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作者:郑春林
来源:《高教学刊》2018年第13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宣传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负有重要责任。

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供需错位”、“供给”质量过低的问题,在经历教育领域从“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理解偏差,过分强调迎合学生需求,未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尤其是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仍有待提高。

文章运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思维,在考虑高校学生的需求基础上,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形式、供给环境四个方面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高效供给提出建议,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有引领作用的思想精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170-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ropaganda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ist ideology in our coun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in the country and promoting the policie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t take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the problems of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low quality of suppl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acher-oriented" to "student-orient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misunderstandings that overemphasized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fail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iscourse righ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applies the thinking of "supply-side reform" in the economic field,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s the precise suppl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main body of supply, the content of supply, the form of supply, and the environment of supp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efficient supply.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high-quality, leading ideas, and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pply-side reform; recommendations for measures
一、概述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宣传阵地,担负着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责任。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求新、求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

而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以及丰富的形式手段,迎合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信息参差不齐,大学生易被一些错误言论和思想利用,对于其正确的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起着歪曲误导的作用。

高校在经历了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缺乏辩证思维和理解偏差,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迎合学生需求,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错位和供给端过分重量忽视质的问题,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精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迟缓,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反感、厌学现象,这些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大打折扣,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极为不利。

基于此种现象,笔者在充分考虑高校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着重探讨如何摆脱供给端低效质低现状,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實现精确供给、高效供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道德调节作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同样也会召唤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相应改革,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低端无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想文化精品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职能。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

”[2]传统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他们承担的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完全靠理论课教师的知识观念灌输,很少利用学生典型、社会知名人士讲座或者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来以榜样示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重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反映,它涉及诸多领域和诸多主体。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引导其思想品德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笔者认为凡是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有正确的引领和启发作用的主体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他们不仅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他们还需要学习生活的经验和鼓励以及今后职业和人生选择等重大问题的指导和建议,因此改变供给主体过于单一,实现多元供给,多元共治来满足学生思想上的需求尤为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量多质低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以及道德观教育。

”[3]世界观指引方向,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政治观、道德观以及法治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思潮的有效引领,通过这五大方面的教育,使人不仅处理好个人问题,而且能够将个人与国家社会紧密结合,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可以肯定的是这五大方面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高校进行这五大方面教育的过程中,要么过于重视理论宣传教育,要么过于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理论和时事相结合,此外,高校也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党和国家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等系列讲话活动,同时也着手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活动,但是在高校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存在低端无效的结果,很多高校学生组织对这类活动要么走形式要么偏离内容要旨,活动开展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案例作品很多,但是却存在着重复使用、同质化甚至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和现实热点的问题,因此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无新意又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形式死板僵化
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传统课堂之中的单方面“思想灌输”之中,还是那种“你说我听,你写我记”的传统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老教师受传统僵化教学模式的束缚一时难以转变,而且也缺乏新媒体使用的技能,课件制作以及课堂内容展示难以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使原本理论抽象的、远离学生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更加为学生所厌烦。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常用的除理论灌输法外还有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等。

”[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不缺乏,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视这些方法的使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用降低。

(四)高校过分迎合学生需求,缺乏对学生思想有效引导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便利我们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由于网络技术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即时性等特征,国家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存在部分真空,一些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在网上肆意宣泄,散布不是甚至违法信息,同时网络也成了西方腐朽文化传入的重要平台,当前高校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理智,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部分高校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走向极端,过分迎合学生需求,讲求课堂形式而忽视对高校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现实中理智应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有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精神引领作用,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满足学生知识、精神渴求,从而在复杂的现实和虚拟环境中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一)有利于优化系统结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
“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

”[5]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的功能发挥受部分因素的制约,整体的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系统论的最优化原则就是要选择最优的结构形式,使整体发挥出最大限度的功能。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件系统的功能,它不是简单的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它受到诸多要素的制约,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形式手段、教育媒介、教育环境等诸要素,因此实现这些要素的系统衔接和有效配合,有利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

同时思想理论是变革的先导,思想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能够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完善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现实资源最优利用,实现物尽其所值,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都能得到最优资源,从而实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系统要素的有效配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介体等诸要素的最大效用,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在实践中不断和发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发展,不断完善学科体系。

(三)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实现高端精准供给“思想产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供给侧改革”不同于西方供给派所主张的“供给侧改革”,它在强调供给的同时并没有忽视需求的作用,供给与需求是一体两面,不可分裂,而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考虑高效供给,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想精品,实现供给与需求有限对接。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供优质“产品”,精准供给,满足学生知识和思想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思想问题,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协同发力,多元参与,优化质量和形式,通过理论课教师、高校部门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笔者在此从主体、内容、形式、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多元主体协同供给
1. 理论课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培养优良品德的主体,高校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中听理论课教师授课,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首先需要理论课教师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既能够将理论知识讲透讲到位,又能够引经据典,密切结合当今时事热点,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觉得理论知识并不是那么枯燥,离自己的生活也并不那么遥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明确、正确的观念,同时又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其次,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多媒体运用能力也应该得到提升,高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思想的沟通者和情境的“表演者”,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同身受,将课堂艺术化。

最后,应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年轻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都在40-50之间,具有多年的从教经验,这既是优点同时也是局限,这使这部分教师能以适应当前的学生思想特点和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存在一定的代沟,而年轻教师则适应能力强,与学生更能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2.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实现有效衔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并非仅仅局限于理论课教师,为更好的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主体,感受到的不同人物的经验和心得体会,高校应该充分应用榜样示范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高校学生感人事迹、好人好事等,为学生树立贴近他们生活的榜样形象,从而使他们更能够受到鼓舞。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也应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与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并通过他们的真诚服务以及耐心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从而自己在内心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此外,高校还应该请社会优秀人士来校讲座,通过讲授他们在学生时代中的迷茫和坚持,现在的成功和感悟,通过对学习、生活、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介绍,让他们更真切得感受到成功需要坚持,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取关于学习和求职的经验教训,有效规避高校大学生内心的迷茫,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目标和信念。

(二)去粗取精盘活资源
1. 精选实时热点,构建系统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综合立体供给的内容体系,这些内容体系并非孤立的一部分,各部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有些内容存在交叉的部分或者从不同的视角看会有不同的看法,高校教师在授课时首先应该谈论研究,将这些内容涉及的课程实现有序分配,不仅在内容上还要在侧重点上有所偏重,这样高校教师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工作,同时又能够节省时间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系统讲解,此外,这种避免重复讲解的方式也不会让学生厌烦,而是通过对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交流或是在一些共同问题上从不同视角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由
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以往思想精华的继承,同时又是对当今思想的创新发展,对当今问题的分析解决,因此,教师应该紧密联系时事热点,为学生提供真正有供给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资源质量
正像市场机制一样,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特征,使得市场资源存在浪费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存在这种分配不当,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因此高校应充分调查估算合理分配资源,同时应该明确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取胜不在于开发的教育资源的数量以及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多少和“求异”,更不能够以发表论文著作衡量一个高校的综合实力,高校应该摒弃那种唯排名论,一切教学科研活动以排名为先的错误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摆正位置,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质量,集中优势力量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素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实时滚动供给。

最后,各高校应该打破隔绝状态,相互学习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创互享。

(三)丰富形式分层指导
1. 分层指导,实行针对性教育
人们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入的过程,认识水平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特征,不同年龄水平的学生对特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笼统进行,本科生、研究生、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层次不同,认识高度不同,对知识、思想需求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群体高校应该做好事前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不同学生的真正需求,从而实现高效供给。

因此高校应该采用不同类型的教材、不同教育方式,甚至专业书籍的安排序列也应有所区别。

2. 丰富形式,打造多元课堂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改变传统“你说我听,你写我记”的僵化课堂模式,将探究式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等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情感实时交流。

此外,高校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搭建微博、微信等平台,老师课前发布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实现学生课前对知识的预习,而老师在课上则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突破,从而打通知识,实现情感认同。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实习、就业创业、暑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有的选择,通过学生亲身實践从而达到对学生教化的作用。

(四)完善制度優化环境
1. 优化校园自然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德谟克利特认为人通过环境的熏陶、日常的锻炼和教育而获得“第二本性。

”[7]荀子也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

”[8]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优化自然环境,完善文体设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 挖掘高校精神传统,实现思想渗透
高校应充分发扬高校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发扬优良的校风、班风、校规、学风和教风等软文化。

一方面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的“我爱我校”、“我知我校”等文化活动,让学生自觉去了解母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文化,通过鼓励优秀学生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此外,高校还应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对高校学生情况的信息调研制度和反馈实施监督机制,切实掌握学生思想心理状况,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调节,防患于未然。

最后,高校应该注重良好校规校纪,班风学风的建设,尊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并不意味着对大学生毫无约束,任意为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高校应注重纪律意识的宣传和渗透,让学生自觉遵规守纪;同时高校也应该为学生创建自由的表达平台,通过营造学术环境、规范校园网络环境、创建优秀校园文化环境为高校大学生提供自由的表达和创造的人文环境,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意见、思想碰撞中实现在校大学生知识情感的转变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
///a/20160305/47702643O.shtm1,2016-3-6.
[2]陈万柏,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9.
[3]陈万柏,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77.
[4]陈万柏,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24-229.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175.
[6]袁贵仁,等.马克思主义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1.
[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M].商务印书馆,1982:110.
[8]荀子.劝学[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