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汇编-精品文档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为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客观分析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年10月份,组织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75元。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占比一直很高,为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我县按照泗办发〔2016〕113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精品桃果、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打造“五园五带”,促调整促增收。按照省市要求以及我县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规划,重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园、成子湖

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卢集生态农业产业园以及黄河故道沿线蔬菜产业带及林果种植带、沿245省道特色林果产业带、沿330省道休闲观光农业带、成子湖周边精品渔业产业带、卢集生态镇建设农业组团产业带等“五园五带”建设,推动每个乡镇建成一个2000亩左右、成方连片、单一品种的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设19个单品项目,完成农业结构调整面积3.85万亩,占市下达调减粮食作物面积3.75万亩的102.7%,带动就业人数6787人,通过基地务工与入股分红等方式,人均年收入增加6500元以上。

(二)推广“三种模式”,促调整促增收。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优势,直接到村里建设生产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里仁乡引进的上海达盛公司,在里仁乡推广种植甜叶菊,切实改变该乡以往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推广农场主联合发展模式,通过联合组建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既破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难题,又可规避经营风险。如庄圩乡“水八仙”项目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形成农业结构调整合力。推广大户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发挥大户典型引路作用,可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打消群众特别是低收入户害怕担当风险的顾虑。如来安芦篙基地、三庄多肉植物等项目,通过“股份+现代农业”

模式,既解决了农户前期启动资金问题,又借助合作社在种苗、

技术、市场等优势,让群众获利更多,使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

(三)“三个优先”布点,促调整促增收。优先布点沿路沿线地块。从总体上看,沿路沿线地块交通便捷,经过集中连片整理,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土壤得到有效改良,经营主体比较愿意流转。目前,我县的桃树、精品林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都是以盐徐高速、省道245、330、267,以及宿泗路、成子河旅游公路等县乡主干道两侧为重点进行布局和调整的,沿路沿线调整19个单品2000亩以上项目,切实做大规模,做出品牌,做成特色。优先布点新型农村社区。“十三五”期间,我县先行规划建设李口八堡、庄圩大楼等10个新型农村社区。李口八堡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以草坪栽植、果蔬采摘、莲藕观赏等为主特色产业,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八堡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目前,10个新型农村社区调整高效农业项目13个。优先布点省定经济薄弱村。我县明确要求每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建成一个产业化项目,目前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产业化项目大都启动建设,特别是今年计划脱贫的1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启动建设55个产业化项目,其中里仁甜叶菊、来安金果梨、裴圩秋葵、高渡扶贫产业园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速度快,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此外,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步伐,年内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完成一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切实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带动低收入户致富。

(四)“三级书记”引领,促调整促增收。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的“三级书记”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部署安排,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协调、督查推进项目落实。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县级领导帮助所挂乡镇(街道)定规划、招主体、引项目、抓调整、促发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度重视辖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牵头制定规划,亲自招引主体,推动土地流转和项目落地;乡镇分管领导具体抓好镇村特色产业规划执行、项目主体招引培育、统筹协调项目实施、督查推进和矛盾调处等工作。村居党组织书记围绕建设特色产业村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项目主体,因村制宜组织项目实施,强化服务保障,积极调处矛盾,切实推动村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村居集体经济发展。据统计,“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中,全县238个支部书记中有221个支部书记完成了项目实施,兴办家庭农场项目的有132个,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项目的有66个,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的有23个。

二、存在问题

1.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乡镇(街道)基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二是龙头企

业少而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农户不强,小龙头带不动大基地;三是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绝大多数组织松散,运行机制不健全,小组织带不动大群体;四是产业开发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特色农业持久快速发展;五是市场与信息体系滞后,生产与销售信息不对称,没有稳定的营销网络,农户只知道种植不知道市场需求,导致生产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滞销,打击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六是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缺乏闻名全国的农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较弱,小品牌拉不动大产业。

2.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沟渠路设施配套不够,抗灾功能发挥受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如遇大旱、水涝之年,容易造成农业减产减收,“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少基地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生产成本较高。加之农产品不易保管和储藏,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弱,滞约农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户产业结构调整意识有待加强。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缓慢,不利于农民自身种植、养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户的增产增收。要真正形成特色林果产业大县,除了外引内培大户外,就是依靠家家户户的农业结构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富民根本之路。同时,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代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