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要求

合集下载

测量工程中常见的规范要求及其解释

测量工程中常见的规范要求及其解释

测量工程中常见的规范要求及其解释在测量工程中,常常会有各种规范要求,这些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同时,也为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量工程中常见的规范要求及其解释。

一、测量精度要求在测量工程中,测量精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代表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常见的测量精度要求有:1/2刻度精度、1/10刻度精度、2mm精度等。

这些要求要求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时,必须保证测量仪器的精度满足要求,并且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差的产生,如人为误差、随机误差等。

二、测量数据处理要求在进行测量工程时,我们会产生大量的测量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是一个关键问题。

常见的测量数据处理要求有:数据精度要求、数据有效性要求、数据一致性要求等。

数据精度要求是指对于测量结果的精度要求,比如保留小数点后几位有效数字。

数据有效性要求是指对于异常数据的处理要求,如是否允许有误差超出一定范围的数据。

数据一致性要求是指对于不同测量点测得的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要求,如是否能够通过测量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等。

三、测量仪器校准要求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测量工程中,测量仪器通常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

常见的测量仪器校准要求有:校准周期要求、校准准确度要求等。

校准周期要求是指测量仪器需要在多长时间内进行一次校准,以保证其准确性。

校准准确度要求是指校准过程中,仪器的准确度要求。

四、测量环境要求在进行测量工程时,测量环境对于测量结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常常会有一些关于测量环境的要求。

比如,测量时要求无风、干燥等,以减少测量误差的产生。

此外,还有一些对于特殊环境的测量要求,比如高温环境、潮湿环境等。

五、测量质量保证要求在测量工程中,保证测量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测量结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常见的测量质量保证要求有:测量过程质量控制要求、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检查和复核要求等。

一等水准精度要求

一等水准精度要求

一等水准精度要求一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获取高程基准面上的高程值。

在实际应用中,一等水准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形图的质量和工程设计的准确性。

因此,了解一等水准的精度要求及提高测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等水准测量概述一等水准测量是指在国家高程基准面上,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的高程测量。

它是一种地面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一等水准测量成果主要用于编制国家基本地形图、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等领域。

二、一等水准精度要求1.仪器精度:一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

水准仪的精度要求不低于0.5″,水准尺的精度要求不低于0.5mm/km。

2.观测精度:一等水准测量应采用往返观测法,观测过程中要求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a.视线长度:视线长度不应小于2km。

b.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应根据气温、气压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稳定性。

c.测站间高差:相邻测站之间的高差应满足精度要求。

3.数据处理精度: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时,应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确保成果的精度。

数据处理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a.误差椭圆:误差椭圆的半长轴不应大于±0.5″。

b.精度等级:一等水准测量成果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0.5mm。

三、测量成果的数据处理与质量评价1.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后,应进行数据平差。

数据平差方法可采用最小二乘法、加权平均法等。

2.质量评价:一等水准测量成果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数据精度:检查成果数据的精度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b.数据一致性:检查成果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高程变化趋势、地形特征等。

c.数据可靠性:检查成果数据是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仪器误差、观测误差等。

四、提高一等水准测量精度的方法1.选用高精度仪器:使用高精度水准仪和水准尺,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

2.优化观测方法:采用往返观测法、闭合观测法等,增加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施工方案对精度的控制要求

施工方案对精度的控制要求

施工方案对精度的控制要求1. 引言施工方案对精度的控制要求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精度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最终建筑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满足设计要求和客户需求。

本文将介绍施工方案对精度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常用方法。

2. 精度的定义和重要性精度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和施工操作所能达到的准确度。

精度的控制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耐久性和外观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精度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建筑物可能会存在结构缺陷、功能故障和美观问题。

3. 施工方案对精度的控制要求3.1 精度控制目标的设定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必须明确精度控制的目标。

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和相关标准,确定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精度要求。

常见的精度控制目标包括:•建筑物整体的水平和垂直度要求•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要求•地基基坑开挖的精度要求•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的精度要求3.2 施工组织和管理精度控制要求施工方案对施工组织和管理提出合理要求。

施工方案应明确指出精度控制的责任人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和施工操作准确可靠,防止误差的累积。

3.3 仪器设备和材料规范施工方案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和材料也应有明确的规范要求。

只有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才能满足精度控制的要求。

施工方案应明确规定测量仪器的精度等级和准确校验的频率,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4 施工工艺和方法选择施工方案需要根据精度控制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对于需要高精度控制的施工工序,应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方法来实现。

例如,对于混凝土浇筑工序,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和精确浇筑模具等方法来确保混凝土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3.5 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质量检验施工方案应明确监督和质量检验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误差。

并且应按照预定的频率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精度控制的有效实施。

4. 常用的精度控制方法4.1 技术测量方法技术测量方法是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精度控制方法之一。

互换性测量中的精度要求

互换性测量中的精度要求

互换性测量中的精度要求互换性测量是现代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确保不同制造商的零部件能够精确配合,从而实现整体产品的互换性。

而在互换性测量中,精度要求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互换性测量中的精度要求及其相关内容。

一、精度的定义和意义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大小。

在互换性测量中,精度的要求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准确的测量结果可以保障不同制造商的零部件能够互相匹配,从而减少产品的不合格率和故障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精度要求能够决定制造过程中的调整和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设计和功能要求。

如果精度要求不够高,可能会导致产品与其他零部件的不匹配,从而影响产品的装配和使用,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二、互换性测量中的精度评定方法在互换性测量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评定精度要求:1. 直接比较法:将待测零件与已知精度的样品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测量结果的偏差来评定精度。

这种方法要求使用参照标准具备更高的精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间接测量法:通过其他测量参数间接推算出待测零件的尺寸偏差。

例如利用光学测量仪器测量两个零件之间的光学差距,然后根据差距大小来推算尺寸偏差。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比较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测量需求。

3. 统计分析法:通过大量样本的测量数据,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零件尺寸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然后根据统计结果确定精度要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测量误差和零件尺寸变化的综合因素,更加全面准确。

三、互换性测量中的精度要求控制确定了精度要求之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保证精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法:1.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工具:互换性测量中,选择适当的测量设备和工具对于保证精度至关重要。

需要根据测量任务和要求选择具备足够精度和分辨率的测量仪器,同时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法和操作规程:在互换性测量中,需要确立合理的测量方法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主轴隔套精度要求

主轴隔套精度要求

主轴隔套精度要求是机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主轴与隔套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

主轴隔套精度要求通常涉及以下方面:1. 圆度要求:主轴和隔套的圆度要求表示两者之间的圆形度误差,即隔套内圆和主轴外圆的偏离程度。

圆度要求常用的单位是μm(微米)或mm(毫米),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机械零件的尺寸来确定。

2. 同心度要求:主轴隔套的同心度要求表示主轴与隔套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差,即隔套的中心轴线与主轴中心轴线的最大距离。

同心度要求通常以μm或mm为单位,要求越小代表同心度越高。

3. 轴向游移要求:主轴隔套的轴向游移要求表示主轴在隔套内的轴向位移量。

轴向游移要求通常以μm或mm为单位,要求越小代表轴向精度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主轴隔套精度要求的确定应根据具体的机械设计、加工和使用要求来进行。

不同的机械设备、工艺和应用场景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加工工艺、材料特性等因素对精度的影响。

因此,在确定主轴隔套精度要求时,建议与机械设计师、工程师或机械制造商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以确保满足实际需求。

当确定主轴隔套精度要求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运转速度:主轴隔套在运转时可能会受到离心力和惯性力的影响,这会对精度要求产生影响。

高速旋转时,需要更高精度的主轴隔套以保持平衡和稳定。

2. 工作负载:主轴隔套的精度要求也会随着工作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当承载的工作负载增加时,可能需要更高的精度以确保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主轴和隔套的尺寸变化,从而影响其配合精度。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可能需要更严格的精度要求来弥补温度对尺寸的影响。

4. 工艺要求: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一些工艺限制也会对主轴隔套的精度要求产生影响。

例如,加工公差、装配误差等需要考虑在内,以确保最终的配合精度。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主轴隔套的精度要求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应用需求、工艺可行性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通常,较高的精度要求会导致更高的成本和工艺复杂性。

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规范要求

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规范要求

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规范要求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中,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是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关键要素。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制定一套精确度规范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探讨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规范要求。

一、准确性要求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

在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规范要求中,要求测量仪器能够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1. 测量仪器的准确性等级:根据测量仪器的准确性要求,可以将测量仪器分为一级准确性仪器和二级准确性仪器。

一级准确性仪器要求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可用于高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而二级准确性仪器则适用于一般测量需求。

2.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准确度是表征测量仪器准确性的指标,通常用百分之几来表示。

在精确度规范要求中,要对不同类型的测量仪器给出相应的准确度要求范围。

例如,对于长度测量仪器,准确度要求一般为0.02%~0.2%。

二、精密度要求精密度是指测量仪器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的结果分散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因此,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规范要求。

1. 测量仪器的稳定性要求: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

在精确度规范要求中,要求测量仪器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即测量结果的变化范围要尽可能小。

2.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要求:重复性是指测量仪器对同一量值重复测量时结果的一致性。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可信度,精确度规范要求测量仪器的重复性误差应该尽可能小。

常用的指标是重复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

三、其他要求除了准确性和精密度,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规范还可能包括其他要求,以确保测量过程的全面可靠。

1. 环境条件要求:测量仪器的工作环境对其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磁场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变化。

因此,在精确度规范中通常包含了对测量仪器工作环境的要求,如温度范围、湿度范围等。

测绘技术中常见精度要求的控制方法

测绘技术中常见精度要求的控制方法

测绘技术中常见精度要求的控制方法在测绘技术中,精度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无论是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还是制图,都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本文将讨论测绘技术中常见的精度要求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测量精度的定义和要求测绘精度通常包括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两个方面。

相对精度是指各个测量点之间的精确度,主要衡量数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绝对精度则是指数据与真实地理实体之间的误差,用来评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测绘项目中,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常都会有相应的精度要求。

二、精度要求的控制方法1. 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和设备要保证测绘数据的精度,首先需要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如全站仪、GNSS接收机、激光雷达等先进设备,它们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采用精确定位技术精确定位技术是提高测量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测绘需求,可以选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激光测距仪、电磁波测距仪等不同的精确定位技术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3. 控制数据采集精度在测绘项目中,数据采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取合适的采样密度:根据测绘目的和要求,确定合理的采样密度,避免过度采样或不足采样的情况。

进行数据过滤和平滑处理: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和平滑处理,去除异常点和噪声,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检查和校正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4. 合理设置控制点在测绘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控制点是提高测量精度的关键。

通过设置足够数量和分布合理的控制点,可以实现对测量数据的有效控制和纠正。

同时,使用合适的控制点,对测绘数据进行后续的平差和精度评定也更为方便。

5. 质量控制和管理对于测绘项目,质量控制和管理是确保精度要求的关键步骤。

在实施测量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校核计算结果等。

测绘技术各项测量精度要求解读

测绘技术各项测量精度要求解读

测绘技术各项测量精度要求解读引言:测绘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调查、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测绘过程中,测量精度是保证测绘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测绘技术中各项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解读,并探讨其意义和应用。

一、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解读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气泡管仪等设备,测量地面上不同点之间的高差或高程差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水准测量精度要求通常是以误差值表示,例如允许误差范围在±1mm/m内。

这样的要求意味着在100米的水准测量中,允许相对误差范围在0.1毫米左右。

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的解读主要在于探讨其实际意义。

一方面,水准测量是用于确定地面高程的基本手段,高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方面。

另一方面,水准测量误差的控制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合理解读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对于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距离测量精度要求解读距离测量是指利用激光测距仪、电子测距仪等设备,测量两个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或空间距离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距离测量精度要求通常是以误差值表示,例如允许误差范围在±1mm内。

这样的要求意味着在100米的距离测量中,允许误差范围在0.01毫米左右。

距离测量精度要求的解读主要在于探讨其适用范围和限制。

一方面,距离测量精度的提高可以满足高精度测绘的需求,例如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路线测量。

另一方面,距离测量精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设备本身性能、环境条件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精度要求设定和误差分析。

三、角度测量精度要求解读角度测量是指利用全站仪、自动水平仪等设备,测量两个线段之间的夹角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角度测量精度要求通常是以角度差表示,例如允许角度误差范围在±1秒内。

这样的要求意味着在360度的测量中,允许误差范围在0.0003度左右。

角度测量精度要求的解读主要在于探讨其测量原理和应用意义。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是指用于评估和描述工件平面度精度的方法和标准。

平面度是描述一个物体表面与一个参考平面之间的偏离程度的指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套用于评估平面度精度的等级标准,其中最常用的是ISO 1101标准。

根据该标准,平面度精度等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一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10%。

2. 二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20%。

3. 三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50%。

4. 四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100%。

5. 五级平面度精度:要求工件表面与参考平面之间的最大偏离量不超过尺寸公差的200%。

这些等级标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具体应根据工件的要求和实际应用来确定。

平面度精度等级标准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工件的质量控制和互换性。

制造工艺中的精确度与精度要求

制造工艺中的精确度与精度要求

制造工艺中的精确度与精度要求制造工艺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精确度与精度要求。

精确度与精度是制造工艺中非常关键的概念,它们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就制造工艺中的精确度与精度要求进行探讨,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重要性和保障措施。

一、精确度与精度的概念和区别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测量的准确程度。

在制造工艺中,精确度要求高,意味着产品的加工尺寸与设计要求非常接近,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

精确度的提高需要制造过程中各环节的严格控制,尤其是在材料的选择、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工艺流程的安排上。

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可以理解为测量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在制造工艺中,精度要求高,意味着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小,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精度的提高需要在制造过程中减小误差来源,如设备的校准、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环境的稳定性等。

二、精确度与精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1. 提高精确度和精度可以保证产品尺寸的一致性。

在制造过程中,不同零部件的装配要求各个部件的尺寸具有一定的精确度和精度,以确保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出现尺寸不匹配的问题。

如果精确度和精度不达标,将导致产品无法正常装配,影响产品质量。

2. 提高精确度和精度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

在制造过程中,精确度和精度的提高可以确保产品的关键部件尺寸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使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如运转稳定性、耐久性和精密度等。

如果精确度或精度不够,可能会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甚至无法达到设计指标。

3. 提高精确度和精度可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在制造过程中,通过提高精确度和精度,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数量和次品率,降低了废品的产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

三、保障精确度与精度的措施1.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合适的材料对于产品的精确度和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原材料具有较小的尺寸变化、机械性能稳定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精确度和精度。

主轴隔套精度要求标准

主轴隔套精度要求标准

主轴隔套精度要求标准
主轴隔套是一种用于主轴和轴承之间的零件,其精度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精度:隔套的内径、外径、宽度等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与主轴和轴承的配合精度。

2. 形状精度:隔套的圆柱度、同轴度、垂直度等形状精度应符合要求,以保证其在主轴上的正确安装和运转。

3. 表面粗糙度:隔套的内、外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规定,以提高与主轴和轴承的接触质量,减少磨损。

4. 材料和硬度:隔套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硬度应符合要求,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5. 精度等级:根据主轴和轴承的精度要求,隔套的精度等级通常分为P0、P6、P5、P4 等,其中P0 为最低精度,P4 为最高精度。

具体的精度要求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应用领域、机床类型和制造商而有所差异。

在选择和使用主轴隔套时,应参考相关的机床制造商手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确保其符合所需的精度要求。

五金精密加工精度要求标准

五金精密加工精度要求标准

五金精密加工精度要求标准在五金精密加工过程中,精度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精度要求标准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五金精密加工中最基本的精度要求之一。

它指的是工件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

尺寸精度通常用公差值来表示,公差值越小,则尺寸精度越高。

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加工设备、工具和量具的精度,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量,以确保工件的尺寸精度符合要求。

二、形状精度形状精度是指工件的实际形状与设计形状之间的差异。

形状精度要求在五金精密加工中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配合使用的零件。

在生产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具,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减少形状误差。

三、位置精度位置精度是指工件上各个部位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的差异。

在五金精密加工中,位置精度往往比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更为重要。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精密配合的零件,如齿轮、链条等,位置精度的要求就非常高。

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工件装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量,以确保工件的位置精度符合要求。

四、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工件表面微观不平整的程度。

在五金精密加工中,表面粗糙度会影响到工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配合性能等。

因此,表面粗糙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和刀具,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冷却和润滑等条件,以减少表面粗糙度。

五、跳动公差跳动公差是指工件绕其轴线旋转一周时,工件外表面与固定基准面之间产生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

跳动公差是衡量工件跳动程度的指标之一,它对于保证工件的配合性能和使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生产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具,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减少跳动公差。

六、轮廓度公差轮廓度公差是指工件轮廓线在理论上的理想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的差异。

轮廓度公差对于保证工件的形状和使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浅谈机械加工对于精度的要求有哪些?

浅谈机械加工对于精度的要求有哪些?

浅谈机械加工对于精度的要求有哪些
机械加工对于精度的要求有很多,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位置精度。

指机械加工零件上的点、线、面的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的符合程度。

评定位置精度的项目按GB/T1182—1996规定,有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等8项。

位置精度是用位置误差来控制的,各项目的位置公差分为12个精度等级。

2.尺寸精度。

指机械加工零件的直径、长度、表面距离等尺寸的实际数值与理想数值相接近的程度。

尺寸精度是用尺寸公差来控制的。

尺寸公差是切削加工中零件尺寸允许的变动量。

在基本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公差越小,则尺寸精度越高。

国家标准GB/T1800.2—1998规定:尺寸公差分为20个公差等级,即IT01,IT0,IT1,IT2,IT17,IT18。

IT表示标准公差(IT是国际公差ISOTolerance的英文缩写),公差的等级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IT01~IT18,精度依次降低,公差数值依次增大。

3.形状精度。

指机械加工后零件上的线、面的实际形状与理想形状的符合程度。

评定形状精度的项目按GB/T1182—1996规定,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等六项。

形状精度是用形状公差来控制的,各项形状公差,除圆度、圆柱度分13个精度等级外,其余均分为12个精度等级。

1级最高,12级最低。

尺规量测精度要求

尺规量测精度要求

尺规量测精度要求一、尺规量测精度要求完整的是Δ=±[(0.3+0.2L)+0.2] mm,式中:L是以m为单位的长度值,当长度不是m的整数倍时,取最接近的较大整数倍。

Δ=(0.3+0.2L)mm是Ⅱ级。

例如,所测长度为30.2mm,取L=1[Ⅰ级Δ=(0.1+0.1L)mm],Δ=0.065mm;所测长度为198.7cm时,取L=2[Ⅱ级],则Δ=0.08mm。

意思是说自零点端起到任意线纹的示值误差限。

二、用途1、外壳:ABS新塑料,外表有光泽质感;抗摔、耐磨、不易变形。

2、尺条:采用厚度为10丝(0.10mm)的50#一级带钢;尺面为最先进的环保油漆:无味、光滑耐磨、色彩鲜艳,刻度清晰明亮3、制动:具有上、侧、底三维制动,手控感觉更强。

4、尺钩:铆钉尺钩结构,不易变形、确保测量更加精准。

5、提带:橡胶、尼龙两种;高档优质;结实耐用、手感好。

6、尺簧:一般采用50#碳钢、65#锰材质:韧性强、精确度高。

7、防摔保护套:优质塑料,防止摔坏和碰撞破损,增强耐用性。

8、贴标:可根据客户要求贴标生产。

三、距离丈量一般先量出n整尺段,在地面用测钎或划线标明,最后量余长,总的长度为:nX尺段长+余长为了防止丈量中的错误和提高丈量精度,需要往返丈量。

往测长度和返测长度之差,除以长度的概值,化为分子为1的分式,称为相对误差,或称相对精度。

钢尺量距的相对精度一般不应低于1/3000。

比尺场的两个端点之间为标准长度L,用被鉴定的钢尺去量,经温度改正得到L’, (L-L’)/L为每米改正数。

乘以名义长度,即得改正值四、尺规量距的长度改正(1)尺长改正值大于尺长的1/10000时,应加尺长改正;(2)量距时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正负10度时,应加温度改正;(3)沿地面丈量的地面坡度大于1.5%时,应加高差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八、梁段矫正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说明
1
梁段高度(H)
2.0
工地接头处
4.0
其余部分
2
顶板宽(B)
4.0
3
横断面对角线差
≤4.0
4
左右吊点高差
≤5.0
5
腹板中心距
2.0
工地接头处
6
梁段长度(L)
2.0
7
桥面横坡
±4.0
8
旁弯(f)
≤5.0
9
面、底、腹板平面度(f)
S/250,且≤8.0
加劲垂直度(c)
≤2.0
5


长度、宽度
±2.0



横向(S1纵肋间距)
S1/250
纵向(S2
横隔板间距)
S2/500
加劲垂直度(c)
≤2.0
6
锚箱单元件
锚固板与承压板直角度
≤1mm
锚孔与锚固板、加劲板净距a和b
±1mm
7
锚腹板单元件
承压板组装位置L1、L2
±1.0
锚固板组装角度β
±0.15°
锚垫板组装角度(90°-β)
≤3
14
顶板四角水平
A,B,C,D
4
用激光仪测量,测点在两端横隔板上
相对高差
3
15
顶板1/2对角线
A01,B0、A101,B10
≤8
用钢尺测量,测点在两端检查线上
16
旁弯(f)
≤5
17
面、底板定位偏差
≤2
18
横桥向距桥轴中心线偏差L
±2.0
吊点高度偏差H
±3.0
同一梁段两吊点的高差
≤5.0
锚箱中心线角度偏差a
锚固板角度β
±0.15°
锚垫板角度(90°-β)
±0.15°
锚固板间净距
±2mm
七、 梁段组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示意图
说明
1
板单元拼接对接板错边
δ:≤0.5
板厚≤25
δ:≤1.0
板厚>25
2
对接板间隙
2
3
面板、底板、腹板、纵隔板对接错边量
Δ:≤0.5
4
拼装缝隙
Δ:≤0.3
5
梁段高度
2
6
2
次要零件
4
三、 零件矫正允许偏差
零件
名称
简图
说明
允许偏差(mm)


平面度
每米范围
f≤1.0
直线度
全长
范围
L≤8m
f≤2.0
L>8m
f≤3.0
四、U形肋制造尺寸允许偏差
零件
名称
简图
说明
允许偏差(mm)
附注
U

U型肋角度
+2°,0
U型肋尺寸
B
+2.0,-0
b
1.5
H1、H2
2.0
|H1-H2|
≤2.0
±0.15°
锚固板与承压板组装间隙
顶紧
六、单元件矫正允许偏差
序号
分类
名称
项目
简图
允许偏差( mm)
附注
1
面板
底板
长度、宽度
±2.0
平面度
横向(S1
纵肋间距)
S1/250
纵向(S2
横隔板间距)
S2/500
角变形(Δ)
≤b/150
板边直线度(f)
≤3.0
横肋垂直度(c)
≤2.0
2
腹板
长度、宽度
±2.0
平面度
其他焊缝
直径小于2.0mm,每米不多于3个,间距不小于20mm
3
焊波
角焊缝
≤2.0mm(任意25mm范围高低差)
4
余高
对接焊缝
焊缝宽b≤15时,≤3.0mm
15≤b≤25时,≤4.0mm
b≥25时,≤4b/25
5
余高
横向对接焊缝
余高磨后表面
不高于母材0.5mm
不低于母材0.3mm
粗糙度Ra50µm
6
次要零件
1m长度内允许不多于一处的≤1.0崩坑
切割面粗糙度
(割纹深度)
主要零件
≤25μm
GB/T1031-1995用样板检测
次要零件
≤50μm
坡口角度
±2.5°
钝边
±1.0
直线度(直线边缘)
≤1.0/1000;且≤3.0
长度
主要零件
±1.0
次要零件
±2.0
宽度
主要零件
±1.0
次要零件
±2.0
对角线
主要零件
端口垂直度
≤1.0
四角不平度
≤3.0
弯曲变形
<L/1000或10
L为U肋长度
五、 单元件组装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分类
名称
项目
简图
允许偏差( mm)
附注
1
结构安装对线
≤1.0
2
面板
底板
长度、宽度
±2.0
平面度
横向(S1纵肋间距)
S1/300
纵向(S2横隔板间距)
S2/500
U肋加劲和面底板组装间隙(a)
≤0.5
宁波市福明路二期工程钢箱梁制造安装精度要求
一、样板、样杆、样条制作允许偏差
名称
允许偏差(mm)
长度、宽度
+0.5,-1.0
曲线样板上任意点偏离
1.0
二、零件下料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附注
切割面垂直度
≤0.05δ;且≤2.0
δ为板厚
塌角(圆角半径R)
R≤0.5
崩坑
主要零件
不允许
超限应修补,按焊接有关规定
横向
≤2.0
纵向
<4/4.0m
范围
加劲垂直度(c)
≤2.0
3



宽度(B)、高度(H1、H2)
±2.0
横隔板平面度(f)
≤h1/250
板边直线度
≤2.0
加劲垂直度(c)
≤2.0
4


长度、宽度
±2.0
平面度(S1纵肋间距)
S1/250
加劲垂直度(c)
≤2.0
5
锚腹板单元件
承压板位置L1、L2
±1.0
梁段匹配接口处
7
旁弯(f)
3+0.1LM,且任意20m
测长内f<6
测桥面中心线的平面内偏差。为任意3个预拼装梁段长度,以米计
8
板面高低差
≤1.5
安装匹配件后
9
面、底、腹板、纵隔板对接间隙
+3.0,-1.0
安装匹配件后
一十、胎架制造精度要求
序号
项目
偏差(mm)
备注
1
胎架模板水平度
±1.0
局部允许±2.0
局部允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U形肋中心距(S)
端部及横隔板处
±1.0
其他部位
±2.0
横肋垂直度(c)
≤2.0
3


长度、宽度
±2.0



横向
≤2.0
纵向
<4/4.0m
范围
加劲和腹板组装间隙(a)
≤1.0
加劲垂直度(c)
≤2.0
4



长度(B)、宽度(H1、H2)
±2.0
横隔板平面度(f)
<H1/250
且不大于5.0
梁段宽度
面板宽B1
4
底板宽B2
4
7
对角线差
≤4
8
横隔板间距
±2.0
9
纵隔板间距
±2.0
10
腹板中心距
2.0
端头处
11
节段长
顶板长度L1
2
以节段两端检查线为基准,采用钢带测量长度
底板长度L2
12
三节梁段中心线与桥轴中心线偏差
1
用激光仪测量
13
垂直度
端口垂直度偏差1
≤1
采用吊线和激光仪测量
横隔板垂直度偏差
焊脚
尺寸
主要角焊缝
K
K为设计焊角高
其它角接焊缝
K(手工焊缝全长
的10%允许K)
一十二、说明。
本精度要求的编写主要参照宁波市福明路二期工程钢箱梁招标文件及《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2000)、《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02-2009)、《公路桥钢箱梁制造规范》(DB32/T947-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等制定。
2
模板垂直度
≤1.0
3
模板型值位置
≤1.0
4
地标定位标记
±1.0
一十一、 焊缝外观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焊缝种类
质量标准
说明
1
咬边
受拉部件纵向及横向对接焊缝
不允许
受压部件横向对接焊缝及
竖向加劲肋角焊缝
≤0.3mm
纵向受压对接焊缝、主要角焊缝
≤0.5mm
其他焊缝
≤1.0mm
2
气孔
对接焊缝
不允许
主要角焊缝
直径小于1.0mm,每米不多于3个,间距不小于2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