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翻译
牛公故事文言文翻译
昔有牛公者,居于山之陬,性温顺,善耕织。
其邻人皆慕其德,咸呼为“牛公”。
一日,牛公晨起,见其牛卧于田中,精神萎靡,遂怜之,以水灌其口,复以草料喂之。
牛饮而复食,渐复精神。
牛公心知其牛有疾,遂牵之入市,求医问药。
医者诊之,曰:“此牛患肺痨,需以药饵调治。
”牛公喜,归而备药,日以继夜,细心喂药。
牛病渐愈,精神亦日复一日。
岁末,邻人皆来贺牛公牛病愈,牛公设宴款待。
席间,牛公忽闻门外有异声,似牛鸣。
遂启门视之,见一老牛,毛色斑驳,双角如剑,昂首阔步而来。
牛公惊愕,不知其故。
老牛至前,低首与牛公语,声如洪钟:“吾乃古之牛仙也,闻君牛病愈,特来贺喜。
然吾有一事相求,愿君助之。
”牛公问:“仙翁有何事相求?”牛仙曰:“吾居山中,常受恶虎侵扰,欲求君相助,驱虎下山。
”牛公闻言,慨然应允。
遂与牛仙商议,定于明日清晨,牛公率众牛,于山脚下等候恶虎,以图一决雌雄。
次日,牛公领众牛至山脚下,果见一恶虎踞于山巅。
牛公令众牛列阵,自己则立于阵前。
牛仙亦身披战甲,手持长矛,立于牛公之侧。
恶虎见状,怒吼一声,跃下山巅,直扑牛公。
牛公挺身而出,与恶虎搏斗。
牛仙亦挥矛助战。
恶虎凶猛,众牛皆感惧怕,纷纷退却。
牛公见状,心中焦急,遂大声呼喊:“众牛,勿惧,吾等同心协力,必能驱虎下山!”众牛闻言,重拾勇气,纷纷冲向恶虎。
恶虎不敌,转身欲逃。
牛公与牛仙紧追不舍,直至山脚下。
恶虎力竭,终被牛公擒获。
牛仙感谢牛公及众牛之助,遂与牛公结为金兰之交。
自此,牛公与牛仙常相往来,共度岁月。
恶虎亦被牛公感化,不再为害,反与牛公为友。
岁月如梭,牛公年事已高,遂将家业传于牛仙。
牛仙感激涕零,曰:“牛公,君之恩,吾终身难忘。
他日若有所需,尽管言明,吾定竭尽全力。
”牛公笑而答曰:“仙翁,吾与君情同手足,岂有需君之处?然吾有一愿,愿吾死后,君能为我守墓。
”牛仙闻言,泪如雨下,点头应允。
不久,牛公病故,牛仙遵其遗愿,为之守墓。
自此,牛公墓前常有鲜花盛开,牛仙亦常来祭拜,其情谊至深。
古文 丞相牛公应举 课件
翻译:
即牛僧儒,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
人名,唐朝的 大臣
丞相 牛公 应举,知 于頔di 相之 奇俊也,特诣襄阳 求知。
到,来到
提携,指点
译 文
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 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指点一下。 (这是唐朝的官场风俗,就像李白求见
韩荆州一样)
诣
到,来到
翻译:
几
云游四海的人
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 公怒 而 去。
翻译:
携带写Biblioteka 追赶立命小将赍ji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 书信。”
襄阳地界
译
他立刻叫个手下带着馈赠的五百钱和写好 的一封信去追,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
文 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带回来。如果他
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给他。”
翻译:
打开信
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 封,揖回。
课后习题
【小题 】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 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 的解释。( 分) ( )以海客遇之( ) 遇: .相逢,不 期而会 .碰到,遭受 .相待,接待
( )于公大恨( ) 恨: .遗憾,后悔 .不满 .通“很”。违逆,不听从
课后习题
【小题 】联系上下文,在括号 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分)
对待 表顺承
译
他在襄阳住了几月,见了于頔两次,
文
但于頔只是像对云游四海的人那样 招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
翻译:
(牛公)
离开
于頔
几
去后,忽召 客将 问曰:“累 日
前有 牛秀才,发未?” 曰:“已
去。”
待客的人
走了吗?
离开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23、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
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启发与借鉴】报答。
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
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
《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
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
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嗤②经③已2、翻译: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24、逆旅主人无情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
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
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
或疾病,辄遣出。
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
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
其少恩薄情如此。
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
【文言知识】说“其”。
“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
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
“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授②他③舆濯④或⑤辄⑥属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②否必斥骂致讼③非其性固然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②“俯而出入”是形容(四)诚信25、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丙吉问牛的文言文翻译
丙吉问牛的文言文翻译丙吉问牛的文言文翻译丙吉问牛是指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下面的是丙吉问牛的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帮助到你!丙吉问牛的文言文翻译【原文】吉①又尝出,逢清道②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吏独怪之。
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
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三公③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汉书·丙吉传》【注释】①吉:即丙吉,武帝时人。
曾救助宣帝,宣帝时为丞相,宽厚谦退,有政声。
②清道:皇帝出门时先令道路清净。
③三公:指军事、政务和监察三方面的最高长官。
此处指丞相。
【译文】丙吉曾出行,碰上清道民夫成群斗殴,死伤满路,丙吉却不闻不问,属官十分奇怪。
丙吉继续前行,碰到有人追赶一头牛,牛气喘吁吁热得吐出了舌头。
丙吉停下车,叫骑马的小吏去问:“追赶这牛跑了几里路?”属官说丞相应当过问的事不过问,不该管的'却管了,有人以此讥笑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杀伤,是长安令、京兆尹职务范围内所要禁止、防备并追捕的,每年年终由丞相考察他们的业绩,上报皇帝再行赏罚罢了。
宰相不必亲自办理小事情,不应当过问路上斗殴的情形。
但现在还是早春,不很热,恐怕这牛没跑多远便因太热而喘息,这表示天时节气不对,怕对农事有妨害。
丞相职务是总揽全局调和阴阳,这事是我职务范围内的事,所以过问。
”属官才心服口服,认为丙吉识大体顾全局。
挂牛头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贤者名孔明,字孔明,号卧龙,乃蜀汉之良将也。
一日,孔明于军中,见一牛,其头异常高大,遂命人牵之至营前,悬于旗杆之上。
众将皆不解其意,遂请问之。
孔明笑而答曰:“此牛非寻常之牛,乃吾之象征也。
吾欲借此牛头,以示吾之决心,誓要为国家、为民族、为天下苍生,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众将闻言,皆大惊,纷纷问道:“将军何意?此牛头有何象征?”孔明曰:“此牛头者,乃力大无穷之象征也。
吾国乃礼仪之邦,自古英雄豪杰,皆以力大无穷、智勇双全为荣。
此牛头悬挂于旗杆之上,意欲吾等皆以力大无穷、智勇双全为目标,奋发向前,共创辉煌。
”众将听罢,皆感奋不已,齐声高呼:“吾等誓死效忠,誓为国家、为民族、为天下苍生,竭尽全力,奋发向前!”自此,孔明所部军心大振,士气高涨。
每战必先,战无不胜,威震四方。
而孔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皆因那挂于旗杆之上的牛头,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
岁月如梭,转眼间,孔明已年过古稀。
一日,孔明于军中设宴,与众将共庆胜利。
酒过三巡,孔明忽然想起那挂牛头的往事,感慨万分,遂命人取下牛头,置于宴席之上。
孔明举杯,对众将曰:“此牛头者,曾激励吾等奋发向前,共创辉煌。
今日,吾已年迈,不能亲自率军征战,愿以此牛头,象征吾之意志,传之后人,激励尔等继续为国家、为民族、为天下苍生,奋发向前。
”众将闻言,皆泪眼朦胧,齐声高呼:“将军放心,吾等定当继承将军遗志,誓为国家、为民族、为天下苍生,竭尽全力,奋发向前!”自此,那挂牛头的往事,便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世佳话。
而孔明所创立的蜀汉,也因那牛头的激励,传颂千古。
翻译如下:昔日,有位名叫孔明的人,字孔明,号卧龙,是蜀汉的杰出将领。
有一天,孔明在军中看到一头牛,其头部异常高大,便命令士兵将它牵到军营前,悬挂在旗杆上。
众将士都不明白他的意图,便纷纷上前询问。
孔明笑着回答道:“这头牛并非寻常之牛,是我的象征。
我想借此牛头,表达我的决心,誓为国家、民族、天下苍生,竭尽全力,全力以赴,死而后已。
高考文言文阅读、成语病句、连贯、说明文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病句、连贯、成语、说明文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一)于公平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
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
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
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
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
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
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
”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
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
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
”及子,封为西平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狱:案件B.郡中离文法者文法:法令条文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丁减:年轻男子D.其后,母自经死自经:上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B.其姑告邻人之曰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D.郡中离文法者不赂者以赂者丧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养其姑甚谨A.被驱遣,小姑如我长B.昨夜洞房停红烛,侍晓堂前拜舅姑C.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D.姑妄言之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⑥及子,封为西平侯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幽闲鼓吹》TXT,唐张固撰,免费下载
唐张固撰宣宗嘱念万寿公主,盖武皇世有保护之功也。
驸马郑尚书之弟顗,尝危疾,上使讯之。
使回,上问公主视疾否。
曰:「无。
」「何在?」曰:「在慈恩寺看戏场。
」上大怒,且叹曰:「我恠士大夫不欲与我为亲,良有以也!」命召公主。
公主走辇至,则立于阶下,不视久之。
主大惧,涕泣辞谢。
上责曰:「岂有小郎病乃亲看他处乎?」立遣归宅。
毕宣宗之世,妇礼以修饰。
宣宗暇日召翰林学士。
时韦尚书澳遽入,上曰:「要与卿欵曲,少间出外,但言论诗。
」上乃出新诗一篇。
有小黄门置茶讫,亦屏之。
乃问曰:「朕于勑使如何?」韦公即述上威制前朝无比。
上闭目摇首曰:「揔未揔未,依前怕他。
在于卿如何?计将安出?」韦公既不为之素备,乃率意对曰:「以臣所见,谋之于外庭,即恐有大和末事;不若就其中拣拔有才识者,委以计事,如何?」上曰:「此乃末策,朕已行之。
初擢其小者,自黄至绿至绯,皆感恩。
若紫衣挂身,即一片矣。
」公惭汗而退。
噫!大君之问,社稷之福,对扬止此,惜哉!裴公休在相位,一日奏对,宣宗曰:「今赐卿无畏,有何贮画,言之。
」公尝蓄论储宫之意,至是乃顿首以谏。
上曰:「若立储君,便是闲人。
」公不敢尽言而退。
宣宗坐朝,次对官趋至,必待气息平均,然后问事。
令狐相进李远为杭州,宣宗曰:「比闻李远诗云:『长日唯销一局碁。
』岂可以临郡哉?」对曰:「诗人之言,不足有实也。
」仍荐远廉察可任,乃俞之。
宣宗视远郡谢上表,左右曰:「不足烦圣虑也。
」上曰:「远郡无非时章奏,只有此谢上表,安知其不有情恳乎?吾不敢忽也。
」张长史释褐为苏州常熟尉,上后旬日,有老父过状,判去。
不数日复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闲事屡扰公门?」老父曰:「某实非论事,但覩少公笔迹竒妙,贵为箧笥之珍耳。
」长史异之,因诘其何得爱书。
答曰:「先父爱书,兼有著述。
」长史取视之,曰:「信天下工书者也。
」自是备得笔法之妙,冠于一时。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
顾覩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公牛应举文言文翻译
古之公牛,名应举,生而异禀,力大无穷,性温驯,善耕作。
应举者,非人,乃牛也。
牛之应举,盖因其才德兼备,堪为农事之模范,故得此名。
公牛应举,生于我国某乡野之地,其父母亦为良牛,耕作于田野,勤劳不懈。
应举自幼随父母劳作,耳濡目染,习得耕作之术。
及长,应举之才德更加凸显,力能胜过常牛,耕作之余,犹能助人畜养,邻里皆赞其德。
一日,乡中举行牛举之会,选拔贤牛,以备朝廷之用。
公牛应举闻之,心怀大志,欲一展其才。
于是,应举毅然决然,告别父母,踏上征程,参加牛举之会。
牛举之会,汇集天下良牛,各展其能,以争名次。
应举入场,与众牛并列,神态自若。
评判官见应举之貌,心中暗自称赞,遂命其展示耕作之技。
应举牵牛入场,手执犁杖,步履稳健。
牛随其意,行云流水,耕作之间,土地翻新,禾苗生长。
评判官见状,惊叹不已,遂判定应举为第一。
牛举之会既毕,朝廷使者闻之,遣使来召应举,欲将其纳入宫廷,以为御用。
应举闻召,心中犹豫,不知是否应允。
然思及父母养育之恩,以及自己肩负的农事使命,应举毅然决然,谢绝朝廷之召,回归乡里,继续耕作。
归乡之后,应举愈发勤奋,带领乡民改良耕作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邻县闻之,纷纷前来请教,应举毫无保留,将所学传授于人。
一时间,应举之名传遍天下,成为农事之楷模。
公牛应举,以其非凡之才德,成为后世敬仰之对象。
世人传颂其事,以激励后辈,奋发向前。
应举虽为牛,其精神可嘉,堪为人之楷模。
今译:古时候,有一头名叫应举的公牛,天生异禀,力量无穷,性格温顺,擅长耕作。
应举这个名字,并非人名,而是这头牛的名字。
这头牛之所以叫应举,是因为它才德兼备,堪称农事的典范,因此得到了这个名字。
应举这头公牛,出生在我国的一个乡野之地,它的父母也是优秀的牛,勤劳地在田野里耕作。
应举从小就跟随着父母劳作,耳濡目染,学会了耕作的技术。
长大后,应举的才德更加突出,它的力量超过了普通的牛,除了耕作之外,还能帮助人们饲养牲畜,邻居们都称赞它的美德。
有一天,乡里举行了一场选拔牛的盛会,目的是为了选拔优秀的牛,供朝廷使用。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50篇经典文言文学习(附翻译答案精美排版)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尝.应人请(曾经)B. 因辍己施.焉(给予)C. 同坐嗤.之(讥笑)D. 常有一人左右..相助(身边的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翻译: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
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
同席的人讥笑他,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呢?”后来遭遇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时刻,常有一个人来帮助自已。
顾荣问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原来那人就是当初接受烤肉的侍从。
答案:1.D(“左右”意为“帮助”)2.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呢?3.善有善报。
(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2、老马之智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③一寸而仞④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诸侯国。
③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泥土形成的土堆。
④仞:古代计量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叫做一仞。
【2013湖南湘潭】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春往而冬反.:(2)蚁冬居山之阳.:2.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一个成语)。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翻译: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如果蚂蚁洞口的土堆有一寸高,地下八民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便沿着蚂蚁洞掘地,最终找到了水。
答案:1.(1)通“返”,返回(2)(山的)南面2.老马识途3.示例: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和翻译译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和翻译译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和翻译译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和翻译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2、袁枚《赠黄生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袁枚《赠黄生序》原文及翻译袁枚原文: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①。
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
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
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
或且目笑之曰:“《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
”吾代黄生对曰:“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
盗可以得人,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
”论者语塞。
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亦不敢谓为古文者之足以明圣道也。
然访某某者,必询其邻人,为其居之稍近也。
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
其士之所为古文也,与圣道近。
近,斯得之矣。
宋以后制艺②道兴,古文道衰。
士既非此不进,往往靡岁月,耗神明,以精其能而售乎时。
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予喜生年甚少,意甚锐,不徇于今,其于古可仰而冀也。
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
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
既又告之曰: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无他,成与不成而已。
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为之而不成,人将疑其本不可为,而为者绝矣。
今天下不为古文,子为之,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①下笔大惭:曾对程式化的应试文字深表不满,并为自己应试所作的词赋深感惭愧。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一)(一)(10分)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创业与守成孰.难( ) (2)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3)故.知创业之难( ) (4)常恐.骄奢生于富贵(.)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3分)(二)(10分)青衣捕盗①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
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
公鉴其诚,纳之。
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
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
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
公稔④之,戒备而行。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侍从仆御,无不色变。
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
”乞公前骑,徒手而去。
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原文及翻译译文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原文及翻译译文《《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原文及翻译译文《智者之举事必因时》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原文: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
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
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
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
”管子曰:“不可。
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
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
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
”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
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
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晋文公欲合诸侯,咎犯曰:“不可。
天下未知君之义也。
”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子带之难,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
”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
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
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
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
此咎犯之谋也。
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
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
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旷:荒废,耽误。
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
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
译文:明智的人做事一定要凭借时机,时机并不能够完全决定最后的成功,因此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够废弃。
(凭借时机)能成事也好,不能成事也好,都要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就像船和车(在交通方面能互相弥补不足)一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
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卷三十一)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B.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C.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D.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太守梁统深相敬待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C.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②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
③奚为:为什么。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学)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44集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44集【原文】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之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
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
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
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
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
”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
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白话】郎中令赵高仰仗着秦二世对他的宠信而专横跋扈,为报私怨杀了很多人,又担心会有大臣在入朝奏事时禀报此事,便建议二世道:“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能听见他声音,而不能见到他面的缘故。
况且陛下年纪还很轻,未必能够通晓所有事情,现在每天坐在朝堂之上,一旦出现赏罚不当的情况,就是把自己的短处暴露在群臣面前,这不利于向天下人彰显您英明神武的形象。
陛下不如深居于宫中,与臣及近侍中通晓法令之人等待群臣的上书言事,这样事情发生后便能得到妥善处置。
如此一来,则大臣就不敢上奏疑难之事,天下百姓也都会称赞您是圣明的君主了。
”二世采用赵高的计策,遂不再坐朝接见大臣,经常居住在深宫之中,由赵高和近侍们处理政事,事情决策皆取决于赵高。
【姚论】在《韩非子》一书中,的确存在许多主张君主应在群臣面前保持神秘的语句。
譬如在《主道》中,韩非子写道:“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悚惧乎下。
”意思是说:寂静啊!君主好像没有处于君位。
寥廓啊!臣子都不知道君主在哪里!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就在下面诚惶诚恐。
又如在《扬权》中,韩非子写道:“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
”意思是说:君主不能保持神秘,臣下就会据此使诈;君主不能处事得当,臣下就会引为惯例。
这些话的本意都是指君主应该隐藏自己的意图和好恶,以使得群臣无法刻意逢迎和伪装,只能恪尽职守以展现自己的才能。
君主也只有退出具体事务的执行,才能看清楚臣下执行得好不好,谋划得是否恰当。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12分)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
申,按照。
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
③愍mǐn:哀怜。
13.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14.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B. 旁人言之何陋之有C. 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D. 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分)(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2分)16. 内容把握。
(4分)(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
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2分)开端:乳母发展:乳母高潮:东方设奇结局:武帝赦免(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14分)陶侃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ï)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î)⑦诸茬⑧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译文
《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译文《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翻译原文: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
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
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
”“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
”“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
”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
”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
”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
②于頔dí:人名,唐朝大臣。
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
④客将:客籍将领。
⑤赍jī:携带。
译文: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指点一#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 end#下(这是唐朝的官场风俗,就像李白求见韩荆州一样)。
他在襄阳住了数月,见了于頔两次,但于只是像对一般人那样招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
牛公走后,于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的,走了没?”待客人说:“已经走了。
”于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呀?”待客人答道:“给了五百个钱。
”于问:“他接受了吗?”待客人答:“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
”于公非常不安,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杂,招待不周啊。
”他立刻叫个手下带着馈赠的五百钱和写好的一封信去追,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带回来。
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给他。
”手下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给了他,牛公却连信都不打开,就作揖回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年轻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阳光;年老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文意,了解前后句子意思的内在联系,搞清楚所对话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说话者与听话者),判断所缺省的内容、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弄清关键字词命赍书的含义再翻译句子,注意古文中数量数在事物名词之后的用法,翻译时要调整。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洛阳伽蓝记之《崔光》原文及翻译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以致连国库的走廊、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清点也困难。一天,太后突发奇想,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也可减少库存压力。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太后认定他俩违规,责令其空手回去,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太后见了问道:“侍中啊,你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说:“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
8(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的根部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宣武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
《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翻译
篇一: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
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小题3】(3分)于頔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五百匹绢绸、一封书信,追赶他。
【小题4】(3分)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頔派人追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为的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读懂全文,了解大意,根据句意,从提供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释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ī:携带。
【小题1】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1)以海客遇之()遇: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C.相待,接待
(2)于公大恨()恨:A.遗憾,后悔B.不满C.通很。违逆,不听从
【小题4】
试题分析:读通全文,找出与人物有关的情节,分析其言行特点,比如怒而去掷之于庭不启封,揖回,概括其性格特点。注意要引用文中的相关内容作分析。
篇二:与友人书翻译
与友人书翻译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6>翻译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焦急万分)看样子相当仓皇。
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奔跑嚎叫象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小题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分)
()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小题4】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பைடு நூலகம்
【小题1】(2分)(1)C(2)A
【小题2】(3分)牛公于頔客将
7《丞相牛公应举》原文及翻译
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指点一下(这是唐朝的官场风俗,就像李白求见韩荆州一样)。他在襄阳住了数月,见了于頔两次,但于只是像对一般人那样招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牛公走后,于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的,走了没?”待客人说:“已经走了。”于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呀?”待客人答道:“给了五百个钱。”于问:“他接受了吗?”待客人答:“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于公非常不安,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杂,招待不周啊。”他立刻叫个手下带着馈赠的五百钱和写好的一封信去追,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带回来。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给他。”手下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把信给了他,牛公却连信都不打开,就作揖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