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与小组动力 共45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敌方的,便是坏的;是己方的,便是好 的。个人的性格和品行都被这简单的好与 坏所取代。这种体验和对这种体验的思考, 深深地影响了他以后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和 他的团体动力学。
他描述了一个人从后方安全处所来到前方 生死关头时,环境及其意义的改变在这里 产生了“生活空间”这一概念,为他以后 的拓扑心理学学说打下了基础;他阐述了 情景或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人的心理 事件和行为意义的观点,这就是他的场论 的雏形。
分类 以起源分类
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以对象分类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
(1908-1970)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 1943年, 在《动机与人格》中系统 阐述需要层次论。 1954年 ,他在《激励与个性》一 书中又补充了两个的需要 层次,即在尊重的需要之 后,增加了“求知需要”和“ 审美需要"。
2.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人类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 若干个层次。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层次越高的需要, 其强度越弱。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 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需要理论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1958年)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 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
被动包容型 被动支配型 被动情感型
第四,关于“相容”。
舒茨认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三种人际相容: 互换的相容、发动的相容、交互的相容
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小组的形成、发展要经历沟通、控制与爱三个 阶段。
需要理论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
系。
小组动力学
1.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勒温(1890—1947 ),德裔美国心理 学家,拓朴心理学 的创始人,实验社 会心理学的先驱, 格式塔心理学的后 期代表人,传播学 的奠基人之一。
团体动力学是如何产生的?
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 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 。
此项需求分有两种,一为成熟需求,二为威望 需求。前者指尊重自己,例如:相信自己有能 力、有自信、独立及胜任感。后者则指需要受 人尊重,例如:有声望、有地位、受人注意及 受人赏识。整体而言是指获取或维护个人自尊
知识和理解需求(need to know)
此需求又称为认知需求,旨在探讨、分析了解 事情的真相(也就是当遇到不理解的人、事、 物,有希望理解的需求),例如:充满好奇心、 了解和求知的冲动
爱与归属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此需求主要在被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 持,避免孤独、陌生、寂寞、疏离,使个体能 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例如:避免孤独、寂寞、陌生,并进而成为团 体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自尊需求(self-esteem need)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
此需求包括维持个体生存及延续种族所需 要 的资源,和促进使个体处于平衡状态,如: 食、衣、住行的满足, 需要运动、休息、休闲和睡眠等。
安全需求(safety need)
此需求主要在免于害怕、焦虑、混乱、紧张 、危机及威胁,使个体能在安全、稳定、秩 序下,获得依赖和保护。
舒茨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 支配需要
情感需要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
继承性
与
连续性
第三,基本人际取向。
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或被动 性,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主动包容型 主动支配型 主动情感型
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工作动力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小组动力分析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对小组工作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理论: 需要理论 小组动力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 交流分析理论
需要理论
需要定义
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 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血与火的气氛,惨不忍睹的事实,都会深深震 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许多事物的性质在战场上 都全然改观了,一切价值在战争中都具有了完 全不同的意义。有感于此,勒温于1917年写就 了一篇论文──《战场景象》,勒温的心理学 由此诞生了。
在战场上,人性和良心要重新定义,人的 个性和个人的善恶都不起作用了,每个人 都随着他所属的集团而被定性:
团体动力学产生于40年代的美国 。
30年代前后,由于世界大战和与西方工业发展结 伴而行的经济萧条,使得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 如移民问题、黑人问题、青少年犯罪和儿童教育 等问题变得日益尖锐,团体曾一度被看作是调节 工厂和集体冲突的关键,家庭和一些目的性社团
场域理论的诞生:
勒温参加了一战争。战场却远非人们的想象,
动力性研究是团体动力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小组动力学研究内容:小组的形成、维持、 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 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 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等。 勒温始终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 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场域理论、小组气氛的研究、小组凝聚力、 小组规范
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
此需求又称情意需求,指的是追求对称、系统 美感的经验,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求,使人更 富情趣、生动,例如:希望居住在环境幽雅的 住宅,幽雅舒适的生活。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 此需求意指完成个人目标、发挥潜能,充分成 长,最后趋向统整的个体。例如:具接纳自己、 面对问题、自动自发的思考、富创造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默 感、民主价值等特质的人。
他描述了一个人从后方安全处所来到前方 生死关头时,环境及其意义的改变在这里 产生了“生活空间”这一概念,为他以后 的拓扑心理学学说打下了基础;他阐述了 情景或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人的心理 事件和行为意义的观点,这就是他的场论 的雏形。
分类 以起源分类
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以对象分类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
(1908-1970)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 1943年, 在《动机与人格》中系统 阐述需要层次论。 1954年 ,他在《激励与个性》一 书中又补充了两个的需要 层次,即在尊重的需要之 后,增加了“求知需要”和“ 审美需要"。
2.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人类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 若干个层次。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层次越高的需要, 其强度越弱。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 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需要理论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1958年)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 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
被动包容型 被动支配型 被动情感型
第四,关于“相容”。
舒茨认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三种人际相容: 互换的相容、发动的相容、交互的相容
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小组的形成、发展要经历沟通、控制与爱三个 阶段。
需要理论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
系。
小组动力学
1.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勒温(1890—1947 ),德裔美国心理 学家,拓朴心理学 的创始人,实验社 会心理学的先驱, 格式塔心理学的后 期代表人,传播学 的奠基人之一。
团体动力学是如何产生的?
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 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 。
此项需求分有两种,一为成熟需求,二为威望 需求。前者指尊重自己,例如:相信自己有能 力、有自信、独立及胜任感。后者则指需要受 人尊重,例如:有声望、有地位、受人注意及 受人赏识。整体而言是指获取或维护个人自尊
知识和理解需求(need to know)
此需求又称为认知需求,旨在探讨、分析了解 事情的真相(也就是当遇到不理解的人、事、 物,有希望理解的需求),例如:充满好奇心、 了解和求知的冲动
爱与归属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此需求主要在被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 持,避免孤独、陌生、寂寞、疏离,使个体能 成为团体中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例如:避免孤独、寂寞、陌生,并进而成为团 体的一份子,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自尊需求(self-esteem need)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
此需求包括维持个体生存及延续种族所需 要 的资源,和促进使个体处于平衡状态,如: 食、衣、住行的满足, 需要运动、休息、休闲和睡眠等。
安全需求(safety need)
此需求主要在免于害怕、焦虑、混乱、紧张 、危机及威胁,使个体能在安全、稳定、秩 序下,获得依赖和保护。
舒茨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 支配需要
情感需要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
继承性
与
连续性
第三,基本人际取向。
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动或被动 性,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主动包容型 主动支配型 主动情感型
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工作动力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小组动力分析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对小组工作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理论: 需要理论 小组动力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镜中自我理论 交流分析理论
需要理论
需要定义
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 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血与火的气氛,惨不忍睹的事实,都会深深震 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许多事物的性质在战场上 都全然改观了,一切价值在战争中都具有了完 全不同的意义。有感于此,勒温于1917年写就 了一篇论文──《战场景象》,勒温的心理学 由此诞生了。
在战场上,人性和良心要重新定义,人的 个性和个人的善恶都不起作用了,每个人 都随着他所属的集团而被定性:
团体动力学产生于40年代的美国 。
30年代前后,由于世界大战和与西方工业发展结 伴而行的经济萧条,使得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 如移民问题、黑人问题、青少年犯罪和儿童教育 等问题变得日益尖锐,团体曾一度被看作是调节 工厂和集体冲突的关键,家庭和一些目的性社团
场域理论的诞生:
勒温参加了一战争。战场却远非人们的想象,
动力性研究是团体动力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小组动力学研究内容:小组的形成、维持、 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 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 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等。 勒温始终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 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场域理论、小组气氛的研究、小组凝聚力、 小组规范
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
此需求又称情意需求,指的是追求对称、系统 美感的经验,对美好事物欣赏的需求,使人更 富情趣、生动,例如:希望居住在环境幽雅的 住宅,幽雅舒适的生活。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 此需求意指完成个人目标、发挥潜能,充分成 长,最后趋向统整的个体。例如:具接纳自己、 面对问题、自动自发的思考、富创造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默 感、民主价值等特质的人。