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合集下载

冷战中的对峙(原创)

冷战中的对峙(原创)

(四)冷战开始的标志
—推波助澜。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
•铁幕演说 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盟友关系的破裂
原因: 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表现: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在二战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 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 国,有近1 200万人的武装力量 •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 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 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 的影响。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 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苏联:
战略核心:保障苏联的国家安全,并将确保西部边界安全视为 第一要务。 防御对象:斯大林坚持认为战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美国。 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控制的势力范围变成封 闭的经济区域,确保打赢未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世界革命的信念,使苏联在其军 事能力所及的地区建立和维护与自己类似的社会制度,尽管它 是从属于苏联的国家安全利益的。 总结:形成了战后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并使苏联决 心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有限力量,通过局部扩张使其权势超出了 本国领土。
二.两大阵营的形成
(一)美苏冷战政策的出台 (二)美英与苏联对立的加剧 (三)两大阵营形成
(一)美苏冷战政策的出台 舆论: 铁幕演说 1、美国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政治:诺维科夫报告 2.苏联 经济:经互会 军事:华沙条约组织
冷 战
(一)美苏冷战政策的出台
美国总统哈瑞· 杜鲁门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①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

2、冷战含义:指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

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3、冷战的具体表现:①军事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②修筑“柏林墙”、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④美苏军备竞赛。

3、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为“华沙条约”,建立起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现阶段,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6)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批评、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等权利(7)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华约 北约
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二战后欧 洲出现了两个敌 对的军事集团, 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阵营和以 苏联为首的社会 主义阵营之间的 “冷战”对峙局 面最终形成。
北约
华约
(四)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
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 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 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 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 各个领域。
(三)苏联的应对— 1、政治方面 苏联的反应强烈,并 于1947年9月成立多个 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 的情报局,协调各国 共产党的行动。
苏联的应对—
2、经济方面
经互会的成立
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 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 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 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 员会(简称经互会)。1949年4月, 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 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 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 经济发展。
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一)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冷战的根源.
(二) 形成过程:
1、遏制理论的提出: 1946年,凯南八千字电报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 凯南发回电报,
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
锁等方式来遏制苏联。由此遏制理论出台。
⒉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拉开“冷战”序幕
丘吉尔在杜鲁门 陪同下前往富尔 敦发表《和平砥 柱》演说。
铁幕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至亚得里亚海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 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 的势力范围之内 。

第3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对峙

第3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对峙
从上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19世纪末起,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超过老牌殖民强 国英国、法国。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亚洲简表
殖民国家 被侵略和侵占的国家和地区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印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缅甸、马来半岛、中国
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土耳其 伊朗、中国、土耳其 土耳其、中国 菲律宾、中国 朝鲜、中国
从上则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英法两国占有的殖民地仍居世界前两位。
德 皇 威 廉 二 世
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 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 英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后面捡食“残羹剩 重新瓜分世界。
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巴尔干问题

巴 尔 干 问 题
1879.10.7 维也纳 《德奥同盟条约》

1907《英俄协约》 调整亚洲殖民地
德 意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法
1882.5.20 维也纳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1904《英法协约》 调整非洲殖民地
年 俄 法 正 式 结 盟
突尼斯问题
标 志 着 欧 洲 两 大 军 事 集 团 对 峙 局 面 形 成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力提升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三国协约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法 国 士 兵
俄 国 士 兵
德 国 士 兵
欧洲国家各国军服
19世纪80年代后期,德、俄矛盾进一步加深,俄、法关系日益密切。为了对付德国,1892年8月, 法俄两军总参谋长签订秘密军事协定。1893年12月15日和1894年1月4日,法俄两国政府以来往信函 的方式正式通过批准,俄、法正式结成同盟。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德国西门子公司总部
公司创立于1847年,与德国电气总公司垄断控制德 国的电气工业。总部位于柏林和慕尼黑,业务遍及全球 190多个国家,主要集中于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和控制、 电力、交通、医疗系统和照明。2005财年,公司在全球 拥有约461000名雇员,实现销售额754.45亿欧元,净收 入30.58亿欧元。其中80%的销售额来自德国境外。
伯恩哈特· 皮洛夫 冯·
(1849~1829)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三国抗集团的形成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日 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世界第 六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2008年 人口7亿1千2百万,仅次于亚洲和非洲。 欧洲共45个国家和地区,分为西欧、 中欧、东欧、北欧和南欧5个地区: 西欧(7):英国、爱尔兰、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中欧(8):德国、奥地利、瑞士、 列支敦士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东欧(7):俄罗斯、白俄罗斯、乌 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摩尔多瓦 北欧(5):冰岛、丹麦、挪威、瑞 典、芬兰 南欧(18):葡萄牙、西班牙、安 道尔、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 耳他、(以下又称巴尔干半岛国家)塞 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 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黑山、马 其顿、科索沃、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希腊

2019-2020人教版历史选修3 第1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019-2020人教版历史选修3 第1单元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背景(1)20世纪初,世界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

(2)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一个整体。

2.原因(1)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希望重新瓜分世界。

(3)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表现(1)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集军事集团。

(2)大规模扩军备战,增强本国实力。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三对基本矛盾(1)法德矛盾①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被迫割地赔款,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法国视德国为最大的敌人。

②德国拼命扩充陆军,试图压制法国。

(2)英德矛盾①英国推行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希望欧洲大陆上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

②英国不愿看到德国强大,加上在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

(3)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①奥匈帝国视该地区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俄国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

2.军事集团形成[深度点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根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但殖民地较少。

而英、法经济实力相对落后,所占殖民地较多。

帝国主义国家间实力对比与所占殖民地出现不相称的状况。

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复杂的巴尔干(1)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

(2)两次巴尔干战争①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

②1913年因“巴尔干同盟”内部矛盾,发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战败。

(3)帝国主义干涉①原因: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争给列强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奥匈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917)
变化之一:
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917)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 美国仍然采取超脱态度, 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 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 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 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 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 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 陆。”美国总统威尔逊 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 “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 不偏不倚的态度”。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破 败 的 德 国 民 居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①德国西线进攻 ②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③德国求和、停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①德国西线进攻 ②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③德国求和、停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①德国西线进攻 ②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③德国求和、停战 原因:
战场失利加剧国内危机
概况:
1907年
欧洲最终形成两大 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后来有27国参战。
1882年
欧洲开始 出现两大 军事集团 对峙局面。 后来,有 4国参战。
局势图
三国同盟的另一成员 国意大利采取了观望 态度,没有参战,借 口是德奥进行的不是 防御战争,因而拒绝 承担条约义务。 1915年4月,英、法、 俄在伦敦同意大利签 订秘密条约,保证在 战后满足它的许多领 土要求,于是它在5 月参加了协约国一方 作战。——刘宗绪主 编《世界近代史》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
1.经济: 同盟国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2.军事: 同盟国低估了对手实力,军事战略失误
3.国内: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 断激化
4.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917)

第6单元第2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第6单元第2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学案一、三国同盟的建立1.背景〔1〕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后进的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开展不平衡加剧,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而产生了锋利的矛盾。

2.三国同盟成立〔1〕为了孤立法国、对付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于1879年订立军事同盟条约,后来德国又拉拢意大利参加同盟,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2〕在三国同盟中,德国是核心,奥匈帝国是追随者,意大利是动摇者。

二、三国协约的形成1.形成雏形: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标志着协约国雏形的出现。

2.正式成立:1904年,英国为对付德国,放弃了一贯奉行的“荣耀孤立〞政策,与法国签订协约。

1907年,又与俄国签订协约,至此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三、军备竞赛的开展1.欧洲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在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同时,列强之间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尤其剧烈,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问题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探究:三国同盟是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结成的秘密同盟。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侵入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

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缺乏,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

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三国协约是1907年英、法、俄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对抗三国同盟而结成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在?俄法协约?和?英法协约?的根底上,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和三国同盟对抗的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的最后形成。

【问题2】为什么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探究:①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

它伸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三大洲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②这个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问题十分复杂。

③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紧盯着巴尔干半岛,两大军事集团也都想在这里寻找支持者和盟友,巴尔干半岛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随时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巴尔干半岛就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同步课件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同步课件

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
C.欧洲形势紧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练案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火药桶只 等待一粒火星,便能燃遍整个世界”;“终 于,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作为导火线将其引 爆。”其中,“火药桶”和“导火线”分别
是指( C )
A
B
C
D
课后练案
10.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
药桶”的主要因素是 ( B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关系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课后练案
11.分析表格并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英法德美经济地位变化与殖民地位次
比照表 项目
英法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课堂导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
产中比重的变化(%)
年份
英国
1870年
32
1913年
14
法国 10 6
美国 23 36
德国 13 16
材料二:在19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里,西方列强掀起了有
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海外扩张狂潮,世界被列强
瓜分完毕。列强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情况如下:英国
B.①②④ D.①②③
随堂训练
知识点二: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建立
1.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
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
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所
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 )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大主要军事集团的对峙》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大主要军事集团的对峙》

高中历史教案:《世界两大主要军事集团的对峙》一、概述冷战时期,世界上形成了两大主要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

这两个军事集团的对峙是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冷战的背景、北约和华约的形成和发展、对峙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高中历史教师对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二、冷战的背景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势二战后,世界分为了两个强大的势力阵营,分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

这两个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经济体系和政治制度等存在巨大冲突和差异,形成了世界格局的对立。

2. 肯尼迪的冷战理论肯尼迪总统提出了冷战理论,认为冷战时期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集中在刚强国家的竞争。

这一理论对北约和华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它指出了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是冲突不可避免的结果。

三、北约的形成和发展1. 北约的由来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领导。

它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互相合作,共同防御共产主义势力对欧洲的威胁。

2. 北约的成员和组织结构北约最初的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

后来,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加入了北约。

北约的组织结构包括北约理事会、军事委员会和秘书处等。

3. 北约的发展和扩张随着冷战的深入,北约逐渐扩大其影响力和军事实力。

在冷战期间,北约成员国之间进行了许多联合军事演习,以增强其集体防御能力。

此外,北约还通过扩大成员国的方式来增强其实力。

4. 北约的意义北约的形成和发展对冷战时期的世界秩序和军事对峙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资本主义阵营提供了一个集体防御机制,并有效遏制了苏联的扩张。

四、华约的形成和发展1. 华约的由来华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由苏联领导。

它的成立是作为对北约的回应,旨在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军事实力。

2. 华约的成员和组织结构华约最初的成员包括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后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华约。

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既是近代欧洲条约体制发展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体现。

随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欧洲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打破,德国首相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了第一次三皇同盟(1873),1879年德奥同盟,以及1881年第二次三皇同盟,德国得以保持对俄奥关系的牵制及在两者之间的调停地位。

然而俄国由于在东方问题上同德国有重大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因此德俄同盟关系迅速崩溃,俄国转而同法国结盟。

1881年,意大利在与法国争夺北非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被德国拉拢以共同对付法国。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在德奥同盟条约中规定,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进攻,缔约国之间应以全部军事力量互相援助;如缔约国一方遭到另一方地攻,缔约国另一方应以其盟国保持善意中立;如果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的支持,缔约国双方应共同作战直到共同议和为止。

而三国同盟条约则规定,法国如进攻意大利,德奥给意大利以军事援助;法国如进攻德国,意大利负有同样义务;缔约国一主受两大国军事进攻,缔约国各方应给予军事援助。

这样,一个以德国为核心,旨在遏制法,俄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面对德国的崛起与遏制,法国也在加紧行动,从19世纪80年代起改善同俄国的关系,双方于1892年8月17日在圣彼得堡签订军事协定,规定了双方在应对三国同盟中的义务。

这样,欧洲大陆就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

英国传统上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但是,在欧洲大陆均势被打破,其海外霸权地位不断受到德国威胁的情况下,英国也改变传统外交政策,开始积极参与大陆事务。

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放弃20多年来反对英国占领埃及的态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同意法国侵占摩洛哥。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两国在伊朗、阿富汗、中国西藏等地的矛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Dreadnought)——开创“无畏舰时代”
德国最大的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克虏伯军工厂 德国最大的军工厂
德国最大的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1、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纷纷疯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 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2、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 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 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 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 爆发的火药桶。 爆发的火药桶。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 课堂小结 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三国同盟 奥
1879.10.7 维也纳 德奥同盟条约》 《德奥同盟条约》
巴尔干问题
三国协约 俄
1907《英俄协约》 《英俄协约》
欧 洲 两 大 军 事 集 团 对 峙 局 面 形 成
1894
德 意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法
1882.5.20 维也纳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B
)。 C.俄国 C.俄国 D.意大利 D.意大利 D.意大利 D.意大利 D.英国 D.英国 )。 C.俄国 C.俄国 C.德国 C.德国 ③英国 C.②④③① C.②④③① C.俄国 C.俄国
D
3.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工业产量方面居第一位的是( 3.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工业产量方面居第一位的是( 世纪70年代以前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列国家按经济实力排序是(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列国家按经济实力排序是( 世纪末20世纪初
意(动摇国) 动摇国)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节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学案北师大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节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学案北师大版

第一节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知识点一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政治危机 1.背景(1)生产力:工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表现(1)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2)德国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3)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4)法国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5)俄国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6)日本被称为“带封建军事性的帝国主义”。

3.特点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支配和影响,美、德两国发展迅速,英、法的发展相对缓慢。

4.危机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非常尖锐,政治危机加剧,威胁世界和平。

知识点二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1.三对基本矛盾(1)法德矛盾:法国力图报普法战争失败之仇,而德国力图压制法国。

(2)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3)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2.形成过程新老资本主义强国之间的对立。

知识点三 参战国家的战争准备1.背景军事技术的进步,为开展军备竞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表现(1)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

(2)扩大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

(3)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抓紧战略物资储备。

(4)制订作战计划。

一战前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及影响1.表现(1)经济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不同,在一定时期内导致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尤其是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英、法、俄等国,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

(2)政治不平衡①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化程度较高。

②俄、日、德三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倾向相当浓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
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有什么变化?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列强的力量对比
一、三国同盟的建立 1、三国同盟建立的原因和目的
项 目 英 1 1.3 3 法 2 1.9 4 德 4 4.6 2 4 美 3 8.1 1 5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870-1913年工业增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课堂小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 日、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加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逐渐 形成三国同盟国、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义 军事侵略集团,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最终 引发了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第一次 世界大战,它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882

1882
突尼斯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1904
争夺欧洲霸主
1907
三 国 同 盟
德 奥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英 俄
三 国 协 约
1879 争夺巴尔干半岛
1907
两大军事集团 的最终形成
英德两国的矛盾
法德两国的矛盾
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使法国失去了 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 丧 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 国内各阶 级一致要求报仇雪恨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 极力扩充 军备
当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纠纷不 断,但是你是否知道,自古以来那 里就是一个是非之地。19世纪末 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 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正是 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酿成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究竟是什么 原因造成的呢?
第2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教学目标 1、三国同盟的主要国家及形成过程; 2、三国协约的主要国家及形成过程; 3、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的原因;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难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错综复杂的矛盾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 次 1913年英法德美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怎样?
后起的强国强烈不满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状况, 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帝国主义 之间的斗争尖锐起来。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 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 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不愿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 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 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性质 影响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是什么?
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 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具有争霸性质的 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三、军备竞赛的开展
新式武器
为什么一战前的巴尔 干半岛被称为“欧洲 的火药桶”?
A、英国、法国、俄国
C、英国、法国
B、法国、俄国、美国
D、法国、俄国
5、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最根本的外 部原因是( A ) A、德美两国的崛起 B、英意矛盾的激化 C、三国同盟的成立
D、俄法两国的邀请
6、下列事件对欧洲政治格局影响最大的是 ( D) A、1861年俄国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马克思主义诞生
奥匈帝国是追随者 意大利是动摇者
• 意大利的三心二意、望风使舵,充分说明了 帝国主义完全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就帝 国主义国家之间而言,只有利益的结合,而 毫无信义而言。
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是如何形成的?
1、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个主要是针 对俄国的军事同盟条约,规定:如果两国中的一国受 到第三国的进攻,另一个国家就要全力进行援助。这 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中最先缔结的条约。 2、后来,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一同盟,形成了军 事集团“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三国同盟的 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 “三国同盟”的建立为未来帝国主义战争迈出了 第一步。

德 奥
突尼斯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争夺欧洲霸主
法 英

世界霸权 、殖民地问题
争夺巴尔干半岛
二、三国协约的形成 形成过程:1892年法俄协定 1904年英 法协定 1907年英俄协定 组成国:英、法、俄 核心国:英
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
1、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 规定:如果德国、意大利或奥匈帝国进攻俄法 任何一国,另一个国家都要全力相助。这样就 形成了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2、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 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 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 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练一练
B 1、“三国同盟”的核心国是(
A、俄国 B、德国 C、意大利 ) D、英国
D 2、一战前,具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是 (
A、意大利半岛
C、西班牙

B、希腊半岛
D、巴尔干半岛
3、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最 主要的一对是( C ) A、俄奥 B、法德 C、英德 D、法意
4、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竞争对手是( D )
一战中,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说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战争的目的都是 为了( C )
A、以强凌弱
B、维护正义
C、自身利益
D、排除异己
帝国主义一切矛盾演变的关健是( A ) A、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 间 的矛盾 D、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德国想 要什么? 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要求获得更多的殖民地
一、三国同盟的建立
1、三国同盟建立的原因和目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促使帝国主义间的 矛盾加剧,各国为了打败对手,不断协调关 系,积极寻求同盟者。 2、三国同盟的形成 形成过程:1879年,德奥同盟 1882年,意大利加入 组成国:德、奥、意 核心国:德
一、三国同盟的建立 1、三国同盟建立的原因和目的 项 目 英 1 1.3 3 法 2 1.9 4 德 4 4.6 2 美 3 8.1 1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5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 次 19世纪中期英法德美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怎样?
1、地理位置重要 2、有丰富资源 3、巴尔干各国之间纠 纷不断 4、欧洲列强势力介入
奥斯曼土耳其与巴尔干各国的矛盾 奥匈帝国与土耳其的矛盾 奥匈帝国与巴尔干各国的矛盾 列强之间的矛盾
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 说: “Europebecamea„powderkeg‟,waitingforthes parkthatmakeitexplode.[欧洲变成一只‘火药 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 巴尔干半岛 •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 桶”? • 萨拉热窝事件
俄奥两国的矛盾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代表同盟国集团
代表协约国集团

1904
1907

1879 1892 1882 1882

俄 奥

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 实质而言,说明了帝国主义重新 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组成国 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核心) (核心国)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