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五章肝功能衰竭 ppt课件

第十五章肝功能衰竭  ppt课件

上消化道出血-细菌分解蛋白-氨↑
问题: 部分患者无血氨↑;
肠黏膜水肿-肠功能↓-细菌生长-氨↑
产生↑
肾功能↓-氮质血症-氨↑
降低氨后并未使有些患者好转; 急性肝功能不全时血氨水平与 症状不相关
氨 中 毒 学 说

氨 氨
清除能力↓(ATP↓--合成尿素↓--氨堆积)
NH3 NH3
肠道氨吸收↑↑
昏迷
NH3
(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兴奋性递质减少 (谷氨酸、乙酰胆碱) 抑制性递质增多 (谷氨酰胺、-氨基丁酸)
(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
①干扰神经细胞膜上Na+、K +-ATP酶 的活性 ②与K+竞争钠泵,影响K+在神经细胞 膜内外的正常分布
NH3 K+
K+
Na+-K+ATP酶
细胞
Na+
Na+
如:取代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神经原神
经递质,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无法维持 —— 震颤,共济失调 昏
迷 ;取代锥体外系神经原神经递质——扑翼样
皮层 昏迷
假 性 神 经 递 质 学 说
背景 1970年发现左旋多 巴可以改善肝昏迷
神经冲动传递(-)
提出该假说
脑干网状上行 多神经元交换、多突触 激活系统 (激活大脑皮层)
本 章 重 点 内 容 氨中毒学说
一、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神经递质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肝性脑病
神经递质
GABA学说
(一)氨中毒学说
1、血氨升高的原因:
生成过多
清除不足
2、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肝功能衰竭( )ppt课件

肝功能衰竭( )ppt课件
120/80mmHg。慢性病容,神清,少语,定时定向力正常。 皮肤、巩膜中毒黄染,腹部膨隆,腹壁浅静脉努张,腹水征 阳性,肝脾肿大。肝掌、前胸皮肤可见血管痔。
病例分析:
5. 肝功能 总胆红素500μM/L(正常1.7~17μM/L),白蛋白
26.0g/L,球蛋白31.0g/L;HBsAg(-);ALT、AST升 高。
㈡ 慢性肝功能衰竭
原因-肝硬化失代偿期,部分肝癌晚期
表现-进展缓慢、病程长,在诱因作用下可 突然加剧,出现昏迷
二、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㈠ 物质代谢障碍
⑴ 糖代谢障碍
肝内糖元合成、储存、分解能力降低
低血糖 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 对胰岛素的灭活功能降低 糖耐量降低-胰高血糖素比胰岛素更多
二、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约2000ml。肝脏重890g(正常1500g),质硬,表面及切 面布满绿豆大小结节。镜下:肝脏正常小叶结构破坏,代之 以假小叶,部分假小叶内可见肝细胞明显变性、坏死。脾脏 重860g。食管下段黏膜静脉丛明显曲张。
病例分析:
8. 问题
⑴ 上述脏器发生了什么病变,病理诊断?
⑵ 分析引起本病的原因及呕血原因? ⑶ 分析患者死亡原因?
假性神经递质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羟化酶
脑神经 元内
酪氨酸
酪氨酸 羟化酶
多巴
多巴 脱羧酶
多巴胺
β-羟化酶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神经冲动
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 维持清醒状态
前页
苯丙氨酸
细菌 脱羧酶 肠道
苯乙胺 β-羟化酶 苯乙醇胺
酪氨酸
酪胺
脑神经元
羟苯乙醇胺
苯乙醇胺 羟苯乙醇胺

终未期肝病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ppt

终未期肝病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ppt
• 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葡萄球菌、 厌氧菌以及念珠菌等。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 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呼吸道感染的病原 体以条件致病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念珠菌多见。
• 因 ESLD患者经常使用抗菌药物,发生院内感染 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 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 ESLD 相关的级联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如 IL-6、IL-10、IL-8、IL-1α、TNFα)、纤维 介素样蛋白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IFNγ 促进了感染发生。
-
6
合并腹腔感染
• SBP是 ESLD合并感染最常见的腹腔感染类型。 常起病隐匿,无症状或症状轻,最常见的症状是 腹胀和发热。患者常因大量腹水而无明显的腹部 压痛、反跳痛。真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细菌性 腹膜炎相近似,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广 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结核性腹膜炎 的特征性表现为腹壁柔韧感,合并腹水的临床表 现可不典型,多经腹穿及腹水检查和培养才得以 诊断。
-
16
营养支持治疗
• 饮食摄入模式为少量多餐,每日 4~6 餐,鼓励睡 前加餐(LES),LES 应以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 为主。ESLD 合并感染患者的能量供应量按 25~35kcal/kg/d 计算,蛋白质或氨基酸的供给量 建议为 1.2~1.5g/kg/d,肝性脑病患者蛋白质的摄 入量为0.5~1.2g/kg/d,肝性脑病纠正后可从 0.5g/kg/d 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推荐增加 口服支链氨基酸供给。预防和治疗低血糖对于终 末期肝病患者十分重要,临床上明显的维生素不 足需要特别治疗。
-
7
合并呼吸道感染
• 患者起病可急可缓,呼吸道细菌感染以发 热、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肺部真菌感 染具有支气管肺炎的各种症状和体征,但 起病隐匿,多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中出现 或加剧,可有发热、咳嗽、胶冻样痰液, 肺曲霉菌感染常出现血痰。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病理生理与输血风险分享讲课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病理生理与输血风险分享讲课

终末期肝病患者可出现肺动脉压升高 ,引起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呼吸系统改变
由于肝病晚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表现为高动力 性循环状态,因此测得的肺动脉压值应仔细斟酌。
虽然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比较少见,但围手术期的病死率 非常高,且这类患者肝移植后病情可能会出现迅速恶化 ,故临床上这类患者一般不适合行肝移植术。
血氨与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不明显。
可促进肝病终末期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因素包括:胃肠 道出血、饮食中蛋白摄取增加、呕吐和利尿导致的低钾 性碱中毒、感染及肝功能恶化等。
移植手术各阶段的凝血功能改变
移植手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随着肝移植手术进程的推进,患者术前潜在的凝血功能异常会表现得更 加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慢性肝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最典型的改变为肝性脑病, 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
这些症状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和门脉分流程度有关,同时 也与血液中代谢产物的堆积有关。
急性肝衰竭患者可能由于脑水肿而出现颅内压升高,在 临床上严重的颅内压升高患者不宜进行肝移植手术。
肝性脑病通常出现扑翼样震颤、反射亢进或趾肌反射倒 转和特异性脑电图改变。
肝内门体分流可减少门静脉高压。
胃食管静脉曲张一般采取支持疗法, 通过静脉输液或血液制品补充丢失的 血液,还可以应用一些止血药物,如 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等。
当出血无法控制时,则应行急诊手术 。
循环系统改变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改变较 大,典型表现为高动力性循环状态。
动静脉分流和贫血引起血液黏滞度降 低等因素也可使心排血量增加。
道内渗透到腹腔;
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促进液体渗出到腹腔;肝淋巴 管堵塞、扭转可引起淋巴液渗出

终末期肝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PPT课件

终末期肝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PPT课件

11
(五)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缺乏
水溶性维生素缺乏多见于酒精性肝病,脂溶性维生 素缺乏多见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维生素Bl缺乏可能 参与肝性脑的发生,维生素A缺乏是发生肝细胞癌 的危险因素。缺乏维生素D3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很高。 营养素的缺乏和代谢异常可加重肝损伤,使机体营 养状态进一步恶化。
(一)肠内营养 营养不良的治疗方式 :包括肠内营养(经口或管饲) 和肠外养。 当患者不能通过正常饮食满足能量需求时,应给予 肠内营养补充,通常建议经口补充营养;
17
当经口摄入不能满足需要时,应采用管饲(即使存 在食管静脉曲张)。一般情况和肝功能改善后如能 自主进食,通常可采用经口摄入来补充营养。
9
(三)能量代谢异常(高代谢状态)
高代谢状态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性别、病原学、 疾病的严重程度、蛋白缺失、腹水或肿瘤有关。 感染、发热等会导致能量消耗增加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处于低能量代谢状态 。
10
(四)营养物质代谢紊乱
ESLD患者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葡萄糖的能力下降, 肝糖原储备减少,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加。 肝硬化患者经过一夜禁食,肝糖原几乎耗尽,相当 于健康人禁食3 d左右的代谢状态,因此,很早就 需要动员蛋白质进行糖异生,以满足机体对葡萄糖 的需求。 肝硬化并发症或医源性干预措施可导致蛋白质丢失, 加重营养不良。
周围神经病变常与维生素B1、B6和B12等有关;
22
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和视觉紊乱是维生素B1缺乏 的主要症状 。 建议每4周给予100 000~200 000 U的维生素A。 发生骨质疏松或存在高危因表现
蛋白质分解和支链氨基酸利用增加 尿素生成减少、肝和骨骼肌糖原合成减少 糖异生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和胰岛素抵抗,出现 肝源性糖尿病

终末期肝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ppt课件

终末期肝病的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ppt课件

心理护理
提供情感支持
终末期肝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与 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
担忧,并提供情感支持。
增强治疗信心
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方案和可能 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治疗的
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引入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需要,引入专业心理干 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 等,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积
极面对治疗。
症状护理
疼痛护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医嘱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并可通过非药物疗法,如 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
恶心与呕吐护理
保持患者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饮食频率,减少每次进食量。对于严 重恶心、呕吐的患者,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并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环境清洁 。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案例二
患者李女士,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纠正负氮平衡,减缓 病情进展。
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心理支持
症状管理
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提高患 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患者出现的疼痛、瘙痒、恶心、呕吐等 症状进行及时干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 舒适度。
VS
饮食护理的作用
饮食护理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 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饮食方案,调整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 ,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恶化。
未来研究方向与目标,如探索更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等。
个体化营养支持研究
未来研究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终末 期肝病患者,开展个体化的营养支持研究, 以找到更加精确、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时,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 门静脉高压,引发腹水、脾功能亢 进等并发症。

终末期肝病的肝功能评估课件

终末期肝病的肝功能评估课件

<34
34~51
> 51
血清白蛋白(g/l)
> 35
凝血酶原时间(较正 常延长秒数)
or(INR)*
1~3 (正常值范围内)
<1.7
肝性脑病

*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sed ratio.
28~35
4~6 (延长< 2秒)
1.7~2.3 1-2级
< 28
>6 (延长 2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002年2月27日:美国器官共享网/全美器 官获取和移植网(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 OPTN)确 定MELD为选择肝移植患者的新标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RELATIONSHIP BETWEEN MELD AND 3-MONTH MORTALITY IN HOSPITALIZED CIRRHOTIC PATIENTS
MELD
9 10-19 20-29 30-39 40
MORTALITY (%; NUMBER/TOTAL)
4 (6/148) 27 (28/103) 76 (16/21)
83 (5/6) 100 (4/4)
Adapted from Wiesner RH, McDiarmid SV, Kamath PS, et al : MELD and PELD: application of survival models to liver allocation. Liver Transpl 2001;7:567-580

肝病健康宣教守护肝脏健康课件PPT

肝病健康宣教守护肝脏健康课件PPT

传 播
宫内 传播
出生前已被感染(宫内传播的机率<5%,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


: 母 婴
产程 传播
分娩时被感染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 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 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



产后(哺乳 期)传播
病人 HDV携带者
病人 无症状感染者
主要传播途径
粪-口 经食物 经水
经体液 母婴 医源性
接触 经血液
接触 经血液
同甲肝
易感人群
未接种甲肝疫苗 未接种乙肝疫苗
普遍易感 HBV感染者
普遍易感
肝炎概述。
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

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肝病健康宣教
守护您的肝脏健康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腹上区,具有代谢、解毒、 排泄、凝血、免疫等功能,受损易引发肝脏疾病。
目 录
01 我 们 的 肝
02 肝 炎 概 述
03
甲型肝炎及戊型 肝炎传播和预防
04 乙型肝炎传播和预防
05
丙、丁型肝炎 的传播与治疗
06 如何预防肝炎
- 01 -
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传播和预防。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食用了
甲 型
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被污染甲型肝炎。



只要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 饭前饭后要洗手。
• 尤其是海鲜类须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Hale Waihona Puke 肝炎• 食物须洗干净并彻底煮熟 • 不要购买来路不明或路边摊点的食物。

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指南解读PPT课件

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指南解读PPT课件
加强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及 其家属的营养教育,提高 他们对营养管理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降 低,影响治疗效果。
03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能量消耗
终末期肝病患者往往因肝功能减退导致能量消耗 增加,需要更多的热量摄入。
热量来源
应以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为主要热量来源, 避免过度摄入简单糖类和饱和脂肪酸。
蛋白质需求
蛋白质作用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对肝病患者尤为重要,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对于能够正常进食的患者,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口服营养补充剂,以满足机 体能量和蛋白质需求。
管饲营养支持
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胃造瘘等途径给予管饲营养 支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肠外营养支持
静脉营养支持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可通过静脉 给予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等肠外营养支持。
02
多种评估方法
营养不良的评估方法包括人体测量、生化指标、 膳食调查等,不同方法得出的发生率可能存在差
异。
营养不良的原因和机制
摄入不足
患者可能因为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等症 状导致食物摄入不足

吸收不良
肝病可能导致胆汁分 泌不足或肠道微生态 失衡,影响营养物质
的吸收。
代谢异常
肝功能减退可能导致 蛋白质、脂肪、碳水 化合物等代谢异常, 进而影响营养状况。
调整、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等。
指南的实践应用和挑战
• 营养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教育,提高他们对合理膳食和营养支持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 · 营养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教育,提高他们对合理膳食和营养支持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终末期肝病健康宣教

终末期肝病健康宣教
04 病毒学检查:包括乙肝、丙 肝等病毒标志物检测,了解 病毒感染情况
06 鉴别诊断:与其他肝病如肝 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相鉴 别
3
危险行为因素
饮酒
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可能 导致肝硬化、肝炎等疾病
酒精中毒:饮酒过量可能导致 酒精中毒,对肝脏造成损害
饮酒与肝炎:饮酒可能加重肝 炎病情,导致肝功能恶化
05
社交媒体宣 传:利用社 交媒体平台, 发布健康教 育信息,扩 大宣传范围。
5
健康促进计划
健康促进目标
提高终末期肝病患 者的生活质量
01
降低终末期肝病患 者的医疗费用
03
02
04
延长终末期肝病患 者的生存期
提高终末期肝病患 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促进措施
健康饮食:均衡营养, 多吃蔬菜水果,减少 高脂肪、高糖、高盐 食物摄入
心理压力:疾病带来的 痛苦和恐惧,影响生活
质量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
史、生活习惯、家族史 01

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
能检查、病毒学检查、 03
影像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肝病
进行鉴别,如病毒性肝 05
炎、酒精性肝病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面
02 色、皮肤、巩膜等,判
断有无黄疸、腹水等
终末期肝病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01. 基本概述 03. 危险行为因素 05. 健康促进计划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健康教育策略 06. 健康促进计划评价
1
基本概述
终末期肝病的定义
终末期肝病是指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严重阶段, 出现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症候群等并发症。

2024版肝硬化ppt课件[1]

2024版肝硬化ppt课件[1]

•肝硬化概述•肝硬化诊断方法•肝硬化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目•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录01肝硬化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危害流行病学肝硬化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一定差异。

在我国,肝硬化是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危害肝硬化可导致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分型02肝硬化诊断方法肝功能检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以明确肝硬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指标如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等,可辅助判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

B 超CT/MRI瞬时弹性成像030201肝活检技术穿刺活检腹腔镜活检术中活检03肝硬化治疗方法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

降门脉压药物脾切除对于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脾切除可以减轻门静脉高压,改善肝功能。

肝移植对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将健康的肝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替换病变的肝脏,从而恢复肝功能。

其他手术如断流术、分流术等,针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介入性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肝动脉栓塞术局部消融治疗04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饮食调整药物预防肝性脑病处理方法去除诱因01减少肠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02促进氨的代谢清除03肝肾综合征监测及干预策略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肝肾综合征迹象。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改善肾脏血流灌注,保护肾功能。

控制肝硬化病情发展,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在严重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或滤过治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和处理PPT课件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和处理PPT课件
第50页/共53页
第51页/共53页
第52页/共5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53页/共53页
第18页/共53页
•晚 期
分期
➢ 出现严重并发症(任一):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肝肾 综合征
➢ 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瘀斑) PTA≤20%
第19页/共53页
• 病因、临床类型、分期
➢ 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功能衰竭
➢ 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早期
➢ 乙肝后肝硬化 失代偿期 慢性肝功能衰竭
第14页/共53页
• 内毒素损害肝脏机制(多因素及各种病理生理过程) • 1.肝微循环障碍,表现肝脏出血性坏死。 • 2.肝细胞毒性作用。 • 3.肝实质细胞及其介质作用。
第15页/共53页
代谢因素
• 肝脏微循环障碍 ➢ 肝细胞营养不良 ➢ 机体营养消化不良 ➢ 药物难以进入肝脏 ➢ 代谢废物难以排出肝脏
第11页/共53页
• 病毒对肝脏的直接作用 过度表达HBsAg导致肝细胞损害 HBV的X蛋白引起肝细胞损害
病毒因素
• HBV基因变异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第12页/共53页
毒素因素
• Kupffer细胞功能严重受损 • 肝衰时,肠道是各种病理情况下败血症的源泉。 • 易位的细菌,内毒素可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机体全面的炎症应答反应。
病因治疗
➢ 病毒性肝炎:乙肝抗病毒治疗;甲肝、戊肝;疱疹病毒感染。 ➢ 药物性肝炎:停用所有可疑药物;人工肝。 ➢ 妊娠急性脂肪肝:立刻终止妊娠。
第47页/共53页
➢ 糖皮质激素 ➢ 促进肝细胞生长 ➢ 微生态调节
其他治疗
第48页/共53页
人工肝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 自然病程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17
4
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
• 病毒感染(乙型、丙型、CMV、EB等) • 药物中毒(非甾体类激素、麻醉制剂、抗
结核类药等) • 毒性物质中毒(有毒的蘑菇、金属化合物 • 其他原因
5
先天代谢性疾病
• Wilson病 • 家族性高固醇血症 • 遗传性草酸盐沉积症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症 • 尿素循环酶缺陷症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复发率高
13
酒精性肝硬化
• 自然病程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1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自然病程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自然病程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合并戊肝3~5年
• 疗效分析 • 复发和预防
反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顽固性腹水 肝性脑病 嗜睡等 血浆白蛋白<25 g/L PT延长5秒 TBIL>851umol/L
11
肝移植受者术前评估
• 评分
1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 自然病程15年发展成肝硬化 5年后可癌变,癌
变率可达7%~15%
终末期肝病
终末期肝病的定义
各种急性或慢性肝病用其他内外 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 (6-12个月)无法避免死亡者
2
终末期肝病
进展性 慢性肝病
急性或 亚急性 肝功能衰竭
先天代 谢性疾病
肝脏恶性 疾病?
3
进展性慢性肝病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 酒精性肝硬化 •性肝炎 • 隐源性肝硬化
8
肝移植的定义
• 定义:
• 一年生存率:〉90%
9
肝移植历史回顾
• 1963年Starzal实施第一例肝移植 • 1973年Borel发现环孢素A • 1983年美国贝塞斯达会议宣布肝移植是治
疗肝病的有效手段(NIH)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 自然病程 发展成肝硬化一般10年以上 • 所占比率 • 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6
终末期肝病的特点
• 出现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的相关并发症
反复曲张静脉出血、严重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肝肾 综合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
• 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表现
严重的慢性乏力和虚弱、进行性营养不良、严重嗜睡、 难于忍受的瘙痒、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严重代谢性骨 病等
7
主要并发症的治疗及预后
• 反复发作的曲张静脉出血 • 严重顽固性腹水
• 肝性脑病
药物治疗 药物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脉压力 气囊压迫、内镜下使用硬化剂以及套扎止血 介入治疗(TIPS) 手术治疗(断流、分流) 利尿剂、腹膜静脉分流、TIPS
• 肝肾综合征
透析治疗
上述治疗方法都不能逆转肝功能,并发症复发率很高
一年生存率都小于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