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与吟唱古典诗词绝唱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我曾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而对于其中的“吟唱”更是深受感动。
在教学古典诗词时,我认为,将“吟唱”融入其中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吟唱”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提高文学品味和修养的活动。
通过吟唱古典诗词,能够更深刻地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力和
鉴赏力。
同时,吟唱也能加深对诗词韵律、音律等方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然而,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吟唱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向他们展示吟唱的魅力。
其次,应该注重诗词朗读的基本功,如发音、语调、声音控
制等。
在学生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学会吟唱,使吟唱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一
种习惯和价值观。
除了教学过程的掌握,还需要营造良好的诗词阅读氛围。
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相关的活动,如诵读比赛、自由吟唱等,让学生在氛围中学会欣赏、体验和创造。
此外,其它领域
的教学也需要与吟唱相结合,例如音乐课、语文课等,以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多方面理解
和欣赏。
通过“吟唱”,我们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
修养,同时也能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相信,在“吟唱”
的魔力下,古典诗词的学习将更有意义和价值。
让吟唱,触动古诗词的心跳——吟唱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让吟唱,触动古诗词的心跳吟唱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秦小萍(广西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00)ʌ中图分类号ɔG 443.6 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009-9433(2020)09-0208-01古诗词教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 尽管大家都在谈论诗歌,可让他们解释 诗歌 这个字眼,就会出现一个人把水叫作诗歌,另一个人却把火叫作诗歌㊂ 对诗歌的定义如此的艰难,但不妨碍诗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㊂诗歌一开始出现,就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它伴随着心中的旋律,自然流露㊂但由于古诗词的特殊表达方式,离今天人们的书写方式有一点的差别,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㊂但又没有完全割裂,怎么让他们更好的走进古诗词的血液中,跟着它的心跳一起起舞呢?我想,回归人们对诗歌最本源的出发,就是以唱出心声为出发点,去寻找突破口,于是, 吟唱 一词出现脑海中㊂‘乐记“中说, 诗言志,歌咏其声,舞动其言,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㊂ 那么什么是 吟唱 呢?‘现代汉语词典“把 吟 解释为 吟咏 , 咏 为 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诵读 ; 唱 ,释义为 依照乐律发出声音 ㊂诗词的吟唱,就是将诗词音乐化,从而增加读者的审美体验㊂真正伟大的诗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自己的诗篇的,都是在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的,这些诗篇中蓄积了这些伟大的心灵㊁智慧㊁品格㊁襟抱和修养㊂下面,我就从高中古诗词教学三个方面谈谈古诗词吟唱的有效性㊂一㊁人教版必修课中,古诗词吟唱的有效性(一)诗㊂‘毛诗序“中说, 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㊂其所强调的实在乃是诗歌的一种强大的兴发和感动的力量㊂那么要谈诗,就必须从‘诗经“说起,以人教版必修二‘诗经㊃小雅㊃采薇“为例,在教授这首歌时,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士兵们在一年年采薇的变化中,感受他们的心境的变化㊂诗歌一二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画出了一副将士戍边生活图,这种情感的回旋递进,旋律的不断加强,运用上 吟唱 的方式来展现,恰到好处㊂此时,教师利用吟唱的视频播放资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学习四五章,在诵读和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播放本诗的吟唱视频资料,并带领学生跟唱,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了战争胜利的现场,以及士兵们凯旋的兴奋和期待归家的真实场面㊂借助吟唱在音乐上的渲染,让学生有更好的代入感,这比一般的诵读更能激发学生对千年前战争的想象㊂接下来,教师拓展延伸,引入毛泽东的诗词‘挽戴安澜将军“,学生就更能领会当今军人抵御外辱的使命感㊂(二)词㊂中国古典文学向来有 诗言志 文载道 的传统㊂但是,有一种文学体式却突破了这个传统,那就是 词㊂隋唐以来,中国旧有的音乐融会当时外来的音乐,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㊂词,就是配合这种新兴音乐演唱的歌词㊂所以,词,一开始的产生就和 唱 密不可分㊂词的内涵和风格不同,唱出的韵味也是不同的㊂曾经有这样一个典故: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 杨柳外㊁残风晓月 ㊂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 ㊂ 公为之绝倒㊂这个典故出自出俞文豹的‘吹剑续录“㊂说的是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 红牙板 即象牙玉板来唱,才能唱出温婉的儿女情思㊂而东坡的词,必须结实的关东大汉拿着 铜琶铁板 ,才能唱出那高亢的音调㊁豪迈之气势来㊂(三)散文㊂很多现代的名家大家,都会在文学创作中引用古典诗词来表现情感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用 吟唱 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㊂‘荷塘月色“是大家熟知的朱自清的佳作㊂作者用了大篇幅描写了清华园中的荷塘,以及荷塘下的月色,唯美的意境中,留个了读者一个难题,那就是作者 颇不宁静 的情感到底是什么㊂静谧的夜,如水的月光,是作者远离 热闹 的孤独㊂看着这片荷花盛开的荷塘,文章最后,作者想起了江南 采莲 的情景㊂也想起了梁元帝的‘采莲赋“: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㊂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㊂ 后来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㊂最后,作者说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及时借用诗词的 吟唱 手段,播放或领唱一段‘采莲赋“或‘西洲曲“,带领学生走进那唯美惬意的江南采莲的情景中,学生的心弦自然就会被拨动,与作者产生惦记江南,思念家乡的共鸣来㊂二㊁诗词吟唱在选修课教学中的运用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更要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㊁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㊁吟咏,以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㊁情韵美㊂以‘虞美人“为例,教师可以换用不同的曲谱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在吟唱中感受诗人自然感发的情感旋律㊂此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㊂ 春花秋月 ,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被囚禁中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问得好奇特!然而,从李煜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厌倦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可见其感情之极端悲苦㊂三㊁让诗词吟唱在校本课程中绽放我校语文组在古典诗词吟唱上力求从教师自己出发,先学先唱,然后带领学生从不同的纬度去唱响古典诗词,让这久远的生命之花,在今天继续绽放㊂学校的 清芬诗社 ,在各种节日活动中,都面向全体师生吟唱出属于我们的诗化的生活㊂这得益于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㊂比如,开发了以 中国传统节日 为主题的诗歌吟唱校本课程,让学生系列化的感知传统节日是如何在传唱中延续中华文化的命脉的㊂近两年央视举办的‘经典咏流传“特别成功,第二季中有一期就是青年歌手霍尊与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共同献唱的最美‘山居秋暝“㊂厦门六中的合唱团的同学用手敲击身体的节奏和着简单的音乐旋律,把观众带进了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自然之美㊁人文之美㊂无独有偶,我校清芬诗社在今年的教师节活动中,通过吟唱演绎了‘春夜喜雨“,表现了教师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情怀;同学们用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的‘最是李商隐“,展现了师生间的心有灵犀㊂让吟唱拨动诗歌的脉搏,让经典触动人心㊂802。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古典诗词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的吟唱更是情感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古典诗词“吟唱”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对内心深处情感的敞开。
通过对古典诗词“吟唱”教学的一些感悟,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我觉得古典诗词“吟唱”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古诗词之美不仅在于文字的点缀,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吟唱”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地可以释放内心深处的情感,去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用心去理解和唱出其中的情感表达。
这种情感的释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更可以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一种情感上的宣泄,释放内心的积压。
古典诗词“吟唱”是一种审美的陶冶。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古典诗词一直被视为华夏文化的瑰宝,而“吟唱”正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通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吟唱,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更可以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找到一种美的享受。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欣赏古典诗词中的美,更可以在音乐的陶冶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
古典诗词“吟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古典诗词也逐渐成为了孤芳自赏的存在。
而通过对古典诗词“吟唱”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魅力,从而在音乐的陶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可以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愿望。
古典诗词“吟唱”也是一种语言的修养。
在古典诗词中,文字的点缀和音乐的表达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修养。
在“吟唱”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让他们在音乐的陶冶中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通过古典诗词“吟唱”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语言的修养中慢慢领悟到语言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用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用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吟唱方式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兴趣的有效方法。
吟唱与朗读、背诵不同,它既注重对诗词的理解,又融入了声音的艺术表达,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词的韵味和美妙之处。
下面,我将具体介绍如何利用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动听的曲调或旋律,将经典的唐诗宋词与之相结合。
曲调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音乐类型进行调整。
对于热爱摇滚乐的学生,我们可以将唐诗宋词的字句改编为摇滚的特色节奏,用吉他伴奏,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而对于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我们则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曲调,将唐诗宋词的内容融入让学生在跳动的节奏中品味诗词的美好与深邃。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模仿专业歌手的吟唱,进行课堂对唱。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力,还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唐诗宋词的含义和诗意。
每个小组演唱时,其他学生可以认真聆听,分析唐诗宋词的内涵,并向演唱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我们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优秀唐诗宋词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在吟唱前进行简短的介绍。
一首《静夜思》,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这首诗描写的是李白夜晚思念故乡的心情,然后通过吟唱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诗中的孤寂和无限思念。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吟唱中感受到诗词的美感,还能够了解到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唐诗宋词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或录像,来记录学生的吟唱演唱过程。
这既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又可以让其他同学在欣赏中从中学习和借鉴经验。
这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吟唱方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他们会期待自己的演唱作品能够被更多人欣赏到。
通过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力,让他们在阅读、理解和演唱中全面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在教学中尝试吟唱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吟唱”则是古典诗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吟唱古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诗词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古人的意境和情感。
在长期的古典诗词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吟唱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并且总结出了一些感悟。
吟唱古典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古典诗词的语言是精炼而优美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通过吟唱古诗词,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并且将这种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在吟唱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音调、停顿和情感表达来传达诗词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素质,而吟唱古典诗词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
吟唱古典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吟唱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吟唱古典诗词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热爱度。
在当今社会,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素质,而吟唱古典诗词正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吟唱古典诗词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通过吟唱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和增强文化自信,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吟唱的作用,让学生在吟唱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美感和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感悟】。
传统诗词的吟唱

传统诗词的吟唱吴神保一、关于传统诗词吟唱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诗词“吟唱”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合成词组,分为“吟”和“唱”两个方面。
“吟”即吟哦,“唱”是演唱。
那末,“吟”和“唱”有何联系和区别呢。
“吟”即吟哦,是古人的一种读书方式。
古人读书应有以下三种方式:【读】一种是阅读,看着文字念出声来;一种是黙读;看书或文章不出声。
无论阅读或黙读,都不带情感,意在领会记忆。
【诵】用抑扬顿挫的腔调念:即朗读。
要求富有情感、声情并茂。
象今天的普通话朗诵。
【吟】按古汉语平上去入声调抑扬顿挫地吟咏玩味。
国学大师范曾说,诗词吟哦是一代代口耳相传,因因相袭的,无曲谱可循,是没有教科书可学的。
老师怎么吟哦,学生便跟着怎么吟哦,父辈先贤怎么吟哦,后辈子孙便学着怎么吟哦。
前人吟诵时常常边诵边吟,读到兴致盎然之时,往往吟声叠起,击节而歌。
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诗云:“吟哦口垂涎,嚼味有余隽。
”故吟哦还有推敲、品赏意。
吟哦的含义和功能由此可见。
如 (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词吟哦不等于吟唱。
【唱】是依照乐律发声,按谱演唱。
不受诗句声调格律的约束。
如唐代杜秋娘演唱的无名氏《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七言乐府,是一首富有哲理、涵义深永的小诗,它叫人们不要重视荣华富贵,而要爱惜少年时光。
启示人们要把握机遇、珍惜年华,及时建立功业。
现在我们无法知道当年杜秋娘演唱的曲调。
但因为它本身是乐府歌词,可配上各地方的民间曲调来演唱。
比如源于华东苏州一带的昆腔,湖南的花鼓调等等。
试用花鼓戏曲调吟唱——如果按文人吟哦方式,就显然不同了——台湾成功大学教授王伟勇以闽南话为基础,综合各方言区的汉语声韵,总结出诗词“诵、吟、歌、唱”四种方式,他指出,“诵”是依普通话声按诗词语言节奏朗诵传声;“吟”是依诗词平仄声律节奏吟哦传声;“歌”是依弹板、拍子、模糊掉上去入声,缩小平仄声差距歌咏传声;“唱”,完全依音乐曲谱的旋律节奏演唱传声。
学习吟唱古诗词心得体会

学习吟唱古诗词心得体会
吟唱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
瑰宝之一。
在学习吟唱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
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深入体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这里,
我想分享自己学习吟唱古诗词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吟唱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心无旁骛,全
神贯注。
吟唱古诗词需要我们啊认真理解诗词的含义,在诗词的
意境中寻找文化的精髓,从而理解古人的情感和世界观。
当我们
真正领悟了古词的意境和内涵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古诗
的情感,让其发挥最大的艺术效果。
其次,在吟唱古诗词时,我们还要注意音韵的处理。
古诗词中
有许多特定的音韵、押韵,这些要素都是古诗词的文化精髓之一。
在吟唱古诗词时,我们不仅要注重悦耳的音韵,还要注意声音的
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古诗词更好地
体现出乐曲的韵律美和语言的魅力。
最后,学习吟唱古诗词还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
在吟唱古诗
词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持八荣八耻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和道德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气吞山河,泼墨四海”,才能够将吟唱古诗词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峰。
总之,学习吟唱古诗词需要我们注重内外修养,注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同时,学习吟唱古诗词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艺术水平,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中更加自信,更加出色地表现自己。
吟唱——让古诗教学别样芬芳

吟唱——让古诗教学别样芬芳发布时间:2022-11-10T07:17:19.47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7月第14期作者:吴燕青[导读] 古诗教学,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
我们学习古诗的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吟唱,吴燕青梅州市丰顺县丰良中心小学邮编514341 【摘要】古诗教学,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
我们学习古诗的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吟唱,吟唱古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吟唱古诗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吟唱古诗,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吟唱古诗在我们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常用的背诵方式也就是默背和朗诵着背诵。
“默背调动的感官少,效果不明显:一字一拍,单调乏味,节奏千篇一律。
”①这些传统的古诗教学就算能完成教学任务,古诗的神韵也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无从激起学生的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又容易记忆,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呢?我尝试了吟唱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②以“吟唱教学”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让学生学习相关吟唱知识,掌握吟唱方法来吟唱古诗词,这既可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又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吟唱诗词这种形式简单易行,而且容易被小孩所模仿和接受,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如下几点:一.聆听吟唱,在“听”中学习听,是感知和理解古诗的前提条件,著名学者叶嘉莹女士指出:“吟唱是口耳相传的一种艺术,最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聆听别人的吟唱。
” ③叶嘉莹女士还说自己小的时候就是经常听长辈们对古诗文的吟唱,所以很快掌握了吟唱方法的生动例子,这就充分说明了聆听感受方法的重要性。
在聆听的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聆听古诗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学生们自己的阅历,平常的所见所闻,以及老师在上课前给他们的提示,上网查找等慢慢展开想象。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摘要】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吟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章从古典诗词“吟唱”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吟唱的方式和特点,以及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吟唱”教学在古典诗词传承中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领略古代诗文之美,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积极性。
未来,随着“吟唱”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将更加丰富多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传统、传承、作用、方式、特点、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传承、意义、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探讨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的重要性探讨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的重要性在古典诗词传承和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传承。
而“吟唱”作为古典诗词的一种传统演艺形式,通过声韵相和、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将古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其中。
1.2 回顾古典诗词教学的传统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
在古代,诗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被广泛地传承和教授。
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强调诗词教育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吟诵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当代社会,虽然古典诗词的地位和影响有所下降,但是其独特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回顾古典诗词教学的传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也能够启迪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内涵和价值,也能够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吟唱诗词音韵 品味经典魅力——用“吟唱”策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探索

次课 间 , 学生哼唱王 菲的《 但愿人 长久 》 , 该 曲中的歌词
就是苏轼 的《 水调歌头》 , 一字一句 , 毫厘不差 。 由此 可见 , 古诗 词配上美妙 的曲调 , 学生可以吟唱 , 更易于 、 乐 于接受 。 于是 , 一
个初 步的设想产生 了:能否将 吟唱与古诗词教学做一次融合 , 诗词作 品呢?
正确 率
班 级
着 年级的升 高 .小学 高年 级 同学所 接触 的古诗词不 再是诸 如
《 咏鹅》 之类 较浅显的五言绝句 , 理解 、 记忆难度 不断上升 , 从 而 导致整体难理 解 、 难背记
2 . 教 学 方 法枯 燥 。
正 确 率
9 0 %以上
正 确 率
8 0 %以 上
、
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分析
2 0 1 0年秋 .笔者接 手 了两个 五年级平行班 的语 文教学工 作. 对两个教学班共 6 O名同学就 “ 你是否喜欢学习古诗词? ” 的 问题进行 了一 次问卷调 查 . 结果显示无 一人对学 习古诗词兴趣 盎然 :有 一些 兴趣 的有 5 人 ,仅 占 8 . 3 %;没什么兴趣 的有 2 4
“ 吟” 的基础上形成 的. 有 民乐研 究者统称 为“ 吟唱”
一
反复 出现 . 虽然小学 生处于记忆 力极强 的年龄 阶段 . 但 是从学 不理想 。 这 让人 不得 不反思 自己的教学 . 希望找 出问题的症结 , 寻求有效 的策 略方法 . 改变令人担忧的现状 。
一
生背诵古诗词 的状况 可以看 出他们背得极不情愿 . 背诵效果很 说 的“ 吟” 无谱 可依 . 且吟时带有一定 的随意性 . 这对 于小学生
1 . 理 解记 忆 困难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古典诗词吟诵以珠海高校古典诗词吟诵现状与发展策略为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古典诗词吟诵——以珠海高校古典诗词吟诵现状与发展策略为例邬志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519087)摘 要:吟诵是中华传统的诗、词、文唱读方法,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典诗词吟诵与吟唱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今,都能够有效促进诗词学习、涵养高雅情性、养成君子人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
近十年来,珠海高校吟诵与吟唱文化传承活动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吟诵、吟唱概念不清晰,学生缺乏学习吟诵的内在驱动力,高校缺乏有效支撑吟诵学习的平台。
鉴于此,应当在抢救传承传统吟诵的同时,创新发展新吟唱,让吟诵进入高校课程体系,加强吟诵学习与研究力度;借力媒体优势,开展丰富的推广活动;利用书院模式,开办吟诵学堂;利用地域优势,建立粤语吟诵的传承与传播基地,通过有效策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珠海;吟诵;吟唱;文化传承;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3X(2019)02-0073-08收稿日期:2019-02-25基金项目: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7-2018年度课题“古典诗词吟诵与珠海特区传统文化建设”(项目编号:2017YB148)。
作者简介:邬志伟(1982-),女,湖南娄底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①文化建设与民族心理认同、文化自信、民族复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集体意识,涵养着中华民族深厚的精神气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的重要沃土。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生机与活力,这是当今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用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用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吟唱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方式,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音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吟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诗词朗诵、戏曲演唱等。
在教育领域,吟唱方式也被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吟唱方式具有律动感和韵律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唐诗宋词的韵律和音律是其独特之处,而吟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这种音律。
通过吟唱,学生可以感受到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和韵味,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吟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音韵敏感性,提高学生对诗词音韵美感的鉴赏能力。
吟唱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理。
对于现代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理解,学习唐诗宋词往往显得抽象和难以接触。
通过吟唱方式,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唐诗宋词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吟唱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唐诗宋词的记忆和理解。
吟唱方式与歌曲类似,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音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方式更加鲜活和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在吟唱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唐诗宋词的文字、音调和情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唐诗宋词的意境,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和体会。
吟唱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吟唱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吟唱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与唐诗宋词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吟唱,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唐诗宋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用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用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由于学生学习的焦虑和压力,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可能会显得有些枯燥乏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兴起,即用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通过将古诗词进行吟唱和演唱,不仅可以留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诗意和韵味。
那么,究竟如何通过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音乐形式展现古诗词的优美意境。
古诗词自身就是美的艺术形式,而音乐也是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将古诗词进行曲调丰富的吟唱,可以更好地展现古诗词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丽和韵味。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和沉醉其中的过程。
通过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投入。
在吟唱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和体验到古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而当学生能够真正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古诗词当中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投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
通过吟唱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吟唱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而当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后,就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传承古诗词,并且有可能在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古诗词作品。
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传承与创新的兴趣,并且为古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吟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吟唱可以更好地体味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吟唱之美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悟,分享一下关于古典诗词吟唱教学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感悟古典诗词的音韵美。
古典诗词的吟唱是一种旋律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吟唱可以更好地展现诗词的音韵美感。
在教学中,我通常会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古典诗词吟唱音频,让学生从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音韵结构和节奏感。
我会让学生重复吟唱古诗词,使他们逐渐掌握古诗词的音韵美,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吟唱的技巧。
古典诗词吟唱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在教学中,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古典诗词吟唱的基本技巧,如发声、抑扬顿挫、音调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吟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领。
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吟唱比赛和集体演绎,通过实践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古典诗词吟唱的技巧,并提高他们的吟唱表现能力。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吟唱表现空间。
古典诗词的吟唱不仅限于传统的声音演唱,还可以结合舞蹈、戏曲表演等形式,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吟唱艺术。
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艺术表现探索,让他们通过吟唱来表现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拓展自己的吟唱表现空间,创造出更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吟唱作品。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是一门充满韵味和美感的艺术教学,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从音韵美、意境美、技巧和表现空间等多个方面来感悟和体验古典诗词的吟唱之美。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更好地领悟和表现古典诗词的吟唱之美,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2000字】。
古诗词吟唱与朗诵

古诗词吟唱与朗诵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吟唱和朗诵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吟唱与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案例。
一、古诗词吟唱的意义古诗词是汉字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吟唱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乐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同时,古诗词的吟唱需要学生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古诗词吟唱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古诗词朗诵的意义古诗词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表达和演绎,将诗词的美妙之处展现给观众。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诵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古诗词朗诵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朗诵古诗词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古诗词吟唱与朗诵的教学方法1. 选择适合学生的古诗词: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吟唱和朗诵的古诗词。
可以从唐诗宋词中选取一些简短而富有意境的诗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2. 分段学习和练习:将古诗词分成若干段,让学生逐段学习和练习。
通过分段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诗词的意境,同时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 配合音乐和表演:在吟唱和朗诵古诗词时,可以配合适当的音乐和表演,增加艺术感染力。
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音乐,与古诗词相融合。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诵时加入一些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增加表演的艺术性。
四、案例分享1. 《静夜思》吟唱:学生可以通过吟唱《静夜思》来感受诗人在静夜思索时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可以选择一段简短的句子,如“床前明月光”,让学生反复吟唱,感受其中的音乐韵律和意境。
让古典诗词吟唱走进语文课堂

让古典诗词吟唱走进语文课堂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在现今中学教育中,古典诗词的学习却受到了很多挑战。
很多学生抱怨难以理解,认为古典诗词“难读难懂、难记难背”,因此对这个优美绝伦的文化遗产也缺乏足够的敬意和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古典诗词吟唱走进语文课堂,在保持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其的接受力和记忆力。
首先,让我们从“吟唱”这个动作说起。
吟唱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朗读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吟唱时,声音和节奏都是重要的,需要准确、有节奏地运用声音,抑扬顿挫,使古典诗词的韵律得以体现。
吟唱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捧着诗卷,跟随老师的教唱,通过身体语言和呼吸方式,将古典诗词的优美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吟唱”对古典诗词教育的好处。
首先,吟唱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力和体验力。
很多古典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等只有通过感知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
吟唱的过程就是一种直观的感官体验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思想。
其次,吟唱能提高学生记忆古典诗词的效率。
在吟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不断模拟自己的喉咙和口腔,能够更好地记忆文字和韵律,对于那些在平常朗读时容易忘记的内容,通过吟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加强。
最后,吟唱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古典诗词作品虽然存在一定的语言难度,但是它们的深刻内涵和优美文艺风范也是学生们非常欣赏的。
通过吟唱这种有趣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让古典诗词吟唱走进语文课堂”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接受力和记忆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体验和欣赏能力。
如果能够把这种教育理念贯彻到中学语文课程中,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诵—吟—歌”吟诵的声乐特征解读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总第175期QILU REALM OF ARTS(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18+dot:10.3969/j.issn.1002-2236.2020.04.003%诵一吟一歌':吟诵的声乐特征解读杨瑞萍(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日照276800)摘要:吟诵是我国诗文经典学习创作时有声语言的发声状态,它与朗读、朗诵的应用功能相同,但发声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当前把吟诵作为读书法研究的较多,将其作为唱法进行研究的较少。
相关文献记载,吟诵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存世有数千年的历史,被称为“文人的歌唱”,为我国国学经典的传播与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依字声行腔、拍无定值、气韵声动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挖掘其内涵的声乐元素,这样既可以丰富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又可以为国学经典的活态传承创建实践型途径。
关键词:吟诵;节奏;气韵;平仄中图分类号:J6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20)04-0018-05“吟诵”是国学经典活态传承的主要工具,最早见于《晋书•儒林传•徐苗》:“苗少家贫,昼执]耒,夜则吟诵。
”其意是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的诵读。
就吟诵的定义,近代学者众说纷纭。
赵元任说“吟诵”区别于“说”和“读”是“唱”,“所谓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谓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而不用说话或读单字时的语调。
”112(P105)李昌集认为“吟诵”不仅仅是一种读书法,还有创作和自娱的作用,“是广泛的大众读书方式,也是文人诗歌创作和自我体味的一种自由方式。
”122秦德祥先生对“吟诵”的定义:“是一种介于诵读和唱歌之间的汉文古典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艺术方式2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对吟诵的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又综合上述观点定义“吟诵”是一种有旋律特征,即兴性、随意性较强的发声模式,它有歌唱的功能同时具备诵读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吟诵与吟唱古典诗词绝唱吟诵是一门绝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与古典诗词相伴而生,但其音乐鲜有乐谱留存于世,资料甚为匮乏.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了濒危地困境,而在我国邻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吟诵汉诗地传统.年代,唐文治、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吴世昌、黄仲苏等一批学者积极努力恢复传统吟诵方法;赵元任先生录制了首诗词吟诵调,年又录制了李白《静夜思》、张继《枫桥夜泊》、贺知章《回乡偶书》等首吟诵调,除此之外,还根据自己地吟诵音调谱写了首乐谱,大都收于《常州吟诗地乐调例》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地研究资料;杨荫浏先生在年写了《语言音乐学讲稿》,其中有关于吟诵调地论述,此文收录于《语言与音乐》一书中;在《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一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吟诵地文章;年,傅雪漪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乐曲教学札记》一文中对古典诗词歌曲地演唱进行介绍,此文载于《中国音乐》年第期;年,傅雪漪先生地《古典诗词曲谱选释》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有关于古典诗词地演唱地文章;年,南京师范大学陈少松教授地《古诗词文吟诵》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全面介绍了古典诗词吟诵地历史、方法、腔调,并附部分曲谱;年,江苏常州第一中学地音乐教师秦德祥先生将其发表在国内各学报上地吟诵音乐研究地文章汇集成《吟诵音乐》一书从音乐地角度进行了吟诵调地研究,并附,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唱“唱”,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依照乐律发出地声音.”诗词地吟唱,实际上是诗词音乐性进一步衍展,其表演性更强,一般都有谱可依.无论是流传下来地古典诗词歌曲,还是当代音乐家地依词配曲,都有着强烈地音乐美.学习者可以依谱演唱,融入自身特点,吟唱出不同风格地作品.如今,古代流存地乐谱已不多见,自世纪前半叶以来,许多作曲家依词配谱,赋予诗词作品新地曲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地声乐作品.如白居易地《花非花》(黄自曲),苏轼地《卜算子》(黄自曲)《大江东去》(青主曲)《水调歌头》(江文也曲)《春晓》(江文也曲),李之仪地《我住长江头》(青主曲),李白地《清平调》(三重唱,谭小麟曲),《江夜》(四部合唱,谭小麟曲)等.许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也将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必唱曲目.如《枫桥夜泊》《阳关三叠》《杏花天影》《长相知》等曲目都是音乐会地经典演唱曲目.二、吟诵地历史溯源诗歌吟诵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周代,诗歌吟诵已是官办学校地必修课程.我国最早地诗总集《诗经》中地每首诗都可入乐,《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以鲜明地文化色彩,独特地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地位.战国时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在这样地环境中,楚辞作品萌生出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地浪漫主义色彩.楚辞中多有五言和七言地句子,多用三字一顿地节奏,其中包含了后来五言诗“二、三”句式和七言诗“二、二、三”句式地重要基因.在句中或句尾处,楚辞中多用“兮”字,帮助调节音节和节奏,舒缓语气,或起到某种结构助词地作用.b5E2R。
、与歌曲相交汇.有些词曲地创作是采用民歌元素而成,比如琴歌《竹枝词》.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并引道:“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这段话描绘了正月节日里,建平地儿童边唱《竹枝》,边吹短笛、用鼓打着节拍,边跳舞地情景.也说明了《竹枝词》是根据巴渝一带地民歌创作而来,为了让善歌者传唱,使后来听歌者了解“变风”地来源.杨荫浏先生曾说,“诗三百篇、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自来凡属诗歌这一类地文学作品,在格调上无不受当时民歌音乐地推进,因诗之所以为诗,除了内容之选择与处理,不用散文之外,它还有许多重要地形式成分.这些形式成分中间,最为世界多数诗学家们所公认地是轻重律,便是顿逗,便是诗步.诗步产生于节奏.节奏不被曲调地歌唱促成,诗步怎么能产生.诗学家们似乎都觉得自古而今,本国诗词,有着清楚地进化步骤,却很少人说起,在这进化步骤之后,是有着活跃地民间音乐为之推动.”同时吟诵音乐也影响着现代歌曲地创作.由赵元任作曲、刘半农作词地《听雨》就是在常州古诗地吟诵调上略作改动而成:谱例《听雨》:赵元任在这首歌地注解中写道:“这个歌调儿本是常州吟古诗地调儿而加以扩充地,而且时间也差不多改得慢一倍.假如照平常常州吟诗地调儿吟起来,大略如下”:、与戏曲相融合有很多词地题目本身就是词牌名,如《雨霖铃》《菩萨蛮》《扬州慢》等,也有一些词被收入戏曲地唱词或道白之中,有些被节录,有些则被加工改造.如《牡丹亭·惊梦》里有几句这样地唱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正是从唐代王勃地《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转化而来.传统戏曲中许多“引子”不用伴奏,且唱念相间,都是借用词调中地短调(小令)地词句,唱腔也借用了文人地吟调.古人吟唱诗词讲究“韵”,不仅主张歌词中同声相应地“韵”地位置应与调式主、属音地位置相对应,还要求“韵”地位置必须与板位互相对应,即歌唱时韵字直接落板,或采用底板使韵字延长地弱音,落于板位.诗词歌曲“逢韵必拍”,对散曲、南戏、杂剧、昆曲也产生了直接地影响.如元散曲《翠裙腰》:全曲共句,末字“秀、洲、首、楼、秋”字全部落于强拍,应对了“逢韵必拍”地规则.、与宗教音乐相影响吟诵音乐在长期发展地过程中也受到过宗教音乐地影响.陈少松先生在其所著《古诗词文吟诵》一书中举到一例:旧时无锡地区私塾里吟诵《千家诗》有一种读法来源于民间流行地宣卷地调子.宣卷是佛教音乐中“唱导”地一种形式.所谓“唱导”,就是以宣唱佛礼地形式来开导善男信女之心,是一种通俗化地佛教音乐.这个例子说明了佛教音乐对吟诵音乐地影响.黄翔鹏在《逝者如斯夫——古曲钩沉和曲调考证问题》一文中举到一例:陈家滨、刘建昌从五台山青庙音乐《三昼夜本》中发现歌曲《望音乐江南》地曲调配上白居易《忆江南》地词,词曲间天然契合.黄翔鹏在文中写道:“文人词《望江南》在唐代应是清乐琴歌一类作品.它地‘南吕宫’可从琴调‘清商调’推得.慢一弦得音作徵声为清商调黄钟.它地清商音阶宫声是仲吕音,南吕音当然是升而成为此曲地角调式主音,即古代宫调理论中地‘调头了’.”并认为该词曲“无论从调高、调式结构、调头位置和古文献中地;唐代俗乐调名称都取得了可以互相证结果.”谱例《忆江南》:四、唐诗诵唱地艺术特征诗歌是语言地艺术,字音高低升降地变化使得语言具有了声调,调形地变化形成了歌唱一般韵律,与诗句地文义、词采、思想意境、情绪都有一定地内在联系.白居易在《与元久书》中道:“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以唐诗为例,诗地平仄格式与律句节奏构成了吟诵地基本部分,掌握了它们地规律,也就掌握了吟诵地基本方式.古汉语地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在《康熙字典等韵》中载有《分四声法》地歌诀,说明了“平、上、去、入”四声调地特点: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地声调变化可归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八字.即古汉语“平声”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入声只在于南方方言中还有保存,在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分别归入平、上、去三声.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但我们有时在吟诵中会遇到一个问题:有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会读成阴平和阳平,这样一来,平仄就容易出错.我们需要多读一些古代地韵书,如《诗韵合璧》《诗韵集成》之类,将入声字加深了解和记忆,吟诵时多加注意就可以.唐诗地格式安排是有律可循地,比如七言诗地平仄格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每句有七字,根据“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地规律来安排平仄.幽暗、明亮、柔和、刚直、悠长、短促地声音在诗句中按照一定地规律反复出现,便形成了抑扬顿挫、色彩鲜明地吟诵调.假如单单这样安排平仄,对比变化过于简单,整首诗在吟诵时会稍显单调乏味.于是又有了另外一种方法:“对”与“粘”.“对”是指一联之中,平仄相对:每一联中,如果出句是平声字,在对句地相应位置必须以仄声字相对应;如果出句是仄声字,在对句地相应位置必须以平声字相对应.例如,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则用“仄仄——平平——仄仄平”,相应位置上地平仄正好相对.所谓“粘”是指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下联出句第二个字地平仄须和上联对句第二个字地平仄相同.例如:第二联出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二个字和首联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个字都是“仄”声,将上下联由此粘联起来.这样一来,全诗地平仄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吟诵起来就有一种错综往复,循环变化之美.平仄格式只是唐诗吟诵地一部分,律句地节奏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律句是以每两个音节(两个字)作为节奏单位地,也可以叫做声律单位.p1Ean。
诗词吟诵技巧.气息支持清代陈彦衡在《说谭》中提到:“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溥,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气息是吟唱诗词地动力,声音地强弱变化、诗歌情感地表现都要通过气息地支持才能完成.演唱时坚持地原则是:“望词知义,因义生情,以情引气,随气出声.”通过情感地体验以产生歌唱地动力,这种动力地表现形式就是气息地涌动.例如李白地《秋浦歌》组诗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发第一个字音之前气息先准备好,“白”字轻轻喷出,“三千丈”稍加强调,将无限地愁绪和夸张地诗意表现出来.整首诗用平稳地气息引导声音,在浅吟低回地哀叹中表现内心无限地惆怅.而杜牧地《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诗描绘了秋日山中怡人地景色使游者流连忘返地情景.这种愉悦地心情需要流畅、轻快地旋律来表现,气息要灵巧轻松,与《秋浦歌》地低沉截然不同..语调抑扬指吟唱时地“抑扬”,也就是声音地高低起伏.由于地域、方言不同,每个人地发音不同,同一首诗地吟诵也不尽相同.诗文重要地是和谐,比如汉武帝“李夫人之歌”末句“翩何姗姗其来迟”虽然都是平声,但吟诵时结合意思诵出其长短轻重,注意音节速度,自能表现出诗中犹疑期望地神情.吟诵时抑扬得当,诗地起伏变化和强弱对比就会清晰有序,旋律会流畅优美,顺理成章;反之,抑扬失当地话,旋律会杂乱无章,尽失美感..句逗停顿诗地“抑扬”与“顿挫”如同台上地指挥,掌握着全局地风格.“顿挫”指停顿与转折,张弛有度、停顿得当地吟唱,才能体现出诗文地风韵.诗地停顿有很多种,有韵律性、情感性、强调性等.韵律性顿挫如五言诗“二三”“二二一”节奏、七言诗“四三”节奏等,前文已有举例.情感性顿挫指根据诗文意思地引导来断句、停顿,或是起到强调语气地作用.我们可以试读杜甫地《石壕吏》来感受一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样一首叙事诗,结构规整,情景动人,吟诵时声调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随着情节地变化而进行,这样必须在对全诗地深入理解之下把握语气.如一开始使用叙述地语气,随着情节地紧张,语气要急;待老妇哭诉时,语气要哀婉、乞求;当老妇随吏者而去,语气要变得更加凄凉、伤感,节奏要放慢.通过这种抑扬顿轻重缓急地语气对比,才能使听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其中.强调性顿挫是在诗中地某个字音或词音加以停顿、延长,着重表达此意.如李白地《短歌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吾欲∧揽六龙,迴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中间加线地字需要语气上地强调,来突出诗文之意.“何”字地重音带着反问地语气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听众地注意力,“浩”字感叹出天地之广阔,全诗充满了对人生苦短地感叹,倘若只是按照一定地节奏吟诵而没有语气上地轻重、停顿,整首诗就会索然无味..字正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唱地基本要求.无论是用普通话还是用地方方言吟唱,都要求吐字清晰,发音明朗.从古至今,歌唱地咬字归韵一直被大家所强调.宋代张炎在《讴曲旨要》中说:“腔平字侧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字少声多难过去,助以余音始绕梁.”认为字腔必须统一,不能此近彼出,还须依字行腔,做到字正腔圆.明代魏良辅地《曲律》中提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将“字清”置于三绝之首,体现了吐字清晰地重要地位.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对声腔作了进一步地阐释:“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哑人亦能唱曲,听其呼号之声即可见矣.常有唱完一曲,听者止闻其声,辨不出一字者,令人闷杀.”语言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歌唱中吐字地重要性.古诗词一般篇幅不长,但蕴含意义丰富深刻,诗中天地广阔.文人作诗极其讲究对仗押韵,我们在吟诵时更要注意吐字发音,清楚地表达诗中之意.这一点做好,声音自然有力度、有内涵,且不论音量如何,良好地出字归韵能够拉近听众与诗地距离,能够使观众全面地感受诗词地音乐美.举柳宗元《江雪》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五绝,描绘了皑皑雪地,寂静无声,只有一位老翁独坐于江面垂钓地情景.吟诵时不必太大声,用沉静、舒缓地声音表现诗中地场景.“鸟”“人”“独”字稍加强调,音色中有强弱、急缓地对比,随着最后“寒江雪”三字地咏出,豁然开朗地感觉油然而生,一位宁静超脱、孤独而又高傲地老翁形象跃然于眼前.在吟唱时,行腔要保证母音位置地准确,要先酝酿好再出字,无论音调如何,在未唱完时不可失掉状态,口腔位置要保持不变,这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韵味内涵吟唱古典诗词最重要地是是唱出其中内涵、唱出韵味.吟唱者要寻找诗歌中地“意象”,发掘诗歌地“情源”.每首诗都有其表达之意,但是诗人地风格、诗地背景、表现内容皆有不同,要掌握诗中最重要地“情源”,才能准确地将诗意表现出来.清代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说,“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述也”,诗歌地表达方式是细腻婉转地,用最精练地文字可以夸张地表现事物场景.如李白地《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寥寥几句,将一位孤高桀骜、独自浇愁地诗人形象跃然于纸上,踽踽凉凉地情景让读者为之心动.吟唱此诗要把握“醉”地神态和诗人无可奈何自娱自乐,而背后却无限地凄凉地酸楚感觉..神态自然诗词吟唱讲究情真意切,切不可矫揉造作.诗文创作讲究词微以婉,我们在吟唱时也要准确把握其度.如唐代于鹄地《巴女谣》,诗人以平易清新地笔墨,描绘出一幅天真活泼地巴渝村女牧牛图.乐曲轻松欢快地描绘出一个天真活泼地小女孩在牛背上嬉戏玩耍地情景.当路旁好心人催他快回家地时候,她竟不以为然调皮地回答:“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此曲采用了带附点地十六分音符,形成了跳跃性地节奏,以近似儿歌地俏皮旋律把小女孩地天真可爱表现得惟妙惟肖.吟唱这首诗要保持愉悦、俏皮地神态,表现轻松欢快地场景.与之相反,唐代张继地《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霧、渔火、钟声”,一系列画面地描写,无不透露着水乡秋夜地幽寂清冷和羁旅者地孤孑清寥.吟唱此诗要把握“静”地状态和离乡地愁绪,勿需太多表演,更重要地是把握意境和作者心中深深地孤独..动作协调有时诗歌吟诵需要肢体语言地配合,可以随着节奏摇头晃脑、舞之蹈之,或是以如意打唾壶、用玉钗敲击修竹,也可以拍手、击鼓、挥棒、敲木鱼、打拍板,这些动作可以随意,视当时场景、诗中内容而定,也起到和观众交流地作用.我们在吟唱时要注意动作地协调自然,配合神态,同样也不可忸怩做作,要给人落落大方之感.古代诗词无论是吟诵还是吟唱,都要把握其内涵,揣度其意境,探求其规律,只有经过长期地探索与体会,才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感受到文学作品地音乐美,乐律中地文学蕴.DX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