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古代文学2课程编号:0115018B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32总学分:2开课学期:第三学期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古代文学1开课学院:文学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

教学中,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五、考核方式学期中写两次小论文,期末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六、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课堂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其它建安文学31两晋诗歌31南北朝诗歌31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小说2初唐诗11盛唐诗(山水、边塞)21李、杜21中唐诗31晚唐诗21古文运动、唐传奇、唐五代词3合计248七、教学内容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4学时)【教学目标】了解“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理解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掌握建安到正始诗风转变的轨迹。

【教学内容】一、曹操与曹丕1、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2、曹丕与七言诗二、曹植1、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2、骨气奇高辞采华茂3、五言诗的发展4、后世诗人的认同三、王粲、刘桢及蔡琰1、“七子之冠冕”王粲2、仗气爱奇的刘桢3、蔡琰与《悲愤诗》、四、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五、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1、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2、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3、嵇康与应璩的诗【教学重点】曹操、曹植、阮籍的诗歌创作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名称(英文):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三、课程简介本课程自上世纪初林传甲开创后,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从草创至成熟,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越来越趋于精细化。

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国际化的趋势成为时尚,日本汉学的细密化研究与欧美汉学的理论探索,都推动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发展。

为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与中国文学经典作品,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完成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中国文学史是描述中国文学创作演进历程的历史。

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背景研究很重要,这是深入阐释文学创作的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

二、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

三、文学作品,这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

因为文学创作最终体现为文学作品,没有作品就没有文学,更没有文学史。

换句话说,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阐释文学作品的演变历程,而前两个层面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的。

四、课程目标1.初步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发展、成熟、演变的基本轮廓,基本规律。

2.了解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文学的基本状况,重要作家、作品及有关的重要文学现象,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有关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

3.分析思考古代文学产生、发展、成熟、演变的原因。

4.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与阅读能力,使他们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从文学发展流变的高度去把握单篇的作品,能够从世风、士风、文风的互动关系中去分析作品。

五、课程内容与进度安排(一)课程内容第一章隋代文学概述、唐代文学分期及繁荣原因1.教学目标➢了解唐诗发展的分期;各期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AncientChinese1iteratureII课程编码:25AooO8W学分:4.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64其中讲课:64实验或实践:0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推荐教材: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唐宋文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目: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唐宋文学部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乔象钟、董乃斌著:《唐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唐宋部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唐宋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明•高棣辑:《唐诗品汇》,中华书局,2015年版;罗宗强著:《唐诗小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中华书局,三联书店,2002年版;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俞平伯选释:《唐宋词选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阶段唐宋文学课程是二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唐宋时期文坛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文学发展过程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这一时期文学的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按历史时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课外阅读、作业和考试一系列辅助环节,达到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课程代码:1C11047 学分:4总学时数:64 理论时数:64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2》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和元代文学。

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对《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由主讲教师大班讲专题、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

其中,大班授课主要是勾勒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理论梳理,小组讨论部分由学生精读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第1章初唐诗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初唐诗歌的文学知识,了解“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等诗人的创作概况。

课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鉴赏具体的初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1)什么是“上官体”?(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诗人?其代表诗作各是什么?(3)律诗是由谁完成最后定型的?(4)陈子昂的代表作是什么?为什么说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复古倾向?(5)张若虚和刘希夷的代表作各是什么?2.课堂讲解(1)唐代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有什么关系?(2)唐代诗歌发展有着怎样的脉络?。

(3)“初唐四杰”对唐代诗史有何贡献?(4)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什么?有何意义?3.课堂讨论(1)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Ⅱ【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 了解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二、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二、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四、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2.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4.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31050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TraditionalLiterature2课程总学时:32讲课:32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文学2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文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中国古代文学2课适用于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三年级使用,共32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教师讲授、分析,与学生自行阅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自行阅读的前提下,写出书面发言提纲,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对话、讨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考查等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学习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的选择以围绕教材筛选出的练习题为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扩充,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诗歌朗诵,观看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历代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能结合社会现实对作家作品作恰当的评析。

中国古代文学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1.《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陈文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二)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国古代文学》,张新科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年版。

(三)在线资源知网学术论文(图书馆网络平台)(四)学术期刊文学遗产文学评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样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理清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能认识并牢固掌握各个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钻研学术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加强学生古典文学修养,承传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汲取优秀作家、作品蕴含的优秀思想,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与道德品格。

课程目标1:掌握古代文学文学的基本知识点基本的理论,以及秦汉魏晋文学的流变与主要文体、代表作家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成就。

并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古代文常见问题,初步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学学科的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1】课程目标2:能够界定有关两汉魏晋南北朝各类体裁尤其是诗歌、散文、辞赋的文体特征,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解读和研究方法,评判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进而具备分析、研究、评论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能够借助文献资料收集与检索等现代信息技术,写出研究小论文或鉴赏文章。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3.3】课程目标3:能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传统,关注语文学科前沿领域和教育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前景。

《中国古代文学》Ⅱ课程教学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Ⅱ课程教学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Ⅱ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代码:1301 开课专业: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开课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8学时课堂讲授: 66学时习题课: 2学时(二)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属于主干课、必修课。

(三)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借助对作家、作品,对文学发展史及本专业学术前沿状况的评述,使学生把握中国先秦文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其文学鉴别和审美水平。

在教学中,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应在学生修完古代汉语和文学理论课以后开课,因为它们都是本课程的基础课。

本课程是先秦文学课的继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两大部分,二者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辅相成。

本课程采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授课者既要讲历史的文学,又要讲文学的历史。

作品是史的基础,而史又是作品的座标定位。

空讲史是天马行空,只讲作品是瞎子摸象。

授课者在讲授时,应立足于文学本位,运用史学的思维,采取美学和文化学的大视角,关注文学作品的当代性,古为今用。

只有准确把握作品和文学史的这一微观与宏观的辩证关系,才能驾御好教材,处理好授课内容。

具体说来,其操作过程,大致如下:就其通常的情况而言,授课时,应先作要言不烦、提纲挈领的文学发展史的概述,随后,再作作品的讲读。

讲读与概述,二者应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因果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疑问,应贯穿于整个的授课之中。

如此,才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与史有感铭肺腑的效果,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讲读中,授课者应有分析,有综合,先分析,后综合。

在讲读与概述中,授课者还应注意全部授课内容的信息量大而有用,宽而不杂,也应注意授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和讲授的节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古代文学2》课程编号:0113006B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32总学分:2开课学期:4适用专业:新闻学先修课程:《古代文学1》开课学院:文学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古代文学2》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文学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古代文学2》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对学生完成以下方面的教育:1.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史》(三、四卷)和宋至五四之前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是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

2.帮助学生获得阅读、分析、鉴别、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与研究能力。

3.将文学史知识与学生人格的培育和趣味的养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使学生具备新闻学专业所要求的一些重要素质,包括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掌握基本的文学作品知识和文学史常识,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悠久传统和主要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学生自学、讨论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参照考勤和平时作业)六、课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讲授课时第一章宋代文学柳永2第二章苏轼2第三章周邦彦2第四章2陆游2第五章辛弃疾第一章元代文学关汉卿2第二章王实甫2第一章明代文学《三国演义》2第二章《水浒传》2第三章汤显祖2第四章《西游记》2第五章《金瓶梅》2第六章“三言”“二拍”2第一章清代文学《聊斋志异》2第二章《儒林外史》2第三章《红楼梦》2合计32七、教学内容:第一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北宋前期词的发展情况。

理解晏殊、欧阳修词的特点。

掌握柳永词的内容和主要艺术风格、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了解张先的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作用铺叙与白描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教学重点】北宋几大词家的创作成就和词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北宋初期到中期词的发展变化。

【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二章苏轼(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苏轼的人格特点;苏轼诗歌的特点;苏轼散文的特点;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教学内容】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第二节苏轼的古文的辞赋、四六自然与雄放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叙事、抒情、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辞赋和四六第三节苏轼的诗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乐观旷达的精神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第四节苏轼的意义与影响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对词境的开拓以诗为词的手法苏词风格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苏轼诗文词的创作及不同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苏轼的文学成就与北宋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三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2学时)【教学目标】1、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2、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3、晏几道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4、秦观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作词方法5、周邦彦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6、周邦彦词作艺术的规范化【教学内容】第一节黄庭坚和晁补之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第二节晏几道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第三节秦观伤心人的伤心词情韵兼胜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第四节贺铸奇特的个性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第五节周邦彦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词作艺术的规范化【教学重点】1、秦观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作词方法2、周邦彦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3、周邦彦词作艺术的规范化【教学难点】周邦彦词作艺术的规范化【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四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2学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2、杨万里的“诚斋体”;3、范成大的田园诗。

【教学内容】第一节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入蜀前后的变化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第二节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抗敌复国主题隐逸情趣爱情诗平易晓畅中的恢宏雄放之气七言诗的高度成就第三节陆游的影响陆游对南宋后期诗坛的影响陆游对后代诗人的影响第四节杨万里和范成大诚斋体的艺术特征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2、杨万里的“诚斋体”【教学难点】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五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掌握辛弃疾生对词境的开拓,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了解辛派词人及其创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第二节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第三节辛词的艺术成就意象的转换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第四节辛派词人辛派先驱张孝辛派中坚陆游与辛词相似的陈亮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教学重点】英雄主义词作的内涵。

辛弃疾对词境开拓。

【教学难点】英雄失路悲愤感情中的社会内容。

【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一章关汉卿(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窦娥冤》的思想内容。

3、通过关汉卿各类作品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元杂剧的风貌。

【教学内容】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旨趣关汉卿的生平认同儒家仁政学说俗不脱雅、雅不离俗的创作风貌第二节《单刀会》与《西蜀梦》呼唤英豪英豪被害谁救天下苍生第三节《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下层民众奋起自救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弱小女性的智慧和胆略机趣横生的喜剧性误会第四节《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惊心动魄的人间惨剧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满腔怒火喷薄而出人间正义的最终胜利第五节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场上之曲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擅于设置悬念本色当行的戏剧语言【教学重点】《窦娥冤》的艺术成就;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教学难点】《窦娥冤》的艺术成就【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二章王实甫与《西厢记》(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王实甫和崔、张故事的流传与演变,掌握《西厢记》的艺术创新。

【教学内容】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及其莺莺故事的创新作词章风韵美体制的创新题旨的改造第二节《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冲突第一次激化矛盾的转移泰山压顶和四两拨千斤第五本第三节《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社会影响主动追求爱情的莺莺志诚种和傻角机智泼辣的红娘文采与本色相生禁毁与模仿【教学重点】《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

【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一章《三国志演义》(2学时)【教学目标】回小说的特征。

《三国演义》的主旨;忠奸说;“三绝”的形象分析;七实三虚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关于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时间《三国忠演义》的主要版本第二节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三国志演义》的主旨: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揉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政治上向往“仁政”:在政治上向往仁政,在人格上注重道德,在才能上崇尚智勇,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人格上注重道德才能上崇尚智勇关于“拥刘反曹”在悲伦和迷惘追寻传统第三节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虚与实的结合七实三虚非凡的叙事才能表现出非凡的叙事才能:在叙事时,是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全景式的战争描写所叙事件以描写战争为主,充分显示了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仅仅歌颂了力,更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历史演义体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历史演义的繁荣列国系统的小说隋唐系统的小说明末的时事小说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广泛影响《三国志演义》在国外【教学重点】《三国志演义》中的仁政思想;曹操形象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七实三虚的方法;特征化性格的刻画【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2学时)【教学目标】理解《水浒》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水游故事的流传与发展作者问题《水游传》的版本第二节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一曲“忠义”的悲歌“忠义”观的形成及其复杂性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忠义”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

:《水浒传》与农民起义第三节用白话塑造传奇英维的群像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第四节《水浒传》的影响《水浒传》的社会影响《水浒传》的文学地位《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水浒传》在国外【教学重点】理解《水浒》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英雄人物的塑造【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三章汤显祖(2学时)【教学目标】“临川四梦”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分析杜丽娘形象的意义;论述《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内容】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坎坷的仕途徘徊于儒、道、释之间人生的“至情”论第二节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牡丹亭》的题材渊源人物性格冲突浪漫主义风格文化警示意义“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第三节《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四梦”之比较第四节汤显祖的影响汤显祖影响下的剧作家汤剧的社会影响“临川四梦”的演出与传播【教学重点】“临川四梦”之比较;《牡丹亭》主要内容;杜丽娘形象分析【教学难点】“至情”论的深刻内涵;【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第四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2学时)【教学目标】《西游记》的成书过程;《西游记》的主旨;《西游记》的艺术结构;孙悟空形象;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玄奘取经题材的神化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作者问题吴承恩《西游记》的版本第二节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戏笔中存至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第三节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谈谐性极幻与极真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戏言寓诸幻笔第四节《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教学重点】孙悟空、猪八戒形象分析;艺术结构;刻划人物的方法;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