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手法
倪 璐
(河南教育学院 物理系 ,河南 郑州 450014)
摘要 :德彪西 (Claude Debussy) 是 19 世纪末法国著名的作曲家 ,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和代表人物 ,其作品追求音响色彩的变化 ,有 别于古典 、浪漫时期所有大师的作品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管弦乐作品 。他的管弦乐作品运用了独特的配器手法 ,表现 出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意境 。
三 德彪西的作品中 ,管弦乐队的编制与浪漫派的大师们基 本相同 ,但他在配器法上却有许多创新 ,有自己的一套使用 乐队的方法 ,显示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
(一) 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们的管弦乐配器 ,都是以弦乐为基 础的 ,有的乐曲就纯粹是弦乐队加几件管乐 。去掉管乐部 分 ,对乐曲完整性并无多大影响 。如海顿的《再会交响曲》就 是弦乐队加两支双簧管 、两支圆号 ,第四乐章的低音声部加 了一支大管 。双簧管和圆号奏旋律较少 ,经常是奏和声 。到 浪漫派时期 ,交响乐队中逐渐增加了新的乐器 ,如长号 。还 加入了一些变形乐器和装饰乐器 。乐队音色较古典派时期 大大丰富了 ,此时 ,铜管 、木管不仅演奏和声 ,也常常演奏旋 律 。然而 ,这时期的作曲家也只是尽可能地发挥乐队各个组 的性能和特点 ,但其配器手法基本上还是以弦乐为基础的 , 多是注意各个组整体的效果和乐队的整体音响 。 德彪西的管弦乐配器与古典派 、浪漫派相比较 ,有着自 己明显的特点 。他特别追求乐队音响色彩的变化 ,因而对音 色多样的木管组有着特殊的爱好 。他把木管组提高到了首 位 ,而把弦乐组降到了次要地位 。在他的管弦乐曲中 ,绝大 部分旋律是由各种木管乐器交替演奏的 。最能代表印象主 义音乐特点的《牧神午后》,就是从木管的旋律开始 ,以木管 的旋律结束 。 《牧神午后》这首管弦乐作品是德彪西受斯泰法内·马拉 美的一首田园诗的启发而创作的 ,展现了古代异教徒所在地 方的风景 ,描述了神话中森林创造出来的半人半羊神 。德彪 西于 1894 年完成这首音乐诗 ,当时他三十二岁 。乐曲以长 笛在柔软的较低音区的独奏开始 ,旋律沿着半音阶滑行 ,音 域狭窄 ,给人以昏昏欲睡的感觉 。 例 1 曲如下 :
德彪西的配器风格特点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在学习和 继承古典派 、浪漫派配器手法的基础上 ,根据表现音乐内容 的需要进行创新而形成的 。这些特点主要地 、突出地表现在 他的一些管弦乐作品中 。例如 《: 牧神午后》(1894) 、《大海》 (1903~1905) 《、夜曲》( ①云 、②节日 、③海妖) 。
在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中 ,木管组是用得最多 、最重要 的一组 。这是他突出音乐色彩最重要的一个配器手法 。
(二) 德彪西对铜管的运用 ,往往不是追求它的力度 ,而是着 眼于它的色彩 百度文库在德彪西的印象派风格较强的管弦乐作品 中 ,铜管强奏的段落极少 ,而更多的是弱奏 。加弱音器奏 ,一 方面是为了减少音量 ,但更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得新的音 响色彩 。圆号的音色 、音量本来就与木管接近 ,把它当做木 管使用 ,求得与木管乐器音色的对比 ,极为方便自然 。 如《牧神午后》4~10 小节 ,圆号弱奏旋律与两端长笛的 旋律 ,在音乐上既协调 ,又有着鲜明的色彩对比 。 《夜曲》第一首《云》41~50 小节 ,用加弱音器的圆号 ,作 为英国管演奏的主要旋律末尾的填充 ,以获得色彩的变化 。 又如《夜曲》第二首《节日》124~139 小节 。 例 2 曲如下 :
(三) 在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中 ,弦乐组与木管组比较 ,显然 退居次要地位 。弦乐组较少被用来演奏旋律 。即使演奏旋 律 ,也常常是演奏和声织体 ,作为木管旋律的背景 。弦乐组 与木管组 ,犹如绿叶与红花的关系 。木管组多彩的旋律 ,只 是在弦乐组这丛绿叶衬托下 ,才更显得婀娜多姿 。 德彪西对弦乐组的运用 ,显然不同于古典派 ,也不同于 浪漫派 ,而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 。 第一 ,特别广泛地运用了再分部的手法 。在德彪西的作 品中 ,弦乐再分部的写法多于不分部的写法 。当然这是他的 乐曲内容所决定的 。弦乐再分部的写法 ,可以获得柔弱 、细 腻 、朦胧的音响效果 。德彪西的弦乐再分部 ,不仅用得多 ,而 且较之古典和浪漫派分得更细 。即声部分得更多 ,而且 ,其 音响更加柔弱 、细腻 。 如他的交响素描《大海》中 ,就广泛地运用了再分部的手 法 。《大海》中共有九处分成了四个声部的十六把大提琴合 奏 ,犹如男生合唱 ,别具一格 。这种做法 ,在德彪西同时代和 他之前的作曲家的作品中是极少见的 。
·153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二 ,除了再分部的手法外 ,其他色彩性的手法也被广 泛运用 ,如加弱音器的奏法 ( sourdine) 、在指板上拉奏的奏法 (sur la touché) 等 。运用这些手法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音响 色彩的变化和柔弱 、朦胧的效果 。
19 世纪末叶 ,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瓦格纳把浪漫派的和声发展到了高峰 ,各种变化和弦 、转调 , 都被他运用得十分理想 。作曲的其他方面技巧 ,如乐思发展 手法 、管弦乐配器手法等 ,也都发展得相当完备 。但这一整 套已经非常成熟的作曲技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音乐继续 向前发展的禁锢 。此时 ,音乐要向前发展 ,必须寻找新的出 路 。德彪西在当时印象派绘画的启发和影响下 ,勇敢地进行 探索 ,力求创作与前人不同的新的音乐 。
二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鼻祖和代表人物 。所谓印象派 , 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流派 。 印象派音乐是在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
19 世纪 80 年代末 ,德彪西从罗马回国后 ,便同象征派诗 人和印象派画家开始密切交往 。他也崇尚印象的瞬间交替 和变幻 ,为了追求自由的色调对比 ,他套用姊妹艺术创作的 先例 ———运用诗人马拉美的暗示 ,学魏尔伦那样表达介乎语 言与音乐之间的模糊不定的意境 。
如《牧神午后》75~78 小节 ,小提琴独奏纯净的音色 ,就 是与它前面的弦乐群的音色和它后面长笛独奏的音色相对 照 。另外 ,也和与它作对位结合的木管声部相对照 。
第四 ,德彪西在弦乐组配器上又一重要特点是 ,其织体 写法比较复杂 。他不但用很细的再分部使声部增多 ,而且 , 将不同的节奏和不同演奏法的声部结合在一起 。他的总谱 , 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 ,但听起来并不紊杂 ,而是恰当地体现 了作曲家所要表现的内容 。
2006 年第 2 期 第 25 卷 (总 100 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12 ,2006 General No. 100
Vol125
德彪西常把加弱音器的小号 ,当做木管使用 ,仿佛是一 种新音色的木管乐器 。在《大海》中 ,作曲家用加弱音器的小 号 ,加弱音器的圆号及长笛 ,进行音色的转接 。有如平静的 海面上 ,微波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作曲家在这里 ,完全是 把铜管当木管使用的 ,从而获得了木管组不可能有的金光闪 闪的色彩 。
关键词 :德彪西 ; 管弦乐作品 ; 配器手法 ; 音响 ; 色彩 中图分类号 :J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2920 (2006) 02 - 0152 - 03
一 19 世纪后期 ,法国音乐界诞生了一位优秀的作曲家 、音 乐评 论 家 , 他 就 是 克 罗 德 ·德 彪 西 ( Claude Debussy , 1862 ~ 1918) 。德彪西重质不重量 ,他的作品数量虽不像其他大师 那么多 ,但却件件精致 ,精致到每一个音符都不可加以变化 。 在其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 , 二十岁时写出了大合唱《浪 子》,赢得了罗马大奖 ; 1894 年创作了器乐前奏曲《牧 神 午 后》;1899 年创作了管弦乐曲《夜曲》;1902 年创作了他唯一的 一部歌剧《佩列阿斯与梅丽森德》,为此法国政府还授予他荣 誉十字勋章 ;1905 年还创作了交响素描《海》。德彪西还是一 位出色的钢琴家 ,他创立了新的钢琴学派 。他的一些钢琴作 品如《月光》《、雨中花园》、《快乐岛》和《火焰》等 24 首前奏 曲 、12 首练习曲 、4 首组曲 ,一直是音乐会常演的曲目 。德彪 西从 20 世纪初开始 ,还写出了大量音乐评论文章 ,他的一本 文集《克罗德先生 ———一个反对“音乐行家”的人》,虽然含有 很多主观因素 ,但对墨守成规和平庸无能的抨击却很直率 有力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德彪西写了反映战争的作品 《英雄摇篮曲》《、无家可归的儿童的圣诞歌》等 ,表明了他的 爱国热忱 。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都签署了“克罗德·德 彪西 ,法国音乐家”的字样 。德彪西的晚年在疾病中度过 ,他 感到沉重的压抑 ,但依然挣扎着坚持写作 。1918 年 3 月 15 日 ,德彪西逝于癌症 ,当时巴黎正遭到轰炸 。德彪西是法兰 西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
印象派画家主张真实地再现对象 ,他们特别注重色彩和 光的表现 。他们的画 ,题材是无关紧要的 ,光和颜色的效果 才是他们追求的主要目的 。德彪西在音乐上也是力求摆脱 古典派的社会的 、戏剧性的 、哲理性的题材 ,摆脱浪漫派的主 观情感表现 ,而追求音响色彩的变化 。他在作曲技法上进行 了一系列的革新 ,如 :他在调式运用方面 ,较少使用大 、小调 , 而喜用教会调式 (全音音阶 \ 五声音阶) ;在和声方面 ,他广 泛运用了各种不协和和弦 ,且常常不要预备 ,不要解决 。他 减弱了和声进行的功能性 ,而增加了和声的色彩性 。在他的 作品中 ,不协和和弦的运用 ,不是要其紧张性 ,而是追求其色 彩 。德彪西的旋律是短小的 、零碎的 ,由一些不连贯的动机 组成 。此外 ,在配器方面 ,他更是力图精致 ,追求明暗层次 、 印象色彩的变化 。他的配器手法具有法国人的敏感性 ,他使 个别的乐器突出于乐队之上 。在他的总谱中 ,各条旋律线都 相隔很宽 ,织体轻盈 ,虚无缥缈 。这一切 ,使他的音乐呈现出
如《牧神午后》,从 76 小节到结束 ,弦乐组都使用弱音 器 。只有乐曲中间部分未加 ,以求得音响的变化 、对比 。在 用弱音器的段落中 ,为了求得音响的细微变化 ,还多次使用 了在指板上拉奏的奏法 。
第三 ,德彪西喜欢以色彩性的手法处理弦乐组的旋律 。 他特别喜欢用各种弦乐器的独奏 ,以及两件弦乐器的八度重 奏或三件乐器的双八度重奏 。其目的也是为了获得鲜明的 、 独特的音色 ,以与其他乐器的旋律或弦乐组的旋律求得色彩 的对照 。
一派新的风格 ,人们称之为印象派音乐 。 德彪西的音乐不像贝多芬 、瓦格纳等有重大的社会题
材 。他的音乐没有什么具有凝聚全曲的主题 ,但他的作品却 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 ,开发了任 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乐 ,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 “梦幻世界”,形成了独特的乐曲风格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就是他的管弦乐作品 。他的管弦乐作品运用了独特的配器 手法 ,表现出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意境 。
收稿日期 :2005 - 09 - 26 作者简介 :倪璐 (1983 —) ,女 ,陕西韩城人 ,河南教育学院物理系教师 。
·152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整首乐曲最值得注意的是清晰的色彩 ,弦乐使用了弱音 器并且分奏 ;长笛 、双簧管 、单簧管和圆号用于独奏 ,突出于
乐队之上 。 在《夜曲》第二首《节日》中 ,也是以木管为主 ,全曲 283
小节 ,只有二十几小节弦乐的旋律 、铜管组演奏的旋律 ,也有 许多是弱奏或加弱音器奏 ,许多处是将铜管当木管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