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屈原精神及其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屈原精神及其价值

2011-12-27 15:40:56 来源:作者:周秉高评论:0 点击:88

【摘要】屈原精神的要点,就是关心民瘼,热爱祖国;就是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就是无私无畏,勇敢坚定。所谓“和谐”,决非仅仅是“温柔敦厚”,而是应该将刚、柔二者“调和”起来,方可“谐顺”。今天响应党中央号召,建设和谐社会,不能只宣传孔子,只宣传儒学,而还要宣传屈原、宣传楚辞。屈原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珍贵的价值。

【关键词】屈原精神;爱国;求索;无私;和谐;价值

屈原及其作品在历史上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文学角度说,王逸早有定论:

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

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

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矣。(1)

刘勰《辨骚》亦赞美屈原及其作品“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2)然而,屈原及其作品的价值,远不仅仅止于文学范畴之内。回眸历史,每当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屈原及其作品总会成为号召民众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时代强音和精神大纛。

如,屈原死后不久,“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3)“其行义”者,爱国也。楚国人民本来就有强烈的乡土情结和悠久的爱国传统,屈原的精神,屈原的作品,自然能引起楚人的共鸣。一代又一代的楚人纷纷纪念他,吃粽子,划龙舟……并以他为榜样,热爱祖国,抵抗强秦。楚国被秦国灭掉后,民间流传有两句话,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4)人们从这两句话中不难看到屈原诗中“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斗争意志。历史事实是,楚亡短短十几年之后,陈胜吴广这两位楚人,揭竿而起,转而攻秦;后来,项羽刘邦这又两位楚人,几年之间,便推翻了强大的秦国。批判的武器化为武器的批判,精神的力量变成武装的力量,最终改变了历史!这就是屈原及其作品在秦楚相争时的巨大影响。郭沫若生前的七言诗《屈原》抒写此事道:

宁赴江流终不悔,卒死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

“一卷诗”者,屈原作品也。

还如,有宋一代,国势潺弱,民族危机严重。当时许多的爱国志士,纷纷高歌屈子,诵读《离骚》。张元干在《水调歌头·登垂虹亭》中写道:

洗尽人间尘土,扫去胸中冰炭,

陆游《哀郢》(其一)诗中写道: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平时或“手把《离骚》读遍”(《水调歌头·赋松菊堂》),或“窗前且把《离骚》读”(《踏莎行·赋木樨》),或盛赞“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喜迁莺》)。宋末爱国诗人们更是纷纷歌咏《离骚》:

叹沉湘去国,怀沙吊古,江山凝恨,父老兴衰。

正直难留,灵修已化,三户真能存楚哉!

(刘过《沁园春·观竞渡》)

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吴文英《莺啼序》)

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

(张炎《征招·听袁伯长琴》)

著名爱国者文天祥在《端午感兴》诗中写道: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可以说,正是屈原及其作品所表现的爱国精神,孕育了一个又一个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式诗句的爱国英烈!

又如,现代史上,政权腐败,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又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志士仁人们再一次高歌屈子,诵读《离骚》。众所周知,戊戌变法中泣血的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明知有难,决不逃避,从容就义,视死如归。如果再留意一下他的《画兰》诗: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舲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人们从诗中不难看出,谭嗣同的英雄壮举显然也受到了屈原精神的激励。中国共产党首创人之一的李大钊,1913年赴日前在一首题为《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的诗中抒发其忧国爱民之情:班生此去意何云,破碎神州日已曛。

去国徒增屈子恨,靖氛空说岳家军。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为示革命,剪发留影,并《自题小像》: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荃不察”一典出自《离骚》。他并在《呐喊》扉页题《离骚》诗句道: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还集《离骚》中的两句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鲁迅先生逝世之后,被人们称为“民族魂”,而这个“民族魂”身上,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屈原及其作品的巨大影响。

至于抗日战争之中,郭沫若创作的话剧《屈原》所起到的鼓舞人心的作用更是人人皆知的了。

关于屈原及其作品在中华民族历次生死存亡关键时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例子很多,这里只是略举部分罢了。那么,为什么屈原及其作品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总能起到如此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呢?因为屈原及其作品所体现的,是忠臣赤胆,是义士丹心,是国人圭臬,是民族精魂,不妨为之定个专名曰:屈原精神。这种精神——

如闪电,一直夺目在充满血火洗礼风雨不断的中华民族漫漫征程之上;

如磁铁,一直吸引着古往今来东南西北的忠臣义士之心;

如高峰,一直矗立在多种多样丰富驳杂的世界文明史上;

如航标,一直导引着千秋万代奋发坚定的炎黄子孙的人格指向!

屈原精神,并非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要而言之,有三个内涵。

第一,热爱祖国

这是屈原精神中最亮丽之点,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上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楚国历史悠久,疆域广阔。相同的地理条件,相同的民情风俗,相同的语言习惯,使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凝结成了一种强烈的乡土情结和爱国传统。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楚囚”“南冠”“乐操土风”和“申包胥哭秦庭”等等感人的故事。屈原、《离骚》,正是这种爱国精神的继承和升华,并有着更加具体更加独特的内容。

屈原的爱国精神在其作品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即使“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仍然热爱祖国关心国事;二是迭遭打击,身陷困境,但绝不离开祖国。

(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仍然热爱祖国,关心国事

屈原身处楚怀王、顷襄王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国外,强秦崛起,觊觎关东,妄图吞并天下;国内,小人得势,奸佞当道,朝政黑暗。《战国策·中山》所载秦将白起议论当时楚国形势的一段话可资证明:

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5)

长期参与政事,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职的屈原,在国难当头之际,尽管“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惜往日》),他两次被放逐到荒僻的山水田野之间,但没有醉生梦死,也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不断大声疾呼,反复表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焦虑。《涉江》中用一连串比喻揭露当时朝政的黑暗腐朽:

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鸦,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卜居》中揭露当时“溷浊不清”的社会是: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如此黑暗腐败的朝政,必将带来亡国的严重后果。《离骚》中明确写道: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哀郢》中警告世人: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怀王十七年春,秦楚丹阳大战,楚国十万人马全军覆没。《九歌·国殇》记载了这个十分激烈的场面: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挚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屈原无比悲愤,又同时热情赞美楚国将士们那种宁死不降的爱国精神和战斗意志: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鲍照诗云:“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见疑被谤,然而仍能热爱祖国关心国事,这充分显示了屈原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二)迭遭打击,身陷困境,但仍然热爱祖国,决不离开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