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战-2017微写作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叙述类

1.《鸡鸭名家》中陆长庚和《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都很有特色。从你读过的小说中,任选一个印象深刻的

人物出场

....加以介绍(陆长庚和王熙凤除外)。要求:写出书名及人物名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范文1

《傲慢与偏见》中班内特太太的出场一下就体现她滑稽又势力的特点。在“凡是有钱体面的单身汉都想有个太太”的开篇后,作者用大段的语言描写描绘对这一荒诞公理的认同者班太太的形象;她先是夸耀自己的新邻居,从人的英俊夸到房子的可爱,再是要定他一定能看上自己的一位女儿,以为丈夫不愿意与之结交而极度不满再到突然的转悲为喜,我们马上看出这是一位将嫁女到体面人家为人生第一要义的毫无精神追求的愚蠢而无聊的太太,角色特点十分鲜明。

范文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出场很有戏剧性。在林黛玉进入贾府后,王夫人对林黛玉说她有一个混世魔王叫贾宝玉,不爱读书,非常叛逆。这令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印象不是很好。但贾宝玉出场后,一个玉树临风、才华横溢的少年站在黛玉面前时,改变的黛玉对宝玉之前的印象。前后巨大的反差使贾宝玉的出场极富特点,极其戏剧性,贾宝玉的出场与其他人不同,一出场就将宝玉的人物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范文3

《红楼梦》尤二姐的出场,即是曹公对贾府丑恶嘴脸的一次揭露,又写出了尤二姐的性格,暗示了她的悲剧命运。尤二姐在小说第六十三回出场,刚开始并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从贾珍和贾蓉的对话中表现其形象︰“贾蓉当下也下了马,听见两个姨娘开了,便和贾珍一笑,贾珍忙说了几声妥当”。后来再到贾蓉进家后,与尤二姐调笑,后更与之抢吃瓜子,而尤二姐对贾蓉贾珍所说之话、所做之事只是微微红脸,显出她软弱的性格。尤二姐甫一出场就将贾府乱伦内幕猛然揭开,既写出了她的生存环境,更为以后的命运做铺垫。

范文4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出场便极具人物形象特点,令我印象深刻。诸葛亮的出场之路很曲折,刘备两顾茅庐都未尝得见,直至第三次时,他才一面吟诗,一面飘然临于众人眼前。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体现了他闲云野鹤、不求于闻达诸葛的特点。而同样是在这一次出场中,诸葛亮被刘备说服,愿意出山效力,才有了他最终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节。使人对他功业未竟而难以重新归隐的命运感到叹息。

2.经典小说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如果让你改动这六部作品中的某情节,你想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方案并谈谈这样修改的理由。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范文1

我想改《红岩》这一书中最后结尾的情节。我想将全书结尾革命烈士在逃亡一一牺牲改为有一些人存活下来,并成功与解放军汇合。理由如下:一、全员牺牲又些悲剧色彩,而本书主要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可能有些不合。二、为了不负许云峰为越狱打下的基础,有人存活是合情合理的。三,为了突出特务反派的无能与解放军革命烈士做对比,活下去的人可以将这个故事流传下去,让革命精神流传下去,让本书更为真实。

范文2

我会将《红楼梦》结尾处黛玉的结局修改。她不应该是病死的,而应是用宝玉送她的旧帕上吊自杀而死的。理由如下:首先黛玉是一个外表柔弱但性情刚烈的女子。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她不会像迎春一样逆来顺受,而会用聪明的才智去应对或以真性情的方式表白自我,所以“病死”的结局与她的形象不符。其次,“自杀”比“病死”更能体现宝黛间的真情,以及黛玉作为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的反抗与无助。以生命来反抗也无济于事还能强调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打击,从而深化主题。

二、议论类

1.电影《阿Q正传》在结束前增加了画外音:“阿Q死了,阿Q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得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理?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范文1

我认为这种处理有助于众更深入地理解与思考电影。首先,画外音用考据家考证这一说法,其内容又在“至今不绝”后戛然而止,这种设计含蓄而耐人寻味,会激发观众去回味揣摩其用意;其次,评论词中“虽没有女人”但“子孙繁多”,在强烈的矛盾中引领人去自行揭开真相,由此深入理解阿Q的所指,更醒悟于阿Q现象的常见,最终理解作者的主旨及编排意图。这种画外音的添加虽有失含蓄,但却能引人深思,更与现实生活相勾连,此处理诚可谓别具匠心。

范文2

我认为这样的处理即忠于原著,又增添了电影的时代感,使巧妙的点睛之笔。其一,画外音中阿Q、尼姑的角色安排符合原书中阿Q欺负小尼姑,被骂断子绝孙的剧情,使对原著的合理延续;其二,画外音以“考据家”说的形式挑明了“阿Q精神”在当下仍被继承的深灰顽疾,其“考证”的说法更是讽刺而戏谑,意在点醒每一位观影者,引起人们深思。这使这部电影不止于对原著的翻拍,更具有当代的现实意义,拥有了揭露时代的使命感,由此观之,可谓点睛之笔。

范文3

我认为这样的处理让《阿Q正传》电影版以恰到好处的冷漠暗讽敲到好处地结束,引发观众反思。

现如今,观影成为了主流的娱乐方式,其文化传播与教育的功用正逐渐淡化,即使是《阿Q正传》这样批判的

作品,大多数观影者也多会待以“看故事”或“看演员”的心态,而以如此画外音结尾有助于使观众在故事情节“一曲终了”后在客观世界中反思,鲁迅先生作品中穿越世纪的“国民劣根性”在今天的种种表现。如此结尾,是有“点睛”观众的作用。

2.有人说:一本好小说,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请以《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和《老人与海》六部文学名著中的一部名著为例,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自圆其说。

范文1

《呐喊》—书,既有意义,而且有意思。如《故乡》一文,通过对前后三十年闰土由一个圆实活泼的少年变为被生计所迫双眼麻木的农民形象,反映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毒害,真实而冨有现实意义,既对统治者有进行,更对不觉醒的民众有唤醒作用。但这本小说读来十分有趣,捕雀、剌猹等情节以及对杨嫂子站如圆规的细节描写,便阅读过程不仅是为曾经的悲慘现实而沉痛,也有饶有趣味之处,可谓好小说。

范文2

收录于《呐喊》中《阿Q正传》是个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是揭露国民本性,引起疗救的“注意”。文中阿Q麻木健忘、自轻自贱、欺软怕硬等性格特征是其“精神胜利法”的充分体现,揭露了旧社会人们麻木自私怨世又自贱的劣根性,让读者为之震,从而自我审视,净化心灵。而故事中不止阿Q , 整个小社会也充满讽意 . 这也是读者乐趣之所在。当曾“不许阿Q姓赵,不许阿Q进城”的赵太爷得知阿Q参加革命后低声下气的神态显露出来时,其表露出的不论身份地位皆有“精神胜利法”之病根的社会现实会使读者笑中带泪,这正符合鲁迅先生的话:“喜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范文3

—本好小说,意义与意思兼具,是必不少的•如《老人与海》中的故事,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时常会大声地与自己对话,称自己为“老头儿”,说话的情景,宛如两个常常嬉骂却心系彼此的老人,生动有趣至极。而在这轻松的表象背后,却是老人的一次次疼痛,一次次受伤。抽筋,忍住便是;划伤,泡海水一会儿,他与大鱼的搏斗,与鲨鱼的抗争,他心力交瘁,他的“再试—次”的勇气,让人不禁心随之而动。•在这船桨一挥一击中,学到人应该坚持抗争,砥砺前行

范文4

我同意上述观点,优秀的文学作品,意义与意趣可以兼得。在《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的乡村生活让居住在城市的我大开眼界,无比好奇;黄土坡上的信天游唱得我心驰神往;还有晓霞、少平、少安、润叶等等,关于他们青春的小心思小故事令人回味。而在意义上,晓霞在危难时刻的果敢;少平在困苦中的百折不挠、永远积极的态度,都令我在遭遇挫折时重新整理心情,抖擞精神,继续向前。阅读该书既能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生活,又可激励人成长拼搏。因此优秀的作品意义与趣味可兼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