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事件

合集下载

历史上的药害事件

历史上的药害事件

世界历史上的药害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是不合理用药的两种最常见表现。

药物在给予人们健康与生存希望的同时,由于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如影随形,极端体现为药害事件的发生。

经百年来世界上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屡屡发生,我国近年来药害事件的频发也令人担忧。

以下列举了历史上的部分药害事件。

(一)甘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引发肢端疼痛病。

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二)氨基比林致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

在丹麦,从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三)磺胺酏剂致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2018年药源性疾病课件-文档资料

2018年药源性疾病课件-文档资料

三、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二)量效关系不密切型(即所谓乙型) 1. 免疫反应 (1)机体免疫功能的差异 (2)药物的免疫因素
(三)长期用药致病型 1.机体的适用性 2.反跳现象 3.其它
三、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四)药后效应型 1.药物的致癌性 2.药物的生殖毒性 (1)抗生育 (2)致畸性 (3)乳汁中药物的不良反应
7. 肾脏疾病。在肾功能不全某些药物会产生毒 性。减小用药剂量,应根据某些药代动力学的 原则。
(1)因肾功能不全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明显 改变者,应调整用药量。地高辛在肾功能不全 的病人心脏的分布减少1/3。
(2)多次给药而药物达到血药浓度稳态时间 太长,药物半衰期也长,所以应减量。
(3)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清除的少,维持剂量应 减少或给药次数减少。
2 合理用药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 选药前首先应全面考虑用药物治疗的利和弊。 (2) 选药时还必须考虑合并用药的问题。合并用药
的原则是为了获得疗效的协同或副反应的拮抗。 (3)在选药时,还有一个剂型选择的问题,特别是口服
剂型一定要对被选择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充分了解。
三、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一)量效关系密切型(即所谓甲型) 1.药物类型的差异 2.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因素 (1) 遗传药理学的因素 (2) 重要器官的病理变化,如心、肝、肾和 甲状腺 3. 影响药效学的因素 (1) 肝脏疾病 (2) 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1 0 ) 中 毒 性 皮 肤 坏 死 症 ( 赖 氏 综 合 征 LyellFs Syndrome):这种严重性上皮脱落性皮炎,呈鳞 片状的脱落,常见于苯妥英那钠,磺胺,金剂、 四环素,别嘌醇和保泰松等。
五、量效关系不密切型的药源性疾病
(3)结缔组织病:类似红斑狼疮综合征。常常波 及到关节,常见于下列药物,普鲁卡因胺,肼屈 嗪,苯妥英钠和乙琥胺。慢乙酰化病人应用肼 屈嗪和普鲁卡因胺时,最容易发生红斑狼疮。 关于药源性红斑狼疮和自发性红斑狼疮的区 别见表1。

吃错药的恶果——药源性疾病

吃错药的恶果——药源性疾病
维普资讯
吃 错 药 的 恶 果 药源性疾 病
文/ 潇再
“ 源 性 疾 病 ” 很 多人 来 说 有 些 陌生 , 若 用 中 国 的 药 对 但

反 应 停 所 造 成 的胎 儿 畸 形 , 为 2 世 纪 最 大 的 药 简 单 明 了 了 :是 药 三 分 毒 。 这 是 说 ,药 物 的 作 用 都 有 两 重 性 ,既 有 对 人 体 疾 病 的
事 件 促 进 了美 国 F A对 新 药 批 准 和 上 市 后 的 管 理 。 D
癌 药等。 据 卫 生 部 药 物 不 良反 应 监 测 中心 最 新 推 算 , 国 每 年 我
因药 物 不 良反 应 住 院 的 病 人 达 2 0 , 有 逐 年 增 长 的 趋 5万 且 势 。这 是 一 个 多 么 触 目惊 心 的 数 字 ! “ 错 药 ”这 个 词 往 吃
不 耐 烦 :严 格 掌 握 用 药 原 则 ,能 口服 的 不 注 射 ,能 注 射 的
不 静 脉 滴 注 … … 也 许 ,面 对 药 源 性 疾 病 ,我 们 要 走 的 路 仍 然 任 重 而 道
8对脑 神经损 害 、’ 肾损害 以及 骨髓 抑制 等药源 性疾病 的进

步扩大 。 引起灾难 性后果 的是 2 0世 纪 6 0年 代 的 反 应 停 事 件 。
反 应 停 于 1 53年 首 先 由 西 德 一 家 制 药 公 司 合 成 , 9 15 6年 进 入 临 床 并 在 市 场 试 销 ,1 5 9 7年 获 西 德 专 利 。 由 9 于 这 种 药 物 可 以治 疗 早 孕 期 间 的 孕 吐 反 应 , 很 好 的止 吐 有 作 用 ,并 且 对 孕 妇 没 有 明显 的 毒 副 作 用 ,故 而 甫 一 面 世 就 受 到 了广 大 孕 妇 的 热 烈 欢 迎 。 相 继 在 5 个 国 家 被 获 准 销 它 1

药品不良反应的有关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的有关定义
表现:跛行、八字腿、蛙行 腿、难翘“二郎腿”、下 蹲受限、皮肤凹陷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
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谢谢!
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 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 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药品严重不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

1.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 列情况的。
药品不良反应的有关定义
前言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药物可以预 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另一方面,药物也可 成为致病因素,能引起不良反应,发生药源 性疾病,甚至造成致残、致死的药源性事件 。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指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良
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不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 。
ADR ≠ ADE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
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 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药品不仅是“治病”的重要手段,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欣弗)”事件、云南“刺五加注射液”事件、黑龙江“双黄连注射剂”事件等药害事件所暴露的药品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对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有了充分认识。

药源性疾病是指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用药物因药物(或其代谢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使用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疾病。

其不仅包括以上谈到的“正常剂量正常用法下”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包括因误用、超剂量应用等用药错误导致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除了可累及肝脏、肾脏、心脏、肺等重要器官,还包括过敏反应、血液病、眼损害、耳损害、神经损害、生殖功能损害以及营养不良等。

国际上著名的药害事件.doc 精品

国际上著名的药害事件.doc 精品

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大“药害”事件药物是人们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的化学物质。

欧美国家较早走了合成药物的道路,使大批量的药物生产成为可能。

以阿司匹林为例,全世界每年生产超过4.5万吨,仅德国拜耳公司1996年的销售量就高达110亿片。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害”事件,其涉及面会很广,危害就很大。

100年以来,全球曾发生重大的“药害”事件有40余起,使人们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危害的严重性加深了认识。

其中比较突出的事件如下:沙利度胺与海豹畸胎沙利度胺(反应停)1957年首先在德国上市,因其能治疗孕妇的妊娠呕吐,迅速被推广到欧洲、亚洲、澳洲、北美(不包括美国)、拉丁美洲等几十个国家。

1961年10月,三位德国医生在西德妇科学家会议上报告了一些海豹肢畸形患儿的病例,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以后其他地方报告接踵而来,许多新生婴儿的上肢、下肢特别短,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和脚直接连在身体上。

经过长时间的流行病调查,证明这种“海豹肢畸形”是与患者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沙利度胺有关。

调查发现,该药在几个国家里共引起畸形1万余人,仅在西德就有6000到8000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反应停事件的危害如此之大,但是在美国、瑞士和当时的东德,由于对进口药品审批严格把关,基本上没有受到这个事件的冲击。

己烯雌酚与少女阴道癌1966—1969年间,美国波士顿市妇科医院的大夫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先后发现有8名十多岁的少女患阴道癌,比同年龄组一个世纪以来报道的总数还多。

经过深入的调查,证明这些病例的发生与患者母亲妊娠期间服用己烯雌酚保胎有因果关系。

服药妇女所生的女儿患此癌的危险性比不服药的高出132倍。

其他医院也陆续有报道,至1972年,各地共收到91例8~25岁的阴道癌患者的报告,其中49例患者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过己烯雌酚。

非那西丁、磺胺酏剂与肾脏损害非那西丁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

1953年后,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西德、捷克等国家突然发现肾脏病人大量增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2)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2)

医学ppt
24
医学ppt
发生A型药物不良反应的有关因素
一、药动学因素
1.药物的吸收: 影响因素有药物的脂溶性、给药剂
量、药物制剂、胃肠道蠕动、胃肠道粘 膜吸收能力、首过效应、药物-药物、 药物-食物间相互作用等。
25
医学ppt
2.药物的分布:
✓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少对药效和不良反
应均有影响。
✓与组织成分结合是引起A型药物不良反
血型: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症A型较O型高
21
营养状态:叶酸缺乏者,硫喷妥钠麻醉作用增强。 医学ppt
给药方法:
误用、滥用:配伍不当,滥用发生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口服药引起消化道反应。 用药持续时间:长期用药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 减药或停药:激素停药发生的反跳现象。
22
医学ppt
药物不良反应分型
23
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者调节生 理功能的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 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任何有伤害的反 应。
质量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
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管理办法》及WHO定义)
4
医学ppt
药品名称
不良反应表现
青霉素 阿司匹林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用称为致癌。
➢ 环磷酰胺、己烯雌酚、非那西丁、氯霉素、苯妥英钠、苯巴
17 比妥、异烟肼、烷化剂等。
医学ppt
副作用
毒性反应
后遗效应
首剂效应
继发反应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
撤药综合症
致癌作用
致突变
18
致畸作用
医学ppt
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门诊药局刘家军在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由于使用药物而产生不利于患者引起不良反应(drug adverse reaction),常称为药源性疾病。

几乎所有药物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程度和频度有所不同而已。

随着医药工业中大量合成药物不断问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据国外报道,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而急症入院的占住院病人的3%左右,且约有15%~30%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而延长住院期或死亡。

在40年代,临床用药对对症治疗和短程疗法为主,因此很少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自从青霉素问世以后,药物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合并用药和长期疗法不断增加,从而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日益突出,但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60年代初反应停事件的发生,是人们认识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的转折点。

但药物从其投入使用到认识它的危险性之间常要经过一段漫长时间。

例如,早年使用氯仿作为吸入麻醉剂,引起突然死亡,但从认识这个危险性到以氟烷取代它,已经历了100年以上。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第一类型反应与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有关。

药物在常用剂量时,除治疗作用外,常出现一些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副作用,例如作用阿托品时出现口干和视觉模糊。

有时在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后产生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一般很轻,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失眠、耳鸣等,有时不易与副作用区别。

严重毒性反应常见对肝、肾、心血管系统或造血系统损害。

例如在连续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过程中如不定期检查血象,会因白细胞明显减少或肝损害,造成死亡。

皮质激素用于防治炎症,但同时也延缓伤口愈合。

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童中常见,这是由于根据体重计算剂量不正确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能使类固醇激素分解灭能,但长期应用不仅能使肝功能发生障碍,还可使肝脏发生变性、增生、坏死以致庅发肝细胞癌变;前列腺癌患者长期应用雄激素治疗,可引起男性乳癌;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用雌激素治疗,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变,这种情况常称为医源性药物致癌作用。

二十世纪重大药害事件

二十世纪重大药害事件

二十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重大药害事件20世纪以来,大量化学药品问世,新药种类大大增多,特别是磺胺和青霉素的研制成功后,制药工业迅速发展,新药品种大量上市,药物种类急剧增加。

但由于各国政府缺乏对新药管理的监督,新药使用前没有确保其安全性便用于人体,以致使人群受到毒害,甚至发生致人死亡的严重事件。

历史上连续发生过不少的药害事件,出现了大量的药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指出,全球死亡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并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从此,药害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开始公开于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仅从1922年至1979年,国外报道的重大药害事件就有20起左右,累计死亡万余人,伤残数万人。

下面对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典型药害事件做一简述。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1934年,氨基比林作为一种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流行于欧洲、美国,常被人们用于退热、止痛。

造成众多用药者粒细胞缺乏,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在美国死亡1981人,在欧洲死亡200余人,然而人们并未引起重视。

服用氨基比林的患者有许多人发生了口腔炎、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血象检查发现粒细胞大量减少。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在美国到1934年有1981人死于与使用本用有关的疾病。

在欧洲大约有200人死亡。

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白细胞减少症病人迅速减少。

在丹麦,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1951年至1957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症。

1982年,我国卫生部也以(82)卫药字21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氨基比林片剂、复方氨基比林(含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醋酸铊中毒20世纪20年代,儿童头癣特别多,当时尚无抗真菌药物,皮肤科医生使用醋酸铊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醋酸铊中毒事件:治疗头癣引起铊中毒,近半数用药者中毒,死亡万余人。

2、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退热、止痛,粒细胞缺乏,死亡大于2082人。

3、乙烯雌酚:保胎,阴道癌(女儿),大于300人。

4、二硝基酚致眼及骨髓损害:减肥,白内障,万人失明。

5、磺胺酏剂:二甘醇做溶剂,肝肾损害,358人中毒,107人死亡。

6、非那西丁致严重肾损害:止痛退热,肾损害大于2000人,死亡大于500人。

7、三苯乙醇:高脂血症,大于一千人患白内障
8、苯恶唑啉:减肥,70%用药者患肺A高压。

9、异丙肾气雾剂: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大于3500人。

10、氯碘喹啉:肠炎,骨髓变性、失明,中毒大于7856人,死亡5%
11、心得宁事件:抗心律失常眼-皮肤-黏膜综合征大于2257人。

12、替马沙星事件:1992年上市,截止到1992年6月,FDA收到了318例不良反应报告,包括溶血性贫血、DIC、急性肾衰、肝损伤、低血糖等。

发生率相当于其他喹啉类药物的4倍。

该药品在美国上市仅4个月,收到8例肝损伤、低血糖休克报告,死亡3人,即迅速从市场上撤除该品种。

13、拜斯亭事件(西立伐他汀)
1997年上市,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全世界80多个国家超过600万患者使用该药,美国FDA收到31例因拜斯亭引起横纹肌溶解导致死亡的报告,其中在12例报告中患者联合使用了吉非罗齐。

全球共有52例因服用拜斯亭产生横纹肌溶解所致的死亡报告。

2001年拜耳公司主动撤出拜斯亭。

14、2006年欣费事件
安徽华源药业擅自降低药品消毒时间和温度,导致不合格“欣弗”流入市场,致多人伤亡。

15、齐二药事件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等5种含假药成份的药品流入市场,这些假药是用有毒化工原料“二甘醇”冒充药用辅料“丙二醇”制成,在临床使用中连续发生致人死亡事件
16、蝮蛇抗拴酶致出血
17、环丙沙星致双手剥夺性皮炎,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致过敏性紫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