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分析-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笔记

绪论一、名词解释1. 课程①一般来说,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②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

2.课程论①课程论侧重研究的是“教学什么”或“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②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学校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4. 教学论①教学论侧重研究的是“怎样教学”或“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②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5、《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中学国文教学概要》是王森然于 1925 年在讲授“中学国文教学法”时的讲义,后经补充和修订,于 1927 年编成。

全书共 6 篇 27 章。

6 篇分别是绪论、目的与价值,教学与材料、教学与方法、作文与试验,结论。

这是讨论中学国文教学的一部最有系统的,最详尽的著作。

二、论述题1.试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对象(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即是一门研究中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问题的课程。

(2)这些问题是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比如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什么?又如什么是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有哪些功能?再如如何分析初中记叙文阅读教材,如何开发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

2.试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任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依存性 依存于教学理论,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 设备、学生认知状态、教师素养)。 二重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无定法”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 单一性和综合性 适应性和局限性

语文教学方法的分类

从教育者的哲学观上分:启发式和注入式 从师生双边活动分: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以学 生为主的学习法,师生双边活动的议论法。

相关考点(三)

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人思维的三个特点:
问题性(提出—分析—解决); 概括性(研究本质特征,举一反三); 间接性(由已知推断未知)。

思维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分析与综合(基础),抽 象与概括(发展)。
相关考点(四)
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动作思维(直觉行动思维),3岁前,最多能说1000个词,主要是常 见的人与物的名称;甚至会看图听故事,但情景性强,连贯 性差。 形象思维,3—6岁,凭借事物的形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 括;能说2500—3000个词,口语初步具有顺序性、完整性和 逻辑性的特点。 形式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小学,依靠概念,通过判断、推理来 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掌握3700常用字,听说读写能 力,内部语言能力得到初步发展。 辩证思维(辩证逻辑思维),初中过渡、高中形成,凭借辩证概 念,按照辩证逻辑规律进行思维;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发展阶 段,同时能与辩证思维互补。


语文教材(三)

国语教材(近现代)
文言文和语体文并存,文学作品开始占较大比重,按 文体 选文,分为记叙、抒情、说明、议论。使用了新式标点和 注音字母。

国文教材
夏丏尊、叶绍钧合编初中《国文百八课》(1932);阅读 与写作教材混编,每单元为一课,包括文话、文选、文法 或修辞、习问四部分。

初中语文教学说课稿(7篇)

初中语文教学说课稿(7篇)

初中语文教学说课稿(7篇)初中语文教学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教学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语文教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

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2)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三、说教学重点: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四、说教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

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1、激趣导入法: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2024年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

2024年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

2024年七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选自语文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九课。

下面我就按教学理念与设计意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等几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和想象能力。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得到培养。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丰富的美学因素。

许多名师都对其进行过精彩的讲解。

因此,我把前人的经验作为基础结合自己对__的理解逐层分析绘春图。

我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细致分析,把讲解与欣赏、发展智力与陶冶性灵、知识吸取与美感享受有机统一起来,并运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丰富的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

二、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赞美了春的活力代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从它的`编排上来看体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阶段性和多样化,它承接了以前说学的有关知识,又跟后面的课文紧密联系,目的是为今后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

原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原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原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熟悉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 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和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准备•教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教具:黑板、粉笔、教案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出示一段摘自课文的文字,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阅读理解训练选择一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阅读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如略读、粗读和细读,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

3.文本分析与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观察能力。

4.写作训练选择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思路和模板,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总结与提高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方法。

五、教学延伸通过作业布置,拓展学生的学习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写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习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七、教学注意事项•课堂氛围要积极活跃,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分析2014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得语文课程的教学更具多样性,变得更加丰富。

下面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进行分析: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法(1)领读法。

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老师的有意识的语音语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2)分组探究。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们有效的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角色表演。

利用角色表演的手段,让学生们运用语文知识,结合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4)启发式教学。

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反思提升法。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以指导未来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学法(1)以学问为本。

着重以实践性为主,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主动探究。

要把探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带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心得体悟,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激励的目的。

(3)分析联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单词、词语中的字形、字义等分类,并从多方面形式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感知发散。

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对比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们清晰的认识整体,从而洞悉文学写作的规律。

(5)自主生成。

在学习语文课程时,要让学生做到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完成语文习作,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吸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法和学法应注重体现个性、形式多样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走向高中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

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论文:读写共栖,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等课程理念。

在这些课程理念的观照下,读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亟须更新和发展。

笔者认为,“读写共栖”是读写结合的深度迭代,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一、读写结合与读写共栖1. 读写结合的发展与主要问题读写关系的研究历来是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我国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对读写关系的朴素认识。

20世纪20年代,国内便开始了对“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1924年,现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在其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中提出“缀法与读法的联络教学法”,这被认为是“读写结合”概念的开端。

之后,许多语文教育家都对“读写结合”有过论述。

石民镛在《小学课外作文指导法》中写道:“我以为看书同作文应当打成一片。

看书有了感想和意见,就作文;作文要取材料,就看书。

如此看书,看书有了目的;如此作文,作文不至枯燥。

”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分析了阅读对写作的意义:“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张志公在论及写作教学原则时,提出:“主要的原则应该是密切地结合阅读教学,因为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的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读写结合的教学实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徐开质“‘三步十二式’读写结合”教学法,王运遂“读、写、改整体”教学法,许祖云“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实验,阳仁杰、曾齐圣“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等。

论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的四个转向

论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的四个转向

论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的四个转向作者:丁勇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20年第09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总纲和指南,新标准自颁布以来,引发新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中心的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既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历史良机。

要在生动活泼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深入践行新课程标准,中学语文教育就必须切实加强四个转向。

一、由知识传授向多元目标的转向,注重人文熏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清楚地规定了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它的突出特点是语文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即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尤其强调以文化人的人文熏陶。

语文教育的多重目标,体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和梯度性。

具体看来,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层级,即工具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创新阶段。

工具阶段是基础阶段,包括拼音教学、识字写字、词汇教学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这些教学内容也是后续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和起点,重要的辅助工具。

输入阶段是发展阶段,主要通过阅读、听辩、感知等手段积累语文素材,丰富母语语感,提升语文整体领悟能力。

输出阶段是提高阶段,“动得了嘴皮子”“耍得了筆杆子”,可以通过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用精确、干净、简练的语言符号,包括有声语言和书写系统,流畅传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创新阶段是升华阶段,通过整合前三个阶段的语文积累,养成精深的语文素养,生成创新的语文思维,能够“发人所未发”,达到圆融运用祖国语文的至臻之境。

当然,这四个阶段是交互影响,渐次提升的,既呈现正向的流动,又蕴藏逆向的反刍,不断涵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多元目标的践行实际上并不理想,原因有四。

第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这个三维目标本身逐步地从实在走向空灵,这就必然导致在目标落实的过程中,底层目标的实现难度较小,着力更大,成效显著,而上层目标的实现则手段不多,难度更高,收效不大。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视角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挑战与机遇 (7)(一)新课标理念解读 (8)(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9)(三)跨学科教学的提出与必要性 (11)(四)跨学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2)三、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13)(一)多元智能理论 (14)(二)掌握学习理论 (15)(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四)合作学习理论 (17)四、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19)(一)整合学科内容 (20)1. 语文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22)2. 语文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23)3. 语文与科学学科的融合 (24)4. 语文与社会学科的融合 (25)(二)创新教学方法 (26)1. 情境教学法 (28)2. 任务驱动教学法 (29)3. 合作学习教学法 (31)4. 探究式学习教学法 (32)(三)优化教学评价 (33)1. 过程性评价 (34)2. 结果性评价 (35)3. 自我评价与互评相结合 (36)4. 多元化评价方式 (37)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38)(一)成功案例分享 (39)(二)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 (40)(三)教学策略优化建议 (42)六、结论与展望 (43)(一)研究发现总结 (44)(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6)(三)实践应用的推广价值 (47)一、内容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在此基础上,跨学科教学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石,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跨学科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双流县正兴初级中学周继刚一、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1、阅读据我所知,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

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学科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2.5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由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两块内容构成。

通过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具有将这些先进的教师观、教学观、师生观与学习观,体现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旨在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掌握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内容和设计思路,并会用课标的理念分析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了解并熟悉语文教材的类型、构成要素及其编制,掌握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体例结构,会用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独立开展教材分析和研究,具备初步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1.现状考察与历史梳理相结合。

本课程不仅重视语文教育现状的考察,而且注重语文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研究现实问题的对策,进而把握语文教育发展的走向。

2.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本理论,并致力于学生能将所学的有关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具体教学实践,提高语文学科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

3.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形成情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三、先修课程语言学、文学等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等通识教育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现行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体例结构;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学业质量标准;运用课标的理念分析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材分析方法的实践运用。

初中语文问题教研(3篇)

初中语文问题教研(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足等。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主动复习,影响了语文学习效果。

3. 阅读能力不足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部分初中生阅读能力较弱,表现为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缺乏阅读兴趣。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难以提高语文素养。

4. 评价方式单一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改进策略1.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提高阅读能力(1)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2)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3)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做好笔记等。

浅析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

浅析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

鞠 鹱 骚
语 文 新 课 程 的 实 施 标 志 着 我 国 的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步 入了 一 个 崭 新 的 发 展 阶 段 , “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 已 成 为 我 国 教 学 改 革的 主 语 文 教 学 I 加 减 法 ; 培 养 兴 趣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6 7 3 —8 5 0 0 ( 2 0 1 3 ) 0 1 —0 1 4 9 —0 1 放军 百万大 军横渡 长江 ' , 这样整个 教 学 内容 就 在学 生 的 自主探 究 之 中完 成 了 。最后 , 运用 所学刊 的知识 , 把 我校 刚 结束 的 体育 运动 会 以消 息 的形 式 报 道 出来 .这样 , 学生 学 到 的 不 仅仅 是 抽 象 的 知 识 , 而且 发 展 了 运 用 知 识 的 能力。 3 多加 质疑 , 减少 结论 “ 疑” 能产生 动力 。 “ 疑” 孕 育 着发 现 。新课 程 的观 念 是 1 3年 教 学 方 案 与 技 巧 2
1 月第 1 期( 下) 2 0 1 3 , J a n u a r y , No . 1 ( u n d e r )
语 文 教 学“ 加 减法 ” 如 何 运 用
李 爱玲 习 北 峰 峰 矿 区职 教 中 心 0 5 6 2 0 0
旋律 。我认 为新课 程 的核 心是培 养学 生的创 新意 识, 激发和启 迪 学生的创 新思 维 , 培养 创 新精 神 , 提 高 创新 能力 。为 了实 现这 一 目的 , 我 在语 文课 堂实 践 中
采用了 加 减 法”。
【 中豳分 类号】 H0 9
1 添加 兴趣 , 捌 减 约 束
导 学生不 断地提 出 问题 。 使 学习过 程变 成 学 生不 断提 出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探 索 过程 , 指导 学生 收集 和利用学 习资源 . 帮助设计 恰 当的学 习活动 , 让 学生 触 景 生疑是 语文教 学 中的重要 环节 。例 如鲁迅 《 祝福 》 的教学 , 在教 学 中提 了这 样 一个 问题 : 作者笔 下 的样林嫂 , 是一 个 没有 春 天的 女人 。请 同学 们研 读 课 文, 证 明老师 的这种 看法 。“ 祥林 嫂—— 没 有春 天 的女 人 ” , 这 是一 条 多么 富 有 吸引力 的阅读 线索 , 同学们怀 着极大 的兴趣 研读课 文 , 探讨 交流 , 在 老师 的 指 导下 , 品析了祥林 嫂悲 惨命运 的发展 过程 : 1 . 丽春之 日, 丈夫 夭 折—— 她是 春 天没 有丈夫 的 ; 2 . 盂春 之 日, 被 迫 再嫁 ——她 是 在新 年 才过 时 被婆 婆抓 走 的I 3 . 暮春之 日, 痛失爱 子—— “ 春天快完 了 , 村上 倒反来 了狼 ” ; 4 . 迎 春之 日, 命归 天—— 消逝在祝 福 的鞭炮声 中 。同学们理 解到 , 冷酷 的社 会没 有 给祥 林 嫂 以温暖的春 天 ; 小说 表现 了祥林嫂 生 命 中“ 没有 春 天 ” 的悲 剧 , 此 中蕴 含 着深刻 的象征 意义 。于是 , “ 没有春 天的 女人 ” 这个 “ 问题 ” 。 就 申起 了《 祝福 》 的整个 阅读 品析过 程 , 申起 了对 小 说 中人 物、 情 节、 结构 、 语言 等 内容 的探 究 欣 赏 。少一些 结论 , 并不 是不要 结 论 。实 际上 , 学 生 的学 习往 往 经历 具体 感 知—— 抽象概 括—— 实际应 用这样 一个 认识过程 , 这 个过程 是不 可 忽略 的压 缩或省 略学生 的思 维过程 , 直接 得 出结论 或 被他 人 提供 的答 案 , 这种 折本 求 末 的做法是 十分有 害的 。 语文教 学中 , 我们 应注意 的不 是让 学生 如何 得 出 唯一 的标 准答 案 , 而是 鼓励 学生从 不同角 度沿着 不 同的思 路去 寻 找更 多 的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即使 当学 生得 出结 论之后 , 还要接着 提 问 : “ 你 还知 道 哪些 ? 还 可 以怎 样想 ? ” 等 等问题 。让他 们沿不 同的思 路 , 用不 同的方 法 , 继续想下 去 , 学 习不 在乎 知识 本身 。 不 在乎掌 握一些 结论 , 而在 乎将 知识作 为刨新 和学 习的阶梯 。

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活泼1. 引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活泼。

2.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的基础。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为自己付出的种种,从而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共鸣。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要让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活泼,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演绎中体会诗词的意境;或者开展课堂辩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价的人性化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以分数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压力。

要让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活泼,教师需实行人性化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5. 课堂氛围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的关键。

教师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充分尊重学生的疑问,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需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伤害学生自尊的言语。

6. 结语总之,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活泼,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堂氛围等方面下功夫。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需求,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知识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知识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理念)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内容理念)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内容理念)5、教师理念:6、评价理念7、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课程目标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多元互动策略;问题情境策略;信息运用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把手整合策略;赏识激励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与学的调整策略;时间运筹策略;复习应考策略。

以前我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有关知识,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进行备课、讲课以及教学设计等内容。

因为《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

今天我们研究一下《初中语文教学法》,重点研究学习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法。

初中阅读教学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

2、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由此可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初中语文教研组理论学习(3篇)

初中语文教研组理论学习(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我们组织了一次初中语文教研组理论学习活动。

本次学习旨在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二、学习内容1. 新课程标准解读本次学习首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了深入解读。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使语文教师明确了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教师们对如何落实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我们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1)阅读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升思维品质。

(2)写作教学策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3. 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探讨了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主要包括:(1)评价方式多样化: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2)评价内容全面化: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作用,共同参与评价过程。

4. 教研组建设与管理为了提高教研组的工作效率,我们探讨了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主要包括:(1)明确教研组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研究目标,确保教研组工作有序开展。

(2)完善教研组制度:建立健全教研组管理制度,规范教研组工作流程。

(3)加强教研组交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

三、学习体会1. 提高专业素养通过本次学习,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育情怀。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教案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一、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组成的,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集中地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初一新生非常需要的,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同时可以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想的,可说的,可写的太多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就打通了联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渠道。

从课文内容上说,五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

《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怕艰苦跋涉。

《走一步,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蝉》和《贝壳》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领悟生命的意义。

《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藤萝花,又由藤罗的盛衰,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丛草、蚊虫、土砾、癞虾蟆。

幻象迭出,有一种物外之趣。

体裁、时代、国别上,也作了精巧的建构: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教材使用都不难发现编选的匠心。

从课文可读性上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难易适度,使学生感觉亲近。

比如,《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共鸣。

《童趣》回忆的童稚时代的物外之趣,更容易激发兴趣。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这就是我”,作自我介绍,既与阅读内容紧密结合,又跟学校生活密切联系。

活动方式不很繁难,便于启动尝试,便于积累经验。

本单元在初中阶段是起始阶段,教学要求也是起步性的,从阅读理解上,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在阅读方法上,着重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科学教学方法理论依据
虽然新课标的语文教学提倡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并没有完全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判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就是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课堂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证明教师这堂课选择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合理。

3.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学手段不断朝着现代化发展,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一些适合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如,幻灯、投影等),用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还要考虑到师生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师生之间是否融洽,能否在课堂中实现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等。

二、科学、合理的教法
教师要把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地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引导式教学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对问题的好奇追问心理采用引导式教学。

在正常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外,顺着学生对问题的疑惑进行延伸,通过联想、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相关联的知识内容。

2.因材施教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的联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例如,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摆脱传统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发言。

三、高效的学习方法
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该学科是最适合学生,也是最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科。

根据该学科的这些特点,提出如下几种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因此,学生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使学生做到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关心、体验生活的情趣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所以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温故知新
和其他的学科一样,学生要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做到温故知新。

四、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教学中包含着学法,而在学法中也有教法的体现,两者是相依相存的。

但同时这两者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的主体不同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决定着教法的改革。

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法应该满足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教师在对教法进行改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应遵循的相应原则,以及如何把教法和学法更好地统一起来,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