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策略探讨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必须建设完善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注重实践研究,以确保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探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以及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一、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设置的多元性: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应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培训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等不同类型的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用于提供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实践培训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2.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
这些内容应紧密结合职业发展路径和就业市场需求,使学生能够掌握实用的就业技能和创业知识。
3.实践环节的设置: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如实地考察、实习实训、模拟创业等。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职业生涯的各个方面,加深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4.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需要优化师资队伍。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业背景,能够将自身经验融入教学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创业计划。
二、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研究1.学生创业实践的研究: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学生的创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研究学生创业实践的过程和成果,可以为高校提供对教育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的改进与完善建议。
2.校企合作的研究: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效果,可以为高校提供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建立更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创业辅导的研究: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创业指导与辅导。
对创业辅导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了解学生的创业需求和问题,并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
创业教育人才发展策略
创业教育人才发展策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而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创业教育人才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课程是创业教育的基础,要培养优秀的创业人才,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首先,要涵盖创业基础知识,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让学生对创业的各个环节有全面的了解。
同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创业模拟、项目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程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关注新兴产业和创新模式。
引入前沿的创业案例和最新的行业动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鲜活的创业资讯,拓宽视野,培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二、强化师资队伍优秀的师资是保证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要吸引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士加入教师队伍,他们能够将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供参加创业实践、学术交流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建立师资团队的合作机制,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和研究,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创新。
同时,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教学成果,还要考量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效果。
三、提供实践平台实践是检验和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
例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组织各类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
通过竞赛,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项目,还能获得专家的指导和投资机构的关注。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合作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锻炼自己,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积累人脉资源。
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是创业的核心。
在创业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基于ERG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讨
基于ERG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地方高校纷纷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以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存在师资不足、资金紧缺等情况。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和平台。
我们有必要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借鉴ERG理论,探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将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探讨ERG理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路径和策略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基于ERG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分析,结合ERG理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怎样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重要课题,而基于ERG理论的教育路径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于ERG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为地方高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和实践建议,推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的创新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研究关注基于ERG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基于ERG理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
高职创业教育的多元困境与发展策略
、
高职创业教与高教 本科 院校相 比,高职 从院校领 导 、中层 干部 、
教师对学 生创业 教育 工作的 重视程 度存在 差距 。一个 定和 刚性 需求 ,导致 教 师在实 施教育 教学 ,
尤 其 在 专 业 内 涵 建 设 中 难 以 自觉 地 将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课 程 改 革 、教 材 建 设 与 创 业 教 育 应 有的培 养要 求有 机的结 合起 来 ,统筹设 计 ,
』 教 育 存 在 认 识 上 的 差 异 , 创 业 教 育 带 度 建 设 方 面 的 精力 ,影 响正 常的 教学秩 序 ,引导 学生 不 业
夫,创业指 导教 师的相 对匮乏 ,以及创业 教育环 境的 务 正业 。事 实上 ,高 职院校 创 业教育 在一 部 々 人意等 ,使得 高职 院校创 业教育 在其发 展过程 中面 分 院校 里 ,一直 处 于 可 有 可无 的状 态 。 口 f 中困惑 。因此 ,有必要 从人 才培养 的战略 高度 ,更新 教育 理念 ,构建创 业教 育制度 ,完 善创业 教育机 制 更好地服务 于创 新型 国家发展战略 。
( )缺 乏 创业 教 育思 想 的支 撑 一 高 职 院 校 在 深 f 教 育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进 程 中 ,对 实 施 - b 大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思 想 不 统 一 、认 识 不 足 、重 视 不 够 。长 期
以致于 创业 教育遭 到弱 化 。直接 的后果 是高 以 来 , 传 统 重 视 基 础 理 论 教 学 和 开 展 科 学 研 究 的 教 育 思 想 职 院校 毕业 生 中真正从 事 自主创 业的 学生数 影 响 了 高 职 院 校 8 6 业 教 育 开 展 。近 几 年 ,部 分 高 校 正 逐 9
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与发展策略
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与发展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壮大,创新与创业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高校作为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创新创业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支持与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政策环境、资源支持以及人才培养,探讨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与发展策略。
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支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必须营造良好的政策体系。
首先,应加大对高校创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
比如,建立科技创新基金、设立创业孵化器等,为高校教师及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资源共享、技术培训等多方位服务。
其次,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组织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实践等形式,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具备实际创业能力。
此外,还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师生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二、资源支持资源支持是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提高高校创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加强对创业团队的引导和服务,提供丰富的资源共享及网络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创业平台。
其次,要形成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体系,为高校师生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建立专业的创业投资公司,吸引各类投资者加入并通过企业化的运作模式筛选优质项目,刺激企业的股权投资市场发展。
同时,随着科技创业的不断发展,支撑创业的技术和服务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科技创业者的支持,这样的技术可能会给科技创业者带来更好的支持和创新策略。
三、人才培养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通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才能促进高校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高校需要增加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力度,改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兼职创业,通过创业实践来增强其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教育: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或专业,但教学内容和
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缺
乏实践环节,学生无法真正动手实践。
另外,学校教育对于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支持体
系也还不够健全。
2. 教师培训与素质: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具备创业经验或者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师才能
进行有效的教学。
目前,教师培训与素质提升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包括创业导师、投资者、
创业场地等。
目前,这些资源在一些地区仍然相对匮乏,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1. 实践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可
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或者项目合作,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创业活动中。
2.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和教学水平。
可以组织专
业的创新创业培训机构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
3.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体系,包括创业导师、投资者、创业场地等。
促进各方资源共享和合作,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条件。
4.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
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情况,同时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激励。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数字化发展策略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数字化发展策略研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数字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数字化发展可以让创新创业活动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持续,同时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数字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作用1. 提升创新创业效率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效率。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大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寻找合作伙伴、开展营销活动等,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拓展创新创业领域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展创新创业的领域。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创业点,使得传统行业和新兴领域都成为了创新创业者的舞台。
3. 促进创新创业合作数字化技术可以促进创新创业者之间的合作。
通过互联网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找到合作伙伴,组建团队,共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项目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
通过在线教育、数字化学习工具,大学生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创新创业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1. 加强数字化技术教育针对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数字化技术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数字化技术相关的课程,提供数字化技术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掌握数字化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在创新创业中的竞争力。
高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他们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创业。
学校可以组织创业大赛、创新项目培育等活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机会和挑战,培养其创新创业的勇气和毅力。
3. 构建数字化创新创业平台为了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可以构建数字化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资源对接等服务。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探讨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就业或创业中更加成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
因此,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需要更加实践的教育方式,而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提出,则为这一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引入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如创业实训、创业实践基地等,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问题探讨、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改进。
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有助于发现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探讨这种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指导高校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创新。
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 正文2.1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现状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高校开始意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教育学论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策略探讨
【教育学论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策略探讨摘要: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因课程理念呈现碎片化趋势、课程建设倾向非专业化形态以及课程实践偏向形式化主义而导致课程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是顶层设计欠缺、观念层面落后以及师资队伍匮乏而导致。
可通过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及课程观、构建专业化的课程师资与课程开发队伍以及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课程生态圈来着力提升创新创业课程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策略;生态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从参与互联网+大赛的项目数到参与高校数量还是参与学生数,都兑现了教育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所做的2020年实现普及化的目标,从高校到中小学,从国家到每个公民,都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非职业教育而是素质教育的认知已为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提升水平。
创新创业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高度,也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各高校应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按照双创金课“两性一度”的课程标准,多维举措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提高其课程的创新性、高阶性,通过专融融合,增加课程内容的广深与深度来培养学生干事创业的本领。
纵观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质量还有待提升,笔者欲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策略角度进行探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献计献策。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现状分析1.1课程理念呈现碎片化趋势碎片化学习指的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通过碎片化媒体(手机、pad、电脑、书本、电视、音频、视频、文本、图像等)和碎片化资源(微博、微信、微课、短文等),利用碎片化时间(等车、排队、入厕等)进行的非正式学习[1]。
碎片化学习的特征是学习内容离散性、学习过程的随意性、学习时间的不连续性、学习成果的不确定性。
高职院校“三维三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课程教学KE CHEN G JI A O XU E高职院校“三维三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韩志孝摘要:立足学生职业生涯全局,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从创新创业文化素养和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方面设置“三个维度”的系统性课程体系,创建适合于“三个维度”学习实践的教学情境,及对应三类课程体系的“三个层次”的物理平台,形成“三维三层”结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以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三维三层;课程体系一、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意义(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的价值在于“解放人,激发人的潜能”[1],实现个人超越,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使学校回归本位、教育回归本质、学生回归本真。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创业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不仅能够主动适应和引领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可以服务国家,特别是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三教”改革深度推进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求高职院校能为中高端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且要求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特别是要满足企业复合化、集成化、绿色化、柔性化、智能化等生产技术发展变革需要,同时,培养的人还要能适应企业岗位的调整变迁。
这些要求与东京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会议界定的“创新创业教育”精神不谋而合: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
这些内在素质及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本,需要通过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才能统筹实施和全面推进。
(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并实现人生价值以学生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能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意志,帮助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增长实践本领,内化创新创业文化素养及练就创新创业职业技能,能让大学生在未来的创新创业中少一份风险、多一份自信,促使其朝着生涯规划目标前进,在创业中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探究
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探究作者:何珍赵璇刘广海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4年第05期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国家与高校关注的重点。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建立专业赋能背景下“课—训—赛—研—创”一体化的融合机制,通过“课程开发+行业案例+实践操作”赋能专业资本、“专业培训+双导师制+资源连接”赋能社会资本、“创业比赛+团队合作+激励机制”赋能人力资本、“研发项目+学术交流+跟踪反馈”赋能项目资本及“深度合作+项目孵化+成果转化”赋能产教融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专业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机制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5-0026-0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努力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
[1]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建立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双创”教育制度,同时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发展不均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不平衡,部分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利己性等问题[2]。
为使专业更好地赋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本研究以专业赋能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探索如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训—赛—研—创”一体化融合机制,以为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一、专业赋能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阐释及立论依据专业赋能是指通过专业学习与训练、培养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3]。
布朗德士(Brandeis)将专业概念描述为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高质量服务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摘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能有效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又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着政策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制约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困难;对策引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到包容共生,既要注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创新化发展,又要为培育优质和现代化人才提供多元渠道。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必须通过科学的改革路径优化,逐渐从量变发展成质变,切实培育出高精尖的优秀人才。
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机制,科学地拓展人才培育范畴和教育功能,要构建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吸引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流入,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赋能。
科学技术、优秀文化、金融知识、思想建设等相关内容,都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获得有效渗透,进而逐渐形成更加具有实战性和广谱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1.1创新创业政策针对性不强,导向作用未显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引导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高校方面,多所高校已经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
在政府方面,各地政府都提供针对大学生的免费培训,大学生培训合格后还能够获得贷款补助。
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其他配套政策缺乏连贯性,导向作用未显现。
当前政策侧重于鼓励创业,但是针对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风险、技术挑战、法律风险和破产风险,都缺乏针对性措施。
以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资金政策为例。
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面临融资困难,目前我国政府主要提供创业贷款,暂时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巨大资金需求。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及能力不足我国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明显少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这直接导致大学生难以在实际中采取行动,影响创新创业的实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引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创业能力成为了求职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制定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对于高校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建良好的课程体系一个完善且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功实施的基础。
这个课程体系应该综合考虑理论学习、实践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元素,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知识结构。
此外,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紧跟科技进步和市场动态。
提供优质导师资源优秀的导师资源是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
大学可以通过与企业、产业界建立合作关系,邀请成功创业者、行业专家作为导师提供指导与支持;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导师队伍,提供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导师角色。
创办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基地可以提供创新工作场所、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孵化器等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和创业环境。
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和产学合作也是基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推动跨学科融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跨学科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通过组织多领域的团队进行创新项目,可以促进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跨领域知识的引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实践环节和竞赛活动理论学习只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部分支持,真正培养他们需要具备实践经验。
因此,大学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如组织企业实习、社会调研、创业训练等。
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为了有效衡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非常关键。
这个体系可以包括学生项目成果、就业率、企业合作情况、毕业生创办企业的发展等多个指标来进行评估。
准确把握教育质量和效果,对于进一步优化实施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第一章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创新与创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备受瞩目。
然而,目前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发展。
1.1 教育体系的变革中国的教育体系正在逐渐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然而,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注重传统教育,基础知识教育过多,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1.2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不足目前,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基地等。
许多学校仍然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也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限制了他们对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
1.3 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学生普遍注重传统的知识考试,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知还比较欠缺。
因此,培育创新创业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第二章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为了推动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2.1 优化教育体系中国的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学校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加强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学校还需要改善师资队伍,引进更多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2.2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平台为了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建设。
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让他们接触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孵化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策略论文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策略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进行创业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趋势。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的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可行性,总结了提高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的策略,通过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策略探讨,可以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策略1.引言创业教育核心是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创业教育是进行开发大学生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的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把传授知识为主的教授改变为以思想碰撞为主的互动教学方式,避免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同质性弊端,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进入了一个产业结构急剧变化的新阶段: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成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引擎,急需大批应用性的具有高技能的人才。
因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定位于与发展的战略视角包括了两个重点:(1)是通过创业教育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人才;(2)是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有效就业与创业[1]。
2.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的现状我国的创业与创业教育发展阶段,(1)创业实践摸索阶段:80年代的农民创业;90年代的都市人“下海潮”;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活动;(2)创业教育萌芽阶段: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3)创业教育发展阶段:2005年团中央引进kab;(4)创业教育普及阶段:(新阶段)2010 年教育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会议;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成立教育指导委员会等。
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受到国内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而且在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我国政府也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各种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仍处于起步阶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创业能力被认为是高校学生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本文将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课程设置,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高校应当通过加强课程设置,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程度。
课程设置应包括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实践项目的开展。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创新创业知识的储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资源支持高校应当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包括创业孵化器、创新实验室、创业基金等。
这些平台可以提供项目的孵化、资金的支持、导师的指导等,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构建这样的平台,高校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三、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提供专业指导高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应包括经验丰富的创业者、行业专家和相关领域的教授。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传授、项目指导和实际经验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的要求和挑战。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高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教师队伍应包括具备创新创业背景和经验的教授和行业专家。
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可以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合作形式可以包括企业实习、项目合作、产学研合作等。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市场需求和商业环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 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指导服务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成功概率相对较低。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 目标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体目标包括:
5、加强与社会:积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争取更多的 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内容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为 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 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现状和 策略进行浅析。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 建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 不够科学、合理。一些高校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时,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论 证,导致课程设置不够全面、深入。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教师 队伍。然而,目前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这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课程体系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使学生能够系统 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灵活调整课程设置, 以保持课程体系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课程体系的构成
1、理论课程。包括创新思维、创业理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法律法规 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高校应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营 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 协作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与实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与实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各个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将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与实施,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实践项目和创新创业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
同时,高校还应提供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方法、市场营销技能等实用知识,为他们将来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二、构建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应该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条件。
这些平台可以包括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器、创新基金等。
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获得实践经验,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业精神。
此外,高校还应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创业支持和资源。
三、引进优秀创业导师高校应该积极引进优秀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优秀的创业导师既要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又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指导,帮助他们规划创业方向、制定创业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创业导师还可以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他们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校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同时,高校还应该设立奖励制度,对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以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创新创业教师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创新创业教师的评价机制,鼓励和奖励具有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教师,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政策逻辑及推进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政策逻辑及推进策略作者:靳晓光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05期摘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在外部、宏观上沿着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和“以创新引领创业”的战略主线演进,两条主线交汇、融合,不断升级。
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来看,其发展经历了自发探索、多元探索、全面推进、深入推进以及不断升级等阶段。
国家在政策方面则是遵循着转型发展、办学引导、渐进发展以及多元治理等逻辑持续引领推动。
展望未来,在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支持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既定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朝着教育现代化、打造生态系统、自觉形成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打磨特色。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政策逻辑;推进策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
近些年来,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系列政策来进行推进。
这些政策有的内嵌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主题中,有的专门聚焦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既分散于党的纲领性文件、政府的发展规划及综合性改革文件之中,也集中见于系统性的专门政策文本之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演进有着清晰的逻辑,认真对其进行梳理、分析,把握政策发展脉络,对高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自发探索阶段(1997-2002)创业教育发端于美国,学术界普遍把1947年2月哈佛大学迈尔斯·梅斯在商学院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作为创业教育在大学中首次出现的标志。
1997年,清华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开设创新与创业方向课程,标志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始。
由此,复旦大学、华东师大、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进行了自发性的探索。
复旦传授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华东师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武汉大学实施“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科技园为平台对学生的创业给予支持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发展策略探讨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创业教育观念功利化、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创业活动实践性不够等问题。
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应以创业文化为基础,以创业教学为框架,以创业资源为支撑,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19031 高校创业教育的概念及意义高校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认为创业教育是解决社会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新加坡则认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绝不能单靠跨国企业,必须要实施创业教育以推动本地企业发展。
鼓励创业,以创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已成为世界的共识。
1.1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将成为创业的主体。
然而创业者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却使创业之路曲折艰辛。
对于创业者而言,传统雇佣教育所不能实现的能力培养需要专业的创业教育来弥补,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中第7条也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1.2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高校的扩招,政府部门人员大量下岗分流,国有大中型企业因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改制,使得就业人口逐年大量增加,而社会就业岗位并没有随之增加,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达到680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巨大。
为了有效地疏导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的稳定,有必要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自我就业能力,并由此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1.3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需要创业活动涉及面广,需要大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多面手”,掌握与创业有关的多种知识和技能。
如果没有将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创造学、人才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大学生仅凭本专业知识以及满腔热血去创业是远远不够的。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基础。
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完善将使学生全面掌握创业所需的各项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创业活动中的运行机制、应用方法、调控手段,能够将创业理论运用于创业实践。
此外,有助于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创业活动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创业机会和解决创业活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正确的创业理念指导下,学生们既注重对创业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更注重创业经验的积累与更新,推动创业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丰富。
1.4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的要求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来源。
然而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则需要一个大的飞跃。
发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激发创业热情,加强大学生创业活动,就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避免了以前高校闭门教学、企业闭门生产的被动局面,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比如英特尔、雅虎、微软等许多美国著名高科技企业就是由大学生创业者们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
我国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都催生出一大批高校学生创办的企业,表明了高校大学生群体蕴藏着无穷的创业潜力。
而创业教育能够使这种创业潜力得以充分开发,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当前,“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部近两年都将创业教育列为教育部年度工作重点,并由各相关司、局分头负责创业政策、创业基地、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工作。
2012年,教育部就“十二五”期间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高校做好计划实施工作。
发展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地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力量。
比如团中央引入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和推广的kab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于2010年形成由团中央学校部牵头的全国、省、校三级组织化运作机制,迅速扩大kab项目在高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如今,kab项目覆盖高校已达1000多所,有850多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师资队伍增长到4000余人,150所高校成立了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接受kab课程教育的学生超过30万人。
据统计,2011年全国举办各类创业活动1.4万余场,参加学生达到365万人次,共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2001个,总面积达到了1083万平方米,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到了17万人。
这些研究与实践极大丰富了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但从总体来说,仍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1)创业教育观念功利化。
大多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注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单纯地鼓励大学生去创办一个企业,而忽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也忽略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而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其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2)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
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美国1800多家高校里开设创业课程超过2200门,有超过100个创业中心,发行了40多种与创业有关的学术期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促使了大学生、研究生创业者阶层的产生。
同时,教育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创业的基础设施齐备,如与创业相关的法律、金融、风险投资等设施加速了科技创新的商业化步伐,带动了社区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
硅谷的许多高科技公司就是大学生创业者们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
而我国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还处在启蒙阶段,创业教育的课程呈现出碎片化,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并未形成系统和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理论框架,也缺乏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
(3)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高校缺乏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不熟悉企业的运营。
比如美国高校商学院有不少专注于创业学的教授学者。
斯坦福大学创业中心跟创业学相关的教授有35位,哈佛大学有39位。
而国内商学院与创业学相关的教授太少。
(4)创业活动实践性不够。
比如,很多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参赛者只是纸上谈兵,而不会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
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创业基础设施;大学生自身素质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专家给参加kab课程的学生做过体能测试,结果发现很多人的肌肉耐力和肺活量不行,不具备创业者的体质要求。
3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策略创业教育不单是高校的事,需要政府、高校、社区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
高校作为创业人才培养的场所,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
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应以创业文化为基础,以创业教学为框架,以创业资源为支撑,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3.1 推广高校创业文化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1年“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特别强调,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
构造一个适合创业者成长的文化环境,远比扶持几个创业项目更为重要。
与传统的雇佣教育不同,创业教育需要新的文化土壤。
雇佣教育强调的是“把事情做对”,要求学生遵照标准的做法和思路,能够按要求及时正确地完成任务。
因而习惯用条条框框来约束学生,并用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成绩。
而创业文化则是强调“做对的事”,在变化的环境探寻新的道路。
要求学生具备“试错”思维——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犯错。
教育者要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合乎常规的创新思维,并宽容地对待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
比如在校园墙壁涂鸦在很多学校被视为违纪行为,但涂鸦本身也体现出学生自身旺盛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富于表现的愿望,这些内在素质是创业教育所希望见到的。
因而,对涂鸦现象不应简单地禁止,而应正确地引导,为高校创业文化的形成增添活力。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文化深厚。
校方认为,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象牙塔”中,学生应多接触社会和新鲜事物。
为此,斯坦福大学制订了休学政策,学生可在正常四年学业的任何时候休学一年,利用这段时间全身心投入创业之中,然后再回来上学。
在创业者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会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失败在所难免。
而失败对于心态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美国学生创业者自小就被培养独立生活能力,适应力较强,且美国高校安排了全职老师在假期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分析困难,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和现实困难。
因而美国学生比较能够正视创业艰难,敢于探索和创新。
而中国学生因家庭和教育原因,自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弱,面对问题时容易退缩,对创业艰难不易适应,失败率较高。
这便更需要高校加强创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同时建立起对创业者更具有亲和力的创业文化环境,推崇创新、允许失败,重鼓励赞赏,轻批评嘲讽,并安排专职创业导师适时提供帮助,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中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创业中的困难,并有更大的勇气和毅力来应对挑战。
3.2 完善高校创业教学高校创业教学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组建创业中心,使之成为高校创业研究和案例课程教学的主要力量和各种创业活动的运作平台。
但应该看到,高校在创业教学方面还显得滞后。
在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培育和开发等诸方面都存在不足,更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难以满足当前创业教育的要求。
因此,创业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具有现实紧迫性。
3.2.1 发展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还比较薄弱,需要大力加强。
不少高校积极引入创业教育课程,如贵州财经大学等国内1000多所高校参与kab创业教育项目并开设相关课程,上海师大引入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fte)的创业教育课程等。
也有不少高校立足于校内,不断完善自身创业教育课程。
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mba课程把“创新创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并开设相应课程。
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扩大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