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落实德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落实德育

现阶段,学生的教学要进行全面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怎样进行德育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签:德育学科措施

德育是个系统的工程,内容也比较多,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品社”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义不容辞的。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落实德育教育呢?作为一名品社教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落实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落实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特点,注意德育落实的生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落实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落实的生动性。例如: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品社教科书的第三单元《来自社会的关爱》,讲的是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学校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他们提供了什么服务?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答案:门卫董师傅一天要锁好几次门,保洁员阿姨每天为了给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楼上楼下滴打扫卫生等等。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为校争光。这样,《品德与社会》也自然的落实了思想感情的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寻求结合点,注意德育落实的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

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例如:如:在上《规则在哪里》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个小游戏,并提醒学生,游戏要有规则,否则无法进行。从而导出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规则。如:学校公共场所图书室看书,电影院看电影,交通行路等。教育学生从小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讲究公共道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各项规则可以保证我们的健康、安全,从而进行愉快地学习。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以此为德育教育的落实点是教师最佳的选择。

四、根据年龄,注重德育落实的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五、加强联系,注重德育落实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落实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只有从言传身教,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多层次、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定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成为建设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郭雯霞. 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如何落实——兼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建设[J]. 课程.教材.教法,2005,04:53-57.

[2]郑亚男.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J]. 学理论,2013,11:277-278.

[3]杨今宁. 品德与社会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弱化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2,05:62-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