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故人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朗读,吟咏体味纯朴自然风光以及字里行间的浓厚情谊。
2.借助品读和想象,感受诗中优美意境,领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借助朗读和自主品味的学习活动,感悟诗中美好意境,感受诗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跨越后,对教材的不适应是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扰。尤其是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对诗意的理解和积累,但到了中学阶段更应多的是借助于诗歌意象,感受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所以在学法的选择上更应贴近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借助读、品、画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增加情感体验,为以后赏析诗歌和审美体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动情入境
1.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
有人说:诗是凝练的语言,诗是精美的画卷,诗是崇高的思想,诗是朴素的哲理,诗是很多很多……走进诗歌的世界,你的灵魂将得到升华,走进诗歌的殿堂,你将领略到诗歌的美妙。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过故人庄》(板书诗题)。
2.介绍作者——孟浩然
孟浩然,湖北襄樊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著有《孟浩然集》,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为下一步的诗歌内容,诗意思想、诗歌风格的学习做铺垫。)
(二)吟咏品味
一读:读的正确
黍(shǔ)圃(pǔ)
二读:读出节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读:读出情感
指导学生把握重音,突出强调诗人做客田家的愉快和闲适的情感。
重音字:“具”“至”“合”“斜”“面”“话”“就”
(设计意图:借助品读,指导学生注意节奏,注意重音,注意语调,进而做到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体会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意境的深远。)
(三)披文入情
1.抓诗眼,解诗意
所谓诗眼,是指在一首诗里,总有一个最能体现事物精神、表现诗人感怀、概括力最强的词语,它最能表现诗的情节的展开,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
问题一:同学们觉得在《过故人庄》中哪个字是诗眼?
明确:“过”字便是这首诗的“诗眼”。(板书“过”)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過”的解释为度也。从辵(chuò)呙(guā)声。
形符“辵”表示用脚在道路上行走,因此用它做偏旁的字其词义大多与行走有关。而“过”的本义就是“经过”“路过”的意思,在本诗中引申为“拜访”。
具体到本诗中,“过”字点明了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到田姓的朋家做客这件事。(设计意图:从字源析字意,进而整体把握全诗的诗意。)
2.筛词语,理诗句。
问题二:作者在诗中围绕“过”字是怎样记述这次做客田家的经历的?请逐句分析,并体会其情感。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准备
写朋友“邀”我做客,我“至田家”,“具鸡黍”写出了准备好了待客的饭菜。
体现了故人的淳朴好客。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围绕郭:外城
“至田家”之后,诗人“望见”一派山村风光:绿树环抱村庄,郭外青山逶迤。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而恬静。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窗户把:拿,端着桑麻:农事
写诗人和故人席间闲话:轩窗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圃,知心朋友喝着酒,谈谈农事,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就:靠近。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写诗人与故人临别之时的约定:重阳节我还到你家,喝酒赏菊。
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真挚。
(设计意图:通过筛选词语,把握诗人的思路,进而把握诗意。)
3.寻意象,绘诗境
问题三:孟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人用他传神的妙笔为我们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田园图景,你能用你的画笔描画出来吗?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将诗歌意象转化为图形形象,进而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孟浩然诗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品语言,析效果
问题四:诗的中间两联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教师明确:使用了对偶(对仗)修辞
作用、效果:运用对偶(对仗)修辞手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设计意图:基于文本内容,借助重点诗句的赏析,领会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对偶修辞的效果,提升语文学习的“言语”能力。)
5.全诗小结
共同活动,小结全诗。
小结:本诗描绘了农村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恬淡闲适的农家生活,表达了诗人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由点到面,准确把握全诗描写景物以及抒发的情感,掌握“诗言志”的特点。)
(四)迁移拓展
问题五:古诗中有很多表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你能不能背诵一句这样的诗句?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教师使用PPT 出示一些典型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赠汪伦》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逢入京使》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送友人》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赠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感受朋友真挚情谊,实现迁移拓展。)
(五)教师结语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睿智”。希望你们从此以后会喜欢上诗歌,在诗歌的天地里找到无限乐趣。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诗歌的学习和创作是无限的,今后我们可以按照本节课老师交给的方法“激情吟读,整体感知;细心品读 深化感知;背诵积累 巩固感知”来学古诗,赏语言,析情感。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过故人庄》;
2.上网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孟浩然的田园诗,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自主赏析。 (设计意图:熟读成诵,运用所学方法,学以致用。)
(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过故人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单元其中的一首诗。基于教材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单元为师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和自由选择的弹性的特点;基于七年级学生应摒弃简单的诗意理解和死记硬背,更应体现为借助于诗歌意象,感受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的学情需求;更是基于作者孟浩然诗风平易清淡,情感自然,具有超妙之趣的文本特点。我在教学设计阶段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动情入境——吟咏品味——披文入情——迁移拓展”为主要教学流程,以自主品味为主线,以感悟诗中美好意境,感受诗人美好情怀为主要学习任务的“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给学生一个“任务明确”的课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最初依照《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品读和诵读,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诗歌通过描绘美好生活,表达诗人珍惜友情,热爱生活的情怀。后来,经过区教研员和学校老教师的指正,才恍然大悟:围绕三个维度设计的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而非课时目标,针对一节课而言,要明确师生互动完成的基本任务,才是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目标。于是,我最终修正本课的教
孟浩然
过
.故人庄 过 具:鸡黍 见:绿树 青山 面:场圃 话:桑麻 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