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4篇-初中语文论文-教育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引导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有效情感教育措施。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学生情感学习兴趣初中阶阶段是学生养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情感空间,充分利用情感教育因素,以不断地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情感教育的意义,一直到今天为止很多研究者都没有进行比较完整的分析。
一部分对情感教育比较有研究的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以使教育过程变得更加完整,为了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且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促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情感体验,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品质进行培养和激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智和美德,帮助教师发展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的过程中使语文的教学目的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爱国精神和情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教学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美好心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
二、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引导学生情感,是运用情感教育的客观要求。
但是,分寸和方法在情感教育中更加重要。
为了尽量把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抓好,要切实培养学生的情感基础和情感因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
我们要坚信,怀着满腔的热情,就必然会与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等方面着手,多渠道、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情感,这对初中语文教学将会产生深远并直接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人的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富有情感的佳作,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蕴涵着作者的各种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去解读这些作品的内蕴,充分发掘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汲取的美好情感来滋养心灵,提升美好的精神境界。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一、激发兴趣,创设氛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情感渗透创设氛围。
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这里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
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是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接近的情境,能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
在课堂上,我安排几个同学通过表演展示文学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
如《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自编自演,体会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体会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时光,热爱现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论文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
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学生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情感教学中学语文文以载道,情为心声。
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情感知识技能的传授,却忽视情感的教育。
殊不知,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活动。
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
缺乏情感的知识与思想,学生是难以接受的。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土壤中。
知识传递伴着浓烈的情感,才能传达到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
在教学中,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是点亮智慧火花的火种,是传授知识、追求真理的动力。
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教学不仅在于教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于教者能借助自己的良好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情激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感高涨的气氛中发挥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力,进而在良好的心境中解开知识的奥秘。
青少年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为转移的,因此,情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质量、人际交流效果以及人的素质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人格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行愉快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内容提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要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必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一、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感是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必须进入的境界。
语文教师饱含情感的教学,学生意兴盎然地学习,就能确切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领悟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二、如何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课堂教学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
(一)把握教材,让学生酝酿情感。
教师只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才能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一是对照新课标认真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
二是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
(二)创设情感,让学生学会认知。
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动之以情,不仅能诱发学生求知欲,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创造意识,倾心投入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有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是最富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科。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有关“情感”的说明就好几处。
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感”。
“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以上都是关于“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要求。
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非语文独有,它是各科教学都必须贯穿其中的,但如果要选择最具潜能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得天独厚的。
从教材内容看,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文学、音乐、美术及其它艺术(比如建筑艺术、舞蹈艺术等等),涉及历史、地理,也涉及其它学科知识。
当西方分科教学未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学堂就以教国学为主。
科举考试就以考一篇文章取土。
而以一篇文章及了第的人就成了治国之才。
他们要治国,就要各方面都要懂(不能说门门精通,但都能有所了解)。
比如,破刑事案件要涉及到建筑、物理、化学、逻辑推理、甚至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到了近代,西方教育体系流入中国,实行分科教学,才有了大量的各种专门人才。
但语文教材仍不失它的综合特性。
不然它就不是语文了。
因为语文教材由若干文章组成。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说明文、议论文等。
这些作品的内容无不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说明文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议论文中涉及论证推理,论证推理与逻辑学数理学科相通。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等文学作品,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情感。
文学作品的特征就是通过形象思维以丰富的情感打动读者的。
否则就不是文学作品了。
既然有形象思维。
则必有审美教育,所以音乐、美术的因素也就蕴含其中了。
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应担起情感教育这个神圣的责任。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是教学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豁然开朗的释怀、刻骨铭心的伤悲、莫名其妙的忧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容忽视的三个环节:一、情景入境,创设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学习。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
因此,在学生感受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该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利用情景入境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库存。
导语的设计须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
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
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比如我在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接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摘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一个选定的目的就是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训练。
”近年来,对青少年学生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在情感教育方面,语文教学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最有人文色彩,最具情感力度。
教语文,除了最基本的知识传授外,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并进而自觉体验,体验到语文的美,体验到语文的丰富和精彩,体验到语文的强悍与博大。
语文课上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就能出现高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能“唯我独尊”,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把学生推向语文教学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才能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才能够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获取知识。
与此同时,学生一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爆发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了。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就会使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成为一种必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文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
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是情感的领域,是价值的体系。
好的作品有着优美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途径。
“入境动情”的导入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如在教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先用深沉、感人的语言讲述周总理逝世时人们悲痛的心情以及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悼念活动场景,面对没有遗产、没有子女、没有坟墓,也没有留下骨灰……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总理,谁都禁不住悲痛欲绝。
这样,师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激发出缅怀周总理的强烈情感。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们经常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到:有些学生对父母和亲友的关爱,心无感激;对身处困境之人,没有恻隐和同情之心;对于个人学习,缺乏激情;对集体活动,反应消极……因此,在学校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更要促使学生在教师与教材内容的感召下,引起主体意识的觉醒,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培养。
只有通过努力使经久不衰的情感因素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才能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语文课上情融融、意切切。
一、从学生利益出发。
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们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特别是对差生和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善于诱导,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有些老师在每次语文测试或作文之后进行讲评,对成绩低下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指名道姓加以批评。
甚至冷嘲热讽,说他们拖了全班的后腿。
这种做法导致学生的极大反感,他们认为这是老师故意让他们在同学面前丢脸。
所以,有些差生就对语文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最后甚至放弃语文科。
我在指导语文差生时,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点名批评他们而让他们感到丢脸。
我找他们面对面座谈,先表扬和鼓励他们的闪光点(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比如书写工整、态度认真、不抄袭别人作业等等),然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如能改正这些不足之处那就更好。
这样学生很乐意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因为他们明白,老师是真心为他们好,想帮助他们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这样,学生便会感到老师可亲可敬,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
现代社会学家卡耐基说得好:“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关爱学生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让他们乐意接受知识,化被动为主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言文字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
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善良、善于与他人相处等等。
而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溺爱中形成了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关心自我而无视他人,不会换位思考。
情感缺失,对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乃至漠视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有媒体报道:一些孩子稍有不顺便轻易的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位留日学生,公然在机场向接机的母亲连捅七刀拂袖而去;几位小学生虐待一只小猫而毫无愧意——形形色色漠视生命的现象,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敲响了警钟。
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而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文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只有利用这些资源,以情动人,以情明智,以情促知,就能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并促进智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一、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如我们在教《秋天》这篇课文,我们就要学生抓住这种人文性:“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美景中渗透了人性的情怀,喜悦中折射了农家人的清新和谐。
这是一种人文的情感和体现。
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故而,加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新课程教学必然发展趋势。
二、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
语文教学之情感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之情感教育《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良好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记忆效率,增强机体抵抗力。
所以说情感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豪情万丈的诗歌朗诵,磬人心脾的散文欣赏,震人心憾的抗战文章,等等,无不充满情感,让人陶醉,流连忘返。
其中有对祖国的忠诚、人民的热爱、信念的执着;有赤子之心、为民之念、莫逆之交;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
所以说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身至境,扬撒情怀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精辟的见解,还要能够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和老师与文章的作者达到思想和心灵的交流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创造情感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作品的情感之中。
语文教学不要刻意讲求章法,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情怀,在不同的场合搭建不一样的教学环境。
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溶溶月色、田田荷叶、亭亭荷花,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将其安排在月光撒泻的傍晚时分,踏着月亮的影子,手拿一把花伞,步履轻慢的走进教室,目光如思的凝望着教室外边的天空,仿佛在欣赏这浩瀚的星空,欣赏这即将到来的荷塘月色。
黑暗的夜,仰望星空,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样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作品的环境中,让学生在欣赏文章的过程逐渐的和作者的情感融入在一起。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情最动人”,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情感教育更应是教学的根本。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
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的这种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得好:“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也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如今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有些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拿走,不懂付出。
中学生道德水准的滑坡直接关系到中华美德的传承,中学生心灵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学生人格的不健全直接牵涉到中国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意识到: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做人的道理。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朋友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
因此,在这些作品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定要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一、巧设情境,引人入情文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是情感的领域,是价值的体系。
好的作品有着优美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途径。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我们知道: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语文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培养之外,还具有对人的思想教育、感情熏陶等方面的作用。
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
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
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经验一、教师应对教学充满热情首先,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说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
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和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
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你的课。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我喜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着给学生讲课。
记得,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你微笑着走进教室的那天,我最专心,最认真,我喜欢你的微笑。
”从那时起,我便时常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
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爱我的学生。
我会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学语文。
二、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首先,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及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美应该是语文教师运用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各种生活、语言、艺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和谐、简洁、新奇独特发现和传达,使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教师情感的中介,同学生的情感自然汇流。
从教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客体关系来看,语文教学美分为“教之美”和“学之美”。
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是为我们评价语文教学提供了依据。
简单地说,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是教学效果,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决定了教学品级。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越明显,其教学品级就越高。
其次是体现了语文教师素质品味的高低。
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语文教学具有节奏美和结构美,从信息的传输和反馈的角度看又具有语言美和情境之美。
这些都对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品位恐怕还是“阳春白雪”,但是我们不应该永远甘做“下里巴人”。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另外,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深化美育的落实,深化和丰富教育学理论、美学理论的研究。
二、语文教学美的几种形态语文教学的美存在于语文教师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美感的语文教学,因教师的风格、个性的差异而独具各自不同的形态。
1.情境美。
情境美的主要特征是:借助一定的语境或场境,再现或渲染一种语文教材中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特定情感和境界,给人以亲沐其情、身临其境的享受,从而使学生忘其身,迷其情,恋其境,悟其真,识其美。
创造情境美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情要真;二是心要热;三是意要远。
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形式上的新异性;二是内容上的实践性;三是方法上的启发性。
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凭借情境理解知识;二是运用情境训练语言;三是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四是体会情境学会鉴赏。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摘要】如果说情感是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情感的教育就是各学科开展之源。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思维勃发的阶段,若在此阶段能够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发掘情感则必定会对以后人生奠基完美的情感开端。
因此,抓好情感教育就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中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笔者阐述了以下几点: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开端;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渊博知识为积淀;情感教学以老师的互动角色为要求;捕捉学生闪光点,积极指导学生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说明情感在教育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而情感,作为一种态度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需求的探索,也是中华民族集聚五千年文明的内敛与升华。
如果说情感是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情感的教育就是各学科开展之源。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思维勃发的阶段,若在此阶段能够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发掘情感则必定会对以后人生奠基完美的情感开端。
因此,抓好情感教育就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情感教学以老师的正确引导为开端情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开拓者的。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的引导学生,运用来自于情感的体态,更好的塑造学生的情感基础。
1.树立正确学生观语文教师作为情感教学的中心,应首先树立正确学生观,打造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用一切以学生的良好发展为目的的情感理念,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坚信,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得到最好的情感教育。
2.带着情感进课堂只有教师能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教学课堂才能真正的起到情感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如果教师能以关心、爱护等积极情感来对待学生,势必能激发学生对老师喜爱及尊敬的态度,也愿意与老师接近并积极的进行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老师的愉快,乐观等情绪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正能量,这种潜移默化的情绪感染使得学生感到与老师交往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与智者之间的交流。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影响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闪光点,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与渴望;变教师灌输为促使学生主动求知,让学生完成认知任务。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推动着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探求、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情感的感知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这四个方面不断前进,从而达到教而求方,教而有效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对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学生对于必要知识的吸收、深化和广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于情感教学的良好把握和运用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依赖于人的智力因素,即智商水平,而80%是决定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认为,智商与先天性因素关系较为密切,而情商的高低更取决于后天因素,它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的提高。
二、实施语文情感教育的策略(一)以爱为先,达到师生情感的融通。
情感教育传递的重要前提是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
只有热爱学生,才有可能营造出一种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才可以逐步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去观察学生,寻找利用恰当的机会与学生交流,细心聆听他们的倾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其言语、表情、情绪中获取准确的情感信息,并运用所掌握的教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当前的情感状态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情感导向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和深层涵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初中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初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从教学仪态、课堂设计、讲授语言等方面坚持情感教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情感是人们感受内心和表现内心的一种重要的媒介,应该作为教学的根本内容。
初中是学生素质重要的培养阶段,应该特别注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加入了很多图片的篇幅,并且传达出多种多样的情感,像爱国精神、亲情的可贵、信念的执着等。
于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懂得身临其境,体会到文章中的精神内涵,并且学会文章的可贵之处。
这时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应用进来,在课堂上挖掘出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倾情投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情绪感染。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
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
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其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导语设计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
但这一点往往被不少语文教师所忽视。
许多语文教师的教案,甚至是所谓优秀教案里根本见不到导语设计这一项。
这恐怕不单是疏忽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教学观念的残缺。
有经验的老师则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甚至是为设计好导入语而费尽心思。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概述1.1 情感教育概述情感教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教育主体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手段,将其自身和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达成三者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情感色彩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情感素质的提高。
1.2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及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教师在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基础上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改革使得人们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发展。
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充分结合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着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的责任,情感教育则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全方位认识世界。
初中语文课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语文不但是门学科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其集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获得,语文教学离开了情感将会变成枯燥、空泛。
为此,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充分利用起情感因素,不断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应是教育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初中语文教学倾注情感教育必要性情感具体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其是人类对客观现象的一种心理反映,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且高级的体验活动。
教育者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以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情感,产生新的情感,这种新情感品质形成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情感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决不是无所依傍的,思想依傍语言。
思想有它的质料,就是语言的材料,就是语言。
思想有它的形式,就是语言的规律,就是语法。
”这也就说明了情感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语言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叶圣陶先生又曾说过:“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
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之效果,宜于此求之。
”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为此,语文教学要尤其注重对学生倾注情感教育,要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积极情感,拓展其精神空间。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倾注情感教育(一)以教师情激学生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平情”。
这也就说明了,要想激起学生情感,教师需要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4篇-初中语文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一、情感教育的影响1.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和被动式的教学,在课堂上,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不给学生留自主思考的机会,因此,学生容易厌倦上课,思维落后。
在课堂上,教师很少有耐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只是在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进行一味的责难。
2.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联系。
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开放性思维。
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摈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应用先进的情感教学,增加教学活力,为语文课堂增添色彩,加强师生交流,不断增进师生情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文学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的路径1.依托教材,渗透情感。
每一本教材都是人类智慧的一个宝库,一部好的教材,自然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中外精粹文学,这些文学也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是情感的结晶。
比如初中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背影》,这篇文章的精粹之处在于生动地描写了父亲的形象,细腻、赤裸裸地表达了父爱,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切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看到的不单单是枯燥的文字符号。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后进行感想交流,要求学生想想自己身边的亲人,有的学生在进行回忆时,会因为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而感动落泪。
这就是文章对学生情感影响的作用,直达学生心灵,不断地改造学生。
2.课堂导入,以情。
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重要引子。
因此,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时要注重以可以引起感情共鸣的故事来牵引学生。
如本堂课的内容以友情和亲情为主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感人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场白:“两父子在沙漠里迷路了,又饿又累,正在此时,有个声音告诉他们:前面的树上有两颗不一样大小的梨,吃了大的那个就可以活下去,小的只能支撑一小会,最终还是会死去,当他们找到梨子后,却都不愿意吃那颗大的,结果两人都晕倒了。
到了第二天儿子醒来时,发现爸爸不见了,而树上只有一颗很小的梨子,儿子很生气也很难过,就这样被爸爸抛弃了,于是把剩下的梨吃了后继续赶路,最后在路上发现了倒在地上已经死去的爸爸,手里拿着一只更小的梨。
”亲情是多么的伟大啊,可以超越生死。
在给学生讲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以下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高尚品德。
这样的趣味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文章,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3.多种形式,灵活施教。
教师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情感,而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则只能让学生讨厌语文课。
首先要进行趣味教学。
枯燥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烦躁的学习心理,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样,因此,教材的设计也要有所差异。
比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地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因此,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景色,然后再采用课本上景色的描绘方式来介绍学校的风景,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春意盎然、夏蝉长吟、秋虫鸣啾等美妙的自然风景。
这样一来,学生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情感了。
4.创设意境,加强情感。
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太过单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在课堂上要适时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尽量活跃气氛。
教师可以采用音乐、表演、朗诵等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不断地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利用各种资源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首先可以给学生播放国难影视作品,让学生体会那种祖国被侵略、人民被迫害的情境,或者在进行诗歌讲解时配上音乐,在进行诗歌朗读的时候语调轻缓激昂,让学生全面感受到作者艾青的爱国主义情怀,那种迫切希望民族得到解放的心情。
三、结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谋生的技术,更是一门改造人的艺术。
情感教育开启了现代化教学的大门。
只要教师钻研教学,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将情感很好地渗透于教学中,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学生会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二)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情感因素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因此情感教育当中的主要因素与学生、教师以及教材有着密切联系。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师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在课程实践中获得心灵、情感体验,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兴趣。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感魅力以及情感素质,表达与体验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初中学生流露的情感与态度。
从教材方面来看,情感因素包括课文当中隐含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以营造情感教育氛围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课文均融入了作者的丰富情感,语段之间句句关情。
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保证教师情感、作品情感以及学生情感能够实现有效融合。
首先,教师应熟读作品,了解作品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并同时对作品情感进行领悟,以便可以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
例如,在教授初中课文《孔乙己》时,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孔乙己本应该叫什么”从而创设出悬念情境,当产生悬念时,学生就会更积极地阅读小说,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作品情感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情感因素鉴赏作品,从而顺利实施情感教育。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激发情感。
应用多媒体真实再现教材中的精彩内容,让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刺激,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充分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信息,并深受启发。
如此一来,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2.2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以改善情感教育效果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认真备课,在备课时深入挖掘以及钻研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深刻领悟文章中的客观思想因素。
唐代的白居易认为感动人心的前提是唤起情感共鸣,而在现代情感教育中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思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文当中的情感进行点化,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找出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使自身情感体验得以增强。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章主要包含三种情感因素,即大自然情怀、爱国情怀以及生命的赞歌。
例如在教授课文《春》以及《死海不死》等文章时,可以对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等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而在教授《枣核》以及《最后一课》等课文时,则可以对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以便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深入剖析文章中流露的父子亲情,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并学会关怀他人以及爱惜自己。
总而言之,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剖析、挖掘,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2.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说”“、写”练习,以培养丰富情感新课改下的“说”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语言表达变得规范得体。
说话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便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身情感。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演讲的主题则让学生自行选择,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即可;如果学生没有理出演讲思路,则可以提供选题范围,并指导学生选题。
三、小结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说”、“写”练习以及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等,并多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便能够提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水平。
(三)一、切实践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切实践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杜绝传统的“告诉”型模式,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学会感悟。
初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望都比较强,如果教师能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课内与课外尽情表现,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势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比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查找关于本文作者的资料和故事,做好记录。
待到上课时,我以“谈谈你的梦想”为话题,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让学生交流他们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说说作者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这样的课堂,不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利于融洽的情感氛围的构建。
二、对教材进行情感处理,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既然我们倡导以情施教,重视情感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传播思想和观点,还要以积极的情感,突出语文教学的魅力。
而要顺利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
并在教学过程中,带着饱满的情感去讲解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和认知信息,同时也受到相应的情感影响,进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开展品读感悟,以教师的内心情感感染学生首先,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开展品读和感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体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品读课文,引导其学会揣摩作者的心境,从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指导学生的品读,激活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在读中学会感悟,在读中升华其情感。
为此,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同时,我也加强语音语调、动作、神情等方面的指导示范。
比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先播放了一段示范朗读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音、语调、语速等,逐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优美意境,进而引导学生享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教师的内心情感感染学生。
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值得信任;同时,教师应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用自己热烈高涨的情绪影响学生。
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健康、真实的情感,结合蕴含在课文中的高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师生与课文三者共鸣,这样的教学势必更具魅力!四、鼓励学生表达,抒发他们的情感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情感涌动、澎湃时,就需借助语言、文字、行为等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