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保护区公路排水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选择是建立人工湿地的要务。选定S325黄岩区段种植香根草、芦苇等植物。
香根草,因其根香而得名,是一种禾本科多年丛生的草本植物。
香根草能适应各种土壤环境,强酸强碱、重金属、贫瘠等条件下都能生长;生长繁殖快,根系发达;被多国列为非常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
芦苇,属单子叶植物纲,多生长在沼泽地等低湿地或浅水中。芦苇茎直株高,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芦苇分布广,世界各地均有生长,适应能力强。
ii.暴雨强度计算:雨水量计算采用黄岩区暴雨强度公式i=9.153+5.777lgP/(t+11.208)0.571(i―设计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强度(mm/min),P―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t = t1+ mt2,t1―路面汇流历时(min),t2―沟管内汇流历时(min),m―管道延缓系数)iii.设计径流量计算Q=16.67ψFi(Q―设计径流量(m3/s),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km2)3.2雨污水收集系统—路基排水设计1)一般填方路段排水沟,内径0.4m×0.45m,用C20混凝土浇筑。
二、排水设计原则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表9.1.2,确定S325黄岩区段路基排水设计采用15年重现期内任意15分钟的最大降雨强度进行流量计算;路面排水设计按5年重现期内任意连续15分钟的最大径流速度进行计算。
在充分调查沿线水系、排灌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路线进行路基、路面排水总体设计,使之形成统一的、完整的排水系统。
初沉池能去除雨污水中的可沉物、漂浮物。经初沉池初处理后,大致可以除去可沉物、漂浮物和油脂的50%、BOD5的20%。
4.3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S325黄岩区段设计的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上行垂直流湿地构成。
复合型垂直流人工湿地是S325黄岩区段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原理是在选定的填料上种植具强去污、净化作用的湿地植物,以建立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保证。
S325黄岩区段路线全长约11.3km,其中穿越水源保护区段长5.8km。
经研究,S325黄岩区段在运用雨污水收集系统的同时,也采用生态处理系统来净化路面径流:1)雨污水收集系统,即建立路基边坡水、路面水分离的排水系统,用常规路基排水设施收集路基边坡水,用排导沟、应急池等设施收集路面水。
2)生态处理系统,即设置初沉池、人工湿地、滞留池等净化路面径流。
水源保护区公路排水设计
摘要]S325为一级公路,在黄岩区段跨越水源保护区,为贯彻“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需对该段公路排水系统做特殊设计,采用多途径净化路面径流,包括雨污水收集系统及生态处理系统,以保证公路建设、建成通车及运营期间,保护区内的水质不变。
[关键词]水源保护区;公路;排水;收集系统;生态处理系统
排导沟汇集路面水,再集中排入应急池或生物处理池中。排导沟与应急池、生物处理池采用HDPE300PVC管连接。
跨水源保护区的桥梁,桥面排水采用集中排水,在桥梁泄水孔下设置PVC管对桥面水进行集中收集,再引排至桥头附近或桥下的应急池内。
应急池容量依据其纵向间距经水力、水文计算后确定,并以一个月内路面汇入池中的雨水能经及时完成蒸发为设计依据。经计算得,应急池井寸为5×5×4m,路基段应急池约每100m设置一处。
一、引言随着我国公路网的大规模建设,部分公路也不可避免的需跨越水源保护区,应对穿越水源保护区的公路排水进行特殊处理,净化路面径流,也为突发事件中危险品泄漏等提供足够的救援时间。
据研究报告称,公路路面径流中CODcr、BOD5、SS及石油类物质浓度均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限值[1]。
S325黄岩区段位于东南部山区,自然景观独特、幽美,水源保护区水质纯净,湖面宽广,四周山体连绵起伏,风景秀丽,为此应尽量减少对周边景观的破坏,并促进工程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三、雨污水收集系统设计3.1总体设计思路在国内,有不少穿越水源保护区的公路项目采用雨污水收集系统,该技术较成熟、常用。例如,83省道改建工程在水库库区上游路段应用了雨水收集系统。
根据水文与水力计算,结合地形地势确定各排水设施的尺寸。
设计径流量的计算[2]思路如下:i.设计重现期:一级公路路面和路肩表面排水设计降雨的重现期P为5年。
众所周知,原始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誉,而湿地则是地球之肾。
和人的肾一样,湿地有很好的净化功能。
人工湿地的生物净化作用,对路面径流有着很强的去除污效果。
据研究报告[3]显示:CODcr去除率范围30%~53.5%,BOD5去除率范围32.5%~66%,为后续的生物处理系统提供了可靠水质。
4.2初沉池初沉池是非常经济实用的净化步骤,用ຫໍສະໝຸດ Baidu沉池进行雨污水预处理。
1)一般填方路段,在土路肩外侧,设置带盖板的排导沟。排导沟内径0.3m×0.55m,盖板为15cm厚C30混凝土,下部用C20混凝土浇筑。
2)一般挖方路段,在土路肩外侧、盖板边沟内侧设置盖板排导沟。
3)不设超高的挡墙路段,在挡墙护栏内侧设置盖板排导沟。
4)超高路段,超高侧路面水流入设置在超高侧路缘带内的纵向流水槽,汇入集水井,集水井设置间距为30m~60m,然后通过横向排水管流入应急池或生物处理池中。
2)一般挖方路段采用盖板边沟,内径0.4m×0.45m,盖板为15cm厚C30混凝土,下部用C20混凝土浇筑。
3)截水沟:平台截水沟,宽0.3m,高0.3m,采用C20混凝土浇筑。
挖方坡顶截水沟,底宽为0.5m,高0.5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3.3雨污水收集系统—路面排水设计S325黄岩区段途经水源保护区,为避免路面雨污水流入水源保护区污染水源,故沿水源保护区路段,设置排导沟、应急池汇集路面水。
应急池的进水口应低于相应排导沟的沟底高程,出水口不应低于水源保护区的设计水位。
应急池边缘距路基边沟外缘的距离应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安全为原则,并对沿线建筑物及管线作详细调查后,确定应急池的具体坐标。
应急池四周应用围栏进行围护,以防人或动物堕入。
四、生物处理系统设计4.1总体设计思路S325黄岩区段利用路侧断头沟、塘对路面径流作生态处理。生物处理系统主要由初沉池、人工湿地、滞留池三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