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优秀PPT课件--7《雷电颂》 定稿
《雷电颂》ppt
![《雷电颂》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9033907c1cfad6195fa7da.png)
第一层次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 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 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 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研读赏析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 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 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 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是什么? ⑵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
发 展 多 种 经 营。他 们创建 治沙公 司,开 发沙地 果园, 建造规 模化苗 圃,基 本改变 了 林 场 贫 困 落后的 面貌, 使白芨 滩人走 上了文 明富裕 之路。 截至2002年 底 ,保护 区 固 定 资 产 由40多 万元增 加到1655万 元 ,林木 总价值 达4200万 元, 工农业 总产值
《棠棣之花》 《虎符》 《高渐离》 《南冠草》
屈 原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 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
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
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
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
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
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
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的故事
王 有 德 是 宁 夏 回族自 治区灵 武市白 芨滩林 场场长 、白芨 滩国家 级自然 保护区 管 理 局 局 长 。自1985年 走 上白芨 滩林场 领导岗 位以来 ,20年 里他做 了两件 事—— 治 沙 和 治 穷 。 在 浩 瀚 的 毛乌 素沙漠 腹地, 王有德 带领林 场400多名职工,营造 防 风 固 沙 林 25.9万 亩,植 树近3000万 株 ,在毛 乌素沙 漠西南 端筑起 了一道 东西长 42公 里 、 南 北 宽10公 里的 绿色屏 障,每 年以5% 的速度 扩大植 被,有效阻止了毛乌 素 沙 漠 的 南 侵。他 积极探 索防沙 治沙的 科学方 法,组 建了面 积达4万亩的柠条、花
7雷电颂 课件
![7雷电颂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1e3bc9aa00b52acfc7cae5.png)
天
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 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的总量!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象征
风雷电 ——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 ——坚定的信念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 官僚统治集团
修辞
拟人、呼告 例如: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作用:
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 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 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 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 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 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 “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 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 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 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 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 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 “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 用。
结束语: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植根于人民 大众,与时俱进,才能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祝愿同学们与时俱进,肩负起新时代 的责任!
作业设计
1、完成字词积累。 2、完成本课《文科爱好者》并订正。
屈原: 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郭沫若《雷电颂》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郭沫若《雷电颂》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8b78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d.png)
其次运用反复、排比等使整个独白具 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再次运用反问、设问,呼唤指斥,增 强了战斗力。
诗歌还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 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 飞往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了它们的力量,毁灭 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形象显得更 加神采飞扬。这段独白想象奇特, 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 主义的激情。
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代表作品甲申三百年祭、星空、女神、屈原、蔡文姬、李白与杜甫
第四层(9—12段) 义正辞严地诘责“土 偶木梗”,表示与污 秽,邪恶,势不两 立。
第四层(9—12段) 义正辞严地诘责“土 偶木梗”,表示与污 秽,邪恶,势不两 立。
第五层(13段) 表现屈原的坚强意 志与必胜的信心。
全文 解析
结构 分析
第一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 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
语言品读
YU YAN PIN DU
本文小结
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 湃的抒情散文诗。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 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 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激励着人们奋 然前行,相信他更能激励今天的国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7雷电颂(郭沫若)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7雷电颂(郭沫若)](https://img.taocdn.com/s3/m/7c04a37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6.png)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讨论交流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明确其它的象征意义: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艺术特色1、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
学生小组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学生听讲
师生互动
批注理解内化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浩然正气 英勇无畏
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课题
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雷电颂课件
![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雷电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1695d6da38376baf1fae95.png)
《雷电颂》的层次结构
• 《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 神祗的内心独白。 • 第一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 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 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 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 腐朽的当权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舞台说明
舞台上的屈原是一 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 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 象。 时间、地点和自然 环境。
课堂练习
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 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现了诗人对光明未 来的热烈追求。
本文的艺术特色
1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 辉。 2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 想感情表达的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 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拟 人、呼告、反复、排比。)
象征
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 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 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 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 的本体)。 a风雷电:象征变革显示的伟大力 量。 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 群众。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有形 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 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写作背景及意图
•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是正 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 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 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 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起到了“借 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剧情简介
•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 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第五幕的第二 场,是全剧的高潮。 •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 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 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 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 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雷电颂》 PPT课件
![《雷电颂》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4746c471fe910ef12df873.png)
《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 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 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 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2. 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 整齐,铿锵有力。
靳尚
河伯
楚国统治阶级内部相 郑詹伊
互威胁利诱、狼狈为
奸的状况
子兰
卫士甲
深刻而具体地象征重宋庆玉
为中心的国统区
光明力量
(楚国)
烘托屈原正气凛然、 英勇无畏的形象
屈原
婵娟
真、善、美的化身
河伯
卫士甲
下层士兵、汉北人民的代表, 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民群众的 爱国精神,也体现了正义的
感召力量
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 样的思想感情?
字的读音:
睥睨pìnì 波澜lán 发泄xiè 鞺鞺鞳鞳tāng tà 污秽huì 稽首qǐ 迸射bèng 罪孽niè 脚镣liào 咆哮páo xiào 眩目xuàn 伫立zhù 木梗gěng 驰骋chíchěng 虐待nüè 雷霆tíng 徘徊pái huái 忏悔chàn 郢yǐng
词语积累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 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 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 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 烈追求。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 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的人。
品昧语言
《雷电颂》即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请找 出最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朗读给大家听, 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Y.html
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
雷电颂说课课件
![雷电颂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24256eddccda38376baf10.png)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有“人生 几何,对酒当歌”的豪迈;有“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的哀怨;有“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的孤独…… 不知道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环节:作者、屈原、剧情及写作 背景简介
•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来的材料,在课堂上 展示出来,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重点品读,释放真情
• 播放优秀视频朗诵。 • 问题设计:你听见了什么? •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学生朗读, 老师在旁点拨朗读技巧。 • 问题设计:你读出了什么?
第四环节:难点感悟,分析形象
• • • • 问题设计: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1、化身屈原,感悟形象。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概括象征义。 3、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五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语言
• 这篇激情洋溢气势磅礴的人物独白之所 以会读的那么琅琅上口,感染人,也在 于句式的变化,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语言,看看其中都运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不同的句式朗 诵技巧。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
• 1、讨论交流:以下这些具体事物分别可 以象征什么?(蜡烛、石灰、松菊、翠 竹、风帆、绿色、火炬) • 2、搜集资料:有关屈原爱国的故事和端 午节在我们本地的民风民俗。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
• 由学生归纳总结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 我校“建设幸福中国”征文正在进行, 请调动你的激情,用象征的手法,创作 一首献给祖国的诗。
说学法
在听中感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中 提高,在指导下进步。
说教学过程
•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我这次参赛主要讲 解第一课时。 •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中所用的修 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朗 读课文,感受散文诗的音韵美;体会作 者的情感。
《雷电颂郭沫若》课件
![《雷电颂郭沫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220e02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3.png)
四、文学意义
1
影响和评价
《雷电颂》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反映社会
作品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呼唤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改变。
3
看点和议论
作品引发了关于人性、权力与理想的讨论,让人们思考和思辨。
五、后人评价
2 展望未来
作品将继续激励和影响着后代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追求。
《雷电颂郭沫若》PPT课 件
郭沫若的《雷电颂》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学作品。本课件将介绍该作品 的背景、文学特点、历史背景、文学意义、后人评价以及结语。
一、介绍
作者背景介绍
郭沫若,中国杰出的现代诗人、作家、学者和 政治家。
作品简介
《雷电颂》是郭沫若创作的一篇雄壮而激情澎 湃的诗歌作品。
二、文学特点
对后人的影响
郭沫若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 政治家,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思 想和艺术影响。
国内外研究
《雷电颂郭沫若》作品在国内外 学术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个人评价
《雷电颂》是一部深情奋发、意 义深远的作品,体现了作家对国 家和社会的热爱和思考。
六、结语
1 总结
《雷电颂郭沫若》是一部受人尊敬和研究的文学杰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题材分析
《雷电颂》以自然界的雷电为 主题,描绘了大自然的豪情壮 丽。
语言特点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 声韵的变化,使作品更具感染 力。
艺术风格
作品的风格雄浑、磅礴,展现 了郭沫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 才华。
三、历史背景
1 文化大革命
《雷电颂》诞生于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反 映了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雷电颂》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课件:《雷电颂》](https://img.taocdn.com/s3/m/816ea148cfc789eb172dc8d5.png)
自主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秽( ) 犀利( ) 劈开( ) 稽首( ) 虐待( ) 驰骋( ) 忏悔( ) 迸射( ) 脚镣( ) 罪孽( ) 鞺鞳( )( ) 木梗( ) 郢( )
自主学习
字音: zhù pì xiào lán huì xī pī qǐ nüè chěng chàn bèng liào niè tāng tà gěng yǐng
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 犀利: 虐待: 踌躇: 鞭挞: 祈祷: 拖泥带水:
字义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 望。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郭沫若,著名作家、诗人、 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 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 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 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 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 澎湃的诗情。
背景补充:《屈原》写于 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 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蒋介 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 “皖南事变”,大肆屠杀, 掀起反共高潮。
1.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品味语言
“你,你东君,你是 什么个东君?” 是反问句、设问句, 呼唤指斥,使诗文 增强了战斗力。
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象?结合写作背景, 想想这里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写到了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 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 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等景象 。
⒈挚爱(或热爱) 痛恨(或仇恨) 诗人对 祖国的挚爱(或表达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 献一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80ce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1.png)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雷电颂》课件 八年级语文
![《雷电颂》课件 八年级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427962561252d380eb6eb1.png)
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 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 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 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 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 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 《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 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 我们当时的时代。”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 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 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有关屈原及介绍的作品。 如《楚辞》其中有名句如“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既死兮神 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鸟飞返故乡 兮,狐死必首丘。”等 2、阅读郭沫若的其它剧作 。
《雷电颂》
郭沫若
睥睨 犀利 雷霆 忏悔
伫立 迸射 踌躇 罪孽
驰骋 污秽 播弄 肆虐 鞭挞 祈祷 拖泥带水
睥睨(pì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 nì 的样子。 伫立(zhù ):长时间地站着。 污秽(huì ):不干净(的东西)。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驰骋(chí chěnɡ):(骑马)奔驰。 虐待(nü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è 鞭挞(tà ):鞭打。比喻抨击。
讨论文本结构层次
第一层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 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1—8)
第二层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9—13)
细读研讨
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 2. 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 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种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 果? 象征 拟人 呼告 反复、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 排比、比喻、反问 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 作用: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 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 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 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 动,灵之喊叫”,达到了最 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 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 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 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 的热烈追求。 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 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d3920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f.png)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强调。
)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就是要用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教育人们,激励人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屈原在其中的一段内心独白,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伟大灵魂的高尚情操。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睥睨咆哮污秽稽首犀利虐待踌躇鞭挞忏悔罪孽迸射三、伟人掠影2、教师出示大屏幕: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1、播放《雷电颂》朗读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点评论。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激澎湃,气势雄浑。
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3、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请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五、研读与赏析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给大家听,谈谈屈原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六、小结《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雷电颂教案(9篇)
![雷电颂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795c2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3.png)
雷电颂教案(9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这次为您整理了9篇《雷电颂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提示: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一)听读录音,找动身现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
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分、高亢激昂)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第7课 《雷电颂》课件
![第7课 《雷电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6a0112a76e58fafab0039b.png)
屈原的故事
郭沫若
字的读音:
睥睨pìnì 污秽huì 犀利xī 迸射bè ng 播弄 虐待nü è 雷霆tí ng 鞭挞tà 祈祷 罪孽niè 稽首qǐ 脚镣lià o 咆哮pá o xià o 眩目xuà n 驰骋chíchěng 郢yǐng 鞺鞺鞳鞈tāng tà 忏悔chà n
拖泥带水
词语积累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播弄:摆布。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郭沫若:作家、诗 人、历史学家、剧 作家、考古学家、 古文字学家、社会 活动家。原名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 神》;历史剧《屈 原》《棠棣之花》 《虎符》《高渐离》 《南冠草》
写作背景
《屈原》1942年写于重庆。这时 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国民党反动统 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半壁河山沦于敌手,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 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 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 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 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是借 了屈原的时代象征当时的时代。
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
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属于 综合艺术。 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 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台词又可分为对白,独白和旁白。 《雷电颂》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整体感知
听录音,整体感知。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 、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 上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3 、模仿朗读:根据录音,揣摩语气、语 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1、概念----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 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 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 情感(本体)。 2、作用----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 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 出来,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和感染力。
7.《雷电颂》
![7.《雷电颂》](https://img.taocdn.com/s3/m/d7006be8700abb68a982fb12.png)
雷电颂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 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 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理解分析 瑰丽多姿、激情澎湃的语言。
预习与交流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睥睨(pìnì ) 波澜(lán) 发泄(xiè) 稽(qǐ)首 脚镣(liào) 鞺鞺鞳鞈(tāng tà) 污秽(huì ) 迸(bèng)射 罪孽(niè)
合作与探究
1.雷电颂其实是作者在颂谁? 屈原 2. 文章全部是屈原的内心独白,他赞美了 什么,指斥了什么? 第一层(1-8):歌颂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 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9-13):怒斥神祇,抨击昏庸腐朽的 当权者。
瑰丽奇特-----品味想象美
1. 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象?
2.结合写作背景,想想这里用到了什么表现 手法?
3.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赋予这些形象哪些 象征意义?
激情澎湃----品味情感美
1.《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 何做到这一点的? 拟人兼呼告——爱憎表达最直接有力 排比和反复——句式整齐,感情表达更强烈 多用短句——语气急促,情感激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 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人。现代著 名作家,诗人,剧作 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 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 《棠棣之花》《蔡文 姬》《武则天》《虎 符》《高渐离》《南 冠草》
背景链接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 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 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 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 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 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揭 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白, 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