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图
2021年高考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历史知识结构系统导图(图片版)
历史知识最全系统导图,五月查漏补缺必备!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8、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9、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赠送励志修身名言警句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不要询问世界需要什么。
问问什么事情可以使你活跃,然后付诸实践。
因为世界需要活跃的人。
----霍华德瑟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黑格尔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人们心神不宁是因为总是拿自己平淡不起眼的生活与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相比较。
----史蒂文弗蒂克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露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约里奥.居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甘共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框架图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服从命令、随从作战、镇守疆土、朝觐述职、交纳贡赋利:①稳定政局②镇抚各族③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④促进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弊:诸侯国日益强大,造成了割据分裂势力巩固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土地、财产继承上的矛盾古代中国的政治、南书房(康熙)制度: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②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发展③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时间:鸦片战争时期(1)三元里人民抗英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二、19世纪军民(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的反抗斗争(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军事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日本侵华史实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①九一八事变原因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1931年)国内形势: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三、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局部抗战 A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日 B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争亡运动 C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D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①抗日民族统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一战线建立 C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D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抗日战争 B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②正面战场抗战 C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D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E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A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③敌后战场抗战 B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历史:必修一、二、三 知识框架(人教版)课件
略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1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 侵华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0
甲午中日战 争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 日本侵华战 华战争 争 1900-1901 1937-1945
《南京条约 签定 及附件《望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条约 厦条约》 《北京条约》 《黄埔条约》 中国开始沦 主要 为半殖民地 影响 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了 中国社会半 殖民地化的 程度大大加 深了
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中 国 近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物质生活 与社会生 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
衣、食、住
婚姻、礼节、节气、纪元等
社会风俗
交通工具的更新 交通和通 信的进步 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大众报业的发展
电影的发展
大众传媒 的发展
电视业的发展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919
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
五四运动
李大钊 陈独秀 等
取得初步胜 标志着新民民主义革命的 利 开始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时间 1921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内容
主要的 领导者
结果
意义 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李大钊, 成立中国 陈独秀 共产党 等
1919 领导新民 无产阶级 - 民主主义 (共产党) 1949 革命
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英、荷殖民扩张的史实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的拓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历史知识结构系统导图(图片版)-最新教育文档
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3、“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必修一基础知识结构图
2020年人教版高考历史必修一基础知识结构图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①地理: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1)形成的历史条件③经济:商品经济发达,有利于平等互助、自由、民主观念形成②政治前提: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背景: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重获自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措施颁布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古①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希 (公元前六世纪初)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新设“四百人会议”腊设立陪审法庭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民(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主②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六世纪末)——雅典民主的确立制 A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度③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 B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黄金时代”)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C公职津贴。
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早期习惯法:贵族担当法官,随心所欲解释法律,平民利益受损①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成文法诞生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清晰评价: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古代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1)罗马法的发展演变公民法使用范围:罗马公民的缺陷:有明显的狭隘性法②公民法到万民法形成时间: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三世纪)律适用范围: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万民法作用: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③民法大全时间:六世纪;意义: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①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叫系统的法律体系②积极意义:a对罗马: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利益(2)罗马法的评价 b调节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③影响后世:a对近代欧美国家文法和同法制度产生影响b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武器④局限: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君权至上 c男女不平等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①二次内战,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过程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④“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本知识框架 16PPT
甲午中日战争 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新民主革命的崛起
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重庆谈判、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从 科学 社会 主义 理论 到 社会 主义 制度 的 建立
近代 西方 资本 主义 政治 制度 的 确立 与 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国之路: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发展点、影响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 中国 反侵 略、 求民 主的 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 与八国联军侵华
现代 中国 的 政治 建设 与 祖国 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根两基)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时间、发展历程、 职能的转变、地位、意义
人民大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时间、标志、54宪法、地位、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原因、含义、作用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文革的原因、践踏的表现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提出十六字法制 (走向制度化、法律化) 建设方针;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修订宪法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背景、经过、结果
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国旗、 《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及其评价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南北议和、评价辛亥革命
新民主革命的崛起 五四风雷:背景、经过、结果、评价五四运动
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标志、影响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背景、结果、影响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图PPT课件
当 两极格 原
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根本原因)
今 局结束 因 ( )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
世 界 政
结 果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 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
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治
格
背
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局
景 西欧、日、中及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的 多 极 化 多级化趋 趋 势的出现 势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一百多年来第 中国社会半殖 中国半殖民 一次取得反帝 民地化的程度 地半封建社 侵略的完全胜 大大加深。 会完全形成。 利。提高中国
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 指导
第五单元知识
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
革命道路
城市暴动
城市中心
斗争方式 革命进程
武装斗争
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现实
第六单元知识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政治制度 建设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民主政治 建设
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
新
:民主集中制
中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国
政治协商制度
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新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时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共同纲领》 54《宪法》
现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 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增强。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精选推荐PPT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
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胜
与中周美边 关国系家开的始睦正邻常友化好(关19系72,年上)合阶组织政权。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政党 的正确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利的保障
意义
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
第一次伟大尝试
实
启示
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 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
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义取代
第六单元知识
现
代
中 政治制度
国
建设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祖国统一
一
大业
民主政治 建设
法制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新
原则:民主集中制
中
中共领导的多 合作和政 国
治协商制度
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 合作 新
和政治协商制度
时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期
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一年)
成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 中美建交(1979年)
中日建交(1972年)
改革开放 新时期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组织
制。
式。
议会制君主立 二元制君主立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宪
宪
概念
君主统而不治;君主任命对他 议会内阁制 议会内阁制度。负责的内阁, 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到八单元结构总结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到八单元结构总结图高中历史必修一一到八单元结构总结图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元①人民代表大会②民族区域自治③十一届三中全会④依法治国⑤“一国两制”⑥香港⑦澳门⑧“另起炉灶”⑨“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⑩“一边倒”联合国中美中日第四单元产生条件:1,自然条件山多平原少,海岸线曲折2,历史条件:城邦第五单元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过程:1,奠基,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按财产划分等级,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2,形成,克里斯提尼改革(十部落,抽签、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轮流,陶片放逐法)3,极盛,伯利克里改革(取消财产限制,抽签任职,津贴)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实质: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妇女、外邦人、奴隶无民主,小国寡民的民主。
重点:三次改革内容!!第六单元: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特点君主虚位,议会至上皇权至上,军事封建性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共同点: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2,都实行三权分立,权利与制衡原则。
3,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PS:比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先进)第七单元扩展阅读: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各课知识归纳及同步测试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感悟与思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这个幽灵说:让统治者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理论武器,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为之奋斗80年的根本纲领:“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而每一个阶段性纲领的调整,都是为了更接近这个理想。
《共产党宣言》光芒普照中国大地。
思考与判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归纳与运用【知识归纳】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1)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1825年经济危机社会条件(2)英法德工人运动阶级条件(3)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条件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理论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革命实践:共产主义者同盟二.巴黎公社1.导火线: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成立2.革命开始: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治:废除旧国家机器,代之工人阶级自己的国家机器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3.措施:(1)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2)政治:废除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4.历史意义:(1)地位: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作用: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5.影响: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知识运用】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体系历史条件:(1)社会经济前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曲折而艰辛。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中国开 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皇帝掌握实权, 议会拥有立法权。
0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 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 理都造成沉重打击。
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为共和政体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强调了人权、自由、平等原 则。
1875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两极格 的 局形成 多 极 化 趋 势
第八单元知识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背 景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政治: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苏联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表 现 经济:美国实行( )计划, 苏联等六国成立(
)
军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20世纪 80年代初 澳门回归 (1999.12.20)
“一国两制” 的实践 香港回归 (1997.7.1)
对台方针( 海峡两岸关 系的发展
)
有 利:共同愿望、成功实践、 国力增强、交流频繁
不 利:岛内台独势力、国际 反华势力
第七单元知识
方针 新中国 初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明治维新后, 日本走上发展 资本主义
朝鲜农民起义
瓜分中国
吞并中国
直接原因
禁烟运动
义和团运动
签定条约
( )及其附件 1、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2、客观上促进 中国近代化。
《()条约》 《()条约》 《辛丑条约》 《北京条约》 一百多年来第 中国社会半殖 中国半殖民 一次取得反帝 民地化的程度 地半封建社 侵略的完全胜 大大加深。 会完全形成。 利。提高中国 国际地位
雅典民主政治条件
地理条件 城邦形成
罗马法的形成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发展
雅典民主政治 梭 伦 改 革 克里 斯提 尼改 革 评价 衰落 伯里 克利 改革
第 二 单 元 知 识
公 民 法
万 民 法
形成体系
帝 国 法 令
主要内容
作用 影响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政体
第三单元知识
概念 分类 概念
原则
成就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与苏联等国建交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70年代外 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 )(1972年) 中美建交(1979年) 中日建交(1972年)
改革开放 新时期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组织
《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宪法》
宪法法律 《权利法案》 《德意志帝国
三权分立 美国1787年 宪法
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
鸦片战争 列强侵华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二鸦 甲午中日战争
第四单元知识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
1900-1901
日本侵华 战争
1937-1945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 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结合
影 响
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两极格 局结束
原 因 结 果
斯大林模式的僵化(根本原因) ( )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的领 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 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背 景 表 现 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共同纲领》 54《宪法》
新 中 国 初 期
新 时 期
新中国 初期
法制建设方针 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体系
新时期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祖国统一 大业 建 设 与方针
西欧、日、中及发展中国家力量增长
欧共体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发展 中国振兴
多级化趋 势的出现
影 响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 1 、2 、3 ) 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背 景 表 现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 成为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一单元知识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公天下 家天下) 分封制(目的、对象、内容、影响) 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 皇帝制度 秦朝 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
古 代 中 形成 国 的 政 发展 治 完善 制 度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强化
汉至元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 选官制度的变化
明清
明:废丞相,设三司;
内阁制度
清:设军机处(顶峰)
清朝(多继承明朝官制,这里简单划分) 中枢部 内阁 | 军机处 | 六部 佐理部 都察院 | 大理寺 | 理藩院 | 翰林院 | 通政司 | 国子监 | 钦天监 帝室部 宗人府 | 内务府 | 詹事府 | 太常寺 | 光禄寺 | 太仆寺 | 鸿胪寺 | 太医院
君主立宪制 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 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的限 制。 议会制君主立 二元制君主立 宪 宪
共和制 以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关 和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 式。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总统由选举 产生并直接 领导政府, 不对( ) 负责。
君主统而不治; 君主任命对他 议会内阁制 负责的( ), 度。 议会内阁制度。 直接掌握行政 权,立法权归 议会行使,但 君主有否决权。 宪法》
1919- 1949
第五单元知识
项目 革命理论 革命道路 斗争方式 革命进程
工农联盟情况
巴黎公社 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 指导 城市暴动 武装斗争 进展迅速,但很快失败 (注意采取的措施)
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 城市中心
武装斗争
进展十分迅速且取胜 (注意发展过程)
孤军奋战
工农联盟
经验或教训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 政权。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政党 胜利的保障
世纪之交 的世界格 局:多级 化趋势的 加强 影 响
俄罗斯军事力量强大。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 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增强。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的发展
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 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1894- 1912
五四 运动
1919
( )阶级登上政 治舞台,促进马克 思主义传播,标志 着新民民主义革命 的开始 使中国社会发生第二次历史性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 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建 结束屈辱历史,走向独立自主。 夺取政权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新民 民主 主义 革命
的正确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 盟
意义
巴黎公社则是( )阶级夺取政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 现实 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第六单元知识 民主政治 现 建设 代 中 国 的 政 政治制度 治 建设 建 设 与 祖 法制建设 国 统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主要影响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革命 太平 天国 运动 辛亥 革命 时间 1851- 1864 纲领 性质特点
第四单元知识
意 义
《天朝田 亩制度》 农民反侵略反封建, 《资政新 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篇》 三民主义 ( )革命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 )共和国。促进资本 主义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第一次 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