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脉法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脉法简介

田胜利. 何春梅二

脉法是最具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在几千年的中医理论体系和实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历来脉理玄妙,形似难辩,不易被临床医家掌握。本人不揣疏浅,概览众家几结合中医五行、五脏理论,摸索出一套较适合临床实践的脉法,较为客观,便于初学,现简介如下。

1 察脉单元,融理五行脉象即脉搏形象的比喻,含有主观成分,且单脉名目较多,往往使临床医家“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更由于临床病情的复杂性,兼脉远多于单脉,非几十种脉象可概括,因此掌握传统脉象就比较困难。为准确简明地掌握脉象,古人提出六字决,八纲脉,位、数、形、势等脉象中的基础脉。虽有助于脉象的触类旁通,但仍失于脉象之案臼。吸取这些基础脉的精髓,分析各种脉象共有的组合单元即脉单元,并通过五行归类,明确脉单元与生理、病理变化间的关系,即五行脉法。一般讲,繁杂的脉象都由脉搏和脉体组成。脉搏包括数和势,数即搏动的速率、节律;势即搏动动止的态势(包括内外跳动强度和往来流利程度)。脉体由长度(长短)、宽度(粗细)、性质(软硬)组成。这些脉单元由于五脏生理、病理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繁芜的脉象。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稿”(《尚书·洪范》),脉搏的数归属五行“火”,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心”的功能。心脉有神则数从容和缓;阳亢火旺,君火为之张则数;少少不足则心火搏动血脉无力,或阴寒内盛则脉凝泣而不行,表现为迟;君火受戕既久,脏气贯彻不利,行中一止,则节律失常。脉搏的势归属五行“水”,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肾”的功能,由肾水中龙雷之火的变化表现出来。水盛阳弱则阴气内盛,由内向外跳动无力脉势趋静;阳盛阴弱则阳气浮动,由内向外跳动疾躁,由外向内力减,指下但感脉来往流利,脉势滑躁。

脉搏的长度归属五行“金”,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肺”的功能,由肺中宗气的变化决定。“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宗气充沛可见脉长;气有余化火,激荡气血,伸张脉道也可见长。宗气不足,推动气血无力,脉道拘细则短。脉博的宽度归属五行“土”,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脾”的功能。脾主统血,可运化,脾阳虚不化,湿浊雍滞脉道则粗;脾虚失摄或化生精微不足,血气衰少则脉细。脉搏的性质归属五行“木”,更直接反映中医五脏“肝”的功能,木性刚强,喜条达,主藏血,其功能正常则脉体的濡养而柔和端直,肝气虚弱或少阳温煦不足则脉濡软弯曲;肝阴不足,肝火灼津则脉硬直。当然上述机械地套用五脏理论和五行特点归类分析脉单元是不客观、不充分的方法,仅为运用中医生理、病理方法研究脉诊抛砖引玉,为临床上理解、应用脉单位提供方法,决不是为深人研究脉诊及其机理设下栓桔。

2 五行分部,平脉辨证

早在《内经》中就提出“察独”,渗透到独取寸口,可理解为抓住独变部位的脉象,推断出该部所在主脏腑经脉发生的病变,是最简明凭脉辨证的一种方法。现在推广开来,结合寸口六部的五行属性及脉单元的五行归属,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分析六部的平衡协调状况,得出病本及病机的演化过程,推断病证。具体讲,察两寸口一致的脉单元,根据其五行属性,得出病本,再察脉单元不一致的部位,根据五行关系,推理病机演变。在此过程中,通过“举”比较其阳分,“按”比较其阴分,“寻”鉴别胃气及气化之机,最后综合出辨证。一般说,两手脉象一致为平人,相生为病轻,相克为病重。相胜的脏其特性往往表现于被制

者的部位。但在临床上,必须消息掌握,结合其他中医诊断,即能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又可深人研究该脉法。

3 典型病案

例1孙某,左脉细硬,右脉体软稍粗,寸不足,可知为木克脾土,清阳不升之中风先兆,主诉右手中食指麻木,逍遥散加黄芪、葛根、丹参、川芍、地龙、桑寄生加减治愈。

例2张氏,女,左寸关脉硬细,右寸关脉硬长,两尺脉沉粗,由内向外跳疾躁,分析可知病因肝木失和而起,子盗母气而致水亏阳亢,两尺如斯;木火炽盛,侮金则肺气只宣不肃,故右寸关长,克土则精髓生化不足则左寸关细,故而可见肝区气滞之痛证及脾肾证候。西医诊断:高血压、肋间神经痛、慢性胃炎等。主诉终日肋痛难忍,触物则惊呼。方用旋复花汤和逍遥散加乳香、没药、黄芩、桅子加减,七剂定痛,后依脉调理,临床痊愈。

按 :上述验案以脉单元辨证用药为主导,其他诊断从略或未录。

4 小结

王叔和《脉经》以后,脉学专著及在脉法论述浩如烟海,但很少具有突破性发展,却仅使观点更加班驳,内容更加繁芜,真伪难辨,其术趋于神秘,难于普及。原因在于研究方法以古籍为重,而不知脉法以病理为本,舍本逐末,佳释考古,只能造成认识上的分裂。以卢子矫为代表的古脉法研究,虽然旨在要恢复脉诊与中医生理、病理认识的直接联系,简化脉行,使之既便于普及客观化,又为今后脉学研究提供一个新思路。当然本脉法临床应用时间不久,本文仅作扼要介绍,有待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