡事多看他好的一面,就是说我们应多关注孩子好的地方,用放大镜找其优点,进而对他产生好的期待,始终相信他,对他充满信心。

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唤醒他自身所具备的一些潜质。

同时批评孩子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多在正面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其不对的地方,让批评也成为一种艺术。

而不是在批评教育孩子时,仅仅借批评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否则孩子看到的只是一张摆着生气的脸,一个怒气冲天的对方,却根本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以至下次又重蹈覆辙,他真正学会的却是学着大人的样子发怒。

这样看来,与其说是孩子难以教育,不如说是我们的方式方法不正确。

教育其实并不复杂,应让其回归其最简单的本质:教育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

同时作为教育者而言,要培养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幽默的态度。

要知成功的教育都是在快乐的前提下完成的。

多对着孩子笑,笑着说,笑着交流,让我们的孩子在快乐教育中健康成长!③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
(2)袁庭栋编注《增广贤文》
(3)[英]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颜直)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